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当地民众在绍斯波特市政厅外为遇害女童举行守夜活动。
一场意想不到的骚乱,让上任才一个月的英国新首相斯塔默万分头疼。
当地时间7月29日,英国一起持刀袭击事件造成3名女童死亡、10人受伤。由于嫌疑人的移民背景,这一刑事案件如导火索般激发多地骚乱。假信息的推波助澜,将英国民间的反移民情绪、种族主义、“伊斯兰恐惧症”推向极端,造成英国13年来最严重的社会动乱。
◆此次持刀袭击事件中,三名遇害女童的照片。
由于事态严峻,英国警方不得不强力应对骚乱,截至8月7日逮捕了428人,约120人受到指控。斯塔默为此召开内阁应急委员会会议,宣布组建一支由专业警察构成的“常备军”,以确保警方能在必要时处理混乱局面。工党政府还将矛头指向英国极右翼和极端英格兰民族主义势力。英国司法部表示,为缓解监狱人满为患,将会尽早释放一些囚犯,并提供近600个监狱名额关押暴力分子。
袭击事件前一天,斯塔默刚刚宣布英国已经“破产且支离破碎”,紧接着便遭遇罕见的国内动荡。如今,澳大利亚政府对其公民前往英国旅行发出“高度警觉”的建议,印尼、马来西亚、尼日利亚三国也建议其公民避开英国当地的抗议活动。工党时隔14年重新执政,还没等度过“蜜月期”,就遇上了积弊已久的老大难问题。
假信息助推骚乱升级
“我不怕如实描述它(骚乱)——极右翼的暴行。”面对走向失序的现状,斯塔默将矛头直指极右翼势力。他发出警告,将让暴徒充分感受到法律的力量,无论是在网上煽风点火还是直接参与者都将后悔。
8月5日,斯塔默在唐宁街主持召开内阁应急委员会会议,即“眼镜蛇”(COBRA)会议。据英媒介绍,这一会议的英语缩写正好是“眼镜蛇”一词,它是英国最高级紧急情况响应机制之一,由英国内阁成员和军警情负责人组成,专门负责处理与国家安全有关的特别重大事宜。
谈到事态的性质,斯塔默指责暴徒绑架了为受害者守夜祈祷的哀悼活动,“侮辱了悲痛之中的当地社区”。他所说的受害者,出自7月29日英格兰西北部默西赛德郡绍斯波特市的持刀袭击恶性事件。
◆8月2日,英国首相官邸点亮粉红色灯光,纪念遇害的三名女童。当日上午约11点45分,一名持刀者乘坐出租车抵达当地一家名为“哈特空间”的社区舞蹈室。从正门进入后,他来到以泰勒·斯威夫特为主题的瑜伽和舞蹈课堂,对正在上课的小学生进行无差别刺杀。其间,课程主办方的工作人员试图阻止行凶者、竭力保护现场25名小学生。
当地警方于11点47分接到第一拨紧急报警电话,警方和救护车第一时间赶往现场。遗憾的是,所有应急反应未能阻止惨剧的发生:6岁的比比·金、7岁的埃尔茜·多特·斯坦科姆当场死亡,9岁的艾丽斯·达席尔瓦·阿吉亚尔一天后在医院不治身亡;此外还有10人受伤(包括两名成年人),大都伤势严重。
针对儿童的无差别刺杀令整个英国社会倍感震惊、愤怒。在英国近年来的持刀袭击事件中,此次事件的性质尤为恶劣。事发后,斯塔默一周内两度奔赴绍斯波特市——7月30日前往袭击地点为受害者献花,8月2日会见当地领导人、社区负责人和警方、医疗、教育等各界代表。
◆7月30日,英国首相斯塔默来到绍斯波特,向遇害女童献花。
然而,这未能达到预想中的安抚效果。当斯塔默前往绍斯波特献花时,迎接他的是“充满敌意的吼叫声”,有人大声质问:“(类似事件)还要发生多少次,斯塔默?你什么时候能有所作为?”
