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3|回复: 0

美欧贸易冲突升级,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全面上升 | 财经日日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12 08: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欧贸易冲突升级,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全面上升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年03月12日 19:21

2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全面上升



3月12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8,较1月上升0.8点。其中,分项指数、分行业指数和分区域指数全面上升。从分项指数看,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综合经营指数、市场指数、成本指数、劳动力指数、投入指数继续上升,较上月分别上升0.5、1.1、0.8、0.2、0.6和0.4点。资金指数、效益指数由降转升,较上月分别上升1.0、1.3点。中小企业景气水平保持回升态势。

分行业指数全面上升。工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业指数较上月分别上升0.7、0.5、0.4、1.1、0.5和0.8点。建筑业、住宿餐饮业指数由降转升,较上月分别上升0.8、1.0点。行业运行稳步向好。分区域指数同样全面上升。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分别为90.6、90.5、88.9和81.8,分别较上月上升0.9、0.6、0.8和0.8点。(新华社)

|点评| 中小企业是民营经济的重要主体,2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突破近四年纪录,多个分指数均创下近年新高。为拉动经济增长,实现“开门红”目标,节后多地召开“新春第一会”,重大项目密集开工,显著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月中下旬,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再次强调民营经济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更向市场传递出积极信号。

政策支持下,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一定改善。其中,资金是关乎企业存亡的关键,2月中小企业资金状况好转,融资环境和资金流动性均有所改善。经济预期向好,企业投资意愿也有所增强。中小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尤为脆弱、敏感,后续还需要政策持续的支持与引导。

美国与欧盟贸易冲突升级



3月12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对美国的钢铝关税政策采取反制措施,计划对价值高达260亿欧元(约283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加征关税。欧盟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其将推进“快速、恰当”的措施。方案从4月1日开始,并在4月13日全面到位。周三早些时候,特朗普对所有进口至美国的钢铁和铝征收25%关税的举措已正式生效。

当地时间3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平台“真相社交”发帖,已指示商务部长对来自加拿大的所有钢铁和铝产品额外加征25%的关税,使针对从加拿大进入美国的所有钢铁和铝的关税水平达到50%,将于3月12日上午生效。美国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随后表示,特朗普总统将不会把加拿大钢铁和铝进口关税提高到50%。(综合华尔街见闻)

|点评| 一阵分析猛如虎,涨跌全看特朗普。特朗普独特的“社交媒体治国”再次令全球股市反复横跳。特朗普近期一直利用关税大做文章,引发了全球多国不满。并且,特朗普对于关税加征没有特别明确的计划,一旦在谈判桌上没有得到想要的利益,转头立马开始大肆宣扬新的关税加征计划,不断试探着各国的底线。

美国居民很难因此受益,包括钢铁等原材料进口价格上涨,美国又无法完全依靠国内供给,必然会引发商品价格全面上涨。更重要的是,无论特朗普最后如何结束这场关税闹剧,美国政府的公信力都已经因此受到了损害,这是无法用金钱弥补的。

商务部等部门约谈沃尔玛



3月1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新媒体账号玉渊潭天发布消息表示,知情人士透露,3月11日,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约谈沃尔玛。沃尔玛被约谈的原因,是其要求一些中国供应商大幅降价,企图将美对华加征关税的负担转嫁给中国供应商和中国消费者。

玉渊潭天称,这次约谈有四个值得关注的信息点:一是沃尔玛单方面要求中国企业降价,可能造成供应链断裂的风险,损害中美企业和美国消费者的利益。二是沃尔玛临时要求中国供应商降价,有违反商业合同的可能。这样会扰乱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三是美单边加征关税伤害中美企业,中美企业应该携手共同应对。四是如果沃尔玛执意如此,那等待沃尔玛的,就不只是约谈了。(界面新闻)

|点评| 沃尔玛要求中国供应商降价,是为了转移特朗普的关税压力。特朗普政府宣布对我国商品加征关税,将大幅抬高沃尔玛的采购成本。对于主打低价的沃尔玛来说,利润空间将会被严重蚕食。凭借大规模采购的优势,沃尔玛在和供应商讲价时有一定议价权。但关税重压下,沃尔玛要求的降价幅度远超供应商承受能力,不少供应商本来就是微利甚至亏损经营,再让他们去承担这份“无妄之灾”实在是不合理。

说到底,沃尔玛等美国企业和国内供应商都是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受害者。像沃尔玛这样转嫁关税成本,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可能影响其供应链稳定性。全球化逆流中,面对美国政府筑起的关税高墙,美企也很难独善其身。

银行加大力度转让个人不良贷款



3月12日消息,据银登中心披露的公告不完全统计,仅2025年2月27日—3月11日,便有平安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总行及分支机构转让个人不良贷款项目。扣除重新挂牌的项目后,涉及未偿本息总额约112.13亿元,其中因信用卡透支而产生的个人不良贷款约18.6亿元,因个人消费及经营性贷款所产生的不良贷款约93.22亿元。这一转让数额已高于去年整个一季度的数据,且因信用卡透支所产生的不良贷款资产包大幅增加。

除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大幅增加外,该业务的转让起始价远低于未偿还本息总额。2月27日—3月11日披露的个人不良贷款资产转让起始价总额约为6.23亿元,较其未偿还本息总额折价94.44%。(澎湃新闻)

|点评| 银行扩大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金额,背后是居民还款能力整体略有减弱。被划归到银行不良贷款项目中至少是逾期三个月以上,其中甚至还包含着数年未还款的用户,这类贷款银行基本很难通过合法手段拿回本金。并且,这部分不良贷款还需要计提一定比例的风险准备金,如果直接免除用户债务,可能会导致少量用户降低还款意愿。大幅打折出售这部分不良贷款,更像是银行处理“家里破烂”的无奈之举。

