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回复: 1

[人世间] 我陪奶奶回到「60年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 10: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陪奶奶回到「60年前」

Screenshot 2025-10-02 at 10.20.06 PM.png
IMG_4624.PNG




三年前的夏夜,刘玥(化名)和奶奶打开衣柜深处的蓝白纸盒,看见珍藏着的近百封通信。爷爷字迹潦草,她们重读发现里面留下很多圈画的标记。循着信里内容,刘玥带着奶奶故地重游,拍下视频,试图在过去和现在交织中走进彼此。

今年,她已就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个过程制作成一部纪录片。原来那个把自己捆绑在身边、总是做饭陪读、唠叨往昔的奶奶,60年前坚定地说过,我自己的个性完全有可能由我自己主张。刘玥曾责备奶奶,应该有独立的生活,却从没有看见奶奶的孤独与伤心。

以下根据刘玥的讲述和信件内容整理。

魏荣欢

编辑毛翊君


IMG_4625.JPG

我是被奶奶带大的,但一直以来我们交流不多。她出于长辈的关心,问最近在干嘛,我就回答,吃饱了,睡好了。发现她和爷爷的信件后,读信成了我们之间的仪式感,有了更多对话和陪伴。

2022年初夏的一天,她靠在沙发上看电视,我在电视旁边的书桌前,偶然说起她的恋爱。当时我跟男友分了手,每天在家里很无聊,提不起对生活的兴趣。以前我也问过他们的故事,可能觉得我年纪小,奶奶不愿意多说,但这次她聊起来,还提到跟爷爷的通信。

她爬上梯子,打开衣橱上面的柜子,翻开重重的被子,拿出一个大概靴子长度的长方形纸盒。之前是装青花瓷的,外面深蓝色,打开是白色,已经生出点点霉斑,还带着一股霉味。信件都完好,里三层外三层包了很多塑料薄膜。

我印象里,爷爷不苟言笑,在二楼围栏瞪着我不说话,我就知道该关电视睡觉了。爷爷奶奶的相处也很平淡,一种相敬如宾的感觉。奶奶不太会做惹他生气的事,但有时候又感觉爷爷还挺怕奶奶,接我放学,会带我去超市偷偷买冰棍,站在路口吃完,担心回家被奶奶骂。

爷爷去世时我7岁,还记得在灵堂上,奶奶一直抚摸他的手。我当时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什么时候该跟着一起哭。在那之前不久,我跳皮筋,爷爷帮忙牵绳,玩到一半突然说难受,当天住进医院确诊癌症。我就以为,是因为帮我牵绳,害他生病了。

奶奶总会感慨,爷爷去世以后,很多事情没有人帮,得自己做。最近有次肚子不舒服,她又想爷爷。在信件里,我看见爷爷称呼奶奶为丽霞妹,才发现原来在他们俩的关系里,爷爷是那样温柔的一个人。

奶奶写给爷爷的信被码得特别整齐,A4纸对折一次,而爷爷给奶奶的信相对比较乱,散在盒子里,有的对折,有的折成小方块。所有的信都没有信封了,据说是被我爸拿去集邮了。

我们把盒子搬到客厅,随即拿起里面的信。爷爷把奶奶给他写的信都按时间排好,甚至在信的上方会编号,NO.xxxx,四位数字,前两位是年份,后两位是那年收到的第几封信。信纸上会印有花束,或是天安门等地标建筑,有的是爷爷之前工作单位的抬头。

IMG_4626.PNG

爷爷奶奶的通信。

没想到奶奶是背着家人跟爷爷在一起的。有封信里,她写:我自己的个性完全有可能由我自己主张,也许你可以了解我对你的一片真诚。现在我可以说上一句,我将永远属于你,海枯石烂我不变心。

他俩认识不到一年,奶奶要去厦门集美读大学。临行前,两个人偷偷出去拍了一张合影。在那个年代,拍照片一种情感仪式感。奶奶一开始有点犹豫,毕竟没有得到家人同意,但后面答应了。

