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回复: 0

广东人口增量继续全国第一,华为去年净利润减少28% | 财经日日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2 07: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东人口增量继续全国第一,华为去年净利润减少28%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年04月01日 19:21

广东人口增量排名全国第一



4月1日消息,截止到3月31日,共有25个省份公布了人口总量的数据。具体来看,人口数量排名前五位的省份中,仅有河南尚未公布人口数据,广东、山东、江苏和四川2024年的人口总量分别为12780万人、10080.17万人、8526万人和8364万人。其中,广东不仅人口总量继续排名全国第一位,且人口增量(74万人)超过浙江(43万人),也排第一位。

从数据上看,2024年各省份人口呈现一些明显特征。此前人口持续增长的省份,比如江苏,出现人口零增长;前一年人口下行的省份出现反弹,比如陕西、安徽和福建,在2024年实现人口增长;广东和浙江保持人口增长态势,从人口总增量上看广东排名全国第一,从人口机械增长看浙江排名全国第一。(21经济网)

|点评| 人口自然增长是以“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来衡量,人口机械增长则是通过“人口流入-人口流出”计算。人口总量排名第一的广东,不仅是国内生育大省,其经济发展也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流入,自然和机械两个维度均实现正增长,人口增量也排在全国首位。如果仅看人口机械增长,浙江则凭借活跃的民营经济与产业优势,展现出了不俗的“抢人”实力。

整体来看,经济发达地区与强省会城市表现出较强的人口吸引力。同样为经济强省,去年江苏人口零增长,主要是由生育率低及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共同所致,人口自然负增长,拖累了其整体表现。面对人口结构调整的压力,江苏或许还要采取更多措施,加大争夺劳动人口的力度。

小米SU7发生高速上碰撞爆燃事故



4月1日,针对网上曝光的关于“小米SU7在高速路上碰撞后爆燃致人员伤亡”的消息,小米公司发言人发文称,据初步了解,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碰撞发生后,小米立即与车主取得联系,了解非车主本人驾驶。同时,紧急救援呼叫车上乘员,并报警、呼叫120急救服务。

日前,网络上曝光的多则视频及图片显示,安徽一新能源车撞上高速公路中间护栏起火燃烧,另有被烧毁的车架显示事故车辆疑为小米SU7,车头已经基本全毁。据悉,该起事故造成3人身亡。(综合上观新闻)

|点评| 这场意外交通事故令人感到惋惜,同时,对于新能源车智驾功能和小米SU7的设计问题引起了广泛讨论。在燃油车时代,车辆部件多以机械结构为主,而新能源车普遍广泛使用电子化系统,当出现紧急情况电池受损时,很可能导致车内电控系统失灵。小米SU7为车门配备了机械锁,并写入了产品手册,但很多车主购车以后并不会翻看,提车时4S店也缺乏必要的介绍,导致很多车主并不知道有这个功能。

小米SU7的智驾功能介绍中,明确标注为智能辅助驾驶。现阶段,所有新能源车的智驾功能都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真正实现无人驾驶功能,多起新能源车事故中都是由于驾驶员过于信任智驾,遇到智驾无法处理的突发情况时,悲剧发生。或许每家新能源车企在宣传智驾功能时,都应该反复强调该功能的局限性。

华为去年净利润同比减少28%



4月1日消息,华为近日在官网对外发布了2024年整体业绩情况。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8621亿元,同比增长22.4%;净利润626亿元,同比减少28%。剔除此前几年售卖资产的因素,华为这一成绩虽然在利润上有所减少,但从五大业务板块的表现来看,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首次实现当年盈利。

数据显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63.53亿元,同比增长474.4%;终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3390亿元,同比增长38.3%;云计算业务实现销售收入385.23亿元,同比增长8.5%;数字能源业务实现销售收入686.78亿元,同比增长24.4%;华为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设施业务实现销售收入3699亿元,同比增长4.9%。(第一财经)

|点评| 去年华为营收表现比较出色,基础设施业务发展稳健,终端业务增长强劲。2023年华为的净利润中,包含了上百亿出售荣耀带来的收益。去年财报中没有这部分资产处置收入,净利润数字更能反映其业务的盈利能力。如果剔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去年华为的净利润也保持了双位数的高速增长。

