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8|回复: 2

“艰苦岗位”咋成了政治处罚工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3 09: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郑州市委近日出台规定,机关人员出现上班时间打扑克,上网玩游戏、聊天、炒股等情形,将针对性地安排到市内一线艰苦岗位轮岗锻炼一年或半年。(《大河报》10月20日)

以“安排到一线艰苦岗位”作为对“上班时间打扑克,上网玩游戏、聊天”者的处罚措施,乍看似乎显得很合乎情理,也很有“创意”——“上班时间打扑克、玩游戏、聊天”证明其工作很清闲、懈怠,而“艰苦岗位”繁重、辛苦的工作性质,恰恰能够赎偿这种清闲与懈怠。

但细想一下,事情显然又不大对味:“艰苦岗位”能够作为一种处罚手段和工具吗?有道是,“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显然,如果这种处罚逻辑一旦成立,那事实上也就意味着,“艰苦岗位”其实是当地管理部门眼中“低而贱”的工作——只配“发配”有过错的人去充任。而如此一来,那些原本一直就在“艰苦岗位”工作的人,心里将会作何感想、又将会怎样重新打量和审视自己的工作和身份——自己岂非早已成了天然的“有罪”之身、低贱之人?进一步,“艰苦岗位”的岗位职守、工作质量,又将拿什么来保证?毕竟,“艰苦岗位”并不等于不重要岗位,更不等于可有可无的岗位。

而且,从依法行政的角度看,“安排到一线艰苦岗位”的处罚方式,事实上也毫无法律依据——无论是《公务员处分条例》,还是党的《纪律处分条例》,均没有这样一个法定处罚项目。

当然,抛开上述法理逻辑不论,站在现实官场处分角度观察,如此以“艰苦岗位”为筹码的官员处罚方式,不得不说,其实又是十分稀松平常、见怪不怪的。因为类似这样光怪陆离的处分,我们早已耳闻目睹过很多。比如,一些地方的警察等司法工作人员,在“犯事”后,常常便会得到这样的“处分”——“调离XX机关”。再如,一个富裕地方或要害部门的“一把手”,在出事后,往往会被“平调”到一个贫困地方或“清水衙门”去任职。显然,在这里,“清水衙门”与“一线艰苦岗位”,其实完全是同一个意思,都是通过岗位或职位“权力含量”的高低不同,来体现对官员的奖惩与褒贬。

其实,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法治逻辑,不同的公务职位岗位,虽然难免有权力大小和含量的不同,但对应的责任又应该是与其权力相对称、配套的。但上述处分的出现,从某些方面也表明,在目前我们的行政公务生态之中,“权力—责任”的规则秩序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失衡的。一方面,存在很多高高在上、“权大而责小”,可以轻松应付、方便“上班时间打扑克,上网玩游戏、聊天”的清闲岗位,另一方面,同样也存在许多“责大而权小”,让人避之不及的“一线艰苦岗位”。

所以,对于“上班玩游戏将安排到艰苦岗位”这类的处分,我们不仅要揭露其本身的不合理性,更要进一步从源头上检讨反思其背后基于“权力—责任”关系的公务生态秩序的失衡、错位,进而尽快矫正这种失衡错位的生态秩序,比如,精简裁撤那些清闲、可以轻松混事的岗位,强化其职责以及监督力量;增进“一线艰苦岗位”的福利待遇,使之不再过于“艰苦”。

     文  /  张贵峰
发表于 2010-10-23 12: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3 03: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都变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25 12:46 PM , Processed in 0.04277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