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2|回复: 2

中外名称翻译趣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5 08: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翻译名称历来是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一大难题。近日,中国科技翻译协会、北京老字号协会开始向全世界翻译爱好者征集“中华老字号”的外文译法,以此为奥运会推广中国文化扫除语言阻碍。

◇翻译要考虑文化背景

大名鼎鼎的“可口可乐”饮料传到中国已有80多年,如今即使偏僻乡村都不难看见它的影子,可最初传入中国时它并没在名字上下功夫,按音译给起了个“柯口肯那”的名字,结果在一些中国方言里被误读成“蝌蚪啃蜡”,销量一直上不去。情急之下,英国媒体悬赏征名,一位旅英的上海学者最后以“可口可乐” 这既不失音译味道、又符合中国人图吉利习惯的译名一举胜出,为可口可乐带来了此后在中国每年数十亿元人民币的销量。

好的译名,不但要传音、传意,还要照顾到所在地的民俗,考虑文化融合的因素。上世纪初,beanddy和whisky两种洋酒几乎同时传入中国,照理说在推广投入差不多的情况下,销量不应差别太大。可事实上,白兰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销量领先,威士忌却相对落后。原因之一仍出在译名上:beanddy的译名“白兰地”,让顾客下意识地联想到蓝天白云、苍茫大地,好感油然而生,而whisky的译名“威士忌”却被人解读为“连威猛的勇士都忌讳”,往往敬而远之。可见这译名虽小,却是一字千金。

◇“不大准确”的译名也许更能打动人

不管是土产还是舶来品,信、达、雅和响亮、顺口,都是好译名共同的特点。世界著名的kpmg会计事务所,当年在华注册时用三个创办人姓氏的第一个字母谐音起名“毕马威”,结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常常被误以为是一家乡镇企业,因为“毕马威”和“弼马温”的读音很相似。再如电影《魂断蓝桥》、《追捕》,如“忠实原著”应翻译成“滑铁卢桥”和“你涉过愤怒的河”,显然,“不大准确”的现行译名更能打动观众的心。

有时翻译外国事物名称还要跳出“信达雅”的框框。19世纪许多来华的传教士,译名和本名读音差异很大,如i.j.roberts译作“罗孝全”,这显然是为了迎合中国人的取向。上世纪40年代传入中国的圆珠笔,最初被译作“原子笔”,事实上该笔和“原子”毫无关系,这是因为当年恰好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不久,如此翻译便可借原子弹之机,打开圆珠笔的销路。

◇小小译名反映国际化水平的高低

译名虽只寥寥几字,却反映了一个国家国际化水平的高低。外文译成中文如此,中文译成外文也不例外。如孔丘,可以音译“孔仲尼”、“孔丘”,但最终在“孔夫子”基础上音译为“confucius”。这是因为“仲尼”、“丘”等汉字在外语中很难找到相应发音,就算勉强找到也不顺口;中国武术最终被译为“kungfu”(功夫)而传遍全球,同样是因为这个译名简洁明快,便于记诵;中国第一位宇航员上天之后,西方媒体把中国宇航员译为 “taikongnaut”,这是把汉字“太空”的音译和西方语言中“宇航员”一词的词根嫁接而成,因为生动贴切,几天时间就流传开来。

相反,一些考虑不周的译名则会事与愿违。上海以前的著名品牌“马戏扑克”曾在法国市场碰过一鼻子灰,原因就是厂家简单地将汉语拼音 maxipuke当作译名印在包装纸上,可这个词在法语中却是“最大限度地呕吐”。由此可见,译名虽只有区区几个字,意义却实在不一般。
发表于 2009-9-15 09: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见有把“国内”翻译成native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5 10: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otday 于 2009-9-15 23:06 编辑

黑木耳》》Black fungus
长在香港脚上的?
其实Black fungus是正确的翻译,但外人孤陋寡闻。。。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6 01:46 AM , Processed in 0.03223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