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王宝强的新剧《棋士》正在热播中,大家看了吗?在这部现实主义罪案剧中,王宝强颠覆了过往许三多、傻根等憨厚老实的角色形象,首次演绎电视剧反派角色。
对于这部「围棋」与「悬疑」相互交织,揭开人性之灰度的悬疑剧,大家的评价如何呢?一起来看电视剧话题优秀答主、影视盐究员@segelas 与知势榜影视综娱领域影响力榜答主@斯嘉丽聊电影 的回答吧~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酌情食用)
如何评价王宝强、陈明昊主演的电视剧《棋士》?
| 答主:segelas
《棋士》对角色的塑造非常大胆,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主人公的正义属性,甚至不是一个反英雄式角色,而是具有真正的负面性。既有性格方面的先天劣根,也有「向善而不得」的被动巧合,由此形成了一种命运的主题,在冥冥中确立了他的犯罪走向。
崔业(王宝强饰)与身为警察的哥哥崔伟(陈明昊饰)有着内在的竞争关系,对当上刑侦队长的哥哥始终反抗。在第一集中,崔业对哥哥给儿子的关照感到不忿,扔掉了对方买给儿子的肯德基儿童餐玩具,摆上了自己的那份,自己也不接受哥哥庆功宴上的汉堡,而是吃自己的。
如果是一般的剧集,为了树立主人公的正面属性,会把哥哥设置为一种掌控与霸凌的角色,但本剧并未这样做,反而突出了哥哥的亲情一面,由此反衬出主人公此等扭曲的心态。
导演巧妙地掌控着主人公的调性,让他内在的阴暗若有若无地显现出来,甚至超过了劫匪。劫匪受到他的掌控,自己的情绪也更加外露、直给,甚至意外塑造成了单纯的形象,劫匪间的兄弟之情、对杀人的动摇与无奈,都有丰富的表现。
而当镜头对准主人公的脸时,则永远是木讷的表情,对应着棋士的状态,对一切保持理性与算计,除了目的之外别无考虑。
在这部剧中,主人公是一个被命运裹挟着走向黑暗之人,外部的偶然事件与内部的心灵负面相结合。他参与的所有事件,出发点动机都是良善的。
想要给儿子治腿而取钱,由此遇到了银行抢劫,被迫帮助劫匪之后又自行脱身,防止钱被拿走,爬出汽车发现钱财不见,只能拿走了赃款,赃款变成练功券、劫匪存活一个、留下人质一名,只能帮劫匪脱身,又帮他处理人质,换取人质的赎金。本想放掉人质,又遇到了人质的落跑与被杀,只能再次与劫匪联手,伪造犯人身份。
这一切的外部事件推动着他往黑暗深处走去,又与其内里的黑暗心性相关。每一次的选择之中,他都可以直接报警,导演导演安排哥哥频繁出现在他做选择的关键时刻,既带来了他遮掩、哥哥几乎发现的悬疑与紧张感,即希区柯克的「牌桌下的定时炸药」;又便于他的坦白向善,却又都被他逐一放过,正是内心中阴暗一面驱动的暗示,形成了内在命运的必然性。
事实上,作品想要强调的,是时代变迁对个体命运的巨大影响,让曾经可以成功的人变成了失败者,因为社会规则已然变化。棋士身份正是主人公拥有的「过往成功因素」,在旧时代有口皆碑,送到外地上学,似乎即将飞黄腾达,但长大后的世界已经是世纪之交。
棋士沦为少年宫的老师,少年宫本身都已是明日黄花,孩子的学业压倒了兴趣爱好,商业金钱也压倒了围棋竞技,让他甚至拿不够工资,更不用说成功。接受着父亲的教育,让他只会下棋,暗示着旧时代的一种信仰,而围棋也成为了他在新时代中受迫的原因。
他试图坚持围棋,却遭遇了工资微薄的打压,在有钱人的面前被迫输棋,甚至输掉了对前妻的尊严,以换取儿子的医药费,这意味着他的信仰沦丧。围棋也随之愈发成为了负面的存在,在故意输棋与银行劫案前夕的穿插剪辑中,同步于他的直观沦丧。
父亲给他灌输了围棋的人生信仰,让他有了今日的境遇,兄弟间的潜在竞争与摩擦,其多半也出于父亲的影响。父亲强迫哥哥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让弟弟欠了情分,又在新时代失败而无从回馈,哥哥取得成功而依然在为弟弟付出,让弟弟只能继续试图压过哥哥,证明对方的付出与父亲的选择并无错误,由此扭曲成了「犯罪也要对抗哥哥」的极端状态。
在第一集的末尾处,哥哥凝视着弟弟弄翻的车的后方,看到了幽深的小路尽头,随后镜头切到了主人公所在的父亲坟墓。此时,崔业已犯下了哥哥看到的罪孽,在父亲的墓前试图脱下衣服烧掉、叩拜,向给予自己围棋正道的父亲忏悔自己的沦丧,但马上遇到了死而复生的劫匪,被迫开启了持续的犯罪,正是其父亲的冥冥中影响,并不能如他所愿地带来儿子的光明,反而是犯罪的推动因素。
与之相比,哥哥是弟弟黑暗深渊的凝望者。自身归于当代的正义与成功,与弟弟形成对抗,实际上也潜在地推动了弟弟走向深渊:对他的竞争之心正是弟弟的重要推动力,哪怕他是亲情与正义的。弟弟的犯罪与哥哥的查案往往处于平行剪辑的关系,正是弟弟被其推动、与之对向同步、竞争关系的表现。
当然,剧集还是要设立一个明确的外部反派,主人公的当代困境来自于金钱,金钱也是他不得不犯罪的缘由。富商阵营与其象征的「物质之当代价值观」,就成为了外部反派的必然选择。
作品给出了明面的主人公与反派富商之对立,又指向了「围棋之旧日」与「物质之当下」的两种精神信念,以及各自主导的两个时代。这也暗示了主人公之于当代的受压与败北,对于他来说,金钱只能是昧心钱或练功券,或者冥界使用、象征「当代中死亡」的冥币,烧给同属于旧时代的父亲,而拥有物质的富商与人质,则远远大于主人公与劫匪的犯罪程度,是真正的大邪恶之人。
《棋士》的戏剧相当扎实,电影感也很强,其主题设立与呈现方式更是超出了一般的电视剧,主人公的灰度也不多见。随后,兄弟二人的过往、主人公的挣扎与最终选择,是否会洗白他为「自救成功」,劫匪的命运会如何?就看后续发展了。
罪案剧《棋士》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 答主:斯嘉丽聊电影
看了三集,真是细节满满。
1. 信用社经理的车
当王宝强饰演的阿业在信用社里面,被劫匪挟持的时候,帮劫匪想出了脱身计划。
他说的是,让一个人当弃子去引开警察,其他人就可以从后门下去,找到信用社经理的车,坐车离开。
那么问题来了,阿业土生土长,知道信用社的周围环境并不稀奇,但他怎么知道后门有经理的车呢?
