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回复: 2

[百家杂谈] 扯白||罗琳与艾玛争议之后到底隐藏着什么难以言说的矛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8 09: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扯白||罗琳与艾玛争议之后到底隐藏着什么难以言说的矛盾?

Screenshot 2025-10-08 at 9.38.01 PM.png

9月29日,J.K.罗琳在推特发出一篇长文,对《哈利·波特》里赫敏的表演者艾玛·沃特森表示不原谅、不和解。第二天,这件事在内地登上热搜,引起轩然大波,至今未平息。
IMG_6158.JPG
▲ 这是罗琳推特原文。
IMG_6159.JPG
▲ 这版中文翻译引自“谷大白话”微博。

罗琳的大概意思如下,第一,虽然你因我笔下的角色而成名,但你有权与我拥有不同的理念,只是你不该不念旧情地攻击我,我身陷舆论时可是特别注意不要牵连你。
第二,艾玛·沃特森曾在公众演讲中嘲讽她,激发了对她更剧烈的网暴,而这件事发生后,艾玛却又托人送来一张字条,写着“对于您正在经历的困境,我深感抱歉”。罗琳认为这做法幼稚且伪善,因为艾玛明明有她手机号。
第三,罗琳说艾玛拥有一种年轻人的无知,十四岁就拥有巨大财富与名望的艾玛拥有特权,完全不知民间的疾苦。
最后,她再次批驳艾玛的伪善,说她现在突然转了口风,只不过是因为舆论风向变了,“对我的大肆抨击已不如往日时髦”。她既不认为艾玛有自己的看法,也不相信艾玛有真正的友善。
IMG_6160.JPG
IMG_6161.PNG
▲ 左边是罗琳,右边是我们最熟悉的艾玛的样子。下图是她们还亲密的时候。

中文互联网因此陷入分裂。
一部分人盛赞罗琳“好文笔”。她的长文沉着中饱含锐气,有泰山压顶的气势,同时还金句频出,令人信服和赞叹。
另一部分人,对上一部分人的赞美表示愤怒:你们真的知道罗琳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吗?如果你们知道了,你们不会这样支持她。
说起来,罗琳和艾玛都曾是很多人的偶像,一个是哈利·波特恢弘魔法世界的创造者,一个是魔法世界里人见人爱小女巫赫敏的演绎者。
IMG_6162.PNG
▲ 2001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伦敦首映,罗琳与三位小演员合影。这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第一部。那年罗琳36岁,艾玛11岁。

IMG_6163.PNG
▲ 2002年,《哈利·波特与密室》伦敦首映,这时艾玛12岁。

IMG_6164.PNG
▲ 2004年,《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伦敦首映,艾玛14岁了,罗琳说她已经是百万富翁。
IMG_6165.PNG
▲ 2009年,《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伦敦首映,艾玛19岁,已然是大明星。

IMG_6166.JPG
▲ 2011年,《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伦敦首映礼。哈利·波特系列八部电影至此完结,这一年罗琳46岁,艾玛21岁,距离生出嫌隙还有近十年。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共八部,从2000年到2011年,每一两年一部,每一部都掀起浪潮。它曾让罗琳与艾玛紧密合作超过十年,罗琳目睹了艾玛从一个小姑娘变成成年人,艾玛也必定受到罗琳的照顾和她笔下魔法世界的深刻影响。
至今,那些喜爱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观众和读者,还在等待八月底收到猫头鹰来信,告知我们的真实身份是巫师,让我们九月去霍格沃茨报到,但罗琳和艾玛,却已经走到了决裂。她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又是为了什么?
让我们试图梳理一下这其中的恩与怨,情与仇。
IMG_6167.PNG
▲ 伦敦国王十字车站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因为哈利·波特系列成为很多游客的打卡点。

IMG_6168.JPG

 罗琳与艾玛恩怨之始末 

目前中文舆论中,支持罗琳的人占上风。支持艾玛的人说罗琳有错,但错在哪,似乎有点语焉不详。这是因为二人争议的核心议题有关跨性别者。
这个议题,国人讨论不那么多,毕竟大多数人生活中都不认识一位跨性别者。这类人群占比极小,根据2012年数据,亚太地区跨性别者比例只有0.3%,全球数据最高是美国,2025年跨性别者数据占比约1%。
IMG_6169.JPG
▲ 跨性别者指个体的性别认同不同于其出生时被指定的生理性别,金星是国内观众最熟悉的一位跨性别公众人物。曾是天才的现代舞舞者,28岁做变性手术,后来大家更熟悉的是做主持人的她。

