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中国游戏行业的里程碑与工业奇迹”的《黑神话:悟空》,将于8月20日正式发售!
这是一个以中国神话为背景,深度挖掘《西游记》中的经典元素,并融入现代游戏设计理念,打造出一个既熟悉又新颖的西游世界。
它不仅是一款游戏作品,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例如,在《黑神话·悟空》中,山西的“木头”已经突破了次元与时间的桎梏,成为震撼世界的中国符号。为什么山西可以给《黑神话:悟空》带来无限的设计灵感?这是因为世代居住于此的“老醯(xī)儿”们用木头搭建了无数的奇观——
用纷繁的纹饰罨画四海为家的壮丽威德;
图1/视觉中国、图2摄影/李平安、图3摄影/任超、图4摄影/逻辑羊社长或是绘以丹青、饰以琉璃,
它们点缀在“表里山河”的无数村居巷陌,使得仅占全国陆地面积1.63%的山西,成了一座独一无二的“古建筑博物馆”。在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2165处古建筑中,在第三次文物普查统计的全国263885处古建筑中,
就算是山西一个地级市,木构古建的保存数量都足以“吊打”其他任何省份。比如晋城市拥有北宋建筑23座,全国其他省份加起来只有14处。甚至是单独一个县拎出来,木构古建的数量都称得上“独步天下”。像是长(cháng)治市的长(zhǎng)子县,拥有金代建筑11处之多,而全国其他地方打包起来也不过只有14处。
如果把它们还原为树木,则足以栽满数百亩的土地,堪称一片不折不扣的“森林”。若是发挥极致的匠人精神,穷尽136年的光阴将它们一一拼接组合,便足以雕琢出一座900年不倒的建筑奇迹:摄影/余尧
一望无际的塞北草原上,高耸入云的应县木塔是我们实实在在能见到木构建筑征服天空的极致高度。在应县木塔的身上,古人使用了现代修建摩天大楼时常用的双层套筒结构,67米的高度甚至已经超过了如今绝大多数居民楼。应县木塔的内墙被当地乡民以“不够玲珑、破坏风水”为由拆除,应县木塔落成前500年,四十九丈、136米,约等于45层楼高的永宁寺塔便已经成为了北魏都城洛阳最为壮丽的天际线。“殚土木之功,穷造形之极”,塔顶长明的灯火在百里外依然清晰可见,仿佛《烟花易冷》中伽蓝寺听雨声盼来的永恒。唐朝大明宫中的麟德殿,超过5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足以举办容纳3000人的奢华宴会,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真实写照。然而这些古人所钟爱的木头材料又生得太过娇贵,怕水、怕火、怕虫蛀、更怕人为破坏,这些无可避免的短板使得木构建筑天生“短命”。永宁寺塔建成后仅16年便毁于雷火,而大明宫亦在唐末战火中毁于一旦。跟那些热衷于用石头垒房子的西方人相比,我们的祖先也并不傻。他们并非不知道,石头远比木头更为坚固。但他们依旧倔强地使用着木头,数千年不变。这并非是材料与技术不足的无奈之举,因为早在几乎与金字塔同期的洪荒年代,华夏先民就以搭建了4000年来不朽不化的石峁古城。古人的想法或许有些浪漫到匪夷所思:他们相信木头是有生命力的。树木的春荣秋枯,就如同人的生老病死,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用树木搭建的众生居所,便自然地拥有了自己的生命力。
所有热衷于使用木头的民族都会点出名为“榫卯”的科技树,这是文明车轮所推动的必然,并非是中国独有。但唯有中国人将榫卯的艺术雕琢到了极致,创造出不逊色于汉字的伟大发明:(斗栱常常被误写为“斗拱”,木头的偏旁才代表了它的本质)
数十个方形“斗”与弯弓形的“栱”彼此榫卯交织,如同乐高积木一般搭建出一个无比精巧的承重结构。像这样的斗栱,在应县木塔上足足有240个之多。如果说石头的特性是一种金属般厚重的“刚”,木头则代表了与之对应的“柔”。正是这种极致韧性的“柔”,造就了应县木塔历经40余次地震、200多发炮击而900年不倒的奇迹。
朴实无华的斗栱撑起了中国建筑标志性的“大屋顶”,但它也可以变得极致华丽。在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上,脱胎自斗栱结构的一抹红色,成为整个园区中最为鲜明的亮色。
随着后世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古人开始使用更为牢固的砖木结构修葺房屋的外墙,斗栱承重的功能性逐渐减弱,转而极尽繁复,成为一件花俏的艺术品。与应县木塔合称为“南楼北塔”的万荣县飞云楼,在设计方面极尽工巧。这座“手可摘星辰”的百尺危楼,从设计之初就抛弃了实用性,无法让人登上,成为一座“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完美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