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 Read The Room(察言观色),事先了解对方公司,观察和感受面试的氛围,然后根据面试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这个氛围和文化的问题。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讲,就是要有情境意识( Situational Awareness),先对公司和面试的氛围有敏锐的觉察,再对症下药。
下面举例说明:
1. 面试氛围:高压、竞争激烈
(面试官紧绷,节奏快)
典型场景:
你面的是大型公司(如咨询、投行、科技大厂),面试官问问题直击核心,几乎没有闲聊,语速较快,时间安排得很紧凑。
你能感觉到面试官很忙,甚至有点「走流程」的感觉,交流比较公式化。
你的一些回答,面试官不会展开讨论,而是直接进入下一个问题。
策略:跟着卷
✅ 好问题示例:
在贵公司,表现最顶尖的员工通常具备哪些特质?(展现对高绩效的关注)
针对这个岗位,您认为短期内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展示你对工作难点的提前思考)
贵公司近期在 XX 领域的布局很受关注,您认为这对我们团队的影响是什么?(表现对行业趋势的敏感度)
在过去一年里,团队做出的最具影响力的决策是什么?(引导面试官分享团队的高光时刻,也可以间接体现你对团队成就的认同)
举个例子,我曾经面试过一家非常狼性的500强企业,面试官是个资深主管,整个过程节奏非常快,几乎没有寒暄,上来就是一连串结构化问题,甚至打断过我的长回答。
到最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们」时,我直接问「您觉得这个岗位未来半年内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 面试官立刻切换成总结模式,简洁地列出了关键任务,我在答谢之后,简明扼要的说明了我有哪些相关特质和经验可以很好的迎接这些挑战,并且表明了我相信可以很快融入的决心,于是很轻松的进入了下一轮面试。
如果我这时候问「贵公司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可能就会显得脱节,因为他们的重点是业务,而不是个人感受。
2. 面试氛围:轻松、开放
(面试官语气温和,聊天感强)
典型场景:
你面的是中小型企业、初创公司,或文化偏友好的公司,面试官会主动分享自己的经历,甚至会跟你闲聊几句。
交流过程中,面试官有时会笑着回应你的回答,并做一些补充。
你能感受到面试官在「卖公司」,希望让你对公司产生兴趣。
策略:套近乎
✅ 好问题示例:
我刚才听到您提到 XX(某个让你惊艳的点),这点真的让我很惊讶/感兴趣,能否多讲一点?(这类问题基于面试过程中真正打动你的内容,自然又有互动感)
您在这家公司待了 X 年,是哪件事让您觉得最有成就感?(让面试官聊自己的故事,增加共鸣)
如果让我能给您带来一点新的视角,您觉得在哪方面会最有价值?(展现你的适应性和主动思考)
再举个例子,我在疫情期间决定转行,去面试过一所小公司,老板也是我曾经的老师,亲自和我聊天,整个氛围很轻松,还聊到了他的狗和我的猫。
等到我提问时,我没有直接问业务挑战,这样就显得太生份,而是说「刚才您讲最近有个项目很难做,但最后成果特别好,能不能多讲讲?」
结果他滔滔不绝地分享自己的经历,我也积极的提供共鸣。结果就是在我对这个行业了解不足,没有很多有效输出的情况下,给了人一种愿意聆听学习的感觉,成功入职。
相反的,我后来也去帮这所公司招人,同样是我的学妹,和老板有「半师之谊」,但是她可能套路学多了,或者大公司呆习惯了,所有的问题问的很卷很大很官方,比如绩效,比如战略,比如产业布局等等。我老板觉得很尴尬,直说觉得我们这么小的摊子可能供不了这尊大佛。
3. 面试氛围:就事论事
(面试官关注技术,效率)
典型场景:
策略:秀肌肉(展示你有经验,能快速执行)
✅ 好问题示例:
这个岗位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我上来先把什么事搞定,效果会最好?”(直接对接核心任务)
有没有什么工具或者流程能让我更快适应?(展现你愿意主动适应工作方式)
之前做得最好的合同工,通常都做对了什么?(直接从过去的成功案例学习)
你觉得我应该特别注意哪些坑,或者有什么经验可以少走弯路?(展现高效工作的意愿)
举个例子,我之前的单位招过很多合同工,虽然这些合同工都有转正的可能,但是在面试过程中过多的询问转正机会,或者成长路径,都会让人觉得不踏实。在问问题的时候去了解项目,从而给出切实的估计(完成时间,需要的资源等等),分享相关的经验,询问如何快速上手,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都会给人一种靠谱的感觉。
当然了,面试中的提问部分也这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最大的王炸还是在面试之后,如何以这个问题,或面试的其他方面为「钩子」来写感谢信( follow up ),加深你对面试官的印象。
比如,你问了面试官他最近的一个痛点,但没有时间细说,可以在之后发一封邮件,写明你的感谢的同时,交流你的看法,或者你对这个痛点的认同;再比如,你在最后问了一些面试官让你惊艳的部分,可以趁热打铁,在感谢信中答谢面试官给你带来的成长和思考等等。如此种种形成一个闭环,相信面试官一定会觉得你是个「有思考」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