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支——西域古国,在今伊拉克境内。汉时属安息。 身毒——汉时译印度为身毒。 库伦——意为城圈,用作地名。即今蒙古国乌兰巴托。 应——在今河南鲁山东。战国秦封范雎应侯,即此地。 应天——北宋以宋州为应天府,治今商丘南。明初改元集庆路为应天府,治今南京。明统辖南直隶江南各府及江北安庆等地的巡抚称应天巡抚,驻苏州。
应昌——元应昌路治所,在今内蒙古克什腾旗西达来诺尔附近。 庐州——隋置庐州,治合肥。明清为庐州府。 庐江——汉庐江郡治舒(今安徽庐江西南)。隋废。隋唐曾以庐州为庐江郡。 庐陵——汉置庐陵县,历代县治屡迁,初在今泰和西北,隋在今吉水东北,唐始以今吉安为庐陵。孙策置庐陵郡,治庐陵。隋唐曾以吉州为庐陵郡。明清为吉安府。 怀庆——元有怀庆路,治河内(今河南沁阳)。明清为怀庆府。 怀州——北魏置,治今河南沁阳,本野王,隋改河内。蒙古为怀孟路,元改怀庆。 怀朔——北魏六镇之一,在今内蒙古固阳西南。 怀荒——北魏六镇之一,在今河北张北。 忻州——隋以秀容(今山西忻县)为治所,置忻州。民国废。 冶城——在今南京朝天门一带,传为吴王夫差冶铸之地。 沅州——唐沅州治龙标(今湖南黔阳西南黔城镇),后曾称巫州、叙州,宋熙宁中再改沅州,治卢阳(今芷江)。元为路。明清均曾为府。民国以府治为芷江县。 沔州——南宋在略阳(今属陕西)置沔州(原称兴州)。元移州治到铎水(今勉县东),略阳为州之属县。明并铎水入州,又降沔州为沔县。今为勉县。 沔阳——①西汉沔阳县在今勉县东,魏晋曾为梁州治所。②今湖北另有一沔阳。南朝梁在这一带置沔阳郡。北周为复州。隋为沔州沔阳郡。唐为复州竟陵郡。宋为复州。元改复州路置沔阳府。明、清为州。 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太平台。秦始皇死处。 沙州——十六国时河西各国屡置沙州,或在敦煌,或在乐都,或在酒泉,均不久即废。南朝齐曾以阴平氐帅杨氏为沙州刺史。,唐以瓜州为西沙州,又改沙州,治敦煌(今县西)。后入吐蕃,张议潮以之归唐,后属西夏。元再为沙州。明置卫,后废。 沙苑——陕西大荔南洛水与渭水间一大片沙草地,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唐在此置监牧马。 沙羡——西汉置沙羡县,在今湖北武昌县(非武汉市的武昌)西金口。晋移夏口(今武汉市武昌),后废入沙阳。 狈水——史籍所记,一般指今朝鲜大同江。 沃野——北魏六镇之一,在今内蒙古五原东北乌加河北。 沂州——北周置,治即丘(今山东临沂东南)。隋移临沂。清雍正时升府。民国废府,以府治为临沂县。 沧州——北魏置,治饶安(今河北盐山西南)。唐移治清池(今沧州市东南)。明移治长芦,即今沧州。清中叶后不辖县。民国为沧县。今置市。 汾州——北魏置,治蒲子城(今山西隰县),后移西河(今汾阳)。明清为府。民国废。 汴水——从中原通东南的水道,魏晋以前,为从狼汤渠(古鸿沟)南下颍水、涡水一线。魏晋以后,为先从荥阳汴渠沿狼汤渠向东至开封,再向东沿皈水(开封至商丘附近)、获水(商丘北起,经虞城、砀山等地至徐州)到徐州入泗水的一线。这一线总称汴水。隋开通济渠后,开封以东的旧运道不大用了,唐宋人就把通济渠叫做汴河。金元以后,旧汴河既被黄河所夺,通济渠(汴河)也因宋金分治,废弃不用而淤塞。 汴州——北周置,治浚仪(今开封)。五代后梁升开封府。 汴梁——开封的别称。元改金南京路为汴梁路。 沛郡——汉改泗水郡为沛郡,治相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东汉为沛国。东晋又有沛郡。北齐废。 汶山——西汉以汶江(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以北)为治所,建汶山郡。