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回复: 0

孙宏斌的“不死鸟”传说仍在上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25 10: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孙宏斌的“不死鸟”传说仍在上演

 刘兰香 财富FORTUNE
 2025年04月23日 08:01


4.jp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2023年3月底的境外债务重组说明会上,孙宏斌反思了融创的流动性危机,称虽然公司已按照“三道红线”要求降负债但力度仍不够,承诺将全力推动债务重组,争取尽快回归良性发展轨道。到今年3月底发布2024年财报时,他再次承诺2025年将全力以赴完成交付任务和境内公开市场债务风险的化解,争取境外债务风险化解取得实质性关键进展。

好消息很快传来:4月17日晚间,融创中国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针对总规模约95.5亿美元的境外债务重组,已获得持有债务本金约13亿美元的初始同意债权人签订重组支持协议,持有债务本金超10亿美元的债权人正在进行签署程序,支持债权人合计持有债务本金占现有债务本金总额约26%。本次方案的一大亮点是“全额债权转股权”,即为债权人提供获得短期流动性及潜在股票升值收益的机会——当然,债权人变身股东也意味着其将与融创掌舵人孙宏斌共担风险。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下行、融资环境收紧以及自身逆势扩张等因素导致融创销售大幅下滑、项目交付压力增大并深陷财务困境。2024年,融创实现营业收入740亿元,同比减少52%,净亏损则扩大至257亿元,且为连续第四年亏损。截至2024年末,融创有息负债2596亿元,较2023年底减少181亿元,但现金余额仅约197亿元,相对于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借贷1935亿元,仅能覆盖13%。关联公司融创服务2024年也亏损4.51亿元,加剧其债务危机。

尽管融创在2024年11月启动总规模154亿元的境内债重组,该方案从提出到通过仅用时50多天,预计可削降约70%的境内公司债务,且5年内不再有兑付压力,但今年1月融创又面临境外债权人的清盘呈请压力,更彻底的债务解决方案迫在眉睫。3月24日,融创发布公告称,高等法院颁令将清盘呈请聆讯延期至4月28日。2024年年报显示,考虑到清盘呈请给融创造成的影响,加上当前市况远不及此前债务重组时的预期,公司正寻求更加全面的境外债务综合解决方案,已开展境外债务重组工作。

针对境外债务,本次重组方案显示,融创将向债权人分派两种新强制可转债(新MCB),一类将获分配转股价6.8港元/股的新MCB,可在重组生效日起转股;另一类将获分配转股价3.85港元/股的新MCB,可在重组后18-30个月内转股,该类总量不超过债权总额的25%。

值得注意的是,融创针对境外债“全部强制转股”将有约23%用于股权结构稳定计划,即债权人拟向主要股东孙宏斌提供部分附带条件的受限股票,以维持孙宏斌持股比例在一定水平。

目前,除了前述26%的支持债权人之外,融创正向其他债务持有人寻求对该重组方案更广泛的支持。如果该方案获得最终通过,意味着本息全额债转股将削债超70亿美元,叠加境内债重组的化债影响,预计将整体压降近700亿元的债务,融创每年利息支出减少数十亿元,不仅债务压力大大减轻,集团整体抗风险能力也将明显提升。

除了集团层面的债务化解,融创在2024年财报发布会上表示项目层面也在争取“活水”,对由于市场下滑造成还款有困难的项目,与金融机构沟通推动展期方案,并推进和AMC(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形成更加综合的项目盘活、债务重组方案。同时,融创也在向“保交付”困难项目的属地政府申请保交楼专项借款:2024年融创在全国交付17万套房屋,近三年累计交付66.8万套,位列行业前三;其获得保交楼专项借款、银行配套融资及“白名单”项目资金合计345亿元,为项目盘活提供流动性。

另外,在一众民营房企中,融创的资产质量一直以来相对更为优质。截至2024年年中,融创未售土储货值约1.23万亿元,其中一、二线城市占比近七成,且上海、北京等地项目(如外滩壹号院)销售表现强劲,未来都可转化为现金流。

一般而言,境外重组需75%以上债权人支持才能获得通过。如果部分国际债权人因利益分歧或对转股后股价预期悲观而拒绝加入,可能导致重组拖延甚至失败。但目前来看,如果融创加速核心城市项目去化,并深化与AMC合作(当前规模近350亿元)以增强现金流,同时抓住“保交楼”专项贷款、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等政策窗口以争取更多资金注入,无疑将有助于加快扩大债权人对境外债务重组方案的支持比例,并最终令公司清盘风险得以解除。

香港股市自4月18日始因复活节假期连续两个交易日休市,4月22日恢复交易,融创中国受境外债务重组消息的提振盘中一度涨超5%,但收盘时涨幅缩减至1.2%,目前方案中债转股的股价也远超当下1.6港元左右的市价,表明市场对其疑虑虽有所减轻但并未消散。

孙宏斌首次创业时成立的顺驰地产2003年销售额达到45亿元,接近万科的63亿元,但由于高负债、高杠杆、高成本的运营模式以及楼市政策的收紧,2006年陷入困境,最终被他忍痛贱卖。但他并未退出市场,而是通过融创中国再次崛起,2014年首次跻身房企前十强,在高举高打七年后又爆出流动性危机。多次上演绝地求生的孙宏斌,目前仍面临“化债-销售-信心”的三角平衡难题,而破解这道难题,不仅需要融创提升经营,更需宏观经济回暖——好在这位有“不死鸟”之称的行业老兵从未放弃。(财富中文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4-26 05:07 AM , Processed in 0.06715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