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通过第一次缅甸战争和《杨达波条约》(Treaty of Yandaboo)从缅甸手中夺取了新的领土阿萨姆。随着军事行动的推进,英国在阿萨姆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活动。1826年10月,威尔科克斯(R.Wilcox)中尉从萨地亚出发,对察隅河—鲁希特河流域进行了调查。威尔科克斯在迪加罗米什米人居住的地区发现,迪加罗人使用的装火石的器具、烟管和长剑等都是中国制造,且多被刻上中国文字。威尔科克斯让调查队中随行的中国人识别,刻字为“由某某商店制造”“如出现质量问题请带回制造商处退换”等字样,说明迪加罗人与中国其他地区的经济往来较为密切。随后,威尔科克斯向东部前进,进入米久米什米人居住的区域。威尔科克斯发现,相比迪加罗人,米久人与藏人的联系更加紧密。由于米久人的反对,威尔科克斯无法继续前进,不得不返回阿萨姆。
19世纪中后期,阿萨姆地区的茶园经济发展迅速,到1874年底,仅在阿萨姆东北部勒金布尔地区(Lakhimpur)的茶园数量就达到112处,总面积达89370英亩,所雇的劳动力也达到1万人以上。随着阿萨姆地区茶园经济的发展,英印总督梅奥(The Earl of Mayo,1869—1872年任印度总督)和茶叶商人等对开辟通往西藏的贸易通道并倾销印度茶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1882年,英帝国设置萨地亚助理政务官(Assistant Political Officer at Sadiya)一职,以处理与阿波尔、米什米等山地部族的相关事务。1882年至1911年,萨地亚助理政务官先后由尼达姆(J.F.Needham)和威廉逊(N.Williamson)担任,积极推进米歇尔关于米什米人整体归属英帝国的殖民话语建构进程。
邓达斯说,米久人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以刀耕火种为主,萨底与沙玛之间之所以没有米久人居住,是因为“米久人曾在数年前在此处进行刀耕火种农业并占据了此地,我对此毫不怀疑。地表所呈现出来的颜色证明了这一点。所有适合耕作的地块上的树木都被砍伐,只留下低矮的索姆草( som grass),而陡坡上则覆盖着浓密的松树,证明了我关于裸露平地是米久人耕作之地的想法,只是这些土地已经因缺少树木,土壤还没有恢复到可以重新进行刀耕火种的程度而遭到废弃”。虽然邓达斯在调查中发现了在瓦弄以北也存在着一些藏人曾经耕作过的土地,但他无视这一事实,声称萨底与沙玛之间曾经都是米什米人居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