隋汶山郡即会州。隋又于今茂汶置文山县。会州、汶山郡及唐以后茂州,都以汶山县为治所。 汶江一—一作汶水,古指岷江。 沪尾——台湾淡水港旧名。 沪渎——"扈"即现在的簖。古时上海人民多用"扈"捕鱼,因而境内的吴淞江有沪渎之称。六朝时所指为今青浦县东北旧青浦一带的古吴淞江。东晋时在此筑垒称沪渎垒,故址在宋代坍陷江中。 沈州——契丹以乐郊(今辽宁沈阳)为治所建沈州。元改沈阳路。 沈黎——汉武帝以榨都(今四川汉源东北)为治所,置沈黎郡,旋废。成汉曾复置,北周废。 沈阳故宫——清入关前所建宫殿,除北京故宫外,历代帝王宫殿,保存完整者仅此一处。今为沈阳故宫博物馆。 宋州——隋置,治睢阳(今河南商丘南置郡后改宋城),曾称梁郡。唐为宋州睢阳郡。宋升应天府。 郏——春秋郑地,在今河南荥阳北。公元前597年晋楚战处。 张掖——公元前111年汉分武威郡置。后世又有甘州之名。 即墨——战国齐即墨在今山东平度东南,不在今即墨。 灵州——北魏置,治薄骨律镇(今宁夏灵武西南)。北周改州洽名为回乐县。隋唐为灵州灵武郡。唐为朔方节度使治所。宋属西夏。元为灵州。民国为灵武县。 灵隐寺——在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山麓。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始建。清康熙曾改题云林寺。 陆口——即蒲圻口、蒲矶口,系陆水入长江处。鲁肃、吕蒙屯兵处。 陆浑——春秋陆浑戎居今河南嵩县东北一带。汉在此置陆浑县。五代时并入伊阳县。汉又有陆浑关,即在县境。 阿尔泰——清光绪末所设政区,统今新疆阿勒泰地区。1919年改隶新疆省,为阿山道。 阿力麻里——即阿力马力、阿里麻里、阿里马。元置行省,在今新疆霍城水定镇西北。 阿勒楚喀——清雍正时建城,清末改为阿城县(今属黑龙江)。 阿尔泰乌梁海——清乌梁海三部之一,地在今新疆阿尔泰山区。 阿尔泰诺尔乌梁海——清乌梁海三部之一,地在今俄罗斯阿尔泰边区戈尔诺阿尔泰自治州。1864年;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其地。另一部为唐努乌梁海。 阿旃陀石窟——印度古代佛教徒所开,从公元前一或二世纪至公元六七世纪,经营六七百年,共二十九洞。久已湮没。近代据玄奘<<大唐西域记》,知地在印度西南部奥兰加巴德东北文达雅山,始重新发现,中有大量石像、壁画。 陇川——明有陇川宣抚司,治陇把,即今云南陇川。 陇右——古指陇山以西地区。唐有陇右道,辖六盘山以西及今新疆东部、青海东部,治鄯州(今青海乐都)。又以为方镇名,节度使亦治鄯州。安史乱后,地为吐蕃攻占。 陇西一一秦置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南)。曹魏移治襄武(今陇西南)。隋唐为渭州陇西郡。 陈仓——秦陈仓县在今陕西宝鸡市东。隋移治今宝鸡市。757年,唐改名为宝鸡。 陈州——北周置,治秣陵(今河南沈丘南)。隋移治宛丘(今淮阳)。北宋末为淮宁府。金仍为陈州。清为府。民国废府,以府治为淮阳。 陈郡——秦陈郡,西汉淮阳国,东汉陈国,献帝时改陈郡,均治陈县(今淮阳)。隋唐为陈州淮阳郡。 陈留——秦置,在今开封东南陈留城。历代均置。1957年并入开封县。又西汉陈留郡,治陈留县。北魏时治浚仪,隋唐为汴州陈留郡。 陈仓道——即故道。从陈仓向西南出散关,沿嘉陵江上游(故道水)谷道至今凤县,转向东南入褒谷,出谷即至汉中。 陈桥驿——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赵匡胤"黄袍加身"处。 妫水——中亚阿姆河古名,亦称乌浒水。 妫州——唐置妫州,在今河北张家口、怀来一带。 邵陵——晋避司马昭讳,改原吴昭陵郡置,治邵陵(今湖南邵阳)。隋废。 邵州——唐从潭州分出邵阳置南梁州,旋改邵州。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升宝庆府。 鸡笼——台湾基隆旧称。港口外的基隆屿称鸡笼山。 鸡鹿塞——在今内蒙古磴口西北哈隆格乃峡谷口。 邰——周族远祖至公刘所居地。在今陕西武功西。 甬——浙江宁波简称,因甬江得名。 甬桥——在今安徽宿县南古汴水上的桥梁。唐时为水陆交通要冲,元和时置宿州,以资镇守。
