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特朗普2.0时代,美印关系经历了从“蜜月期”到急转直下的戏剧性转折。尽管印度外长苏杰生在特朗普就职典礼上坐在第一排中央,总理莫迪更成为特朗普上任后首批会晤的外国领导人,短短两个月后特朗普便指责印度对美国汽车征收超过100%的关税,并计划强制实施对等报复性措施,这将导致印度每年承受约7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本文犀利揭开美印关系的“温情面纱”,直指美国对印友好的真实底色不过是披着合作外衣的利己主义算计:美国始终将印度视为遏制中国的战略支点、廉价劳动力仓库、军火倾销市场。文章对中印发展路径的对比堪称点睛之笔:当中国突破技术封锁,在AI、新能源等领域掌握全球60%以上专利时,印度却沉迷于“硅谷外包代工”的虚假繁荣,沦为美国科技霸权的附庸。这种差距是战略视野的鸿沟——中国选择“造船出海”,印度却甘愿“搭便车”,最终陷入“依赖—落后”的恶性循环。
作者借孟加拉国“颜色革命”、巴基斯坦伊姆兰·汗遭罢黜等案例揭露出美国“友谊”的残酷逻辑:顺者棋子,逆者弃子。面对美国软硬兼施的捆绑,印度若继续不假思索地迎合“印太战略”,恐将沦为“亚洲版乌克兰”,成为大国博弈的耗材。如今印度一面警惕中国影响力,一面默许美国对其势力范围的渗透,这种“选择性失明”暴露了其外交政策的矛盾与脆弱。印度的破局之道在于清醒认知历史趋势——美元霸权松动、金砖国家崛起、全球南方觉醒正重塑世界秩序。印度需要的不是在中美间“选边站”,而是以独立姿态拥抱多极化。毕竟,真正的崛起从来不是靠他国施舍的友谊,而是源于自主发展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