这就不得不麻烦大家把进度条拉回去,看阿业第一次去信用社取一百元出门后,踩个破单车,结果差点撞上一辆车的事。
有印象了吧?
当时车里还有个人探出头骂了他一句。
而那个地方,就是经理停车的地方,当时经理正在把车往外开。
那么,问题又来了。
他咋知道这个人是经理呢?
那又不得不又请你把进度条往前拉,拉到阿业在信用社里取一百块钱的时候,柜台里面有个男的,在教女职员操作,那个男的,就是经理。
镜头只是一瞬间,但是把整个事情的逻辑就连起来了。
你别以为这个场景很小,好像毫无意义,其实信息量巨大。
建议大家仔细看,因为分析下一个细节的时候,还要用。
以上三个画面总结起来,信息量的组合就是:
阿业在信用社取钱,他听到柜台里面经理跟女职员的讲话,就注意到了经理的长相。是不是主打一个心细如发,记忆力超群?
然后,他取了钱出门,走了一段路,一不小心差点撞上经理的车,他注意到了这个经理的停车位的位置。是不是主打一个生活无小事,事事都上心?
最后,他在信用社里被挟持后,急中生智,想到了帮助劫匪逃脱的方案里,就用上了这个信用社经理的车!是不是主打一个心思缜密?
这一套逻辑走下来,是不是不得不感慨,阿业一个这么记忆力超群,心细如发,应变能力满分的人,咋能过得这么窝囊呢?
这,我们就不得不来到第二个细节。
2. 你输了,就是赢了
这部剧虽然暂时只放了三集,但是出现了几次这句话:
「要会输棋,你输了,就是赢了。」
这句话,是一种人生战术,而不只是棋盘战术。
为什么总有人这样跟阿业说呢?
因为他在这部剧开始的时间线之前,是不搞这一套的。
他只是一个单纯的喜欢下棋的人。
下棋讲究的是能力。
比拼的是技术。
谁强谁赢。
所以下棋的世界很简单。
一直沉浸在下棋世界里的阿业,把人生看成跟下棋一样了。
但是人生不一样。
人生有很多弯弯绕绕,讲究的是人情世故。
为什么大家都想要他输?
因为他不愿意输。
他很较真。
所以,他活得很窝囊,跟这个并不靠真才实学的社会格格不入。
你看他在庆功会上,筹措良久不知道说啥,结果话筒被拿走。
他事事都较真。
他真的在想我应该说点什么。
因为那个冠军,是他自己靠自己的能力得到的。
但是,其实这个场合,校长的意思很明白了,你应该说什么还不清楚吗?
肯定应该说感谢领导的栽培,感谢赞助商给的机会啊。
你在那墨迹半天,太不懂事了。
结合校长跟他私下的讲话,「奖杯,要放在学校;奖金,校长要吞了;成就,说是集体的荣誉。」
如果他是个圆滑的人,他其实可以跟校长之间好好谈谈利益分成,而不是就事论事。
你想想他可以是各种围棋比赛的冠军,放到哪个兴趣班不是台柱子一样的存在?
在这部剧的时间线开始之前,他是不愿意输棋的,这是他多年下围棋形成的思维方式。
所以,当校长说让他跟赞助商下棋的时候,他开始是拒绝的。
要说这个要求是不是真的很过分呢?
校长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就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你都不答应,我怎么办?
这个意思其实是,你是唯一能下棋的,你不去,总不能我去吧,你不去,不是让我为难吗?
他的回答是,不是说了不跟领导下棋吗?
他的角度是,这些人棋艺太差了,跟我下,确实是不配。
但是领导的角度是,现在是棋艺的问题吗?这是人情世故的的问题啊,把赞助商伺候好了,你才能参加比赛啊。
人在屋檐下,要学会低头啊。
阿业其实能说出这种话,就是他一直以来人生态度的写照,他把人生,活得跟下棋一样,一板一眼,有规有矩,直来直往。所以,他活成电视剧开始的样子:
儿子崇拜大伯而不是他;
妻子要跟他离婚,崇拜赞助商而不是他;
虽然其实他应该是工作单位的台柱子,但是他完全被边缘化。
生活不知不觉,就到了一个命运的十字路口了。
更多细节,下次更新。
这部剧,很值得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