八画
环庆——宋环庆路治庆州(庆阳府,今庆阳)。"环"指环州(今环县),辖今陕甘各一部。金为庆原略。 青山——①即安徽当涂东南的青林山,李白葬此。②即内蒙古呼和浩特以北的大青山。 青州——①《禹贡》九州之一。②汉武帝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今山东东北部、河北一小部。东汉治临萏。东晋以后治今益都辖境缩小。隋唐为青州北海郡。宋青州。元为益都路。明改青州府。民国废府。 青城——今四川灌县东南。本清城,唐开元中改"清"为"青"。元并入灌州。 青唐——吐蕃所筑城,在今青海西宁或乐都。 青溪——①三国吴在建业城东南所开运河,从钟山西南,经今市区入秦淮河。五代以后渐淤塞。②805年,唐改还淳县为青溪县,治今浙江淳安西淳城镇。北宋末改淳化。南宋改淳安。 青龙镇——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北旧青浦,宋淳化二年(991年)在此置青龙镇,地沿青龙江,江水北流入吴淞江。宋为港口,号小杭州。南宋以后衰落,青龙江亦多淤塞。 青羊宫——道观,在四川成都西南,唐建,清初重建。 青草湖——即巴丘湖,指洞庭湖东南部。 青莲乡——唐属绵州昌明县,即今四川江油南青莲场。李白幼时居此。 奉天——①唐德宗避难处,即今陕西乾县。②清初于盛京(今沈阳)设奉天府。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设奉天省,治奉天府。1929年改辽宁省。 奉元——元中叶改安西路为奉元路,即今关中西安周围地区。明改西安府。 奉先——唐开元时改蒲城县为奉先(奉祀玄宗父睿宗之意)。宋仍为蒲城(今属陕西)。 武川——北魏六镇之一,在今内蒙古武川西南。 武乡一一诸葛亮封武乡侯,地在汉中东北。北魏曾置县。 武关——秦武关在今陕西丹凤东南。 武州一一南朝梁陈有武州,隋为辰州。武州以武陵(今湖南常德)而名,辰州则以辰溪得名。②西魏至唐在今甘肃武都一带有武州,唐末改阶州。③燕云十六州中的武州,治今河北宣化,晚唐始置。契丹改归化州。④辽在今山西神池等地设武州。明初废。 武林——①即今江西余干北的武陵山。②杭州西灵隐、天竺诸山总称,又称虎林。因而又以武林为杭州别称。 武昌——①今湖北鄂城旧名鄂县,孙权改名武昌。吴曾为都,又为武昌郡、江夏郡治所。两晋南朝都有武昌郡,以武昌县为治所,隋始废郡。南宋为寿昌军。武昌县名,至清尚存。民国先为寿昌,旋改鄂城。②唐后期建武昌军,设节度使,治鄂州(今武汉市武昌)。其地汉置沙羡县,隋改江夏县,至此军号武昌,县名仍旧。元改鄂州路为武昌路,治所仍名江夏。明清为武昌府,府治亦名江夏。民国度府。武昌府治始为武昌县。今为武汉市的一部分。另设武昌县于武汉市以南的纸坊镇。 武定一一①今云南武定一带,元置武定路。明为府。清中叶改武定州。②今山东惠民尸带,明有武定州(原名乐安州)。清雍正时设府。民国废。 武城——春秋鲁武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南。楚有二武城,一在信阳东北,一在南阳北,后者本属申。晋武城在今陕西华县东。汉曾于此置武城县。战国赵武城亦称东武城,在今山东武城西北,为平原君封地。南朝时,今湖北黄陂东南亦有武城,即武口城。 武威一一公元121年,汉置武威郡及治所武威县(今甘肃民勤东北)。