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啊?
能文能武,又红又专,
亦工亦农,亦兵亦官,
生旦净末丑,神仙老虎狗…”
——演员·文兴宇
「逝于2007年7月30日」
代表作品:《我爱我家》
……
01.
1993年是个神奇年份。无论经济还是文艺上,咱们这儿都出了诸多豪杰。当然这还是因为头一年,老人去南方溜达了一转。读过《邓小平时代》的都知道,老人为什么非要去南方。那年很多事都是日后人们津津乐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被写进宪法,荣毅仁当了国家副主席,北大的校园墙被推倒,外面搞起商业街,俞敏洪想必没少在那一带贴小广告。另外,《霸王别姬》上映了,《阳灿》、《活着》正在拍,《北京人在纽约》火得一塌糊涂,《东方时空》拉起了一支热血队伍……太多了,就不一一数了。总之,那是一个时代和另一个时代交棒的日子。
也就在那年,中国工人运动学院的校园演播室里,有人搭出三面墙,把一家人的客厅、厨房、饭厅,赤裸裸地呈现在了现场观众面前。观众都是学生,他们边看边乐。拍摄时,连他们的笑声都被收了进去。这在我国电视剧历史上是头一回。坐现场控制台的大白胖子叫英达,这剧叫《我爱我家》。
之前我写「建国以来最反动的电影」,提到《我爱我家》,但没展开讲。今天就聊聊它的故事。《我家》的拍摄起因,也是老段子了。英达在美留学时,看了《考斯比秀》的拍摄,回国后告诉他爸英若诚,准备介绍进来。王朔和冯小刚搞《编辑部的故事》时,他觉得现场可以加笑声,因为那是个单元剧。但操作起来很麻烦,就算了。英达后来说,也是有私心,想把这东西留给自己。
「贾家人和二混子」
1992年底,《爱你没商量》遭遇市场差评后,英达拉着王朔聊剧本,设计了一个老干部家庭,家中一儿一女,女儿找了个倒插门的南方女婿,生了个女儿。设定好后,又去找大堂弟英壮。在北大读心理系时,英达创办话剧社,英壮也是其中骨干,后来好像还继承了社长的宝座。英壮能演,英达还捧过他,说中国以后要出两个伟大演员,一个是他发小姜文,一个是英壮。
英壮当时经济上困难。英达说你来,我给你高薪。英壮问现在队伍有几个人啊,英达说四个。英壮又问算不算我?英达说,算,剩下的我、王朔和宋丹丹。英达心说那叫四个吗?那不就王朔一个吗?不过钱多,还是去了。
1993年初,英达拉王朔去长春找投资。东北人民豪放啊,谈事儿都在酒桌上。一次王朔醉意朦胧,说这剧可以叫《我爱我家》。英达觉得很别扭,不通顺,怎么也该叫《我爱我的家》啊。王朔说你就用这个吧。我估计也不是江湖上吹得王老师多会起名字,主要写《空中小姐》《浮出海面》《动物凶猛》《无人喝彩》《永失我爱》《人莫予毒》的他对四个字的题目情有独钟。
不久,钱找来了。其中一个投资人马景全,还是英达的远房亲戚,另一个堂弟英宁的舅舅。自然而然,英宁也跟着去了。回北京不久,英达就和英壮进了西山一家招待所,准备迎接王老师,一起创造历史。王朔说你们先写,我等会儿。兄弟俩在西山憋了一个月也没憋出多少东西,有时候一天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这玩意儿中国没有过,谁也不知道它到底该写成什么样。
痛苦之中,英达赶忙去请神。结果王老师躲到海南去了,说我不行了,最近写恶心了,给你介绍个人吧,他肯定能写。英达问,谁呀。
大神梁左,就这么登场了。
「英达和梁左」
02.
英达认识梁左,其实比王朔早。当年北大话剧社有个特水灵的姑娘,可耐可耐,人见人爱。英达也馋过。一打听,名花有主了,是个叫梁左的师兄。据说才华横溢。后来见到此君,英达很为姑娘可惜,怎么长这样啊?
