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数百磅芬太尼和冰毒在美墨边境被缴获。
文丨方晨宇
编辑丨漆菲
2025年2月10日,中国对部分美国进口商品加征的10%或15%关税正式生效。这一举措是对美方此前宣布对华加征关税的反制。中方强调,美方单边加征关税的做法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不仅无益于解决自身问题,也对中美正常经贸合作造成破坏。
九天前,自称“关税先生”的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自2月4日起,对来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商品加征25%关税,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这一次,特朗普将他的关税战包装成一场“禁毒战”——他声称,要通过经济施压,遏制芬太尼流入美国。
◆2024年圣诞节前夕,美国堪萨斯州一块禁毒宣传标牌上写着:“芬太尼毁掉了我们的假期,不要让它毁掉你的假期!”
不过,关税生效之前,特朗普突然踩下刹车,宣布对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关税措施推迟一个月,换来后者采取更为严格的边境管控措施。相比之下,中美贸易战则处于一触即发之势。2月4日,对华加征关税正式生效,特朗普威胁称,加征10%的关税仅仅是“第一炮”,“如果我们无法与中国达成协议,关税将会变得非常非常高”。对此,中方迅速作出多管齐下的反制措施。◆上海附近的洋山港。
2月7日,特朗普在会见日本首相石破茂时宣布,他计划于下周公布“对等关税”措施,相关措施将适用于所有国家。与此同时,他还提出实施“全球关税”计划,尤其针对欧盟,并计划对钢铁、制药、石油和其他关键行业实施行业制裁。2月9日,特朗普宣布,将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钢铁和铝制品征收25%的关税。
◆2月7日,特朗普在记者会上聆听日本首相石破茂发言。
外界认为,此举是撕毁并重塑有利于美国全球贸易关系的一次“重大升级”。而美国自身,注定成为这场无硝烟战争中的主要受害者之一——其自身经济和国际地位都将因此受到损害,普通人的生活也将变得更不安全、更加衰退。
早在候任期间,特朗普便宣布,要在上任首日对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实施不同幅度的加征关税。正式就任后,特朗普迅速兑现了他的诺言。2月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规定自2月4日起,对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这将影响范围覆盖美国外贸总额的40%,标志着新一轮关税战的打响。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是美国排名前三的贸易伙伴,约占美国贸易总额的40%。美国是龙舌兰酒的最大市场。墨西哥和加拿大是包括番茄和牛油果在内的农产品的主要供应国——2019年至2021年间,进入美国的牛油果中几乎90%来自墨西哥。中国每年向美国出售价值数百亿美元的机械和机械设备,这些设备被用于从电视到苹果手机等各种流行电器中。◆美国2024年贸易伙伴中,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排在前三位。不同于过去以“不公平贸易”和“知识产权盗窃”为借口,特朗普对此次征税给出的理由是打击芬太尼走私。他在声明中写道,“非法移民和致命毒品对美国公民的重大威胁,其中包括芬太尼。”
白宫发言人卡罗琳·利维特(Karoline Leavitt)说,对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加征的关税,旨在“惩罚这些国家向美国供应并放任非法芬太尼流入”,这些措施将持续到芬太尼和非法移民问题得到解决为止。近年来,美国的芬太尼滥用危机愈演愈烈。2023年,因过量使用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致死的人数接近7.5万,构成了严峻的社会问题。作为芬太尼原料的主要供应国,中国长期面临美方关于化学品管控的质疑。美国政府多次指控中方对芬太尼前体化学品的出口监管存在漏洞,导致这些关键原料流入墨西哥贩毒集团手中,被用于生产芬太尼,最终通过美墨、美加边境走私入美。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2月5日回应说,近年来,中方同美方在禁毒领域广泛开展务实合作,在物质列管、情报交换、个案合作、网络广告清理、毒检技术交流、多边互动等方面,取得诸多可视化进展,成效有目共睹。