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1|回复: 0

[哲史艺丛] 左右朝鲜政局近千年的“两班”,都是什么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25 06: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左右朝鲜政局近千年的“两班”,都是什么人

 大狮子 历史学堂君 2024年08月16日 22:31
作者:大狮子
编辑:莉莉丝

在韩国古装剧中,时常会有一些“自带光环”的男女主角,报上家门,就是“两班后人”,血统高贵,天生高人一等。宛如欧洲的“蓝血贵族”一般,一个眼神表情,都非同一般。

这个“两班后人”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能如此“狂拽酷炫”?

  • 何为两班?


所谓“两班”,其实就是“文武两班”的意思,朝鲜那地方,也学俺们中国,上朝的时候,国君坐北朝南,文武大臣,分别分队站好,左边站一坨子,右边站一坨子,文的叫文班,武的叫武班,合起来就是两班。

这个两班,可以说是统治阶层的中坚力量。他们具有常人所不敢想的政治特权(世代有资格做官)和经济特权(免田赋,免徭役)。别人见到他们,都要尊称一句“两班尼”(尼,就是朝鲜语老爷,大人的意思)。从王氏高丽到李氏朝鲜,半岛近千年跌宕起伏的政治舞台上,这些人是名副其实的重要角色。

IMG_8125.JPG
上图_ 高丽王室

  • 高丽王朝的两班沉浮


两班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王氏高丽时期。《高丽史》,太祖元年(公元918年)甲午条:“习仪于毬庭,文武俱就班”。此处两班单纯指的是文武官员。高丽王朝初年,文武官阶散乱。官员皆是开国功臣、地方豪强。他们之外的人,被称为“庶人”,仕途受限,政治基本上就被这些贵族构成的“两班”垄断。

这些个大佬在朝中晃荡来,晃荡去,搞了个功臣政治。尾大不掉,长此以往,对王权是个大威胁。于是到了高丽太祖的孙子,高丽第六代王高丽成宗那里,便学起中国,搞起了科举制度。

当然,这里的科举还不是宋代那种普遍展开的科举,而是唐代那种不动摇贵族政治的科举。毕竟改革还是要以稳定基础,不能迈开步子扯到蛋。贵族子弟,通过进入科举补习学校“私学”,从而在考试中获得一个好成绩,故而开了科举,给贵族们增加了压力,但是人还是那帮人。说来也是,一般的孩子,和那些从小学八门外语,上十门补习班的学区房孩子PK,确实有些难度。

IMG_8126.JPG
上图_ 高丽官制示意图

但是经过这么一搞,对王室而言,还是有些好处,那就是搞出了崇文的风气,科举首重文科,文官的地位大大提高。王室处于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还继续往重文轻武上面靠。两班实际的重头就是“文班”。后来高丽朝搞“文武散衔”制,文班地位高于武将。后来搞的“柴田制”,就是官员等级工资制度,文官也比武将大大的高。

这么一来,长此以往,武将们就不干了。老子带兵打仗,出生入死,凭什么比不上你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终于,1170年,武将郑仲夫发动政变,从此高丽进入了武官专政时代。

武人打战可以,治国相对没有经验,那些个文人是敌人,不能再用了。于是在武官专政时期,便大量地提拔地方乡吏,杂役担任要职,“两班”贵族的门槛开始被打破了。

IMG_8127.JPG
上图_ 征东行省(元朝与高丽的形势图 1330年)

再后来,到了高丽被元朝打败,成了元朝的附属国。任由元朝摆布,原先一些地位较低,不入流的译员、医官之类,因为和蒙古人往来密切,也被受重用,纷纷提拔至高位。

这样一来,实际上“两班”的范围就大大扩大了,原来只是些贵族,现在贵族们看不上的一堆人,也全部变成了“两班”成员。两班就变得“鱼龙混杂”了。

贵族要保持贵族的身份,要的就是高高在上的身份,这个身份最好是由血统确定的,是上帝赋予的,不能让别人染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陈胜吴广这种“反贼”才打出的旗号。所以统治者们不能允许这种动摇统治阶级身份基础的情况持续存在。

IMG_8128.JPG
上图_ 李成桂(1335年-1408年),李朝开国之君

  • 李氏朝鲜的改革,固化了的两班阶级


于是,到了元末明初,李成桂推翻高丽,建立李氏朝鲜的时候,对两班制度来了一个大改革。怎么个搞法呢?

首先,就是要把乡吏,胥吏这些身份的人,从“两班”中剔除出去。

在贵族眼里,这些技术官僚是没有办法和他们这些“天皇贵胄”相提并论的。文班贵族,读的是孔孟圣贤书,讲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其他巫医乐师白工这类的具体技术型工作的人不再当做两班贵族看待。取消乡吏的外邑田,制定乡吏惩处法,设立监督乡吏的留乡所。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

第二,全面实行有利于两班阶层的科举制度。

一个阶层,要具有生命力,首先要有危机感。管理学上讲一个鲶鱼效应,渔夫怕捕捞上来的鱼死掉,就往里面丢几只乱钻的鲶鱼。让鱼活动活动,就死不了了。所以,李朝就搞了强化科举这么一个鲶鱼,给你们这些纨绔子弟一点儿危机感。李朝规定,只有三品以上官员子女才能受门荫,其余做官都要考。你们好好读书去吧。