东汉移治姑臧(今武威)。隋唐为凉州武威郡。西夏为西凉府。元甘肃行省有永昌路,治所在今武威西北。明有凉州卫。清置武威县,即今县。 武都——汉武都郡治武都(今甘肃西和东南)。东汉移治下辨道(今成县西)。西晋末,氐杨氏世有其地,以武都县西有仇池,常被称为仇池杨氏。后为北魏所有,废武都县之名。北魏所置武都郡,治石门(今武都东南),远在上述两旧郡治之南。隋唐为武州武都郡。此外,北魏在今宝鸡附近曾设武都郡,与上述武都是两个地方。 武陵——汉置武陵郡,包括今湖北西南部、湘西及黔、桂各一部。治所先在义陵(今湖南溆浦南),后移临沅(今常德西)。以后郡境渐次缩小。隋改临沅县为武陵县(今常德)。隋唐朗州武陵郡,均治武陵。以后武陵为鼎州、常德路、常德府治所。民国改常德县。 武遂——战国韩燕各有一武遂。韩武遂在今山西临汾西南或垣曲东南。燕武遂即今河北徐水县西遂城。 武州塞——今山西左云至大同西。 武胜关——在河南信阳南,为大别山隘口。 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西晋末李雄建。 林虑山——本名隆虑山,东汉改。在今河南林县西。 析津——辽于今北京城西南置析津县,与宛平同治。并建燕京析津府,以二县为治所,辖今北京周围地区。金改为中都大兴府,以析津县为大兴县。 板桥——①今河南开封西与正阳商山道中,古时都有桥名板桥。②今山东胶县,古有镇名板桥。又昆明市东古有板桥驿。 松山—一山名,在辽宁锦县西南,其西有松山堡。明末洪承畴在此被清军所俘。 松州——唐置,治所在今四川松潘。明曾设松州、潘州二卫,旋合并为松潘卫。清为松潘厅,后改州。民国松潘县。 松江——1278年,元改华亭府为松江府,治华亭。明清松江府治为东南都会,文化经济都很发达,今仅为上海市一属县而已。 松陵——今江苏吴江在五代吴越前为松陵镇,故以松陵为别称。 松漠——唐以契丹部落置松漠都督府,在今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流域。 松亭关——今河北宽城西南,古有关隘。 杭州——秦于今杭州置钱唐县。东汉分吴、会稽为二郡后,钱唐隶吴郡。南朝陈为钱唐郡治所.隋始建杭州,统辖今杭州周围地区。隋唐杭州余杭郡均治钱唐<唐改钱塘)。五代为吴越国都。南末为行在所,升临安府。元为杭州路。明清为府。民国以府洽为杭县。 枋头——在今河南浚县西。东晋桓温攻燕,在此大败。 林邑——即占城。 刺桐——亦作桐城。泉州别称。五代末留从效于城垣周围遍植刺桐。宋元外国旅行家多称泉州为刺桐。 直沽一一金元称今北运河、南运河会合处为直沽,即今天津市内狮子林桥西端旧三汉口一带。 直隶——直属中央之意。明以直属北京之地为北直隶,直属南京之地为南直隶(今苏、皖二省及上海市)。清以明北直隶为直隶省,南直隶为江南省。民国将直隶省长城以北地划为热河、察哈尔两特别区域。1928年,改直隶为河北省。 直道一一秦始皇时所建道路,北起九原(今包头西北),南至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 苦县——春秋楚有苦县,在今河南鹿邑东。传老子为苦县人。 若邪——"邪"一作"耶"。山名,又为溪,均在今绍兴境。若邪溪又名浣纱溪,传为西施浣纱处。 茂州——唐茂州治汶山(今四川茂汶)。明废汶山入本州。民国为茂县。1958。年改置茂汶羌族自治县。 茂陵——汉武帝陵,在今陕西兴平东南。 苑川——即今甘肃榆中大营川,汉在川内置牧师苑。东晋时,鲜卑乞伏部居此。 范阳——唐幽州范阳郡,本涿郡,天宝元年(742年)改置。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又为方镇名,本为幽州节度使,天宝元年亦改为范阳。宝应元年(762年)x改幽州节度使,并兼卢龙节度使。又幽州本有范阳县(原涿县,唐改)。