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37|回复: 0

[百家杂谈] 难?抽象?今年的高考作文哪道题最出圈?你会怎么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9 03: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难?抽象?今年的高考作文哪道题最出圈?你会怎么写?

知乎日报
 2025年06月07日 07:20

2025 高考作文题目新鲜出炉,一时间,「高考作文 抽象」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各地题型各有巧思,文学经典、生活比喻、社会观察交织其中,既具时代气息,也考验思辨深度。答主们对 2025 高考作文题目有怎样的解读?一起来看看吧。


全国一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

——老舍《鼓书艺人》(见全国一卷阅读II)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艾青《我爱这土地》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穆旦《赞美》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0.jpg

    如何评价 2025 高考新课标 I 卷作文题:老舍、艾青、穆旦名句引发的思考?题目有哪些亮点,好写吗?


    | 答主:hotteano

    新一卷的作文背景为:

    民族屈辱史——民族革命史——民族复兴史。

    三则材料呈现出递进关系,由「无法发声」到「勇敢发声」再到「唱响赞歌」。考生在论述的时候应该呈现出时间顺序和论点顺序的递进,并辅以相关历史事件进行论证。

    核心聚焦于「发声」,可以从话语权、爱国情怀的抒发、文艺作品创作等方向阐发论点。

    总而言之,今年题目出的不错,非常考验考生对于材料之间关系的联络和论证。


    | 答主:sn6e

    材料中老舍的「开不了口」、艾青的「嘶哑歌唱」、穆旦的「带血拥抱」,共同指向困境中个体以不同形式表达生命力量。在草根人物与城市共生上,个体价值、文化传承与时代共鸣上也是高度契合了,各位学弟学妹高考加油,金榜题名旗开得胜。




    | 答主:滚滚游侠

    可真巧,这三部作品的背景都和对外战争相关。

    《鼓书艺人》是抗战背景下,手艺人的命运和传承。

    《我爱这片土地》写的是对本土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势要与这片土地共存亡。

    《赞美》写的是抵御侵略过程中,对于人民和民族精神的赞美,对于未来民族命运的忧虑。

    I 卷适用的省份是河北、山东、江苏、河南、湖北、浙江、湖南、江西、广东、福建,真巧,都是连在一起的人口大省。

    与其讨论这篇作文怎么写,倒不如想想这个作文题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对于今年高考的年轻人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全国二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昨夜闲潭梦落花”“我欲因之梦吴越”“铁马冰河入梦来”……梦往往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我们的感受和期冀,为我们打开更浩瀚的天空。我们也常常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梦,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梦,以行动实现自己的梦。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将梦赠予他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1.jpg

    如何评价 2025 高考新课标 Ⅱ 卷作文题「梦」?关于讲诉梦、记录梦、实现梦、赠予梦,你有哪些思考?

    | 答主:幼稚园老大

    作为 22 年高考作文受害者(红楼梦),我感觉这作文题目的重点不是描述梦,而是落在赠与梦上。

    梦可以抽象为是一种精神内涵,一种人类追求的理想价值观。「赠与梦」也就是传播这种精神内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多边主义系到一起。

    感觉不仅仅是「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中心论点 :

    梦作为人类共通的精神语言,其传递与共享能够超越地域与文化的隔阂,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感基石、理想纽带与协作动力。


    | 答主:木棉959

    全国二卷的「梦」可以从希望角度来写。

    「梦」呈现着我们的感受和希冀。

    讲述梦、记录梦、实现梦、赠予梦,意味着我们希望的目标的确立、实现和传递

    2.jpg

    希望是积极心理学 24 项积极心理品质中的重要品质之一。

    美国心理学家 C.R. Snyder 将希望定义为「一种积极的动机性状态,这种状态是以追求成功的路径(指向目标的计划)和动力(指向目标的活力)交互作用为基础的」。

    3.jpg

    也就是说,希望包含三个主要成分:

    目标,是希望理论的核心概念。梦原本只是神经的放电活动,是我们的主动解释让它有了意义,目标也需要我们主动确立。这个目标可能是积极的「趋近」目标,也可能是消极的「回避」目标,无论哪一种,设定目标的人都会评估这个目标的结果价值。「讲述梦」和「记录梦」的过程,对应确立和评估目标。

    路径思维(pathways thoughts),即达到目标的具体方法和计划,这是希望的认知成分,对应着「实现梦」的方法。

    动力思维(agency thoughts),即个体认识到自己有达到所期望的目标的能力,属于希望的动机成分,对应着「实现梦」的意志力。

    「赠予梦」则意味着希望感的传递。希望感可以驱动我们积极实现生活,而实现目标的成功经验又可以强化希望感,这个过程不仅可以让确立和实现目标的本人受到鼓舞,其他人也可以通过社会学习被感染到。



    北京卷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1)运动员在中长跑时会出现“极点”反应:呼吸艰难,四肢乏力。但通过调整节奏、激发斗志,越过极点后,身体会重获活力,奔跑会进入新阶段。这样的现象被称为“第二次呼吸”。其实,很多领域都存在类似现象。

    请以“由‘第二次呼吸’说开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在闪耀,如比赛记分牌、新年倒计时、车站电子时刻表、智能家电显示屏等。数字闪耀之时,可能是激动的时刻,可能是收获的见证,也可能是幸福的日常……

    请以“当数字闪耀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4.jpg

    如何评价2025高考北京卷大作文题「由『第二次呼吸』说开去」「当数字闪耀时」2 选 1,哪个更好写?

    | 答主:木棉959

    北京卷的「第二次呼吸」可以从心理韧性角度来写,

    运动员在中长跑时会出现「极点」反应:呼吸艰难,四肢乏力。但通过调整节奏、激发斗志,越过极点后,身体会重获活力,奔跑会进入新阶段。这样的现象被称为「第二次呼吸。」其实,很多领域都存在类似现象。

    「很多领域都存在类似现象」,我们在生活中难免遇到艰难、乏力的时刻,如何重获活力、进入新阶段呢?

