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4|回复: 0

[人世间] 我,一面是社恐上班族,一面偷偷教网友用哲学对抗虚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9 1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一面是社恐上班族,一面偷偷教网友用哲学对抗虚无

 自PAI 自PAI 2025年02月18日 22:45

这是《自拍》第473个口述故事

“启发Quotify”是抖音平台上备受欢迎的哲学博主。

在他的身上,你能看到很多矛盾的地方:活跃在网络上时,他像一位温暖的朋友,用哲学解答网友的人生困惑。生活中的他却截然不同:他高大黝黑,肌肉壮硕,神情冷峻又沉默寡言,自带一种不易接近的气场。他习惯独处,近乎于孤僻,却又始终对世界和人群抱有深深的好奇与关怀。他看似固执,却也能身段柔软地在工作中步步高升。体制内游刃有余的他,始终心系哲学,暗自筹谋着挣脱束缚。

在连接世界和孤独求索之间,他反复徘徊,试图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他渴望在世间游历一番后,最终隐匿于远离喧嚣的角落,独自生活、书写,用思想启发他人,更积极地生活。

以下是他的讲述。

“狗”在角落观察世界

我是“启发Quotify”,一个31岁的哲学爱好者,目前在抖音上给50万人讲解哲学思想,希望能够帮助在生活中挣扎的普通人找到应对困境的思想工具。这个账号是我的秘密保留地,我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它的存在。在亲友眼中,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体制内上班族,担任企划总监,工作体面但性格孤僻,甚至有些不近人情。

我的生活状态可以用“很狗”来形容。我远离父母独居,除了女友,几乎没有频繁往来的朋友。大多数时候,我喜欢把自己藏起来,像一只躲在暗处的狗,默默观察他人,将他们的经验咀嚼消化后写成文字、做成视频发布出去。所以,如果你问我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我可以滔滔不绝地讲上几个小时,但我通常不愿与他人交流。我的微信好友从2000多人删到只剩100多人。我总觉得,朋友或许只是人们构建出来的一种偏执概念,用以自娱自乐和自我安慰。正因如此,哲学家很少探讨友谊,而更多探讨爱情。

IMG_3826.PNG

捕捉到一场很美的日落。

比起社交,我更爱独处。一个人窝在家里,手边一本书、一杯茶,看着窗外的阳光洒在书页上,照亮我正在阅读的文字,那一刻的平静与惬意难以言喻。但我的孤僻并非与生俱来。小时候,我曾是个活泼的孩子,甚至过分热情地讨好他人。然而,当我被小伙伴们欺骗、伤害后,我就本能地缩回自己的壳里,变得少言寡语,更爱默默观察。虽然我明白中庸的性格更受欢迎,但那不是我想要的。我想避免和人们产生太多联系,这样别人不再能伤害我,我也不会因不够圆滑而伤害他们。

我对哲学的兴趣也是从那时开始的。除了觉察人性的复杂,我也会追问:我从哪里来,会消失吗?大人们说我是“捡来的”,未来会从这个世界消失,这让我更加困惑:为什么你们不从一开始就把我放到另一个世界?我在这个世界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IMG_3827.PNG

六岁时的我。

带着这些思考,我进入大学攻读马哲专业,开始系统接触哲学思想。顺着马克思的理论,我回溯前人的经典理论,逐步理解了世界的本质、死亡的意义以及“自我”的真相。然而,学校的教育方式并不鼓励探索,大多数时候,我不得不以应试的姿态面对哲学,陷入矛盾与痛苦之中,一度对哲学失去兴趣。在校园里,我难以找到合适的对象深入交流,陌生人觉得我奇怪又孤僻,熟悉的朋友则认为我总把大道理挂在嘴边。因此我依然独来独往,谁也不理,独自在课余摸索新鲜事物。当时国漫兴起,在一个个几何图形运动起来的过程中,我看到一种有趣的矛盾和统一,这促使我自学动画,也影响了我之后用动画讲解哲学的创作风格。

