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政府虽不断向州和地方政府「输血」,提供巨额财政援助,但根据预算及政策优次选择中心(Center on 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的估算,美国州政府在2011和2012两个财政年度,将分别录得1440亿和1190亿美元财赤。各州赤字相对预算总额比例虽因地而异,但境况恶劣的州政府,其财赤对预算比例,2011年估计俱在二成以上【表】。
要降低赤字,方法不离开源节流,意味地方政府要么大削开支,要么大幅加税,惟两种做法皆对当政者不利。哈里斯堡欠债不还先例一开,会否促使其他难以在削减社福开支与加税之间作出抉择的地方政府起而效法,引爆美国地方债务炸弹?福利等「免费午餐」(当然要纳税人付钞),买到的是选票;準时还本付息,买到的是信贷评级。哈里斯堡的例子正好告诉大家,当真要在牺牲选票与财务信誉之间二择其一,政客取捨也不怎么难。
奥巴马=美股救星?
不经不觉,奥巴马上任花旗总统,接手乔治布殊烂摊子的时间,至今已经超过一年半有多。呢位打正「改变」旗号的总统,扬言要Make the Change,期间比较瞩目的改革,包括有医疗改革计劃及金融改革方案,最终成效相信要时间去慢慢印证。但一般升斗小市民最着重短期成效,GDP、失业率等数据,必定是反映当前经济状况的重要工具。观图所见,奥巴马上任之後,纵使GDP由谷底回升,失业率却长期高企,徘徊於10%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