罗琳和艾玛多年交往,之前曾在女性主义、难民等许多问题上看法一致,但在跨性别者权益问题上,她们发生了分歧。
2019年是个多事之秋,事情缘起那一年。
IMG_6170.JPG
▲ 2019年7月,一切还没发生。7月31日是罗琳生日,艾玛发出和她的快乐合影。旁边绿衣女孩是哈利·波特电影系列里的“卢娜”。

12月,罗琳在推特上支持一个Maya Forstater的女人。Maya是一名税务专家,原在全球发展中心(CGD)工作,是一家致力于研究和推动解决全球贫困与不平等问题的公益组织。
Maya曾多次在推特上发表对跨性别者不认同的内容,那一年,CGD决定不再与她续约,Maya不服,认为自己不该因为思想和言论就丢掉工作,把CGD告上法庭。罗琳支持她。
IMG_6171.PNG
▲ 罗琳支持Maya的推文说:你想穿什么都可以,想称呼自己什么都可以,想跟任何同意的成年人睡觉都可以,你尽可以在和平和安全中过最好的生活,但是,因为说“生理性别是真实存在的”就把一个女性赶出工作岗位是不是有问题?


道理是讲得通的:你不能因为Maya捍卫生理性别而不是心理性别,就让她失业。

但是,有争议的是,Maya不止说过“生理性别是真实的”,还在网络上留下不少抵制和羞辱跨性别者的言论,这些内容是属于言论自由呢,还是属于对跨性别者的仇恨呢?法庭也犹豫不决。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网友会强迫公众人物站队。罗琳那条推文之下,点赞最多一条评论,赫然是有人发出艾玛几年前一张旧图,她穿一件白T恤,上面写着:跨性别者的权利也是人权。

IMG_6172.PNG
▲ 网友发出的是艾玛摄于2018年10月的图。

还有人开始攻击罗琳,称她为TERFTrans-Exclusionary Radical Feminist,排除跨性别者的激进女权主义者,贬义词),审查她以往言论和作品中的“恐跨”可能性她和家人受到辱骂和暴力威胁,还有人宣称要“取消”她作为哈利·波特作者的身份……

巨大的网暴掀起来了,有人跑到罗琳家门口示威,有人声称要杀了她,群众的情绪一旦被人煽动起来,就成为熊熊燃烧的火焰,要把当事人烧个粉身碎骨。

大部分的被网暴者选择闭唛,甚至离开社交媒体,不再介入这个是非场。

但罗琳毕竟是罗琳,她会就此退缩吗?不,她不是那个性格。只要她认为自己是对的,她就会一直战斗下去,她曾把这一品质赋予格兰芬多。

IMG_6173.JPG
▲ 哈利·波特系列三位主角都属于格兰芬多学院,这是电影里分院帽把赫敏分到格兰芬多的场景。分院帽这样定义格兰芬多:那里有埋藏在心底的勇敢。

半年后,2020年6月,罗琳转发了一篇标题是“为来月经的人创造一个更平等的疫情后世界”的文章,嘲讽说:“来月经的人?我怎么记得明明有个现成的词可以用啊,那个词是什么来着?”
有人给她科普:并非所有生理女性都来月经,少数跨性别者也有月经等,文章标题之所以这么写,不止是出于谨慎和讨好,也是为了准确……
罗琳也补发了推文,解释自己的态度是出自对跨性别运动导致取消性别的忧虑,而不是源于对跨性别者的恶意。
IMG_6174.PNG
▲ “如果生理性别不是真实存在的,同性吸引这个概念就失去了意义,女性的生活现实就会被抹去。我认识跨性别者也爱着他们,但是,抹去生理性别的概念,会让许多人失去有意义地谈论自己生活的能力。说出真相并不是仇恨他们。”

