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成都,一场人生实验
这场实验早有端倪。
2022年,回到成都三年的池早经历了辞职、疫情和一段难得的“间隔期”。她不焦虑,反而迷上了手工串珠的设计制作,在成都的夏日上街摆摊。收入微薄,高温天甚至开不了张,却也乐在其中。更有趣的是,摆摊没赚到钱,她却从隔壁大叔那里买下一只小狗——“一分钱没赚,还带了张嘴回家。”这种看似任性的选择,在成都显得理所当然。
几个月后,池早入职了新公司,干了三个月。那天,透过玻璃幕墙,她看到楼下穿梭的建筑师、博主、外卖员、保安,突然意识到:在这座城市里,藏着无数鲜活的职业和人生轨迹。
“如果不考虑收入,你想做什么职业?”她想到了那条不久前刷到的短视频。没多久,池早又辞了职。
“辞职体验100种职业”系列视频,从2023年3月开始更新。
第一站是宠物店。内向的老板是重庆邮电大学毕业的工科生,学机械化,却在成都街角开了一家宠物沙龙。这个年轻的男孩,习惯用刘海遮住眼睛,他说自己“人际关系处理得很糟糕,跟动物待在一起,才会舒服些”。池早看到了一种相对别样的职业选择:不做违背内心的事,不是一种逃避,而是正确、尊重自己的理性选择。
@池早是我体验过的部分职业
半年后,在粉丝持续增长的时候,池早消失了。
网友意外发现,她竟然穿着雪白的戏服,在地下商场的戏台上,演出川剧《人间好》。
这一个月,池早钻进地下商场的“三花川剧团”。三位女性在四五十岁的“非黄金年龄”创办了这个剧团。创始人之一陈英,12岁登台,唱到近50岁,才创办了三花川剧团。
池早感受到一种冲击:“人们总说创业要趁年轻,但她们在‘不是最好’的年纪,做了一件很厉害的事。”年龄的界限被打破,池早看到,生命的可能性如此辽阔。
成都的包容,让池早的实验成为可能。想进入一个陌生领域,她得到的回答多半是:“来嘛,你明天就来。”
藏在社区深处的“青春理发厅”,让池早发现了一种生活哲学。老店开了三十多年,时至今日,仍保留着1980年代的风格。经营者是一对地道的成都夫妇,保持着“天气好放假,天气不好也放假”的随性。用一周时间“刷脸”、沟通,池早才走进这家不办卡、不推销的居民楼理发厅。下午闲时,老板唱卡拉OK、侍弄花草,这种“过一天是一天”的豁达,让池早看到工作与生活融合的另一种可能。在成都,这样的社区小店比比皆是,它们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生活肌理。
成都的新兴产业,让池早的实验范围更加广阔。作为西部游戏产业高地,成都构建起一片繁荣的数字文创生态:近千家游戏企业在此聚集,腾讯、网易等头部大厂落户在这里,全球知名IP《王者荣耀》的研发总部也扎根于此。
2023年11月,王者荣耀共创之夜在成都东安湖举办。走进腾讯天美工作室,池早体验了一把大厂节奏:前期工作一周;线下连续几天凌晨下班。
但在那晚,最触动她的,并非仅是舞台的炫目。当金色的雨从舞台上方落下时,她看到身边素不相识的玩家一同欢呼、击掌,彼此分享感动。这种基于共同热爱而产生的真切交互,让她体会到一种实感:数字IP如何将“人”联结在一起。
池早的这一场体验,是成都众多数字文创从业者的一个切片,亲身参与着这座城市的产业变迁。
在今年智联招聘发布的春招报告中,成都已在网络游戏行业招聘城市中位列榜首。“单机游戏之都”的说法也在圈内流传。从早年培育专业人才,到如今系统性地支持影视、电竞等多元领域,成都所构建的生态,正默默承托着无数数字文创行业的年轻人,让他们相信:探索职业的更多可能,并非遥不可及。
@池早是我走进数字文创工作室
从川剧团到游戏公司,从老茶馆到数字世界,池早这个95后成都女孩,成为了连接这座城市新与旧的记录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