将这种情绪真正引爆的,是极右翼人士在社交网络上大量散布的假消息和各种煽动性言论,而它们全都指向犯罪嫌疑人的移民背景。
警方公布的犯罪嫌疑人阿克塞尔·穆甘瓦·鲁达库巴纳(Axel Muganwa Rudakubana)出生于英国威尔士首府卡迪夫,父母来自卢旺达,2013年随家人移居绍斯波特至今。作案时,他还不满18岁。在邻居眼中,鲁达库巴纳是一个安静的人,曾确诊自闭症,有过音乐剧表演和英国广播公司(BBC)节目录制的经历。
虽然警方对他提起3项谋杀、10项企图谋杀、1项非法持刀的指控,但并不清楚其作案动机,同时尚未发现此次袭击事件与恐怖主义活动有关。为了遏制假信息的传播,当地法庭允许对鲁达库巴纳的身份予以报道。不料他的移民二代身份在不少本土民众眼中显得格外扎眼,迅速放大了英国社会长期以来对移民和少数族裔的不满、反感情绪,以及由此衍生的不安全感。
◆骚乱中被示威者纵火焚烧的警车。
以“英格兰防卫联盟”(English Defence League)创办人之一汤米·罗宾逊为代表的极右翼活动者,在社交网络上就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国籍、宗教信仰、移民身份传播不实信息,得到不少极右翼账号的大规模转发。例如他们造谣说袭击者的名字是“Ali Al-Shakati”,是一位穆斯林。罗宾逊还将此案与8月3日发生在斯特灵的另一起持刀袭击案件进行错误关联,称之为“被指控犯罪的穆斯林”连环作案。
罗宾逊因面临藐视法庭指控,于7月底逃离英国。英国《每日邮报》披露,他目前身处塞浦路斯一间五星级酒店,正一边晒日光浴一边在社交媒体发帖煽动骚乱。
英国前职业拳击手、社媒网红安德鲁·泰特等人煞有介事地说嫌疑人是“非法移民”、“来自叙利亚”。英国极右翼新法西斯主义政党“国民阵线”(National Front)和新纳粹主义组织“不列颠运动”(British Movement)更将即时通信软件Telegram作为平台,在“绍斯波特主题”的聊天群组中用类似假信息刷屏。
英国近期通过的新法律有助于追究上述人士以及组织的法律责任。今年1月,英国《在线安全法案》修正案生效,允许对故意传播虚假信息或图谋通过相关信息对他人造成身心伤害的人进行起诉。
由于此类消息在与俄罗斯有关联、擅长制造假新闻的“Channel 3 Now”网站疯传,还引发英国政坛的猜疑。英国前安全事务国务大臣斯蒂芬·迈帕特兰(Stephen McPartland)指责俄罗斯政府参与了相关假信息的传播,形容为“俄罗斯工作指南的组成部分”。
为此,英国政府开始调查是否有外国势力在网上放大虚假信息,助长英国国内的暴力抗议活动。英国政府还警告,社交媒体公司应采取更多措施来阻止这种行为。
不少台面上的极右翼政治人物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英国改革党领导人、国会下议院议员奈杰尔·法拉奇(Nigel Farage)在袭击案发生后,质疑有关部门对公众隐瞒真相,被苏格兰场前反恐部门负责人尼尔·巴苏(Neil Basu)批评为“煽动暴力、制造阴谋论”。