IMG_6175.PNG
▲ “多年来我来一直对跨性别者怀有同理心,因为觉得他们面对男性暴力时跟我们女性一样脆弱。现在仅仅因为我认为生理性别真实存在,会在现实生活中给女性带来切实影响,就说我仇恨跨性别者,是荒诞的。”“我尊重每一个跨性别者按照自己觉得真实、舒适的方式生活的权利。如果你因为跨性别身份而遭受歧视,我会与你一同抗议。同时,我的生活也基于我是女性而形成。我不认为说出这一点是仇恨。”

罗琳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但在跨性别者看来又似乎有哪里不对。
第二天,罗琳在自己的网站上发表一篇长文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
IMG_6176.PNG
▲ “罗琳为什么对跨性别问题发声”。

罗琳说,她之所以关注跨性别议题,是因为下一部小说与跨性别者有关,从两年前她开始研读相关内容。去年为Maya说话,是言论自由,没想到遭遇那种程度的网暴。
她之所以赞成Maya,第一是为了儿童权益,担心青少年不知性别焦虑普遍而短暂,是成长中必经阶段,如果受到跨性别者影响,做了性别转换治疗,以后会后悔。第二,是为了女性权益,她自陈在第一段婚姻里遭受过家暴和性侵,所以对女性安全很在意,不能接受跨性别者对女性公共空间的侵蚀和可能给她们带来的安全隐患。
好了,针对罗琳的大范围的、明确的反对便是由此而起。跨性别群体认为罗琳把小概率事件放大化妖魔化,罔顾跨性别群体的真实悲惨处境,以保护女性权益之名,行“恐跨”之实。
IMG_6177.PNG
▲ 反对罗琳言论的人众多,甚至包括她原来的朋友,其中有我们熟悉的斯蒂芬·金(上图右)。斯蒂芬·金的小说改编过的电影,如《闪灵》《肖申克的救赎》。

这时,大家都盯着哈利·波特系的演员如何表态。
饰演哈利·波特的丹尼尔·雷德克里夫首先开口,他发表长篇声明,说“跨性别女性就是女性”。过了几天,艾玛在推特上说:跨性别者就是他们所说的自己。
其他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有罗恩、卢娜、金妮、珀西……
IMG_6178.PNG
▲ 丹尼尔表态之前先做了一番自我澄清:“罗琳对我的成长很重要,但我多年一直在支持为性少数群体青少年提供自杀预防和心理健康的公益组织……”

IMG_6179.PNG
▲ 艾玛的发言:“跨性别者就是他们所说的自己。他们应该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不断被质疑或被告知他们不是他们所说的那个人。”

IMG_6180.PNG
▲ 三位主演全部反对罗琳的观点,大家都盯着他们表态呢。

当然,也有人支持罗琳。
比如饰演伏地魔的拉尔夫·费因斯同情她遭受的网暴,提醒人们不要给她贴上“仇恨者”标签。
IMG_6181.JPG
▲ 拉尔夫·费因斯是位六零后,这时就出现一种有趣的现象,《哈利·波特》的三位小将全部反对罗琳的观点,反而是伏地魔在支持创作者罗琳。

IMG_6182.JPG
▲ 伏地魔虽然太有名,但特效妆很难看清原貌,拉尔夫·费因斯当年演过著名的《英国病人》。
饰演马尔福父亲的詹森·艾萨克也说,虽然不同意她的观点,但不想在没有充分对话的情况下公开批评她。
还有饰演小马尔福的汤姆·费尔顿,他说自己对这些事不关注,不表态,但是感谢罗琳曾创作出的魔法世界。
如果只停在这里,也许尚可挽回,因为只是观点之争:反对者反对的是罗琳的观点,同时感谢她曾经带来的一切,支持者不是支持罗琳的观点,而是支持她的言论自由,同情她不该因此被网暴。
但是,艾玛比其他反对罗琳的演员多做了什么呢?
时间来到2022年3月13日,英国电影学院奖颁奖礼,艾玛登台演讲,开口第一句是:我来到这里是为了所有女巫。然后她停下,用口型说了一句“除了一位”。
IMG_6183.GIF

 "I'm here for all of the witches",挑眉,口型 "but one"。

罗琳说她那时本就深陷网暴处境艰难,艾玛此举火上浇油。而这事之后,艾玛还送来一张轻飘飘的道歉小纸条,试图让她相信她的善意,罗琳深恶痛绝。
当然,罗琳也不是好惹的,她在纸条背后写了一句话,回敬艾玛:英迪亚·威洛比是个男人。
IMG_6184.PNG
▲ 9月30日,一个账号发出这张图,说这是艾玛纸条的背面。罗琳在评论区认领说,当时她在纸条背面写了这句话,送还给艾玛。