IMG_3828.PNG

我用动画讲解哲学。这是我的工程文件。

直到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我才在生活经验和见闻的刺激下重新燃起对哲学的兴趣。渐渐地,我发现指导我生活的是很多哲学家。比如,当我喝一杯定价高昂的咖啡时,马克思会从我脑海中跳出来,启发我进一步思考定价背后的本质过程:这家咖啡企业背后可能面临着怎样的抉择,参与到了怎样的商业循环中;而当我好奇其他事物时,拉康或康德也许会跳出来为我揭示其它面向。

在入世和出世之间

和很多毕业生一样,刚毕业的我带着满腔热情一头扎进社会。哲学——这门凝结了多代人智慧的学科,宏大而幽深,曾让我一度产生幻觉:我可以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留下自己的印迹。然而,工作后我才发现,梦想与现实之间横亘着一道巨大的鸿沟:相比于深刻的思想者,这里更需要的是能解决简单问题的普通劳力。从踏进公司大门的第一天起,我就想辞职,但谋生的需求迫使我不得不留在这里,直到今天。

工作初期,我强烈“厌蠢”,排斥一些媚上欺下的行为,也不理解为什么大家要围绕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反复沟通。总有人时不时跑来问我:方案怎么审核?怎么执行?怎么落地?明明大家只要做好各自的工作,下班前抄送我一份表格就行了,我有眼睛,能看明白,除此之外,纯属浪费时间。对工作的不满让我变得暴躁,希望所有人都离我远远的,不想沟通,连领导都知道我“不好惹”。只有下班后,我才能退回到一个人的世界,看两小时哲学书,从中获得一些滋养。

IMG_3829.PNG

阅读完毕,我会看看月亮发会儿呆。

但是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我也开始反思:活在这个未知的世界里,我们无法控制什么东西会走向我们,唯一能控制的是让什么东西穿过我们,留下来,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于是,面对公司这个我无法逃脱的环境,我开始寻找与之妥协、共生的方法。我收起冷傲,伪装成和善圆滑的样子,试图与大家打成一片,好好经营眼前的生活,抓住面前的机会和关系。但这么做却造就了一个奇怪而别扭的我。同事们看到我像换了个人,反而感到不安,旁敲侧击地问我:“咱们最近怎么了吗?发生什么了吗?”

IMG_3830.PNG

我在介绍何谓“他人即地狱”。

其实,刻意的圆滑和迎合并不是我想要的。我的真实面目或许有些孤傲,但这绝不意味着我应当摆出高人一等的姿态。相反,我需要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们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这需要我找到一个平衡点,让生活中的一部分东西穿过我、成为我,这才是完整了真正的我。想明白这一点后,我对外界的反应不再极端,开始以相对平和的态度对待一切。

31.jpg

这是我养过的第6只宠物,拍照时只有三个月大,我正在写稿,它在旁边饱餐一顿,慢悠悠打盹儿。

然而在保有“自我”的同时融入环境并不简单。在我工作的第四年,我遇到了一个面试者。他戴着一副眼镜,白净、高瘦,气质里带着几分“孤傲自大,谁也不理”的劲儿,像极了年轻时的我。他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删掉网站首页的搜索框,换成更多的网页入口,让用户操作更便利。这个想法在行业内几乎没人提——毕竟,所有人的首页都挂着那个搜索框,仿佛它是一条行业铁律。

他的话像一根针,轻轻戳破了我自以为是的平衡。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早已被异化了。如果是刚入行时的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砍掉那个搜索框,但现在的我,竟然犹豫了,因为当所有人都做同一件事时,跟随大流是最安全的选择,而特立独行则意味着风险。我曾天真地以为,自己能游刃有余地在融入环境与保持自我之间找到平衡。但现实是,在这个环境中待得越久,我越难以避免被改变。

