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48|回复: 0

[哲史艺丛] 巫蛊之祸是错误,为何没人给刘据平反,宣帝甚至给爷爷上恶谥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26 0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巫蛊之祸是错误,为何没人给刘据平反,宣帝甚至给爷爷上恶谥戾?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4年08月20日 18:31


IMG_0443.JPG

汉武帝


汉武帝和卫皇后之太子刘据,当年可是汉武帝最看好的继承人,但武帝晚年患上了独裁老人疑心加重的通病,在奸臣挑拨之下,终于迫使太子刘据在长安起兵对抗父皇,血战三日后,刘据失败自杀。自此刘据和案件相关者都坠入深渊,刘据也被开除了皇籍。直到刘据的孙子刘询登基,刘据这一脉才算是拨云见日,重见天光。虽然他没有恢复爷爷刘据的名誉,可他通过诸多实际行动,也在给刘据平反,但是,最让人诧异的是他给亲爷爷的谥号竟然是恶谥“戾”,这是怎么回事?


一、诽谤案下执政者的矛盾


公元72年,汉宣帝在位,大将军霍光辅政,汉朝突然出现一桩诽谤案,而诽谤的对象不是汉宣帝,而是已经去世多年的汉武帝。事情的主角是今文经大师、博士夏侯胜。当时汉宣帝让二千石高官和太学博士们商量武帝的功绩。大部分人都对武帝歌功颂德,只有夏侯胜唱反调,他批评了武帝在位时期虽有开拓之功,然浪费民力,铺张浪费,消耗钱财,百姓民不聊生,“亡(通“无”)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结果夏侯胜以“毁先帝”的罪名被下狱。这就是“诽谤案”的大致过程。


IMG_0444.JPG


贬斥汉武帝,汉宣帝和执政的霍光本该对这个局面乐见其成的,但结果,他俩的反应大出反常。


汉宣帝不必说了,他本来是正经八百的皇室血脉,锦衣玉食,结果被汉武帝逼得举家灭亡,自己流落民间吃尽苦头,他对这个没见过面的太爷爷之恨应该不是一般的恨。


实际执政的霍光对汉武帝其实也没有好感。在昭帝时期,著名的盐铁会议召开,今天史学家们认为该会议实际是王道路线和霸道路线的争夺,而霍光就是盐铁会议的推手,他隐居幕后,将汉武帝时期确立的盐铁政策进行修改,充分体现了他对汉武帝策略的叛逆。此外,霍光从感情上讲对武帝也有意见。因为巫蛊之事牵连卫后,卫后的妹妹是霍去病的母亲,霍去病的异母弟就是霍光,虽然没有血缘,但仍有亲缘,霍光实际上属于刘据一派。


可现在,大汉帝国两位最有权势的人,却一致要维护武帝名誉,这又是怎么回事?


IMG_0445.JPG

霍光


二、给卫太子正名


一般研究认为在巫蛊之祸后,武帝已经察觉到了太子的冤屈,也开始后悔,这表现在奸臣江充被杀,巫蛊之事停止。可实际上,《汉书》的“宣帝纪”、“丙吉传”都记载说,武帝对巫蛊之事“连岁不决”。武帝颁布《轮台罪己诏》只承认自己使“天下愁苦”,而绝口不提巫蛊之事。所以有人认为,武帝晚年的这些举动,不是想给卫太子平反,他也没有意识到卫太子的无奈,武帝的行为不过是一个老父亲在思念长子。


IMG_0446.JPG

刘据


在昭帝时代,始终搁置、无视卫太子问题,因为昭帝和卫太子是同辈,他的权力来源于汉武帝,自然不能动汉武帝定性的事件。


而在特别注重名分的先秦秦汉时期,汉宣帝的传承是汉武帝——卫太子——史皇孙——汉宣帝一系,这条线一脉相承,中间一个人有问题,都会动摇汉宣帝的地位,但这条线上有一个无法绕开的人物,就是卫太子。如果不对卫太子行为定性,那汉宣帝和其子孙永远都是叛逆者,其皇位合法性将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汉宣帝上位后的第一步就是给卫太子定性。