85.jpg
▲ 英迪亚·威洛比是谁呢?她是英国首位在国家电视台担任新闻播报员的跨性别者。到2024年3月,罗琳也曾在推特上攻击她“是一个男人陶醉于他的厌女表演,他认为女性就意味着自恋、浅薄、暴露狂”,英迪亚·威洛比报警,警方说这可能造成不安,但没有达到刑事门槛。

罗琳认为艾玛的行为是背刺,是忘恩负义,她也藐视艾玛犹豫、摇摆、近乎两面讨好的风格,因为她自己总是直接出击,斩钉截铁表明态度,就像现在这篇决裂的檄文。
面对几乎所有旧友的反对,罗琳没有退缩或回避。
也许那反倒激发了她的孤勇,从此她更直接、更多地发声谈到自己的性别观,积极支持相关活动和法律,也结交到一些“善良、智慧”的新朋友——全是性别批判派,部分与极右翼有关联。
IMG_6186.PNG
▲ 2022年4月,罗琳和朋友们聚餐,后排从左到右:Kathleen Stock,Maya Forstater(卷发豹纹,罗琳2019年支持的那位女士),Allison Bailey,Helen Joyce; 前排从左到右:Angela C Wild,罗琳,Suzanne Moore,Julie Bindel,全是性别批判派,认为生理性别客观存在,不可更改。

IMG_6187.PNG
▲ 2024年巴黎奥运,罗琳发推文质疑过奥运选手伊曼·哈利夫和林郁婷的性别,事实上这两位运动员“生来就是女性”,也作为女性长大,但是判断性别的维度很多:器官、染色体、睾酮等,每一单项又有例外,如果认定一条推而广之会大混乱。

罗琳身上渐渐争议众多。与TERF做朋友,算不算“恐跨”;买德普的游艇,算不算对家暴的支持;新书里的反派男扮女装犯罪,算不算强化了跨性别者的刻板印象……这些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这场争议也是大多顺直人的价值观盲区,不是我们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可以评判。
总之,飓风起于青萍之末,一开始不是太大的问题,后来它演变成一场对立,没有人真的去探讨实践办法:怎么做才能既保障跨性别者的生存空间,也使普通女性免于恐惧——双方本来都希望达成这个目标吧。
是的,原本罗琳和艾玛可以不必像今天这样。

 楼主| 发表于 2025-10-8 09: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6188.JPG

 罗琳与艾玛:两代赫敏 

罗琳说过,赫敏的原型就是她自己。她把11岁的自己漫画化,变成了魔法世界里的霍格沃茨一年级学生赫敏。
罗琳11岁时开始上中学。她生活在伦敦郊区小镇,父亲是飞机发动机厂的工程师,母亲是学校实验室的技术人员,父母是十八岁时在从国王十字车站出发的列车上相遇。
罗琳的生日跟哈利·波特是同一天,她还有个妹妹,她们住在一座历史悠久的哥特式房子里,家附近有森林、教堂和墓地,罗琳常和妹妹去教堂做清洁挣零花钱。
IMG_6189.JPG
▲ 罗琳的父亲皮特和母亲安妮。

IMG_6190.JPG
▲ 乔安妮·罗琳和妹妹戴安妮。小时候妹妹老穿粉色,她老穿蓝色,因为她出生前家里本来以为是个男孩,起好了名字叫西蒙·约翰。成年后的罗琳仍对这张照片不忍直视,说自己的刘海太傻了。

IMG_6191.PNG

▲ 罗琳姐妹和妈妈。和布娃娃。

IMG_6192.PNG

▲ 罗琳小时候的全家福。

IMG_6193.JPG

▲ 当年罗琳姐妹在教堂册子上的签名还在。罗琳说那时她和妹妹一个12岁,一个10岁,在寒冷的冬天干活赚一英镑,太惨了。教堂里有个人她应该不太喜欢,后来在哈利·波特系列里把她的名字给了一个反派:乌姆里奇。
IMG_6194.JPG