IMG_3832.PNG

解读“狗智主义”。

如果说学生时代的我,是个青涩的理想主义者,眼里容不下半点妥协;如今,现实的考量像潮水一样涌来,稍不留神,我就会被冲得偏离轨道。行业的规则、公司的压力、同龄人间的比较,像一张无形的网,将我紧紧裹住。在世俗的束缚中想要保持清醒的判断,变得越来越难,稍一松懈,就会被环境同化,变成自己曾经不屑一顾的那种人。我渴望跳出企业经营的思维框架,去和更广阔的世界碰撞,试图一点点剥离那些不属于我的东西。

提供探索意义的精神工具

2024年,我的职业生涯迈入第8个年头。作为企划总监,我对工作已经得心应手,每周只需去公司两天。有了充裕的自由时间,我开始思考如何做些自己真正热爱的事。

或许,人在现实中压抑的,总会在别处找到出口。我在生活中鲜少表达,于是转向网络世界寻求释放。春节后不久,我建立了一个名为“启发Quotify”的抖音账号,希望通过介绍各类哲学思想,授人以渔,启发人们找到一个理论工具来理解世界,找到认真生活的方式。而“Quotify”则改自“Quality(质量)”,代表我对自己的期许:不断提升,产出高质量的内容。

IMG_3833.PNG

去年7月,我发布了有关“虚无主义”的视频。

起初,我从大众熟悉的哲学概念入手,结合当下普遍困扰年轻人的问题制作短视频。考虑到很多人对哲学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过度探索精神世界会让人陷入虚无主义,于是我制作了一期关于“虚无主义”的视频,不仅解释了它的确切含义,还回应了年轻人的“躺平”心态。在我看来,躺平并非懒惰,而是旧价值体系与快速发展的时代脱节的结果。年轻人失去了精神依托,只能以防御姿态应对。我试图通过视频传达:旧体系崩塌后,我们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新价值体系,帮助自己更积极地生活。就像我找到自己的哲学支点后,没有选择躺平或破罐子破摔,反而更好地融入了公司一样。

IMG_3834.PNG

网友的私信和留言。

这期视频引发了许多共鸣。一位曾患抑郁症的网友留言说,他看哭了;还有一些人苦恼于找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无法指导他们的生活,于是发起了一个共创活动,和11位粉丝一起用不同的语言告诉大家:这个世界的意义不应当是你依附于某个事物的意义,而是你发挥主体性去创造的意义。这也是这个账号的精神内核。虽然在抖音做哲学博主最初是因为热爱哲学,但后来也是为了对得起大家的信任。我一直相信,除了物质,精神力量同样重要。

IMG_3835.PNG

和各地粉丝共创内容。

去年高考前夕,一位考生对高考、未来和世界感到困惑和焦虑,向我寻求答案。我说:“我能告诉你的是,没有过去和未来,只有现在。你的未来是由无数个当下组成的,你只要抓住每一个当下,享受它,认真过好它,那就是你的未来。”高考结束后,他回复我:“非常感谢。”我的只言片语能真正帮助到人,这让我感到很有成就感。

我也从网友的互动中收获了很多灵感。通过这个平台,我这个在现实中很难找到对话的孤僻者,也能跨越万里,甚至与国外网友产生共鸣。一位韩国学生在看了我多期节目后,开始跟我分享他的哲学研究课题。我们从拉康聊到维特根斯坦,再到索绪尔,似乎站在不同角度观察同一颗苹果:我看到红色,闻到果香;他则关注果核和果肉。我们相互补充,在某一刻达成共鸣,那种默契让我印象深刻。

IMG_3836.PNG

和韩国学生的私信探讨。

随着更新内容增多,我不再满足于三分钟内的短视频。哲学思想本就深邃复杂,短短几分钟很难讲透彻。与其让观众一知半解,不如闭嘴。于是,我开始制作系列视频和长视频,梳理大纲,安排每期的侧重点,并提前预告给观众,力求把一个完整的思想讲清楚。按照这种方法,我开始讲解我的老本行——《资本论》。