1965822日,是奶奶出发的日子。爷爷在日记里表达,当我们拖着沉重心情在车站离别,她那娇嫩的双手向我伸出来,叫住了我,我的心难受,心酸,这是三年的离别,三年我俩送别的惦记,这难忘的一别悬浮在脑海中。奶奶离开后,爷爷在家不吃不喝躺了三天,直到收到奶奶的信,才安心了一点。

那张合影,现在摆在奶奶卧室一个架子上,旁边是爷爷的遗照。

IMG_4627.JPG

今年,我开始对奶奶在厦门生活的那段时间产生好奇,问她要不要一起回去。奶奶读书的第二个月,爷爷到厦门看过她,在鼓浪屿拍了张照片。我说去找照片上这个地方,她很高兴地答应了。

我们那儿离厦门挺近,高铁一个半小时就能到,但爷爷那个时候必须在漳平换乘一次,很久才能等到一辆,一路要花十几个小时。一张票88,他的工资二三十块。

我和奶奶从厦门火车站北广场出来,之前爷爷也在这等她。爷爷提前一天就到了,奶奶因为有课,赶过去时有些晚了,到处没找到爷爷。一辆公交过来,奶奶打算回学校,上车看见爷爷就在这里。她走上前,拿手戳了戳爷爷的书包。后来爷爷在信里说,以为奶奶不会赴约了,正准备离开。

那次我们到鼓浪屿住了一晚,去菽庄花园寻找照片上的地方。走过一个廊桥,有一块大石头,奶奶觉得那很像,从防水袋里掏出相片对比,看是从哪个角度拍的。我用相机录了下来。

IMG_4628.JPG
60年后,在爷爷奶奶当年合影的地方,我给奶奶拍了张新照片。

奶奶之前很少出远门,自从我离开老家上大学,她总觉得生活无聊,说之前在学校旁边照顾我,每天过得很充实。我一回家,她就不去找朋友。这让我感到压力。奶奶对我抛出这样一些情感需求的时候,我会不知道怎么接住。

我三岁时爸妈离婚了。奶奶有两个儿子,我爸是老大,老房子拆迁分家后,奶奶跟我和爸爸的新家庭一起住。那离我学校有点远,接送要半小时,奶奶就陪我住到学校附近,给我做饭,去开家长会,直到高中毕业。

我小时候挺自卑的,爸妈都各自组建了新家庭,我成了被遗忘的那个人,觉得自己多余。奶奶带我出去租房住,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决定,让我脱离掉爸爸新家庭的吵架环境。

我爸从小就不太管我,但有时喝完酒,又对着我说,宝贝老爸真的很爱你。我特别抗拒,生理性讨厌他的气味接近,我一抗拒,他就用暴力对我。平时转掉他喜欢的电视,会一巴掌扇过来。奶奶没有对着我说过他,某种程度上还是挺护着我爸的。

高考那年,我爸患癌。那四年,奶奶总想要让我留在身边,尤其她一个人照看的时候,没办法从床上把爸爸抱起来。她叫我扶着我爸锻炼,可我从小跟他没有什么肢体接触。我还没从小时候的应激反应里走出来,突然被迫要转换成一个懂事女儿的形象,很复杂的一种情绪。

奶奶老说,如果你在省内读书就好了,照顾我爸后,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情绪。我就觉得她想把我捆在身边,那时候家对我来说,有种疏离感。到北京读大学后,恋家的感觉在慢慢减淡,它太重了。

2021年底,我爸去世。那会儿因为疫情,我一直在家上网课。待了大半年,觉得还蛮压抑的。每天我都在电视机旁边的书桌学习,跟奶奶偶尔搭句话。她总让我吃东西,还嫌我胖,看我不叠被子也要说。她说一句,我要说很多句回去。

这次在厦门,找到老照片上的石头,我和奶奶也在那里拍了照。然后我去附近逛了一圈,奶奶原地等我。后来奶奶说这次旅行,感觉又和爷爷在一起了,还说你要代替爷爷在旁边陪着我。我才发觉,说是我陪奶奶,但其实很多时候是她陪我。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 10: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4629.JPG

