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回复: 0

[知识] 这一口无锡经典本帮菜,让米饭“闻风丧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3 05: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一口无锡经典本帮菜,让米饭“闻风丧胆”

 申功晶 三联美食 2025年02月03日 07:01

*本文为「三联美食」原创内容

0.jpg

『对无锡人来说,圆圆的油面筋象征着团圆。』


作者|申功静


以前过年,无锡人去上海、苏州等地走访亲友,总会习惯性带上两样伴手礼:一篓无锡小笼和一篓清水油面筋,篓子是用细竹丝编制的,轻盈考究且颜值甚高。对无锡人来说,圆圆的油面筋象征着团圆。


说起油面筋的来历,清代《随园食单补证》中载“面筋生者,摘入沸油中,即成大圆,食之脆若无物,以麻油、秋油浸之,现吃最佳”。


若论起无锡清水面筋,得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南朝四百八十寺,无锡有惠山名寺,香火十分兴旺,前来拜佛许愿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寺院的僧侣为香客准备的素斋菜肴,多以生麸(面筋)为原料,可生麸隔了夜,容易发馊变味,伙房僧灵机一动,将生麸捏成块状,投入滚沸的油锅煎炸,在高温的油锅中,生麸迅速膨胀成一个个金灿灿的空心圆球,无锡油面筋就这样诞生了。

IMG_0149.GIF


伙房僧把油面筋佐以其它素菜一起烹炒成“素什锦”, 香客大快朵颐,赞不绝口,就这样,油面筋从山上的“佛门圣地”“飞入”山下的寻常百姓家,面筋烧菜、面筋肉丝成了无锡人餐桌上一道百搭佳肴。


到了咸丰年间,无锡市区北门外开了一家马成茂面筋专营店,马氏脑瓜子灵光,利用儿子在报社当记者的职务优势为自家油面筋打起了广告:无锡拥有“天下第二泉”惠山泉,制作清水油面筋非无锡莫属。如此这般宣传造势,全国各地的吃客慕名而来,无锡清水油面筋自此一炮打响。


其实,所谓“清水”两个字的奥妙,并非制作油面筋所用的水质清冽,而是用盐水浸泡后再油炸,这种盐水配方比和浸泡方法绝对不外传,这也就是为什么外地人做不出地道的清水油面筋。可油面筋个头大、容易碎,聪明的马氏发明了一种菱形网孔的竹篓,这样更便于外地食客携带回家。


祖母有一位表妹,她早年嫁去无锡,每次来苏州探亲,总会捎上一篓清水油面筋,我父亲幼年时最钟爱肉酿面筋,这是一道浓油赤酱、让米饭“闻风丧胆”的无锡本土看家菜肴,也是无锡人过年宴上不可或缺的经典本帮菜。


《无锡菜典》中,记载了正宗无锡肉酿面筋的制作流程,即在清水中加各味调料,旺火烧开后转文火煨入味,上桌前用水淀粉勾芡,撒葱花装饰。做好的肉酿面筋浓油赤酱、鲜醇爆汁,特别开胃下饭,父亲说,小时候,只要餐桌上有一碗肉酿面筋,他能多扒下整整一大碗白米饭。

IMG_0150.GIF


我祖母是一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逢初一、十五,从寺庙上完香回来,开始断荤吃斋,她又是一位养尊处优、白白胖胖的“财主婆”,在“吃”上头格外挑剔,恰好,面筋是一样“百搭”美食,无论哪样菜蔬与之搭配,既提鲜增味、又丰富口感,诸如面筋炒白菜、面筋炒笋片、面筋炒茨菇……纵使一碗素汤,搁上几朵油面筋,中看又好吃。


我家厨子有两样拿手斋菜:四喜面筋和三鲜鱼肚。所谓“四喜”,即面筋、香菇、笋片、虾仁,加白糖、酱油勾芡,这样炒出来的四喜面筋酱香鲜甜,且好吃不腻。

51.jpg

图 / 视觉中国


每逢祖母吃斋日,厨师便去除一味荤腥——虾仁,早上吃汤面,一勺“四喜”浇头淋在阳春面上,美味又熨帖;将油面筋、油菜对半切开,鲜笋、草菇、香菇切成块状,热油烧锅,先放笋块、双菇,大火翻炒,再投入油面筋,加绍酒、糖、盐,小火煨至面筋入味,最后放入油菜,待汤汁收干,用水淀粉勾芡即成“三鲜鱼肚”。

IMG_0152.GIF


这道纯素食吃得我祖母心花怒放:素食也能做这么好吃,何须沾染荤腥?晚斋时,厨子在原本清汤寡水的鸡毛菜咸泡饭里加几朵清水油面筋,当面筋浸泡在水里吸饱汤汁,嚼起来Q弹十足。


姨奶奶过世好多年,过年想吃肉酿面筋,父亲去无锡拎回一大袋清水面筋。一个个表黄金里玉白,皮脆内松,掰开看,细密密的蜂窝状气孔,捏一团生食油香清爽,越嚼越韧。

IMG_0153.GIF


取上好的猪前腿去皮夹心肉,剁成肉糜,搅拌时加鸡蛋液以增粘稠度,再加生抽、盐糖、葱花、姜末等调味去腥。接下来是塞油面筋,用筷子在面筋表面戳一个小口,将调好的肉糜一点点塞入空心面筋,填得满满当当,用淀粉封口,放到蒸锅上蒸一刻钟。


面筋需要在汁水中烧养,调汁是关键,在锅里放葱、姜爆香,加生抽、老抽、蚝油、冰糖、八角、桂皮等调红烧汁,将塞肉面筋倒入其中,大火煮开,加锅盖转小火焖,直至面筋表面变软,撒上葱花即可上桌。


年饭家宴上,一道肉酿面筋很受欢迎,那吸饱酱汁的面筋软韧,不失劲道耐嚼,咬下去一口爆汁,扎实弹牙,肉质鲜香细腻,肥而不腻,较之红烧狮子头,肉酿面筋更入味下饭。

IMG_0154.GIF


与别处油面筋不同的是,无锡清水油面筋虽然也是遇水变软,却久煮不化,更易吸收汤汁精华,除了日常炒烧、肉酿,最后一道汤锅配菜也少不了它,涮几只清水油面筋,吸饱汤汁的面筋,入口比喝汤更鲜爽。


清水油面筋看起来不过一样朴素的地方吃食,可它维系着苏、锡百姓的亲友情谊。两地百姓之间的人情关系,并不需要靠多昂贵的东西来维持,一篓清水油面筋足矣,毕竟平平淡淡才是真。


在父亲的心底深处,每一口油面筋,是过年的味道,也是姨妈的味道,它承载着一段难以忘却的童年回忆和一份朴素真挚的血缘亲情。

IMG_0155.PNG

图 / 视觉中国


END
      本文作:申功晶
   微信排版:张张

   微信审核:然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3 11:42 PM , Processed in 0.03405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