去年各家银行的消费贷、信用卡逾期率都略有上升,单笔金额都不算特别大,逾期人数有所增加。大部分居民并非有意拖欠还款日期,更多的是财务上发生了些许问题,打乱了原定的还款计划,这也是居民消费意愿偏弱的侧面证明。

OpenAl发布全新Agent工具



3月12日,OpenAI举行了一个19分钟的线上发布会,发布了一系列专为构建AI Agent设计的新工具与API,帮助开发者更易创建能自动完成任务的AI Agent。2025年1月23日,OpenAI对外发布其首款AI智能体产品Operator。 

此次OpenAI发布产品包括新的Responses API:兼具Chat Completions API的简单性和Assistants API的工具使用能力,用于构建Agent;包括网页搜索、文件搜索和 Computer-Using Agent等内置工具;用于编排单Agent和多Agent工作流程的新Agents SDK;用于跟踪和检查Agent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的新Agents SDK。(第一财经)

|点评| OpenAI新推的工具包,主要是为了解决用户提出的开发Agent(智能体)操作过于复杂的问题。工具包简化了开发流程,开发者能够更快地构建智能体应用。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构建出的Agent应用水平如何,都还有待验证。同时,在实际层面,AI Agent的大规模应用仍然面临算力消耗等问题。

此前Manus爆火,再次带火了“AI Agent”概念。具备实际执行任务能力的智能体,被看作未来“劳动力”,已经得到广泛关注。当前,市面上打着“AI Agent”旗号的产品良莠不齐,随着AI Agent的开发门槛进一步降低,可能会有更多相关应用面世,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还需要擦亮双眼。

证监会: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



3月12日消息,中国证监会党委近日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指出,在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上持续加力。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尽快推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更好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会议提到,要着力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坚持依法严惩、依责严防,加快完善监管法规制度体系,强化科技赋能,增强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穿透力,快、准、狠打击恶性违法违规。(每经网)

|点评| 出于维护市场稳定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考虑,传统上市标准往往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一定要求。但是不少科技企业由于研发投入较高,前期一般较难实现盈利,也一直被资本市场拒之门外。上市融资可以有效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加快技术研发和产品落地。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就是针对未盈利但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科创企业而设立。

未盈利企业上市窗口再打开,有助于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科创领域,但也可能加剧市场波动风险。此前考虑到市场对“伪科技企业”的担忧,科创板未盈利企业IPO一度收紧。在当前鼓励科创发展的背景下,引导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是大势所趋。而要把好关,企业的“硬科技”含量和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是未来监管层关注的重点。

年内60余只基金发生大额赎回



3月12日消息,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有61只基金发生大额赎回并提升净值精度,其中48只基金为债券型基金,占比近八成。今年发生大额赎回的债基中,多只主动型产品年内收益告负,如蜂巢丰远债券A、圆信永丰兴益三个月定开债等。据中基协最新的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截至今年1月底,债券基金的规模为6.84万亿,与2024年12月底的6.56万亿相比,减少约2825亿元。

据华夏基金统计,尽管债市短期波动难免,但回测2010年至今的15年间,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年度涨幅全部为正。即使是在股债双杀的2013年、2018年,以及债市表现欠佳的2017年,指数仍然斩获了正收益。(财联社)

|点评| 2月以来,股债两市的强弱状态发生转变,股升债落,债基出现大额赎回并不令人意外。春节前后,市场资金面持续偏紧,债券作为高流动性资产,部分机构选择抛售债券换取流动资金。此前债市上涨中暗含着对央行降息、降准的期待,近半年时间央行都没有进一步动作,这种期待逐渐落空,进一步强化了债市内的看空情绪。

短期之内,债市存在估值回归的压力,股债跷跷板给债市带来的“抽血”效应也将同时存在,债市可能出现进一步震荡。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今年稳经济政策继续加码,可供投资的优质投资品或将增多,资金对于债市的配置需求或将有所降低。

周三两市冲高回落沪指跌0.23%



3月12日,市场全天冲高回落,三大指数小幅下跌,沪指盘中一度创出年内新高。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68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2019亿。盘面上,市场热点较为杂乱,个股上涨和下跌家数基本相当。从板块来看,算力概念股再度走强,但部分高位算力股尾盘大幅回落。数据中心电源概念股一度冲高,电网概念股震荡走强。下跌方面,有色金属等周期股展开调整,小金属、猪肉、白酒、工程机械等板块跌幅居前。

截至收盘,沪指报3371.92点,跌0.23%,成交额为6485亿元;深成指报10843.23点,跌0.17%,成交额为10353亿元;创指报2191.27点,跌0.58%,成交额为4974亿元。(财联社)

|点评| 周三两市指数继续在年内高位附近震荡,券商板块连续两个交易日午后冲高,试图带动指数完成冲关,不过,市场主线行情缺位,日内上涨难以形成板块间的接力,最终形成冲高回落的局面。市场内各路资金已经转向看多,在实际做多方面,又缺乏一个足以调动市场情绪的重大热点事件,只能反复尝试磨顶。

在此期间,各路别有用心的“小作文”已经升级为表格形式,几乎每天都有莫名其妙的题材表格,在社交媒体中广为流传,部分活跃资金来回折返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3-17 09:23 AM , Processed in 0.07745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