英国拉夫伯勒大学政治传播学教授安德鲁·查德威克(Andrew Chadwick)认为,此类火爆全网的不实推文是“经过精心编造,以制造针对少数族裔和移民的敌意,以及潜在的‘伊斯兰恐惧症’宣传内容”。然而,警方阻止假信息传播的努力收效甚微,一次普通的刑事案件被政治化,迅速演变成遍布全英的骚乱。
◆英国贝尔法斯特警方在市政厅附近设置屏障。
自7月30日起,在英格兰防卫联盟、不列颠运动、“爱国另类者”(Patriotic Alternative)等组织的推动下,英格兰和北爱尔兰地区近40个主要城镇先后爆发抗议和骚乱。
示威者首先冲击收容移民和难民的酒店,投掷砖头、打碎玻璃,甚至纵火焚烧酒店物品。少数族裔居民的住所、商铺、清真寺同样是他们的攻击目标。为了驱赶暴徒,安全遭到威胁的居民不得不“以暴制暴”。
致力于维护秩序的英国警方成为冲突中被暴徒攻击的对象:在绍斯波特,抗议民众朝警察投掷燃烧瓶和砖块,导致数十名警察受伤;桑德兰的暴力示威者将当地一栋警察局大楼洗劫一空;在罗瑟勒姆和塔姆沃思,试图冲击难民和移民居住酒店的民众同样用木板和灭火器攻击警察……短短一周内,至少128名警察在骚乱中受伤。
◆英国警方在收容难民的酒店外与示威民众对峙。
至于焚烧警车和趁乱打砸抢等行为,更是随处可见。7月31日,极右翼示威者逼近英国首相官邸唐宁街10号,向其投掷燃烧瓶,与伦敦警方发生激烈冲突。在各地的示威、骚乱和暴力冲突中,反移民和反伊斯兰的口号随处可闻,不仅证明极右翼势力的假信息宣传起到了作用,更表明不少英国人对于近年来大量涌入的移民和穆斯林早已心存恐惧,只是在“政治正确”的话语体系下难以公开表露不满。
发生在绍斯波特的悲剧,给了他们激烈表达内心真实情绪的机会;而极右翼势力炮制的各类假信息,不过是坚定了他们更愿意相信的固有观念。
民调机构YouGov的调查显示,超过80%的英国人反对极右翼抗议的暴力行为,只有7%的人表示支持。不过,对参加抗议的人的同情更为广泛,5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非常或相当同情那些和平参加示威的人的观点”。
新首相遇上老大难
这次骚乱被认为是英国自2011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社会失序。当年因为伦敦警察枪杀29岁的黑人男性马克·达根,点燃了英国社会对种族问题、阶层矛盾、经济下滑和失业率高企的不满,进而导致英格兰地区多地出现打砸抢烧,造成5人死亡、205人受伤、超过3000人被捕、2800多家商店和私人住所遇袭。
当时的暴乱持续了5天才得以平息,如今,这场骚乱持续的时间更长、波及面更广。它在极右翼的积极参与下被赋予了更为浓厚的政治色彩,甚至加剧了党派政治斗争和社会撕裂。
◆在牛津避难所欢迎移民支持服务办公室外,一名抗议者手持“欢迎难民”的标语牌,抗议极右翼活动人士发起的反移民抗议活动。
美国科技大亨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连续点评英国骚乱,还表示“内战不可避免”。英国工党政府旋即表达了对这些言论的不满,要求他以负责任的态度发声。
批评人士称,“X”的算法已成为极右翼评论人士煽动愤怒情绪的重要载体。专注于极端主义研究的智库战略对话研究所的政策与研究主管Jacob Davey说:“当言论被精心策划以迎合用户时,这真的是言论自由吗?”