梁左的才华那是有家承的。他爸范荣康是《人民日报》副总编,1988年为崔健正名的稿子,就是他爸拟定的。他妈谌容写《人到中年》,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梁左也写小说,对自己要求很高,向《红楼梦》看齐。
1986年,姜昆去他家串门,看到他的《虎口遐想》,觉得有意思,让他改成了相声,上了春晚。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梁左成了我国最牛的相声创作者。但他主要抱负还是在小说上。电视剧也行,就当练手吧。到西山后,梁左先把人物设定给改了。女儿改成儿媳妇,女婿改成大儿子,增加二儿子和小女儿。
明白人都知道。这不就是梁左家里的配置么?他爸范荣康,这是地下工作时期的假名,后来再没改过。他是大儿子,二儿子是梁天,三女儿是又一个北大中文系的梁欢。于是乎,剧里面,老干部贾敬贤,一直叫傅明,二儿子贾志新,直接为梁天量身定制。这么改的一大优势,是充分发挥京味文学特长,把北京话用到极致。之前那个倒插门南方女婿的设定,怎么写怎么别扭。
「文老师这派头您看像谁」
据英壮回忆,当时他们住西山文革期间关押某走资派的地方,梁左单独要了一间房,很快进入状态。由于谁也不知道情景喜剧该怎么写,梁左把自己的两篇小说《捕鼠记》和《侦破爱情》拿出来,改成了剧本。梁左这一来,效率哗哗就上去了。英达、英壮住隔壁,两人主要负责出梗概、出梁子,写得差不多了,再拿给梁左润色、加包袱。梁左自然而然成了文学统筹。
有了主心骨,英壮任督二脉也通了。他讲故事能力不弱,宋丹丹和黄宏的小品《手拉手》就是他构思的。他和英达翻杂志时,看见一个人说自己能把水变油,一听就是胡扯。哥俩就决定写一集,埋汰一下这人。英壮又想到家对面信访办老太太给他讲的笑料,两个点子结合起来,塑造出了“二混子”季春生。
写的时候,英壮就想好要让葛优来演,说你无论任何要把葛给找来。
那一集叫《不速之客》,多年后随着葛大爷的表情包走红,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英达觉得这集最可乐,所以带着它去找了人艺的演员,朱旭。
朱旭老爷子是英达心目中演傅明的最佳人选。朱旭看了剧本,很喜欢,但最后档期没调过来,老爷子演《心香》去了。随后,英若诚向英达推荐了中央实验话剧院的副院长,文兴宇。也是之前《爱你没商量》的表演指导。因为自身条件,文老师演戏机会不多,早早当了话剧院的导演,搞过一些先锋戏。
定下他演傅明后,他找了好久感觉。“文氏腔”也是边演边摸索出来的。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有几集,文老师没用那种腔调念词儿。因为那是最早拍的。此外,当时文兴宇才50来岁,比傅明小多了。退休老干部的状态,纯粹是演出来的。后来有人问英达谁演得最好,英达总说是文兴宇。
宋丹丹演和平,梁天演贾志新,这是一早就定好了的。梁天在家里,也是个特殊存在。他爸、妈、哥、妹,全是文化人,大才,就他从小不爱学习,老跟胡同串子一起玩,沾染了一身市井气。偏偏当兵回来后,他又醉心演戏。这些前传,我在那篇「反动电影」里面讲过,在此不再赘述。估计梁左也是想推他一把,贾志新身上很多臭毛病,都是特意为他设计的。
果然,这成了梁天演的一系列混混角色里的集大成之作。
「可以说是梁天的巅峰了」
然后是贾志国。英达也早想好了,人艺的,演过《哗变》的杨立新。这话剧是英若诚介绍到国内的,杨立新在里面演一个精神病大夫,为此还专门去安定医院体验过生活。英达塞给他剧本时,他很不自信,听说是喜剧,自己没演过啊。英达说我看过《哗变》,相信你能行。杨立新回家,晚上躺床上看剧本,看得嘎嘎直乐,停不下来。他老婆烦死了,给他撵到了卫生间里。
杨立新在卫生间笑了大半天,欣然成为了贾志国。为了塑造好这个有点呆板又有点小心思的知识分子,他特意给自己搞了一副大黑框眼镜。这眼镜一戴上,人物立马就对了,跟梁天那小眯缝眼儿形成了鲜明对比。
为了找贾圆圆,剧组着实花了点功夫。跑遍了北京各大少年宫后,选了三个小女孩儿,试《女儿要远航》那集。本没想去东城区,是英达小时候在那儿混过,就说去瞅一眼。然后才遇到了关凌。关凌人小鬼大,见英达时握手说,我看过你演的《爱你没商量》,演得还行。关凌7岁就在少年宫学表演,上过不少杂志封面,还在《蓝风筝》里露过脸。那句话给英达留下了深刻印象。
对了,还有一个小女儿,贾小凡。这也是一早想好了的,当时挺有名的赵明明。她那时还是英家未过门的媳妇。要娶她那人,就是英宁。
最后是小保姆张凤姑。演她的是童星沈畅,头一年,沈畅演《女大学生之死》分外出彩,被保送到南开大学。她也是一边读书,一边演戏的。
贾府这一大家子人,就这么凑齐了。
「多年后,和平也成了表情包」
03.