今年8月份,我们又回了一趟厦门,去参加奶奶的同学聚会。他们每年都会聚会,奶奶之前也带爷爷来过。后,一群人回到学校,之前叫集美财经学校,现在是集美大学。上一个坡,穿过一道像山洞一样的门,再经过好几栋楼,才走到他们上课的旧楼和宿舍

跟同学们在一起,奶奶是快乐的。她特别期待每年一次的聚会,每次都提前一个月就商量。我问奶奶的同学,知不知道之前她谈恋爱的事,只有一个女同学说,有次看到奶奶在织一件黑色毛衣。

爷爷奶奶后来的信里,多是这种生活日常,比如买了一条裤子,是咖啡色的,要373分。”“在上海看看是否有颜色较深花的格子大一些的的确良布,剪一件回来。孩子们的汗衣不必买了,六一节参加运动会,已经买了一件。

爷爷的字很潦草,我得跟奶奶一起读。吃完饭,干完活,心血来潮读两封,边读边聊些过去的事情。

当时奶奶家人想要她找个更好的,爷爷也会担心奶奶去上大学有更好的选择,他们明白彼此之间的伤心和不安,互相就给一种很坚定的选择。奶奶在信里说:即使三年后你还在农村,我还是喜欢你,爱你。”“我们的爱情之花开放在险峰之上,吸引着你,也同样吸引着我。

没想到奶奶这么反叛,直接表达感情,好潮后来我的同学接触到她,都会这么觉得。当时我们租的房子距离学校步行5分钟,我玩得好的同学经常来吃饭,跟奶奶关系都很好,奶奶会在微信上叫她们小宝贝。她平时喜欢开玩笑,骑摩托车接我放学。

有时候,奶奶会研究怎么用火腿肠跟鸡蛋做成鱼的形状,经常在煮汤的时候放两颗鱼丸给我,还会在鱼丸膨胀特别大的时候喊我去看。初中时,有天早上没吃早饭,我在学校晕倒,那以后奶奶每天都会给我带一盒水果加一个鸡蛋。

她经常猜中我当天想吃什么,说她是我肚子里的蛔虫,我觉得我俩有心电感应。令我意外的是,读信期间,我才知道奶奶其实是在爷爷去世以后才学会做饭。

知道爷爷奶奶的信之后,我就有了拍纪录片的想法,想法很简单,就是记录。后来这三年,每次回家的时间都会拍一些,我才真正地去观察奶奶的生活。

她早上去跳广场舞,在快快乐乐中国年的歌声中扭动四肢,看起来自在惬意。跳完广场舞去喝茶,然后买菜做饭,有时候去医院拿药。大部分时候拍她的背影,就会感觉,没有我的一天,她可能是这样过的。

IMG_4630.PNG
奶奶的背影。

看见她很孤独的一个状态,开始理解她为什么那么需要我。读信这个事情,好像变成了一个我想要回家的理由之前我挺抗拒她一直把注意力放在我身上,说大家都是独立的个体,你不应该把自己困在家庭里,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当时讲这些话,她应该有点伤心,但是我不理解,会忽略这种伤心。

她也问过我要不要出去旅游,我说举双手双脚赞成。过去三年,我帮她买票,去了新疆和澳大利亚。现在奶奶会给我拍家里的花花草草长成什么样,我也会给她看新改造的小屋,告诉她今天做了一道什么菜。有时只是随手分享一件生活小事,她能开心很久。

IMG_4631.JPG

我和奶奶现在住的房子在一个小区里,离老房子两三公里七八十平米的两居室,是我上大学后奶奶买的,老房子拆迁的钱和储蓄全用在这里了。只要我回家,奶奶就会骑摩托车带我回去老房子那边,跟她的朋友们喝茶。

今年农历年假期的一天下午,我和奶奶又回去转了转。那是一个特别好的晴天,我坐在奶奶车后座上,有种回到小时候的感觉。想起以前她在附近的菜地干活,我在旁边玩。那辆旧摩托,有回忘记拔钥匙,丢了。今年夏天我带她去买了一台新的。