三、平反却给“戾”的深意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明朝大礼议让嘉靖认谁当爹的问题,当年汉宣帝登基之初也面临过这个问题。有的大臣提出汉宣帝是继承汉昭帝之统,不允许汉宣帝承认和卫太子的关系。所以汉宣帝登基后面临的压力极大。汉宣帝唯一能做的就是从事实上给卫太子洗刷罪名,而实际上却不去触动汉武帝的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戾”这个谥号就应运而生了。


《史记正义》说,知而不改、不悔前过曰戾。在宣帝强烈要求认卫太子为先祖的情况下,朝臣拿出了“戾”这个谥号,表明卫太子以子起兵反抗父亲的忤逆之举,不符合儒家孝悌之义。“戾”这个谥号,明显是个恶谥,后世明英宗复辟之后,废代宗为郕王,郕王死后谥号就是这个戾。


但有个问题,卫太子在巫蛊之祸中就死了,哪有时间来悔过?所以这种说法很明显说不通。而顾颉刚先生曾指出“灵、幽、戾未必是恶谥”。况且按照常理推断,汉宣帝会同意给自己的爷爷恶谥吗?


IMG_0447.JPG

汉宣帝


那么“戾”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不妨看看《说文解字》的解释:“戾,曲也,从犬出户下。戾者,身曲戾也。”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动物为了通过一种特殊情境,不得不改变自己本来的体态。如果门户洞开,它就不必如此。可见“戾”最初的本意就是弯曲。《吕氏春秋》也有“饮必小咽,端直无戾”的说法。《淮南子》的“戾”则改变为反对、逆反的意思,比如“举事戾苍天”。所以朝臣给卫太子谥号戾,可能说的不是他暴戾,而是对他不服从武帝的行为表示难以翻案;表明当时卫太子所处的困境,是被逼才做出过激行为;理解他起兵实在是无奈之举,是在非常情势下做出的完全不符合自己性格的举动,排除了他主观的造反行为。这实际上就是给卫太子正名。宣帝正是了解到了这层意思,才欣然接受了群臣的建议。虽然形式上没有给卫太子翻案,但实际不论是给谥号,还是谥号的含义,都再度承认了卫太子的身份,确立了宣帝的正统性。


IMG_0448.JPG

刘据


四、宣帝、霍光对诽谤案的态度


宣帝摆脱叛逆子孙身份后,面对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提高武帝地位。先秦至汉很注重传统礼法,集中体现在谥号和庙号的获得上,谥号只要是名人都能有,但庙号可就不同了。汉代只有那些有大功大德的皇帝才能上庙号,因为按传统制度,天子之家只有七个宗庙,那是给一个少一个。


西汉宗庙中,开天辟地的刘邦自然是太祖,其后只有文帝刘恒被封为太宗,景帝都没有庙号。汉宣帝为了增加自己的正统性,在给卫太子平反后,要做的就是提高武帝地位。武帝虽然雄才伟略,但诚如夏侯胜所说,武帝时期的百姓生活可不如文景之时,其功绩配不上有庙号,但在宣帝的坚持下,仍然给武帝上了世宗的庙号。由此提高了武帝的政治地位,进而作为武帝嫡传子嗣的宣帝,自然也是完全政治正确的皇帝。


在这种情况下,夏侯胜的诽谤就是给宣帝的正统添堵,是绊脚石,所以一定要将他踢开。


IMG_0449.JPG



文史君说


夏侯胜诽谤案是宣帝、霍光重塑武帝正统路上的一个插曲,二人内心虽然都对武帝不满,但二人的权力又都来自武帝。对宣帝来说,武宗—卫太子—史皇孙—自己,这是一脉相承的权力来源,所以他要给卫太子平反,并且提高武帝的地位。对霍光来说,自己的权利来源是武帝的诏书。所以二人对武帝的态度不谋而合。


参考文献


秦学颀:《汉武帝与外戚政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3期。


王子今:《晚年汉武帝与 “巫蛊之祸 ”》,《固原师专学报》1998年5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3 12:19 PM , Processed in 0.03345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