大历M年(?69年),与固安等县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阳县为治所。 范公堤——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筑泰州捍海堰一百八十里。议出监西溪盐税的范仲淹,知泰州张纶从其议,并命知兴化县,总其工事。因称范公堤。后世扩建至582里。今堤东已涨出陆地百余里,堤身的一部分已建为公路。 苕溪——浙江吴兴有苕溪,因以苕溪为别称。 茅麓山一亦作茅芦山,在湖北兴山县西北。李来亨守此抗清十一年。 砀山——①山名,在河南永城东北,北有芒山,号为芒砀。②秦砀县即在上述之地,隋改砀山县。1955年由江苏改属安徽。秦还以砀县为治所,置砀郡,治今苏豫皖毗连地区。汉初为梁国。 郁林——公元前111年,汉置郁林郡,治布山(今广西桂平西故城),辖今广西大部。南朝时仅有以今桂平为中心之地。隋唐为郁州(唐郁林州)郁林郡。宋郁州治南流(今玉林)。民国以州治为郁林县。今名玉林。 郁洲——传即田横岛,在今江苏连云港东云台山一带,原为海岛,清时始因涨沙与大陆相连。 郁孤台一—在江西赣州西南贺兰山顶,台筑于宋代。 郁督军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奄——今山东曲阜旧城东,古有赢姓奄国,为周公所灭。 厓山——在广东新会南,海口两岸对峙如门,元将张弘宏灭宋于此。 招宝山——在浙江镇海东北,亦名候涛山。 拂林——隋唐指东罗马帝国及其所属西亚、地中海一带。 拨换城—一在今新疆阿克苏。汉为姑墨国,唐初属龟兹国,唐破龟兹后,拨换属龟兹都督府。 拔达岭——唐时称今新疆乌什西北别迭里山口为拔达岭,又称凌山。 轮台一一在今新疆轮台东北,原轮台国。汉灭其国,驻兵屯田。后入龟兹国。 虎牢关一—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春秋时虎牢为郑地。秦在此置关。汉以虎牢为成皋县。隋改汜水县。唐避李虎讳,称虎牢关为武牢关。 虎思斡耳朵——1133年耶律大石以此为西辽国都,在今吉尔吉斯坦托克马克以东楚河南岸。 鸣条——传为汤伐桀的战地,在今山西运城安邑镇北,一说在今河南封丘东。 岭外、岭表——均指岭南地区。 岭南——①指五岭以南地区。⑧唐有岭南道,治广州,辖五岭以南地区。肃宗时又置岭南节度使。晚唐又分岭南东道、岭南西道两节度使。 岭海——亦指五岭以南地区,海指南海。 岭北行省——元代后期,改和林行省为岭北行省。治和林。辖境包括今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部、蒙古国、我国内蒙古、黑龙江各一部。 岷州——西魏置,在今甘肃岷县一带。唐后期入吐蕃。北宋熙宁时复置岷州。南宋为西和州,改治白石(今西和)。元仍于今岷县置岷州。民国为县。 峄山——邹山,在山东邹县东南。 明州——738年;唐置明州,治郧县(今宁波南),后迁今宁波地,吴越名鄞县。南宋中叶升庆元府,元为路,明为宁波府。 明圣湖——杭州西湖旧名,又名金牛湖。 昆阳一一今河南叶县,自战国至元初,或名昆阳,或名汝坟。元移叶县(本在昆阳西南)于此。 昆吾——夏朝己姓部落,在今河南许昌东,为商汤所灭。 昆明——唐昆明指今四川盐源,入南诏后仍有昆明城之名。元始于今昆明置昆明县,为中庆路治所。明清至今均为云南省会。1928年分设昆明市、昆明县,今并为昆明市。 昆仑山——即军屯山,今越南南部湄公河口外昆仑岛,古代海船视为险地,常有海难发生。 昆仑关——在广西南宁东北昆仑山上,古今攻战要地。 昆明池——西汉在今西安西南斗门镇东南洼地开湖,周围四十里。历代几次修浚。唐大和时干涸为陆。 昆明湖——在北京西郊颐和园内。金称为金海。元引玉泉山及昌平泉水汇入,水量增加,名瓮山泊。明称西湖。