坚持讲《资本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发现很多人将“资本”和“资本主义”混为一谈,认为二者都是应当排斥的意识形态,一提“资本”就下意识觉得要反抗剥削。这种误解对正常经营的企业甚至整个社会都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我觉得有必要讲清楚理论和历史是如何结合的,帮助大家理解先辈们曾与怎样的意识形态斗争,并引以为戒,更好地理解当下的生活。可能因为《资本论》比其他哲学理论更贴近生活,许多网友对它感兴趣,常常留言催更下一期。

IMG_3837.PNG

网友催更《资本论》系列。

看到我的内容确实对大家的生活有帮助,我也输出了自己喜爱的东西,加上抖音平台对我的认可,这成了一件三方共赢的事情,让我有极大的成就感。精神上的滋养和颅内高潮已足够让我满足,所以我也不想要凭借博主身份追逐物质利益,一直坚持着“三不原则”:不拉群、不挂橱窗、不卖课。我希望与观众的关系保持简单——我分享完了,就退回到自己的世界里,安静地过我的日子。

或许在一些人看来,我在与世界连接和保持孤僻之间反复摇摆,显得很奇怪。有句话能解释我对世界的复杂热情:爱人类,而不是爱具体的人。我爱这个世界和人群,但不是具体到张三或李四,因为和具体的人走得越近,难免会被人性的幽微莫测所困扰。即使独处时,我也并非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主观世界,而是对世界的变化保持关注。除了哲学,我会尽可能阅读多维度的书籍,关注宏观经济和制度变化。比如,我最近在读的经济类书籍《文明的抉择》,帮助我更新对经济和意识形态的理解。

IMG_3838.PNG

我最近阅读的书。

对于自己,我从未满意,也从未停止自我塑造。我向往古希腊雕塑那种肌肉线条的美感和力量感,便坚持健身塑形多年,这不仅让我拥有健康的体魄,也在独居时帮我规避了许多潜在危险。健身也是对意志的锻炼,有一句话我很认可,“抵得住涅槃之痛,才配得上重生之美”。

IMG_3839.PNG

“本我过去在哪里,自我就应在那里”,这是我在朋友圈写下的话,给努力健身的自己。

随着专业观众越来越多,我也在不断精进自己的思考。未来,我打算申请哲学博士,与比我更优秀的教授、学生交流,全身心投入一场思想的碰撞。这远比独自看书、依赖主观感受来得直接,也能启发我创作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IMG_3840.PNG

我健身的记录。

有些人选择通过生育孩子来延续自己的血肉,给世界留下意义。对我来说,结婚、生子并不重要。我有一个更大的野心:希望给这个世界留下只言片语,带来积极的影响。这是一个很难达到的终极目标,我可能做不到,但不应该放弃追求它。一旦以此为终极目标,我就会更加珍惜时间和精力,而不是虚耗在无意义的沟通或一厢情愿地寻求他人的理解与支持。

我特别能共鸣维特根斯坦的一句话:语言即世界。我相信,一个人的思想边界就是他语言的边界。他能说出什么,脑子里就有什么。基本上,通过两三句话,你就能判断这个人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然而,语言的传递有递减性,我明白两个人之间不可能完整、准确地传递思想。因此,我会慎重考量与谁接触,这样的沟通是否值得。

我期望达到的人生就是像维特根斯坦一样,在这个世界恣意游走过一番,也领略过伟大的思想,最后在一个远离人群的地方隐居,独自生活、书写,用思想启发世人。

*本文由“启发Quotify”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除特殊注明外均由本人授权提供。

 

启  发 | 口述

小  渡 | 撰文

猫  基 | 编辑

-THE  END-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73个口述故事

IMG_384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21 02:48 PM , Processed in 0.04699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