剧本、演员有了,还需要几个关键幕后。首先就是那景儿,这一大家人的活动,都落实在这景里,还得打破第四面墙。听上去像话剧,又不是话剧。
景要逼真,要亲切,要有足够的说服力。
为此,英达专门找到了空政话剧团的戴延年。戴老师给名剧《皇城根儿》做过美术设计。为了布置贾家,从旧货市场淘了一堆老物件,准确还原了一个老干部家庭的模样。客厅里不少摆件,都是那个年代许多家庭常用的,使观众一看就觉得像自己家。有的细节,又做得很细。
比如家里那张地图,上面很多划线,表明那是老傅当年行军打仗走过的地方。挂在客厅里那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戴老师专门找书法家王秉新写的。志国跟和平那张结婚照,是他亲手制作的。上面印有“大北照相馆”的字样和拍照时间,是戴延年一笔一划描出来的。只有老傅卧室里那张夫妻合影是现成的,那是文兴宇老师和他爱人张克境的合照。
室内的景有了,还得找室外。这个任务,落到了摄像师王小京的身上。王老师也不是一般人,他有个很有名的爸爸,拍《红楼梦》的王扶林。王小京跟英达是同学,毕业后当助教,干半年就离职,自学摄像混进了影视圈。
为了找贾家的外景,他跑遍了铁道部、财政部、广电部的宿舍楼,最后定下了国务院的宿舍做了外景。为配合剧情变化,王小京要在不同天气、不同时段取景。有时拍夜景,还得上楼麻烦一下住户,让他们配合开个灯。
多年后,不少观众考证出贾家的所在地,跑到那里去打卡。
「注意墙上的照片」
为了播出时更具感染力,英达还特意找到了之前在《围城》剧组认识的作曲,关峡。关峡是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给著名儿童剧《小龙人》写过音乐,80后们的回忆《我是一只小青龙》,就是他给谱曲的。跟英达交流后,写出《会飞的心》、《你是我的家》两首主题曲。关峡还特意找了个大腕来填词。
谁呢?甲丁。
当年第二届百大歌星联唱,王菲她妈就是找他给王菲加塞上台的。
景儿有了,声儿也有了。还缺什么?客串。
要说起《我爱我家》的客串名单,那可是一大群牛逼闪闪的人物。从老艺术家到当红小生,从当年的顶流到日后的戏骨,全都收录其中。详情下文再说。这里只说找的第一个人。那是贾小凡扮演者赵明明从《京都纪事》剧组拉来的刘威。彼时,赵明明两个剧组跨戏。一个电话,刘威就来了。
刘威老师当初已经演完了《唐明皇》。这剧是1993年在央视播的。到了《我爱我家》里面,他成了贾小凡的大学老师。
对了,剧组里负责找客串演员的,是副导演林丛。在《爱你没商量》剧组,林丛就是导演助理。她也不是一般人,人艺大导演林兆华的女儿。
多年以后,她还拍出了另一部现象级情景喜剧,《家有儿女》。
「林丛演的花痴女」
04.
