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使用炸弹灭火并非异想天开,美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尝试用炸弹灭火,这是因为二战结束后,美国拥有大量退役轰炸机和丰富的弹药储备。
军械局和森林局的技术人员便将目光投向了这些资源,想把它们改装为灭火工具,于是,T29灭火炸弹应运而生。
▲1947年10月号《大众机械》杂志封面,即空爆灭火弹的效果示意
这种炸弹外壳较薄,内部装有大量化学灭火剂,可以通过空爆形成大范围的水雾来润湿火场,或者通过延时使炸弹钻进土壤之后再爆炸产生地面隔离带,有效阻止火势蔓延。
▲B-17投放4000磅灭火弹
这种灭火炸弹体积巨大,重达4000磅(约1800公斤),以至于B-17重型轰炸机最多也就能带三枚。
美国人还将二战中常用的165加仑(约合640升)副油箱加以改装,变成了灭火“水炸弹”供战斗机使用,在测试中,这种灭火炸弹的使用效果效能不佳,使用起来危险性较高。
▲P-47挂载165加仑灭火弹,为了挂载时方便,先挂弹体再填充灭火剂
同时,成本较高,并且不便生产,其效率还不如水箱式灭火飞机,通过对比后灭火炸弹的项目很快就取消,给灭火飞机让路了,不过至今灭火飞机仍继承了“灭火轰炸机”的名字。
后来,美国还设想研制灭火导弹,用红外制导技术精确引爆火场,尽管这一技术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导弹的成本和维护费用极高,最终未能实现大规模应用。
无独有偶,苏联“玄武岩”科研生产联合体,在上世纪80年代研制出了一种名为ASP-500的灭火炸弹。
最初计划仅供战斗航空兵使用,通过苏-24、苏-25前线轰炸机或图-160战略轰炸机携带这种炸弹进行灭火,不过后来因苏联解体而终止,直到2000年“玄武岩”才决定重新研制该产品。
ASP-500由普通航弹改装而成,外观看上去除了弹头是平的之外,跟普通无控炸弹没啥两样主要是弹体内含有400升化学灭火剂和可喷射的子母弹。
它的弹壳顶部装有电子引信和爆炸筒,内装灭火剂的子母弹填充在弹壳爆炸筒之间,其间的缝隙填充二氧化碳等阻燃气体,防止其意外爆炸。
ASP-500由载机携带,采用延时引信在火区上空投出后引燃引爆筒,炸弹凌空爆炸,爆破后产生的灭火剂子母弹以大约400米/秒的初速度向四周喷射,产生直径30多米的云层,形成混合气流,覆盖大约1000平方米的火区。
然后从空中落下,灭火剂可在空气与燃火之间形成有效的屏蔽隔离,阻绝火势继续燃烧,从而达到瞬间大面积覆盖灭火的效果。此外,ASP-500灭火炸弹爆破时还可产生空气冲击波,同样能产生灭火效果。
1枚ASP-500,就可以有效扑火1000平方米范围内的山火,如果同时投掷多枚,就可以高效地遏制火势大面积蔓延,迅速控制乃至最终扑灭大规模森林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