    这就要靠心理韧性了。这是指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或其它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因此又叫「心理弹性」。

    针对我国青少年的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心理韧性有五个重要成分:

    • 目标专注,指的是在困境中坚持目标、制定计划、集中精力解决问题,比如分析目前陷入困境的原因,好为以后制定避坑计划;

    • 情绪控制,指的是困境中对情绪波动和悲观的控制和调整,比如转移注意力去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 积极认知,指的是对逆境的辩证看法和乐观态度,比如认为逆境可以增长经验;

    • 人际协助,指的是通过有意义的人际关系获取帮助或宣泄情绪,比如找朋友聊天;

    • 家庭支持,家庭的支持是孩子应对压力时的重要能量库,如果家庭氛围宽松、父母不会苛求孩子、会尊重孩子的意见,孩子就会觉得更有安全感,在面对挫折时就不会觉得孤立无援,也不会轻言放弃。

    我曾经在心理课上,把这些成分比喻成「火箭升空」,现在想想作为作文框架也未尝不可:

    • 目标专注作为「升空目的地」,要尽量具体;

    • 情绪控制作为「火箭燃料箱」,因为情绪往往是驱动行为的能量;

    • 积极认知作为「维修工具箱」,因为人情绪、行为状态的改变往往离不开认知的改变;

    • 人际支持(含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作为「火箭助推器」,因为作为社会性动物,个人的生活一定会需要他人的助力。



    上海卷

    写作 70 分

    有学者用“专”“转”“传”概括当下三类文章:“专”指专业文章;“转”指被转发的通俗文章;“传”指获得广泛传播的佳作,甚至是传世文章。他提出,专业文章可以变成被转发的通俗文章,而面对大量“转”文,读者又不免期待可传世的文章。

    由“专”到“传”,必定要经过“转”吗?请联系社会生活,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5.jpg

    如何评价 2025 高考上海卷作文题「专-转-传」?你认为由专到传,必定要经过转吗? - 刘某人的回答 - 知乎

    | 答主:刘某人

    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问,专业的文章,是不是要经过大量的传媒转发,才能成为传世经典之文。

    最佳答案一定是两者兼顾,不可偏废,既不能回答是,也不能回答不是,而是要总结出由专业文到传世文之间的社会传播问题。

    专业的社科文,如果能引起大众共情,则必然要经历传播这个阶段,现在的社会已经不可能做到一篇文章埋地下几百年,然后被挖出来,那样的文章只有考古学家才会去关心,所以优秀的传世社科作品,近如三大队,远如红楼梦,都是要传播,引起足够多的人注意后,才能由传世的基础。

    而对于专业的理工文,则真的是难以传世,只能由人写好,在网上留下一颗火种,待后人于时间随缘而得,并发扬光大。

    这种文章,让三四十岁的我写,是手到擒来,但让十八岁的我写,估计有点难。


    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车轮的辐条一根一根,向心辏集,连接起居于中心的轮毂。辐集而轮运,劲直的辐条汇聚于轮毂,车轮支撑起载重的车辆,滚滚向前。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6.jpg

      如何评价 2025 高考天津卷作文题「车轮滚滚向前」?怎么写才能不跑偏?



      | 答主:Archimon

      以下内容单纯吐槽向,不构成答题思路指导。正在高考的请准备下一场,闲着没事不要对答案。

      天津卷这个辐条有点意思啊。作为语文作文题来说,居然在事实上还是算得上严谨的,没有像某一年的安徽卷一样出现望文生义的问题——让考生就「蝴蝶的五彩斑斓的翅膀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下是黑白的」展开联想......材料的表述是「车轮支撑起载重的车辆」,而不是说辐条直接提供了支撑作用的言论。

      这个说法,其实还满严谨的。因为对于现代使用辐条的车轮而言,辐条提供的实际上是拉力而不是支持力。这一点可能有那么一丢丢反常识,但我们可以结合我国对于辐条的质量检验要求加以说明。

      首先,我们查看我国关于自行车辐条和条母的行业标准(QB/T 1888-2023),其对于辐条的质量要求主要分四个方面:抗拉强度、弯曲性能、外观质量和抗腐蚀能力。前两者为主要的性能要求,具体如下图所示:

      7.jpg

      实验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按照使用场景固定,使用拉力机测试获得极限承受拉力。具体方式如下:

      8.jpg

      类似的,对于同时使用辐条轮的其他车辆来说,比如摩托车等,辐条的强度要求也在抗拉能力上,这也能侧面体现出现代辐条本质上只是提供拉力而非支持力的作用。

      换句话说,辐条的作用实际上是固定轮毂和轮框的相对位置,而不是直观上的支持作用,支撑作用的强度结构实际上来自于轮框本身的强度。这也是为什么一般汽车不会选择辐条轮,而是自行车之类的载重量要求比较低的车辆才会选择辐条轮。

      (上知乎 APP,看更多回答)

      9.gif


      高考首日顺利结束,作文题目也再次刷屏热搜。无论题目是抒情还是议论,是现实还是想象,都是一次与世界对话、与自我对话的机会。

      各位考生,稳住别慌,考完一科甩掉一课~

      保持平和心态,奔赴下一程!

      知乎祝愿所有考生高考顺利,未来可期 🌟


      题图来源:《你好旧时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6-20 09:02 PM , Processed in 0.05633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