▲ 就是这个粉红色的乌姆里奇,她惩罚哈利抄写“我不能说谎”,给了一只魔法笔,哈利在纸上每写一笔,字就像刻刀划在手背上,划出血痕。

罗琳的中学老师说,罗琳有点像赫敏,你问个问题,她一定是举手的人中的一个。
IMG_6195.JPG

▲ 艾玛饰演的赫敏上课举手最积极,常令哈利和罗恩侧目。

罗琳15岁时,母亲确诊为多发性硬化症,这在当时无法治愈,母亲的病给罗琳带来了很深痛苦。
父亲性格乖张,完全不同于海格、邓布利多、小天狼星这种给过哈利父爱的角色,罗琳曾努力讨好父亲,直到为此感到羞愧,之后她与父亲断联了近十年。
后来她说写哈利·波特系列,犹如一次重启童年的尝试,是对自己童年的治愈。
IMG_6196.JPG
1990年12月30日,罗琳的母亲去世,才45岁——哈利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渴望之中,映射的是罗琳对母亲的感情。其后,命运的波折一起涌来,罗琳的恋情也结束了,还丢了工作。
1991年底,罗琳搬去了葡萄牙,在夜校做英语老师,白天写作。她在酒吧遇到一名电视记者,两人基于对简·奥斯汀的兴趣走到一起,半年闪婚,并迅速生下女儿。
怀孕时两人已经不合,女儿不到四个月大,两人分居,罗琳带女儿逃回英国。后来罗琳这么形容这段婚姻:短暂而灾难性。
IMG_6197.JPG

▲ 第一段婚姻结婚那天,罗琳、丈夫Jorge Arantes和他的家庭成员。《哈利·波特和阿兹卡班的囚徒》里,特里劳妮教授对一个学生预言她最害怕的事将发生在10月16日,那天就是罗琳的结婚纪念日。


IMG_6198.PNG

▲ 罗琳与前夫。分手时他以罗琳的书的手稿为质,以避免她逃走。


罗琳一共在葡萄牙待了两年,1993年底,罗琳回来,投靠在苏格兰爱丁堡生活的妹妹。

这时她28岁,有一段失败的婚姻,有一个婴儿要抚养,没有工作。她一边被迫填写无休止的表格,参加有贬低性质的面试,以确保每周69英镑的福利津贴,一边做秘书、参加教师培训,以及在咖啡馆写作《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IMG_6199.PNG

▲ 这是那段日子,罗琳在咖啡馆写作。


后来有人说她那时很贫穷,其实只是普通,她那时除了国家救济和做秘书赚钱,也有朋友资助。

比经济状况更不好的,是心理状态。
中间第一任丈夫曾跑来英国骚扰她,罗琳申请了禁止令,并正式离婚。但她陷入抑郁,“变成一个麻木、冷漠的生物,不相信自己还能幸福和快乐,生活所有的光彩都褪去”,她治疗了九个月——后来这种状态被她拟人化,变成魔法世界里的摄魂怪。
IMG_6200.JPG
IMG_6201.JPG

▲ 成名之后的2001年,罗琳与第二任丈夫尼尔·莫里结婚,之后又生了一子一女。2007年的纪录片中,主持人问莫里:“罗琳在生活中是什么样?”莫里看罗琳。罗琳说:“照实说。”莫里说:“她心情低落时会自筑屏障,自我孤立,仅仅相信自己,一个人承担所有,所有其他人都被排除在外。”当年罗琳是在这种状态下坚持写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早在1990年,罗琳就开始创作《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本书于1995年6月完成。它被十二家出版商拒绝,出版商曾对她说:你永远没法从儿童读物里赚钱。
后来——后来大家都知道了,罗琳常被媒体报道为“首位靠写作成为亿万富翁的人”,“全球收入最高的作家”(关于女性靠写作改变命运的故事,我们之前有写这里可回顾)。
她的《哈利·波特》系列全球销量超6亿册,八部电影全球票房近77亿美元,舞台剧和主题公园类就不提了。目前福布斯披露她的净资产是12亿美元。
多少人羡慕这逆天改命的爽剧结局。
更爽的是罗琳的慷慨,她不把财富视为私产,而是乐于分享,她曾为慈善捐赠超过3.6亿美元,用于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和多发性硬化症研究,2012年她因为捐赠过多还曾短暂跌出富豪榜。
她说她对贫穷和弱势群体有深深的怜悯,这是严重社会不公,如果发现别人无视,她会惊讶、生气和暴怒——她把这种对弱势群体的关照给了赫敏。
IMG_6202.PNG

