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dldir1v6.qq.com/weixin/c ... 11533a600.png");">
文 | 魏荣欢
编辑 | 陶若谷
剪辑 | 杨凡羽
外星人培训班
2022年9月28日,阿邦报名「外星人培训班」,学习人类伪装课。过程记录下来,放到了人类用电波搭成的聚集地,一个被称为社交平台的地方。他介绍自己是外星人阿邦,要“质疑人类,理解人类,成为人类”。
报名一周后,他学会了第一课,走路。刚学的时候,阿邦总摔倒,老师指出要用辅助工具——手臂,摆动维持平衡。学不好会顺拐,最容易暴露身份。会走那天,阿邦记下手记:“人明明有四条腿,为什么走路只用一半,人类好节约哦。”
学会走路后,阿邦还发现,人类总在走路时做一些跟走路无关的事情,踩地上的线、踢石头、拎东西,最常做的是玩手机。刚来地球的时候,他以为手机才是人类,而人类是交通工具,“一台台手机骑着一个个人类”。
学习吃饭那节课,他用上了身体以外的工具。用餐具盛起食物,送入口腔,用牙齿把食物切成小块,10-25次为最佳,最后吞咽下去,算一个完整流程。老师还提醒,如果用手背擦嘴再抹到裤子上,就更像人了。
阿邦四周看了看,吃饭的人类似乎都很开心。一个人类从“电波聚集地”发来电波:“不是,你给我家里装监控了?”“看阿邦学吃饭,让我意识到把一口饭喂到自己的嘴里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情”。这些留言让阿邦开心了好几天,说明学得像。
接下来的一年,阿邦学会了各种基本动作,还学会了逛超市和去餐厅吃饭,他开始灵活运用学来的知识,比如用熬夜代替无法做梦的睡觉。
学睡觉容易,躺对地方就行,难的是无法做梦。据说在梦里人类可以飞,时间加速,动物能说人话。阿邦很羡慕,能不能有一张出现在某个人类梦里的门票?他把愿望发到“电波聚集地”,有583个人类给他留言:“阿邦,我昨天梦到和你在一起上课”。还有人类告诉他,睡觉时要盖被子,再踢开被子。
●外星人阿邦手记。讲述者供图
2024年6月15日,是阿邦来到地球第268天,他最近有点新发现。
做家务扫地,当地上只剩一道灰尘的时候,怎么也扫不干净。退一步,再扫,不行,再退,他从屋子里退到室外、田地里、马路上,还是没扫干净。老师告诉他:“人类觉得看不见,就等于干净了”。他糊涂了:以前学的人类行为都有标准,这算一个什么标准呢?
类似的困惑还有抓痒,为什么教材里说,人类只用一根或者五根手指抓痒,而不用二三四根呢?问题发到“电波聚集地”,有人回答,说自己是用两根手指抓痒的。看来人类行为不是全一样,但阿邦又产生新的疑惑——那教材里的标准还要学吗?
于是他做了更多观察,发现有人拍着手走路,躺在马路边睡觉,装扮成其他物种,还喜欢去游乐场各种转圈圈,把自己抛上天空……阿邦发现,学了这么久,似乎白学了——自己的行为越来越像人类,却又越来越不像人类。
为了弄明白,他试着学习一些高阶课程,送礼物、晒太阳、说废话,这让他交到了一些朋友。尤其是在学会鼓掌后,他为盛开的花鼓掌,为树鼓掌,为突然下起的雪鼓掌,不管为什么,到处使用。
今年3月,他在广场上为一首《美丽的梭罗河》鼓掌,表演者转过身对他笑着说,谢谢。他刹那似乎明白了鼓掌的用处——“鼓掌好像是人类最无用的功能,鼓掌大概意味着此时我可以什么都不做,只赞美你”。这句话在“电波聚集地”获得了5.7万人类的赞同。
一个有感官的动物
村里来了两个年轻人,头一天,搬家的货车就撞坏了路口阿姨家的菜园围墙,晚上拎着牛奶水果跑去道歉。
这二位种菜,上网查配土比例,用Excel记录种子生长,把标签收集成册存档。然而三月份该下地的番茄,七月才种,自然红不了。于是他们架起一人高的塑料棚,烧木头加温,还按照网上攻略,把番茄跟苹果香蕉堆在一起催熟,香蕉都烂了,番茄还是青的。
诸如此类的无用功,他们没少干。邻居阿姨说,大家要么早起,要么太阳落山之后干,他俩就喜欢挑大中午。全村的人都睡了,连狗都睡了,他们出去干活。把五颜六色的塑料风车插在围栏上驱赶麻雀,风吹过玉米地就欢呼。