美方罔顾中美禁毒合作成果,执意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中方已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并采取了必要措施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甩锅推责解决不了问题,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施压和威胁不是同中国打交道的正确方式。减少国内毒品需求、加强执法合作才是美国芬太尼危机的治本之策。”根据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的数据,美国海关查获的芬太尼中,有98%来自美墨边境,另有不到1%是在美加边境截获的。对于美墨边境肆虐的毒品交易,特朗普抨击称墨西哥政府与贩毒集团有所“勾结”,放任毒品流入美国。对于这一严厉指控,墨西哥总统辛鲍姆回击称,特朗普所言是“恶意诽谤”。虽然美加边境的药物走私并不严重,特朗普依然认为,要通过对加拿大加征关税,迫使加拿大严厉打击芬太尼贩运。候任期间,特朗普甚至提出希望利用经济力量“吞并”加拿大,以彻底解决边境难民和毒品问题。不过,特朗普借口打击芬太尼加征关税,不免让人怀疑是“新瓶装旧酒”,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实现他的“平衡贸易”构想,将关税作为筹码,在其他议题谈判中争取更大利益。早在竞选期间,特朗普就曾放话要对全球所有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他还提出,希望利用这种“全关税”制度实现税收制度的变革,从而以关税代替国内所得税。自就任以来,他威胁的征税对象除了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也包括欧盟、哥伦比亚、巴西、俄罗斯以及印度等国家和地区。近期与特朗普会面的前白宫经济顾问斯蒂芬·摩尔(Stephen Moore)向英国广播公司(BBC)透露:“国际社会多数成员已逐渐意识到,特朗普确实将关税作为谈判工具来使用。”除了加征关税,特朗普还将矛头对准了在美国运营的中国电商平台。近年来,以Shein、Temu为代表的中国电商平台,通过海空物流将高性价比商品源源不断输往美国市场,漂洋过海为美国消费者带去了“拆快递”的快乐。◆Shein、Temu等电商商家将高性价比商品源源不断输往美国市场。
据估算,2024年Shein和Temu等平台向美国运送的小额免税包裹总额约为460亿美元,占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总额的约11%。这对亚马逊等美国本土电商平台形成了不小的挑战。
为了遏制这一趋势,特朗普在2月1日的行政令中,规定自2月4日起所有来自中国的邮寄包裹必须经过正式海关入境手续,取消了对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小额包裹的“最低限度”(De Minimis)关税豁免。即便符合临时免税资格的中国进口商品,仍需缴纳10%的关税。对此,美国国内有不少反对声。毕竟对Shein和Temu等平台的小额包裹实施免税,让许多低收入家庭享受到了更为实惠的商品,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负担。就在外界对政策变化感到猝不及防时,特朗普的态度突然来了个“急转弯”。2月7日,他签署新的行政令,宣布继续对来自中国的小额包裹实行上述关税豁免政策,直至商务部建立足够完善的系统,能够全面、迅速地征收关税。美国海关边境保护局的数据显示,2024财年,约有13.6亿件小额包裹基于关税豁免条款进入美国,高于四年前的6.37亿件。Baird Equity Research估计,可在网上检索到的相关产品中,中国输美产品占75%。由于运费低廉且覆盖范围广,美国邮政长期以来是中国电商商家跨境物流的首选。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新政策,美国邮政也一度措手不及,在2月4日晚突然宣布暂停接收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包裹,但12小时后又紧急撤销了这一决定。美国邮政随后表示,其正与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密切合作,建立高效的关税征收机制,以尽量减少对包裹递送的影响。特朗普在贸易政策上的朝令夕改令投资者和跨境电商苦不堪言。