▲ 2005年罗琳被《独立报》评为英国最具影响力女性;第二名是谢丽·布莱尔,女王御用律师,布莱尔首相是她丈夫;第三名是巴宝莉CEO罗丝·玛丽·布拉沃;第四名是女王。

一切都因为《哈利·波特》系列。它既是丰富的奇幻故事,也是“善良与邪恶、爱与恨、生与死的寓言”,它的影响范围远超童书,无数成年人被吸引和打动,看到格兰芬多的勇敢,警惕老魔杖代表的绝对权力,领悟守护神代表的信念,共鸣复活石代表的爱与遗憾……
当这个故事要影视化,全英国的小演员都来了,赫敏是三人组中唯一女性,非常热门。
九岁的艾玛经过八次试镜,最终定下,而罗琳从她首轮试镜就中意她。后来电影上映,艾玛的演绎在三人组中被称赞最多,她宛如书中赫敏再生,且比书中美丽。
IMG_6203.PNG

▲ 艾玛说,从第一次试镜,她就知道这个角色属于她。她的父母担心她选不上受打击,建议她实际一点。但她的自信给选角导演留下了深刻印象。

艾玛无疑是美丽而俏皮的,她家境优渥,父母都是牛津毕业的律师,五岁前艾玛住法国,五岁后父母离异,她搬回英国,读私立学校,六岁开始进修表演,她和弟弟日常跟母亲,周末跟父亲过,父母都有新的家庭。
IMG_6204.PNG

▲ 幼年艾玛。

IMG_6205.PNG

▲ 幼年艾玛、弟弟和父亲。

IMG_6206.PNG
IMG_6207.PNG

▲ 弟弟Alex长相是艾玛翻版,姐弟俩感情很好,当年两人还一起拍过巴宝莉广告。Alex也曾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客串小角色,有几秒镜头。

IMG_6208.PNG

▲ 后来弟弟既没做演员也没做模特,还留胡子将美貌隐藏了一些。他现在经营酒类品牌,他们的父亲1990年代就在法国有葡萄园。

IMG_6209.PNG

▲ 2017年,艾玛和妈妈在华盛顿参加妇女游行。妈妈比较低调,照片不多。

作为明星艾玛早期的发展非常顺利。与其他小演员不同,她没有尴尬的青春期,一直美丽,而且如赫敏一样,她是门门课拿A的好学生,大学也是常春藤名校布朗大学,这太符合人们对女孩子以及对赫敏的期待了。
艾玛也像罗琳一样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正如罗琳说的,艾玛几乎是没有什么底层生活经验的,甚至真实的生活经验她也缺乏,毕竟她9岁就开始拍戏,12岁就开始出名,14岁就成了百万富翁。
2017年艾玛27岁,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收入最高第六高的女演员。
IMG_6210.PNG

▲ 那年盘点全球收入最高女演员,艾玛·斯通排第一,前一年她演了《爱乐之城》,艾玛·沃特森排第六,当年她的《美女与野兽》上映。

11.jpg

▲ 其实《爱乐之城》最开始属意艾玛·沃特森演女主,但她已经选择了《美女与野兽》,档期冲突。后来大家都知道《爱乐之城》比《美女与野兽》成功得多。

艾玛在赫敏之后的角色,不算出彩。比较有名的只有《美女与野兽》里的贝儿,当年全球票房第二,到2019年她演《小妇人》,是配角,放光彩的是女主角罗南。
童星很容易给人留下“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印象,曾经演过一个过于深入人心的角色,又很难走出角色光环,人们开始对艾玛失望。
IMG_6212.JPG