又给麻雀起了名字。一只叫宝娟的,出生没几天从房檐上的窝掉到地上,他俩用针管给它喂葡萄糖,买虫食。放飞之后,又心心念念,试图在一堆麻雀中辨认,哪一只是宝娟。
女孩叫王麦云,毕业于国内一所TOP5大学的哲学系,刚从一家短视频公司离职,男朋友跟她一起搬来。“居家办公”“拍东西的”,这个回答对房东大叔和村里人已经足够,没人细问他们是谁,也不知道在网络上,他们经营的账号「外星人阿邦」全网已有八十多万粉丝,有广告合作,可以不用上班,自己养活自己。
自从2022年7月搬到北京郊区这个村子,他俩才慢慢知道,有些种子要划开一道口子帮助发芽,堆肥不是简单的腐烂,合适的碳氮比能提高土壤温度,还能杀菌和灭虫。最重要的是要遵循时节。
王麦云形容城市的生活“永远是恒温的”,下地铁、进公司,四季都有空调维持一个人体感到舒服的标准温度,不会去注意周遭事物。而来到农村,关注天气成了头等大事,春天要给植物挡风,夏天要减少浇水,秋天不能种喜阳的作物。
●王麦云在摘种好的油菜。图/魏荣欢
冬天给作物烧火特别麻烦,他们有天经过一辆“煤车”,掉下来很多“煤块”,特别高兴捡了一大袋回来,后来发现那个是沥青。最基础的生活知识,对王麦云来说,却要一点点学,好比是人类初学走路。这一感悟被她写进文案创作——“初学鼓掌时,建议在其他人类鼓掌后进行跟随,在掌声减弱时停止”。
阿邦是她和男友创造的外星人,王麦云写文案,男友表演阿邦。他们在村里学做普通农民,阿邦也在学着做一个普通人类。
带入外星人的身份,有时要退回婴儿状态,去重新认知身体。在阿邦学习区分手心和手背的时候,王麦云和男友对着自己的手来回观察。
他们一开始想到,手心是有纹路的,但很快发现不对,另一边也是有纹的。后来想到,摸得到手心的那一面是手心,但人味儿重了。最后采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叙述——指甲居住的一面为手背,另一面为手掌。
这个过程中常有意外发现,比如人类鼻孔的大小,刚好够一根手指伸进去挖,“这是人类挖鼻孔最合适的工具,人类的结构好精密”。
除了观察自己,他们也观察别人,比如走楼梯。他们发现,大家爬的时候要么看地面,要么看栏杆,突然看见有个坐在台阶上的女人,打破了楼梯只能上下的规则,他们也跟着坐下来,视野立马变了,可以看天,看树,看路边的人。那期视频里,阿邦感悟,“坐在楼梯上比走楼梯的时候看到更多”。
这也是他们在农村生活的感受。村民用纸编一个帘子挂在门上,看起来破破烂烂,来了之后发现那些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有天在院子里,一个不认识的阿姨送来地雷花苗,王麦云说,种地好难,阿姨说这个很好种,“就撒在地上,不用管的”。王麦云撒到地里,又不放心,觉得水一浇不就冲跑了吗?她又把刚撒的种子找出来,拉了一公分左右的小沟埋下去,盖上土,保证每一个种子都盖到。10公分和20公分的间距,差别很大,她当时觉得。
这样的事遇到的多了,王麦云慢慢发现,植物很坚强,随便扔在地里的瓜子,第二年就长出瓜了。水管坏了,她发愁上哪儿去找一个合适的转接管。房东来了,啪一劈,管子一分为二,拿火一烫,熔化的部分直接怼到另一根管子上,就接好了,很结实。
“以前以为做A这个事情就一定要有A配套的工具,做B是用B配套的工具。”王麦云说,在城市里面的认知是,需要围栏就上网买,种菜要上网查教程。但村里人会用手边的材料,用水管接水管,泡沫箱子要留下堆肥,大瓶子割掉底,套在苗上面保暖。东西都不能丢。
这样的反思总结到阿邦的《人类伪装课》中:“人类在驾驭电梯的同时,电梯也在控制人类行进的方向”,“B字可以代表A,C字可以代表A,A字自己却不能”。她和男友试图传达一种理念——你不需要做一个有规则的人,甚至可以不做一个人类,而是只作为一个有感官的动物,去感受那一瞬间的东西。
有天在路上看到一个大爷,盘腿坐在卡车后斗的木材顶上,连个扶的都没有,这不是一个安全的位置,“但代入一下,他应该感觉挺自由的。”王麦云意识到,人类遵循的规则是一套,但真正的生活又很出离。
●资王麦云和付林学习配土。讲述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