此前受到制裁,华为将海思业务独立并升级为半导体业务。作为重要战略组成,这部分业绩数据一直未有公布。但是从年报表现可以看出,伴随高端芯片研发深入、自主生态构建取得突破,华为已逐渐走出被“卡脖子”的阴影,去年其高端手机业务强势复苏,汽车终端业务也崭露头角。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根技术”与“根生态”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其也会加大投入,进一步稳固护城河。

OpenAI宣布400亿美元创纪录融资



4月1日消息,OpenAI宣布将在由软银集团牵头的新一轮融资中筹集400亿美元,估值为3000亿美元。软银将提供75%的资金,其余资金来自微软、Coatue Management、Altimeter Capital和Thrive Capital,这也是OpenAI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私人融资之一。据悉,融资中的约180亿美元将用于OpenAI的Stargate基础设施项目,旨在在美国建立一个AI数据中心网络。

根据投资条款,如果OpenAI未能在12月31日前重组为一家独立的营利性公司,软银等对该公司的巨额融资可能会减少100亿美元至300亿美元。受付费人工智能软件实力的推动,OpenAI预计今年的营收将增加两倍以上,达到127亿美元,其去年营收为37亿美元。此外,OpenAI预计收入将继续快速增长,明年将增长一倍以上,达到294亿美元。(综合界面新闻)

|点评| 虽然OpenAI预计的营收增长显著,但是扣除巨大的模型训练成本和基建投入,现阶段其还是较难走出亏损状态。大模型赛道不断涌现出颇具竞争力的选手,OpenAI的领先优势正在被削弱。压力下,未来OpenAI的支出还会继续攀升,仅靠自我造血较难满足巨额资金需求,加上AI军备赛不断升级,融资输血自然必不可少。

身为头部企业,参与“星际之门”计划的OpenAI获得了远超同行的巨额融资,估值也再上一个台阶。只是在资本的簇拥背后,盈利能力依然是OpenAI绕不开的难题。目前,OpenAI的收入主要来自用户订阅付费,渠道还是比较有限的。穿过“星际之门”,OpenAI的商业化路径要通往何处,是其必须思考的问题。

独角兽企业达闼机器人陷停摆危机



3月31日消息,人形机器人领域知名独角兽企业达闼机器人正陷入危机。自2024年初起,达闼机器人陆续出现欠薪、裁员现象。员工透露,公司采取 “万元以上工资折半发放” 等临时方案拖延支付,最终演变为全面停薪、停缴社保,部分员工被迫签署分期支付协议却分文未获,多地办公区已经“人去楼空”。此前,达闼机器人已完成5轮融资,在A轮、B轮与B+轮融资额均达到或超过1亿美元。 

据悉,达闼的人形机器人项目因核心部件成本高昂陷入困境,公司单台机器人柔性关节成本占比超60%,量产机型GingerXR售价超20万元,难以打开C端市场。达闼长期依赖政府和企业采购试点工程,未能形成可持续的规模化收益模式。(界面新闻)

|点评| 人形机器人与AI大模型一样,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强烈追捧,这场资本狂欢背后,很多机器人初创企业的商业规划其实都有些经不起推敲。达闼曾是众多机器人初创企业中的明星,在业内小有名气。然而,达闼在机器人关键技术方面缺乏自己的创新,成品机器人价格高昂,应用场景却不多,过度依赖融资生存的达闼陷入危机是迟早的事情。

人形机器人在工厂中广泛替代人类,在科幻电影中已并不新鲜,但在现实中想要实现这种机器人技术难度颇高,更不用说还需要考虑成本问题。事实上,机器人未必非要是人形才能完成各类工作,机械臂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为其加入AI功能或许比研发人形机器人更加容易。

五大新茶饮集团去年业绩分化



4月1日消息,蜜雪集团、奈雪的茶、古茗、茶百道陆续披露2024年年度业绩,“霸王茶姬”主体茶姬控股也于近日提交招股书,拟赴美上市。上述五家茶饮集团去年营收共计超558亿元。其中,蜜雪集团以248.3亿元营收蝉联行业榜首,营收规模是霸王茶姬的两倍,是奈雪的茶以及茶百道的5倍,也是古茗的2.8倍。

