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者向《财富》杂志透露,他们坚决拒绝参加人工智能面试,称此类面试缺乏人情味,是公司文化欠佳的警示信号。图片来源:FG Trade / Getty Images
下次当你穿戴整齐,坐下来参加期待已久的求职面试时,电话那端可能并没有真人。相反,如今求职者加入Zoom会议后,迎接他们的可能是人工智能面试官。求职者告诉《财富》杂志,当这些没有面容、声音机械的机器人加入通话时,他们要么感到困惑,要么觉得好奇,要么直接陷入沮丧情绪之中。
“如今找工作本就让人倍感挫败、心力交瘁,再让自己承受这种额外的侮辱,实在是难以接受,”拥有丰富写作和编辑经验、已求职三个月的黛布拉·博查特(Debra Borchardt)告诉《财富》杂志。“几分钟之内,我就觉得‘我不喜欢这样。这太糟糕了。’起初一切还算正常……然后进入了实际面试流程,这时就有点诡异了。”
人工智能面试官只是招聘流程因先进技术而发生颠覆性变革的最新体现。随着人力资源团队人员减少,招聘经理需要为一个职位筛选数千名求职者,他们开始利用人工智能优化工作流程——筛选出优秀求职者、安排候选人面试、自动发送后续流程通知。对中层管理者而言,人工智能面试官或许是福音,但求职者却将其视为激烈求职过程中的又一障碍。
部分求职者的体验极差,以至于他们发誓再也不参加人工智能主导的面试。求职者告诉《财富》杂志,人工智能面试官让他们感到不受重视,以至于他们宁愿放弃潜在的工作机会。他们认为,如果公司老板都抽不出时间亲自面试,那这家公司的文化必然差强人意。但人力资源专家却持相反观点:鉴于人工智能面试官能为招聘经理节省首轮电话面试的时间,后续人类招聘人员便能有更充裕的时间与求职者展开深度交流。
求职者和人力资源部门对这项技术的看法存在明显分歧,但有一个事实是确定的——人工智能面试官不会消失。
“事实是,如果你想得到一份工作,就必须经历这一流程,”专门提供人工智能面试官服务的Braintrust公司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亚当·杰克逊(Adam Jackson)告诉《财富》杂志。“倘若大部分求职者完全拒绝这种面试方式,我们的客户便不会觉得这款工具实用……它也将长期表现欠佳。但我们并未看到这种情况——我们看到的情况恰恰相反。”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求职者们纷纷讲述自己与人工智能面试官打交道的经历:描述机器人会出现“幻觉”、不停地重复问题,称这种机械式对话尴尬至极,或表示这比和真人面试轻松多了。尽管招聘经理们对人工智能面试官青睐有加,但求职者们目前尚未完全接受这一理念。
56岁的技术作家艾伦·劳施(Allen Rausch)曾在亚马逊(Amazon)和Electronic Arts工作,自被InvestCloud解雇以来,已求职两个月。在寻找新工作的过程中,他首次遇到了人工智能面试官,这让他“大为震惊”——更遑论在三个不同的工作面试里都碰到了这种情况。每次面试时长可达25分钟,面试界面呈现的是女性卡通形象,还配有女性声音。面试内容涉及基础职业问题,包括根据简历提问及介绍岗位详情,但却无法回答他关于公司或文化方面的任何问题。
劳施称,唯有在不考察写作能力,且确保后续流程中能够与人类面试官展开互动的前提下,他才愿意接受更多人工智能面试。
“考虑到我大部分基础申请收到的回复比例,我认为很多人工智能面试都是在浪费时间,”他告诉《财富》杂志。“我可能希望得到某种保证,比如‘嘿,我们这么做只是为了收集初步信息,之后会安排人类面试官对你进行面试。’”
尽管劳施忍受了多次人工智能面试,但博查特一次都没能坚持下来。这位64岁的编辑专业人士表示,当机器人面试官只是逐字逐句念她的简历,要求她重复在每家公司的工作经历时,局面便急转直下。那次通话毫无人情味,令人烦躁,在博查特看来,这简直是一种敷衍。她在不到10分钟的时候就结束了面试。
“大概到第三个问题时,我就想‘我受够了’,直接点了退出,”她说。“我才不会坐在那儿跟一台机器聊30分钟……如果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人员都抽不出时间跟我聊聊,那我也不想为这样的公司工作。”
亚历克斯·科布(Alex Cobb)目前在英国能源公司墨菲集团(Murphy Group)工作,几个月前在寻找新工作时也遇到过人工智能面试官。尽管他理解人力资源部门需要筛选大量申请材料,但他认为人工智能面试官“怪异”且最终无法全面评估人类求职者。那次经历让他感到不快,以至于科布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不会参与任何由人工智能主导的面试。
“倘若我通过查看公司评论或招聘流程得知面试环节将使用人工智能,我是不会浪费时间的,因为我觉得这更多是出于削减成本的考量,”科布对《财富》杂志表示。“这让我觉得他们并不重视我的学习与发展,也让我对公司的文化产生质疑——他们会不会因为发现机器人已经能够承担招聘工作,就打算裁员?他们还会将哪些工作外包给机器人?”
尽管许多求职者正避开人工智能面试,但招聘经理们却欣然接受这一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必要。
“由于人工智能能简化大规模招聘流程,所以在早期筛选中变得越来越常见。”Indeed职场趋势编辑普里亚·拉托德(Priya Rathod)告诉《财富》杂志。“它们可谓无处不在。在客服、零售或初级技术岗位等大规模招聘中,我们看到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它正承担着众多雇主所需的初始筛选工作,进而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人工智能面试官都相同——市场上的人工智能面试官种类繁多。接受《财富》杂志采访的求职者描述的是那些声音单调机械、头像怪异的女性化虚拟形象面试官。但有些人工智能面试官,比如Braintrust公司开发的,采用的是无面部特征的机器人形象,声音听起来更为自然。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使用该技术的求职者总体上对体验感到满意,招聘经理客户也对此充满热情。
不过,杰克逊承认,尽管人工智能面试官对人力资源团队而言具有革命性意义,但它仍存在局限性。
“它会完成100场面试,然后把最优秀的10位候选人推荐给招聘经理,之后由人类接手,”他说道。“在客观技能评估方面,人工智能表现卓越——我甚至觉得它比人类做得还要出色。然而,当涉及文化契合度评估时,我绝不会尝试让人工智能来承担这一任务。”(财富中文网)
译者:中慧言-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