▲ 《小妇人》里,艾玛演大女儿,这个角色不在叙事主线上。

2019年后,艾玛还做出一个选择:中止演艺工作。她先是试水了导演和时尚工作,2023年辞职,去牛津读创意写作硕士,今年开始读博士,她说要弥补当年因为拍电影没能专心读书的遗憾。
到今年,当年的小赫敏也已经35岁了。9月底,艾玛参加一档播客节目做嘉宾,主持人直接问她怎么看待罗琳说永远不会原谅她,以及罗琳说他们三个毁了哈利·波特电影。
IMG_6213.PNG
▲ 艾玛上Jay Shetty播客。这是她第一次上播客,也是她五年来首次深度访谈,内容很多,关于她的成长、友谊、爱情、婚姻、工作各种。
IMG_6214.PNG

▲ 2024年4月,有粉丝在推特上评论罗琳:就等丹尼尔和艾玛向你公开道歉了,他们有把握你会原谅他们。罗琳回复:恐怕我不行。

IMG_6215.PNG

▲ 今年3月,推特有个讨论“对你来说,哪个演员毁了一部电影”,罗琳回答:三个,猜猜看。抱歉了,但这实在无法抗拒(三个笑哭的表情)。虽然她没有点名,但是当然,网友在评论区贴上了哈利、赫敏、罗恩三人组的剧照。公众人物没有阴阳的空间……

IMG_6216.PNG

▲ 这是网友贴在罗琳评论区的图,高赞回答,排在第二。

艾玛在播客中这么回答:虽然持有不同观点,但这不代表我不珍视曾经和罗琳一起经历过的一切。这二者不冲突。
她说对话很重要,重要的不是我们说什么,相信什么,如何说更重要。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我都无法“取消”她。
当然,其中还有一句:我有一个最深的愿望,我希望那些不同意我观点的人依然爱我,我也希望我能继续爱那些我不同意他们观点的人。
艾玛的话再次激怒了罗琳:她又在表演伪善!她又在说“正确”而言不由衷的话!“成年人岂能一边与频频叫嚣处决旧友的运动亲密无间,一边又奢望保留被旧友疼爱的权利,仿佛对方仍是包容一切的慈母”!
于是,罗琳出手。
IMG_6217.PNG

▲ 这是2011年的罗琳与艾玛,她们11年的合作走到顶点,那是哈利·波特最后一部电影的首映礼。

IMG_6218.PNG

▲ 这是2013年的罗琳与艾玛,她们一起参加罗琳组织的帮助儿童的公益活动。9年后罗琳在内心与艾玛决裂,12年后罗琳公开决裂。

罗琳是赫敏的原型,艾玛因为有赫敏的特质而被选中,她们相差25岁,同样聪明、善良、有正义感、有原则,还不屑撒谎,还不愿回避和退让……
也许正因为这些特质,两代“赫敏”,才更加容易走到了僵局。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8 09: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6219.JPG

 黄小姐的结语:

昏暗不明时期里我们应该做什么? 

评论这件事对我们来说太难了。议题本身很难,而另一个问题,在观念分歧时如何与我们有恩有义有感情的人相处,也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不知从何时起,一桩桩社会事件让人们分裂。一件事情,公众人物不论是否表态,不论如何表态,似乎都会招致攻击和割席。
普通人也在经历类似处境。
罗琳与艾玛的争议之所以引发滔天巨浪,后面充满了颇让人玩味的问题,比如进步女性之间的观点之争、比如师徒之间的背刺、比如明星对时事表态得当与否、甚至大到在舆论风波里,作为观点不同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别人。
应该说,互联网时代放大的这种观点不同时对彼此的伤害,网络上非此即彼的情绪化表态让这场纷争变得格外戏剧化,因为人们天生喜欢看故事,尤其喜欢看女性互撕恩怨纠缠的故事。
这恐怕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的某种深层潜意识里的“厌女”,古早时代男性因为被赋予出外打猎的责任,而女性被赋予养育幼儿收集浆果的责任,打猎需要合作,养育幼儿比较个人。
再后来,男性负责外出工作,女性依附于男性,她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最大的职能是生儿育女,男性社会一夫多妻制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女人最大的生存价值是生育以及得到男人的宠爱,以及无尽的劳作。
仅仅在几百年以前,女性还是常常被视为无知、愚昧、狭隘、阴暗、情绪化、歇斯底里的群体,中国字里几乎所有关于不良的情绪或者略带贬义的词几乎都是女字旁:比如嫉妒、委屈、奸、妓、婊……
而孔子三千年前就写下名言: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IMG_6220.JPG

