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6|回复: 0

各国都渴望“主权AI”,结果反而加强了对大国的依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19 0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国都渴望“主权AI”,结果反而加强了对大国的依赖

Nathan Benaich 财富FORTUNE
 2025年06月19日 08:03
4.jpg
Air Street Capital公司创始人内森・贝奈奇。图片来源:courtesy of Air Street Capital


阿联酋近日宣布,将向OpenAI公司的“阿联酋星际之门”计划投资200亿美元。这个项目号称是要打造阿联酋的“主权AI”,但它仍然全部依赖美国的芯片、软件和基础设施。这也是所谓“主权AI”的悖论——各国越是想在AI领域实现独立自主,就越会加深对大国的依赖。


无独有偶,从法国到印度,各国政府都在耗费巨资搞所谓的“主权”AI大模型。法国搞出了一个Mistral大模型,印度则正在大力推广BharatGPT。每个国家都声称要在AI领域实现战略自主,但事实上都在依赖全球化的技术路线。


英伟达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提出了一个所谓“AI工厂”的概念,意思是说,在当今时代,数据中心已成为类似于发电厂或者造船厂这样的重要战略基础设施。不过这只是一种政治语言,并不能反映技术上的现实情况。这种话术将AI与一个国家的自主能力绑定在了一起,而不管这个国家的底层AI系统是不是还是外国制造的,或者是否仍然深度融入全球体系。光是用嘴把一个国家的数据中心称为“AI工厂”,并不能为其赋予主权属性。这就好比法国的搜索引擎Qwant,你再怎么吹嘘它是一个欧洲自主的搜索引擎,也掩盖不了它使用了全套微软Bing搜索引擎底层技术的事实。


搞AI的都知道,AI大模型技术最难的部分就是大模型权重,它又被称为“AI皇冠上的珍珠”。(它指的是大模型中每个神经元连接的参数。这些权重在训练过程中不断调整,以使模型能够更准确地预测输出。简单来说,权重决定了输入数据如何通过模型被处理和转换。)但是现在,它们的更新速度已经超过了政策的周期。它们几乎每个季度都会更新迭代,不断被升级和超越。现在在AI界,真正能称得上长期性问题的是基础设施,包括用于大模型构建、部署和服务的芯片、数据管道和劳动力等。如果这些基础设施用的还是外国的,那么顶层技术的所谓“主权”也只不过是有名无实。


法国的Mistral大模型一度被誉于欧洲主权AI的突破性成果,但它很快被DeepSeek等更高效的中国开源模型所超越。现在,法国和阿联酋正在共同投资一个号称欧洲最大的AI工业园区,但这个园区用的还是美国的基础设施。这又说明了一个事实,各国在技术上是深度相互依赖的。你再追求所谓的主权,也免不了在芯片、数据或中间技术层依赖别人。


最深层的依赖更是存在于无形的层面。AI的训练数据往往是由海外的外包劳动力标注的,而筛选和优化管道则往往依赖美国的专有工具,这意味着你被锁死在了几个固定的供应商身上。随着AI逐步进入法律和医疗等复杂领域,市场对发达国家的专家型人才的需求变得更大了。虽然AI的权重还是由你说了算,但是如果你一直要依赖分散式的全球劳动力和进口工具链,那么你的AI依然很难称得上是主权AI,最多也只能算是个换了壳的万国造。


以上种种,说明在AI时代,我们正面临着一种新型的“数字殖民主义”。它并不是说剥夺了各国使用AI的权利,而是说它通过结构性绑定,使各国在AI技术的每一个层级都陷入了大国依赖。一个欧洲的实验室或许能在法国的数据中心里运行自己的模型权重,但它依赖的还是美国的硬件、软件和中间层。只不过是“主权”的幻觉掩盖了这张错综复杂的依赖网络而已。


如今,一个国家要想在AI上实现自主化,重要的不是搞出自己的大模型,而是要掌控负责数据和部署的基础设施。这就需要投资于本土的专业数据能力、安全体系,构建开源工程技术,提高芯片的自主性——搞芯片并不是要打败英伟达,而是要确保你拥有“足够好”的替代方案,从而分散风险。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理解这一点,就会在不知不觉间与少数供应商锁死,这种锁死并非是由知识产权许可决定的,而是由地缘政治的引力决定的。


所以,各国必须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并非寄望搞出一个“厉害的大模型”。一个国家要培育充满活力的AI产业,并不取决于你有没有搞出一个GPT级的大模型,而是取决于你有没有一个本地工具、本地标准、本地基础设施和治理体系相互依存的网络。目前全球只有中美两国培育出了上述这种 AI生态。连欧洲目前都尚未做到。


所谓的“主权AI”概念,恰恰说明各国对现代技术的特点存在一定的误解。AI产业和钢铁、石油等传统产业不一样,它依赖的是全球流动的数据、芯片、软件和人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在自我孤立中发展这个产业。在AI的上层技术领域追求“主权”,实际上是花大钱买了个自我感觉良好。


所以摆在各国面前的选项是很显然的——要么花大钱买个心理安慰,要么塌塌实实拿出真金白银,投资于战略性基础设施。各国越是追逐AI自主的幻觉,就越会深陷对外国的依赖泥潭。而目前,大多数国家都选择了前者,它们也终将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财富中文网)


译者:朴成奎


本文作者Nathan Benaich是 Air Street Capital公司创始人,也是《人工智能现状报告》的作者。


《财富》网站评论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财富》的观点和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2 11:46 PM , Processed in 0.07462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