清乾隆时称昆明湖,面积三千余亩。 昆陵都护府——唐显庆时以西突厥东部地置,辖境在今巴尔喀什湖以东至新疆准噶尔盆地及伊犁河一带。 昌平——孔子生昌平乡陬邑。昌平在今曲阜东南。 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秦置县,南朝宋废,隋一度复置。两汉为山阳国、昌邑国、山阳郡、兖州治所。 昌国——①今山东淄博市东南,古有昌国。燕封乐毅昌国君,即以所占齐邑为封地。汉于此置县。南朝宋改置昌国县于临朐(今属山东)。隋恢复临朐原名。②今浙江定海,宋置昌国县,明置卫,旋废昌国县,迁卫至象山县东南,清废。 昌黎一—自曹魏至隋初,以昌黎(今辽东义县)为中心,在辽河以西,有昌黎郡。今河北昌黎县隋唐在卢龙县境内。辽置广宁县,为营州治所;金为昌黎县。 昌南镇——景德镇原名,又称新平镇。 易州一—隋改南营州为易州,置易县(今属河北)为州治。民国废州,以州治为易县。 忠州——唐改临州为忠州,治临江(今四川忠县)。南宋末为咸淳府。元仍为忠州。民国废州,以州治为忠县。 罗猴山——在湖北房县西八十里;张献忠破左良玉于此。 固原——明清固原州,明九边之一的固原,均治今宁夏固原。 图们泊——即今吉林省东南中朝边境白头山顶的天池。 图伯特——清初文献对西藏及其附近地区的称呼。外语称西藏,多据此译音,如英语Tibet。 牧野——在今河南淇县西南。商国都在今安阳,纣常居朝歌(一说纣父帝乙迁都,一说为离宫),故战地在其附近。 钓台——东汉严光(子陵)垂钓处,宋范仲淹筑严祠。在浙江桐庐县富春江滨。 钓鱼山——在四川合川东,三面为涪江、嘉陵江、渠江环绕,山势又极险峻,宋末余阶在此筑城。 钓鱼岛——台湾附属岛屿,在台湾岛东北约180公里。 和龙一原名龙城。前燕慕容鲩改名,在今辽宁朝阳。 和州一—①北齐至清有和州,治历阳,即今安徽和县。②高昌城常误作和州、火州。 和林——即喀拉和林,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蒙古窝阔台汗建都于此。 和尚原——在今陕西宝鸡西南。宋吴阶破金兀术于此。 制——春秋初年,郑取自东虢。在今荥阳东北。 邾——即邹,古国名。楚灭邾,迁其君于今湖北黄冈,遂称其地为邾。秦在此设邾县,东晋末废, 岱、岱宗、岱岳——均指泰山。 岳州——本巴州,治巴陵(今湖南岳阳)。隋平陈后为岳州。 岳阳——晋置巴陵县,至清末改。民国始以清岳州府治为岳阳县。今置岳阳市、岳阳县。又古以太岳山以南地为岳阳。 岳阳楼——传为汉末鲁肃练水师的阅兵台。唐已建楼,杜甫有《登岳阳楼》诗。宋庆历间,滕子京重修,范仲淹撰《岳阳楼记》。历代均加修葺。 卑沙——古高丽城,在今辽宁金县东大黑山。 邰阳——即合阳。在今陕西合阳东南,战国与汉有此地名。 采桑——在今山西吉县西,春秋时即有此黄河渡口。 采石矶——即牛渚矶,在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 受降城——汉武帝时所筑,在今内蒙古巴彦淖尔盟狼山西北。唐所筑见"三受降城"条。 金山——①即阿尔泰山。突蹶语"阿尔泰"即金。②在江苏镇江西北,清末沙淤,与岸相连。有金山寺。⑧上海市金山县东南海中有大金山、小金山。明置金山卫与海中金山相对。雍正二年(1724年),分娄县置金山县,即原金山卫地。乾隆移今治。1937年,日军在金山卫登陆。 金川——见"大金川"、"小金川"。 金华—一元末,朱元璋取婺州路,改为宁越府,旋改金华府,治金华(今属浙江)。民国废府。 金州——①西魏在汉中所置金州,治西城(今安康)。明万历时改兴安。②明金州卫在今辽宁金县。 金谷——晋石崇于洛阳筑金谷园。五代苏州亦有金谷园(见"苏州"条)。
[ 本帖最后由 真急人 于 2008-1-13 15:0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