美国供应链专家莫琳·科里(Maureen Cori)抱怨道:“这完全是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执行的,所有人都措手不及,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政府的明确指引,以便妥善应对这一突然生效的政策。”面对特朗普上台后可能带来的市场环境动荡,电商平台早就开始调整战略,提升抗风险能力。Temu早在去年便加快“半托管模式”的布局,即通过批量海运商品至海外仓库,而非直接从中国发货。据市场数据估算,目前Temu在美国市场约20%的订单由本地卖家发货。这一策略降低了Temu对小额包裹免税政策的依赖。◆Temu从去年起加快布局“半托管模式”,越来越多商品由美国本地仓库直接发货。
更多依赖于空运直邮的Shein,未来受到的冲击可能更为明显。据路透社报道,面对不确定的市场环境,Shein准备在伦敦的首次公开募股中将估值降至约500亿美元,比该公司2023年融资时的估值低了近四分之一。
在特朗普签署加征关税行政命令的数小时后,即将卸任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立刻做出回应,宣布对总额达1550亿加元的美国进口商品征收25%的报复性关税。其中,价值300亿加元的关税将于2月4日正式生效,剩余1250亿加元的关税将在三周后实施,为双方谈判预留时间。墨西哥方面也表态称,将对美国产品采取反制关税措施,但未公布具体方案。然而,签署行政令仅两天后,特朗普突然放缓了对上述两个邻国加征关税的步伐,出人意料地宣布将关税实施期限延后一个月。墨加两国作出的重大承诺,无疑是促使其态度转变的关键动因。从2月4日起,墨西哥开启向北部边境增派1万名军队人员的部署计划,负责遏制芬太尼和非法移民流入美国。两国执法部门还在与美国得克萨斯州接壤的华雷斯城展开联合行动,搜寻疑似用于非法越境的地下通道。加拿大方面则承诺将确保美国北部边境的安全,并采取措施阻止芬太尼等致命毒品继续涌入美国。特鲁多称,加拿大将拿出13亿加元来加强美加边境的管理,确保边境人员维持在1万人,并增加直升机等装备来加强防护。他同时承诺任命一名“芬太尼事务专员”,并将贩毒集团列为恐怖组织。在美国决定暂缓对加拿大实施关税后,加拿大人口第一大省安大略省亦取消针对美国的一系列计划中的报复措施,包括终止与马斯克控股的卫星公司星链(Starlink)的合约,以及禁止美国公司竞标价值数十亿加元的省级合同。即便如此,外界依然难以理解:特朗普何以会在最后一刻改弦更张?加拿大高级谈判代表曾说,即使与特朗普的最高级顾问交谈,也很难弄清楚特朗普到底想要什么。有声音认为,特朗普的政策团队在缓冲其激进立场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华尔街日报》披露,白宫副幕僚长斯蒂芬·米勒(Stephen Miller)对加征关税表示忧虑,担心此举可能激怒墨西哥,从而影响两国在边境安全方面的合作。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西特(Kevin Hassett)也试图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降温,他强调,特朗普此轮加征关税并非贸易战,而是一场“禁毒战”。这或许暗示,如果墨西哥和加拿大能迅速采取措施遏制毒品走私和非法移民流入美国,贸易战就有避免的可能。◆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西特。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更多是一种谈判手段。2016年大选期间,特朗普曾扬言对墨西哥商品征收30%关税,但他上任后并未兑现,而是通过谈判促成了《美墨加贸易协定》。2019年,特朗普也曾威胁要对墨西哥商品加征5%关税,并计划逐步提高至25%,以迫使墨西哥加强边境管控,这一计划最终也未能落地。
不过,墨加两国对于特朗普关税大棒的忧虑并未因此消减。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经济学教授朱利安·卡拉古西安(Julian Karaguesian)认为,夹杂在特朗普“关税经济学”和MAGA派民意之中的关税摩擦恐怕远未落幕。“特朗普可能不仅仅是在制造一场政治秀。”卡拉古西安说,“他或许真的是在兑现竞选承诺,并通过一系列强硬举措,向支持者和更广泛的美国公众展示,他不仅在履行承诺,并在极端强硬的姿态下执行。”◆2月7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一场经济峰会上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吞并加拿大的言论“并非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