盈利水平方面,蜜雪以超44亿元的利润继续拔得头筹,利润增幅超四成,据计算,蜜雪盈利水平超过另外四家茶饮集团的净利总和。霸王茶姬则成为增速最猛选手,净利同比增超2倍达25.15亿元。古茗继续发展稳健,净利润近15亿元,同比增超一成。茶百道净利下降近六成至4.72亿元,奈雪的茶则同比转亏,亏损9.17亿元。(澎湃新闻)

|点评| 茶饮品牌们去年业绩表现展现出了极强的差异性,这背后是品牌们经营模式的差别。蜜雪集团营收、利润规模均是国内茶饮市场的佼佼者。蜜雪冰城几乎所有的门店都是加盟商构成,因为发力平价市场,加盟费又极低,门店数量去年仍在快速增长中。靠着向加盟商们贩卖茶饮原料、机器设备等物料,蜜雪集团赚得盆满钵满,古茗、霸王茶姬等茶饮品牌也是如此。

奈雪的茶是茶饮品牌中的另类,对加盟的态度十分谨慎,超过80%的门店都是自营。国内茶饮门店数量过于密集,去年国内消费市场表现一般的情况下,奈雪的茶业绩表现更能展现出茶饮门店们艰难求生的真实经营状况。

主动权益基金前三甲均重仓机器人赛道



4月1日消息,据Wind数据统计,全市场4511只主动权益基金在2025年一季度平均收益率为3.88%,有89只基金前两月的收益率超20%。其中,鹏华碳中和主题、平安先进制造主题、永赢先进制造智选领跑。上述三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在最新披露的2024年报中表示,均看好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相关投资机会。

截至2025年3月31日,由闫思倩管理的鹏华碳中和主题A、张荫先管理的平安先进制造主题A,以及张璐管理的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包揽前三甲,一季度业绩依次为60.26%、53.65%、52.32%。基金经理张璐预测,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破晓之年——关键词是定型与量产。(澎湃新闻)

|点评| 前两年在市场波动中,主动权益基金的收益表现不佳,市场规模也不断缩水。加上政策鼓励中长期资金积极入市,去年四季度,被动权益基金规模更是首次超过了主动权益基金。今年年初,科技板块成为市场热点,在其主导的结构性行情中,基金经理灵活调仓的主动管理策略奏效,主动权益基金的收益表现也明显好转。

前三甲亮眼的收益率,主要得益于对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提前布局。春晚扭秧歌的人形机器人,掀起了市场热潮。量产元年到来,各地政策加码,都让投资者看到了人形机器人未来应用的广阔前景。不过,当前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路径尚不清晰,在新一轮投资热浪中,也要警惕过度炒作的风险。

周二两市冲高回落沪指涨0.38%



4月1日,市场全天冲高回落,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13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893亿。盘面上,市场热点较为杂乱,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3800只个股上涨。从板块来看,医药股集体走强,创新药等方向领涨,可控核聚变概念股再度大涨,电力股表现活跃。下跌方面,金融科技概念股午后走低,人形机器人、算力、软件开发等板块跌幅居前。

截至收盘,沪指报3348.44点,涨0.38%,成交额为4994亿元;深成指报10503.66点,跌0.01%,成交额为6329亿元;创指报2101.88点,跌0.09%,成交额为3037亿元。(财联社)

|点评| 周二两市艰难反弹,市场缺乏明确启动契机,午后反弹热情趋弱,形成冲高回落。从盘面上看,早盘开盘后两市形成普涨,进行情绪上的修复。市场传闻称,俄罗斯疑似出现一种新病毒,同时,一份药品集采优化方案得到广泛流传,医药股全天领涨。小盘股再次活跃,股名中含有数字的部分个股得到莫名其妙地炒作。

随着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逐渐明朗化,市场有望寻找到行情展开的新方向。三部门支持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有望为股市引入新的长线资金。当然,这不是靠呼吁、支持就能做到的,A股市场内还需强化与长线资金相匹配的生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4-3 05:55 AM , Processed in 0.03773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