▲ 内地电视剧长盛不衰的宫斗剧《甄嬛传》《金枝欲孽》就是一群女性被禁锢在后院为了生存而互相争宠和互害的故事,充分说明了当环境闭塞、利益微薄、一头独大之际底层人类就会进入互害模式,而人们津津乐道于这种互撕与互害。

在罗琳与艾玛的事件里,她们原本是战友,她们因为跨性别者的权益而产生了分歧,观点分歧太正常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观念变化里,总有激进与保守之争。
通常来说,年轻人总会更激进一些,因为他们单纯热情、相信真理,想要快步到达彼岸,而年纪大的人总归会保守一些,因为他们看到了事情的复杂性,还有社会的复杂性,他们更愿意指出事情的多面性,我们可以欣赏年轻人的激情与力量,但也更应该尊重年长者的阅世经验,人类的智慧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互联网改变生存状态,但它改变不了基本人性。

只要是人性,就善恶交杂,所以我们要有基本的人格——比如不能杀人、帮助弱小、心怀感恩,至少不要去伤害一个曾经无私帮助过提携过你的人。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我们也需要接受与我们不同观点的人,这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前提。

IMG_6221.JPG

▲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家李明洁在《破坏实验》这本书里记录下了从2018-2022年的纽约,因为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意外地成为“破坏实验”的理论巨型实验室,这五年成为某种“历史性时刻”,她亲眼目睹了一座大都市的挣扎与损毁,并预感到“在肉眼可见的未来,在最普遍的日常里,都会充满最严重的不安”。


时代要进步,政治要正确,但政治正确这件事,也确实有个度,历史就像个钟摆,这个时代特别正确的事,在那个时代看来就是笑话,这个时代被人踏上一万只脚的人,在那个时代就是铮铮风骨。


风物长宜放眼看。


正如刘擎教授说:在我看来,过度的“政治正确”的要害在于教条主义……言论从来就有禁忌,但过去有些边缘人群的被迫沉默,并不意味着反过来迫使他人噤声就是正当的。


过度追求政治正确的人们,各有各自的心理诉求,而历史上,所有狂热追求过度纯净过度正确的乌托邦的运动无一例外都被证明是各式各样的灾难。


“取消”运动本身就是一种暴力,例如网友们可以单方面取消罗琳的《哈利·波特》创作权,这本身就意味着一种荒谬与幻觉——因为这不是真的。


IMG_6222.PNG

▲ 回到最初,2000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开拍时的三人组,每个人都怀着善念,以为自己是正义的、理性的,“但事实上,我们大部分的行为都有我们无法了解的隐蔽的动机”,人在每一场论战中的站位都显示了他们各自内心的伤痕。

IMG_6223.PNG

▲ 回到最初,2001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首映时的罗琳和三人组。

IMG_6224.JPG

▲ 艾玛近年少有影视作品,在网络上替弱者发声是她重要的工作之一。图源水印

“我们被困在一个昏暗不明的时期,而此时的思考和写作,多半是阿伦特所说的‘在过去与过来之间’,是探索性的,磨炼思考的能力。”(语出刘擎)

在这样的一个特别的时刻,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呢?
第一,回到常识,回到真实。
常识是人类几千年来沉淀的许多智慧,比如,过犹不及。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如和而不同,比如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比如不要为倒掉的牛奶而哭泣……这些看上去老生常谈的理论里蕴藏着人类一代一代人经历惨痛后悟出的真理。
而回到真实,最简单的就是承认罗琳是《哈利·波特》世界的创作者。
第二,尽可能地不被裹挟。
网络时代,信息芜杂,真假难辨,诬陷成风,情绪常常让我们成为风潮里一分子,越是昏暗不明的时刻,越是要慎重,可能不要急着去站在所谓的“正确”一边,我们的确需要仔细地观察、思考、反省,因为我们要在昏暗不明的时期里选择做一个建设世界的人,而不是一个破坏世界的人。
毕竟,建设需要上千年,而破坏只需要一秒。
IMG_6225.JPG

第三,永远不要失去希望。
以上。



作者:言文文、黄小姐

 责任编辑:轮回

出品:蓝小姐和黄小姐

文字原创,配图来源于网络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0-9 02:19 AM , Processed in 0.0831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