IMG_8129.JPG
上图_ 朝鲜王朝(1392年—1910年),又称李氏朝鲜,简称李朝

那么李朝的科举,会不会像中国科举那样,造成社会流动,瓦解贵族政治呢?不会,李氏朝鲜的科举,主要分文科、武科,杂科。其中能做大官,升入“两班”的,主要就是文科。在文科考试中,朝廷在身份审核上就设卡,乡吏子弟参加科举必须“四祖审查”、“两班举荐”,参加文科考试,还要多考“四书一经”一门,经过郡县政府同意。

而且,李朝科举,所谓“庶孽”,也就是小妾生的儿子,二婚生的儿子,私生子,都不能考科举文科。这样就大大限制了“两班”贵族规模的扩大化。所谓物以稀为贵,贵族贵族,人少,才贵。

朝鲜的科举对于一般的百姓看似没有报名限制,但是寒门学子要登科及第,比中国要难得多。因为朝鲜的官学,基本上就是贵族学校。两班子弟七八岁就入书堂,再进入汉城四学,完成生进科考试后,再入成均馆,在成均馆修满300个圆点(学时)以后,才可以参加文科考试。普通人家哪里有条件,和这些从小学大的官二代竞争?

IMG_8130.JPG
上图_ 李氏朝鲜官员

这还不够,为了保证两班贵族的身份延续,还搞了“别试”,正规的科举三年一次,“别试”时间不定,经常考前几天突然通知。普通书生连赶到考场都来不及,考得上的基本上就是有消息的“两班”子弟。随着时间推移,别试越来越多,李氏王朝近600年,正试163次,别试却有581次。

就这样,科举道路基本为两班贵族垄断。中国朝为田舍郎,夕登天子堂”的情形,在朝鲜基本不存在的。

李氏朝鲜就通过这样的手段,划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上层统治集团,就是两班。李朝实质上将人分为四等。一等人就是两班,二等人则是所谓中人(就是乡吏等杂职),三等人良人(普通老百姓),四等人贱民(奴婢、妓女等等)。二等、三等人上升一等相当困难,四等根本没有希望。

IMG_8131.JPG
上图_ 李氏朝鲜的官服

  • 富可敌国的“两班”


处在食物链顶端的两班阶层,自然是好处多多,有各种免税免役的特权。并通过各种合法的非法的手段,圈占了大片田地。

朝鲜大臣权橃,官至议政府左赞成,曾经作为使者出使过明朝,是不折不扣的两班阶级。死前留给子女的“分财记”,总有2312斗落(古代朝鲜面积单位)的良田,大约70公顷左右。两班还占有大量的家奴,弘文馆副提学李孟贤,,在1494年写的分财记中,就交代了他家有奴婢752人。

  • 理学家和党争


李氏朝鲜推崇程朱理学,这是国家的官方意识形态,也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两班子弟都是贵族老爷,不事生产,为了考取功名,延续家业,平日里都在读圣贤书,研究朱子程子的天理人欲心性之学。搞学问,就会有各自的见解,就会有不同的学派,就会互相争论。待这些人进入官场,学术观点不同又会造成政治见解不同,又加上复杂的利益关系,就形成了各种党派团伙,互相攻击斗争。

两班又基本上是世家,老辈的恩怨情仇,又会延续到下一代。故终朝鲜王朝六百年,党争不断。早期有勋旧派和仕林派,后面又有东人党、西人党,南人党、北人党各色名目,让人眼花缭乱。党争中失势的一派,有时候会被连根拔起,抄家问斩,一下被干掉一大片,这就是所谓的“士祸”。

IMG_8132.JPG
上图_ 东国舆地图 李氏朝鲜八道图

  • “两班”的泛滥——全民都是两班


但这种将人划三六九等的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开始土崩瓦解。不少旧有的两班贵族,因政治斗争失势,或子孙不肖,挥霍无度,逐渐衰败。而一些,平民甚至于贱民,则通过各经商等各种手段发家致富,人要是富贵了,就想要有点身份,搞个官阶什么的,光宗耀祖一下——他们也想变成两班。

到了明万历后期,丰臣秀吉侵略朝鲜的时候,由于国家打战财政亏空,朝廷开始搞起了卖官的事。很多地位低微,但是腰缠万贯的人,便花钱买个“忠顺卫”,“忠赞卫”之类的官衔变成两班。随着朝鲜王朝的腐化衰败,朝廷发“空名贴”,“纳粟贴”卖官的越来越多,“两班”也越来愈烂,人也越来越多。

IMG_8133.JPG
上图_ 丰臣秀吉(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原名木下滕吉郎、羽柴秀吉

IMG_8134.JPG
上图_ 日军入侵朝鲜永宗镇

政府的腐朽也造成了行政管理的混乱,到了19世纪,朝鲜王朝后期,官吏懒政怠政,户籍档案大量流失。你是良人、贱人还是两班,根本就没人去查,没人去管。于是,乡间家里有两个钱的,读了点书的,会吟几句歪诗的,也说自己是世代书香门第,也是两班。有的人伪造家谱,说自己祖上是做某某大官的,自己也是两班。

20世纪初,日本吞并朝鲜时候,搞了次人口普查,居然全朝鲜80%的人口,都说自己是“两班”,不过此时,两班已经泛滥到没有意义了。

参考资料:

【1】《朝鲜“两班”研究》 朴晋康 延边大学 2015
【2】《论古代朝鲜的“两班”及其文化特点》 潘畅和、何方 东疆学刊 2010.3
【3】《刍议朝鲜李氏王朝两班社会体制下的科举制度》 王宏德 文教资料 2011.7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6 08:21 PM , Processed in 0.03458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