每年我们都会回老房子那片,但这次,我想来看看爷爷奶奶相识的地方,也是奶奶从小长大的娘爷爷当时所在的生产队每天要在那栋房子里集合,他这样认识了奶奶。

60年后,奶奶站在拆掉的空地上边比划边跟我说,大哥二哥的房间在哪里,从这里开始到那里,是她的房间。老房子已经拆得只剩下一段墙壁,斑驳有裂痕,旁边既有菜地又有水流,感觉是一个没有被处理好的混沌地方。

爷爷家的房子,还有他们俩结婚的新房,都离奶奶娘家不远。婚房是两层土坯房,只有四五个房间。害怕两个儿子之后不够分,他们开始攒钱,又在旁边建了三层水泥房。二层有一条连廊,把两个房子连在一起。上初中之前,我都生活在那里。我们经常在老房子吃饭,爷爷会用厨房的大铁锅做饭。

房子在我初中时拆迁,拆迁款分成三份,给了奶奶、爸爸和叔叔。老房子现在早已变成大桥下的一条马路。奶奶每次说起来,还是特别不舍得。之前她这种车轱辘话来回说,说多了,其实我也不太喜欢听,觉得家里的氛围很压抑。

IMG_4632.PNG

老房子所在地。

读信的时候,看到很多处提到建这栋房子的事。吵得最凶的一次,也是关于花钱。有一封写于1973年,那个时候他们已经有了孩子。当时奶奶的工作调回老家龙岩,爷爷的工作关系还在外地供销社。奶奶带着家里长辈一起生活,有一个月伙食费紧,想要爷爷多寄点钱来。

“跟你谈了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想到你这个人是这样子的。”奶奶在信里很生气。爷爷回了5页信,百封信里最长的一封。

这次再打开信,奶奶很惊讶信都被爷爷用不同颜色的笔划出重点。我们发现爷爷把奶奶那句每个月寄钱过来对这件事情你是否有考虑圈起来,又在是不是说我的心就这么狠字画了两笔。最后一句,如果真的继续这样下去的话,我们两个人只能分裂分裂那里画了两个圆圈,还打了一个问号。

他详细解释了自己的原因,实在是拿不出来钱。奶奶才知道爷爷特别不容易,他爸生病要花钱,家里弟妹也要用钱,之前盖婚房借的钱还要还旧账未清新账又来,他都自己扛下了。了解以后,他们俩很快互相体谅

今年三四月份,有天从姑姑家出来,经过河边那条我们常常路过的街,奶奶突然指着一栋废弃的幼儿园,说那是和爷爷结束异地,一块工作的地方。

这里离家步行只有五分钟,我经常路过。我们走近那家幼儿园,旁边是烟草公司,还有几家开了很久的小卖部。外墙是黄色的,透过铁门,看到里面楼上楼下墙面都刷着饱和度挺高的油漆。在三四十年前,奶奶在二楼的日杂公司工作,爷爷在一楼供销社。

现在已经没有任何日杂公司跟供销社的痕迹了。隔着积灰的铁门,贴着一张招租公告,奶奶站在那逐字念起来。属于他们的那个年代,就像废弃的幼儿园一样,是一段已经被遗忘的回忆。

我拿着相机站在奶奶身后,感觉在看她的过去。而她的过去被关在铁门里面,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去回望。

今年,我把拍摄的素材做成了一部短纪录片,英文名叫Echoes Between The Lines。这种Echoes(回响)发生在奶奶身上。重读信件就像是一种阅读理解,让她反复回味当时发生的事情。也发生在我与奶奶之间,我特别想通过这个过程,知道她内心的一些真实想法,同时看到我自己。

举相机,引导对话,像是完成一个项目,放下摄影机的时候,可能才是真正的那种陪伴。今年再次回厦门,我在饭桌上想记录下奶奶和同学们聊什么,一直调整拍摄角度,后面索性就关了,认真听,他们对什么好奇,他们关心的事情是什么。

(文中图片均由讲述者提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0-3 02:17 AM , Processed in 0.0789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