1993年7月7日,《我爱我家》正式开机。那天是英达的生日。
最先拍的是《在那遥远的地方》,主要是剧本最成熟,改编自梁左小说。另外文兴宇很久没演戏了,需要找点感觉。就先让杨立新、宋丹丹这两位成熟的演员多演,拍他俩戏份多的。结果杨立新也有点不适应。虽然有观众,像话剧。但还得照顾摄像机,走位不能乱来。梁左的剧本,台词量又巨大,一集居然多达五六千字,啪啪啪讲个不停。脑子、嘴巴、腿,都要动。
那集定下的客串是刘威,人家都来了,所以也得先拍。打那时起,剧组制定了拍摄进度。一天时间排练,一天时间录备播带,一天时间带着观众实拍。随着慢慢磨合,熟悉了梁左抖包袱的节奏,几位主演在一起,越来越像一家人。
看过《我爱我家》的观众,想必对拍摄花絮记忆犹新。通过那些片段,能看出这是一个多么欢乐的剧组。英壮回忆说,对那时最深的印象,就是亲密,没什么腕儿不腕儿的,拍的时候乐,拍完了大家也老爱互相开玩笑。
宋丹丹经常在剧组说的段子是:
“你说我们做女演员的容易吗?白天在剧组演戏,晚上还得陪导演睡觉。”
全剧120集拍摄,出过不少有意思的事。比如沈畅演的小保姆,那一口方言,其实是英达的发明。最早沈畅找了个重庆人学四川话,一上台,说词儿,观众都不乐。搞得沈畅压力极大。后来有人跟英达反应,根本听不懂。英达这才自己发明了一种大家能听明白的“英式四川话”。
「左边这位,认识吗?」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圆圆和保姆,越到后面越胖。这都是梁天拉下来的赞助给闹的。他拉来的是八喜冰淇淋,不给钱,只赞助冰淇淋。这在当时是高档货,但剧组大人很少吃,都送给关凌、沈畅了。四十集吃下来,不胖才怪。后来关凌还埋怨,本来我瘦得跟林黛玉似的,一胖再没回去过。
八喜冰淇淋的广告植入,出现在了“燕红咖啡厅”的冰柜上。演燕红那会儿,蔡明已是一线大咖。英达怕请不来,就让她和谢园来当观众,看的是哪一集呢?就是二混子季春生,给蔡明看得笑死了,当场表示必须来演一个。
谢园是梁天铁瓷,自然要支持,演了《双鬼拍门》里的宝财哥。
为了喜剧效果,谢园专门为自己设计了一口蹩脚的陕西方言。
多年后在网络上掀起表情包热潮的葛优,那是英达和梁天亲自去堵的门。当时葛优正在演《活着》,没档期。听说他中途回京,哥俩老早就蹲守门口,无论如何要他演二混子。葛优没法拒绝,因为英达于他有“恩”。
1989年,俩人一起拍《黄河谣》,英达是副导演,葛优演土匪,住一个房间,成了特别交心的朋友。葛优还教英达喝酒呢。次年,黄蜀芹拍《围城》,英达被介绍进去演赵辛楣,赶忙把葛优介绍进组,演了李梅亭。关于《围城》这部剧的往事,我之前也写过,想看的直接戳「围城幕后的故事」。
事实证明,二混子非葛优莫属。日后无数表情包,也足以证明葛大爷的实力。
除了《不速之客》里“伸手不见六指的夜晚”,被无数家迷津津乐道的,还有和平她妈那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呣们呣们呣们!”。这是整部剧最经典的台词之一。扮演和平她妈的,是《渴望》里演刘慧芳母亲的韩影。被请到剧组后,韩老师看完梁左的剧本,头都大了,背得觉都睡不着。拍到第三天,实在坚持不下去,吃了两片安眠药,这才奉献了一次精彩演出。
写剧本时,并没考虑好让韩影来演。剧中,韩老师对宋丹丹说,要看《渴望》,宋丹丹说,全是《爱你没商量》。这纯属现场砸挂,现加的包袱。
「韩影老师,绝了」
《我爱我家》有诸多精彩,也有不小的遗憾。贾圆圆《心中的明星》那集,本来是可以请张国荣到现场的,最终没去成。据英达说,他拍《霸王别姬》时,就跟张国荣谈好了,说几月几号在北京,一定要来。英达怕张国荣到时候来不了,弄了个备用方案,找李耕演了张的经纪人。
拍的那几天,果然没联系上。宋丹丹抽空出去走穴去了。等老婆走了,英达才想起张国荣要参加“英皇金融杯”歌手比赛,做评委。晚上跑去保利大厦,人在。问能不能去,张说可以,就今晚。可宋丹丹回不来。就这么错过了。
不过那次比赛,出了个歌手戴娆,被英达借去,唱了主题曲。
从张国荣那边捞走个女歌手,英达也给张国荣帮了一回忙。
《霸王别姬》里,给程蝶衣配音的人,就是他给推荐过去的杨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