“内战”之说或许言过其实,但这场骚乱中旨在尽快“止暴制乱”的工党政府和英国警方,以英格兰防卫联盟、不列颠运动、“爱国另类者”为代表的极右翼支持者,以各地反法西斯主义和反种族主义团体、青年穆斯林群体为代表的反示威群体,形成相互对抗的三方。
其中,反示威群体试图在人数上超过煽动者,这一策略在少数城市和城镇奏效。主要组织者之一“反对种族主义”(Stand Up to Racism)呼吁英国人“动员起来捍卫移民律师、难民慈善机构和庇护支持中心”。监控极右翼通信的活动人士此前担心,支持移民的律师和咨询团体以及移民中心可能会受到种族主义暴徒的袭击。
英国内政大臣伊薇特·库珀态度则十分强硬,表示监狱已为“少数暴徒”准备好,考虑将英格兰防卫联盟列为恐怖组织,甚至做好了调动军队的准备。
◆伦敦警方在骚乱中拘捕相关人员。
13年前,斯塔默作为当时英国皇家检察院检察长,主张对暴徒快速起诉、迅速处理。入住唐宁街10号后,斯塔默保持了当年果断、强硬的风格,可他这一次要处理的问题远比纯粹的治安复杂。
距离7月5日上任才刚满月,斯塔默和工党政府领导下的英国接连冲上头条和热搜,却都是因为负面新闻,似乎预示着其执政道路的不顺。
持刀袭击案发生前一天(7月28日),斯塔默首相办公室发表声明,介绍了其执政三周后开展的公共财政评估情况,直言英国已经“破产且支离破碎(broke and broken)”。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次日在议会讲话时称,上届保守党政府留下了220亿英镑的公共财政亏空。
为此,里夫斯宣布将重新审查保守党承诺的新建40家医院的计划,取消护理部门改革,从而在2025年底之前节省10亿英镑的开支。同时,工党政府将削减部分养老金领取者的冬季采暖补贴,自明年起对私立学校学费征收20%的增值税。
对于如此严峻的公共财政“黑洞”,工党政府把问题归咎于保守党过去14年的执政。在其看来,保守党任内大兴民粹主义政治、隐瞒公共财政实情、做出不切实际的财政支出承诺,如今却把烂摊子留给了自己。保守党对此迅速反击,前财政大臣杰里米·亨特回应说,有关上届政府巨额财政亏空的指责是虚假的,里夫斯的讲话是试图为工党竞选期间没有披露过的增税计划铺路。
就在两大党围绕公共财政问题隔空交火时,这场始于持刀袭击的骚乱给工党政府带来了新的难题。极右翼散布的信息虽假,可本土居民的不满和恐惧为真:对频繁的持刀袭击和非法移民及难民涌入引发的治安、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等问题,正在耗尽人们的耐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外来文明”群体——穆斯林移民,更在巴以冲突等国际热点问题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刺眼。
牛津大学智库“移民观察站”的数据显示,2023年英国净移民人数高达68.5万人,尽管比破纪录的2022年减少10%,仍处于“异常高的水平”,相比于正式脱欧前的2019年更是增长了三倍。就总体情况而言,2022年英国人口中海外出生的群体占14%,其比例与美国、荷兰相当,明显高于意大利、葡萄牙等南欧国家和大多数东欧国家。
后脱欧时代,欧盟国家净移民不再占据英国外来移民的主流,非法移民比例显著上升。英国政府的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至少有13.5万移民非法入境英国,而实际非法移民的总数更是达到80至120万,高于法国、西班牙、瑞士等欧盟国家。近年来,大量来自阿富汗、伊拉克、伊朗、苏丹等非洲和中东国家移民搭乘小船穿越英吉利海峡,试图偷渡入境,多次造成溺亡悲剧,还引发了英国与法国就移民遣返问题的口水仗。
◆2021年9月,英国警方正在应对从欧盟国家经英吉利海峡偷渡至英国的非法移民。
以原殖民地和伊斯兰国家为主的非法移民,近年来令英国政府颇为头疼。保守党政府曾在2022年4月就推出“卢旺达计划”,意在用飞机将2022年以后抵达英国的非法移民遣送至卢旺达。结果,这一政策一经出台便备受争议,联合国难民署更是警告此举违反《难民公约》。尽管该计划得到英国议会的通过和卢旺达政府的配合,却在英国国内面临司法挑战,直至今年大选仍未真正落实。
在7月6日举行的上任后首次记者招待会上,斯塔默宣布废除“卢旺达计划”,替代举措是打击有组织犯罪、建立“边境安全司令部”、与欧陆国家合作、推出新的边境安全法案,其重点不在于驱赶,而是遏制人口走私犯罪团伙。不过,这些政策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非法移民问题仍是未知数,至少英国民众短期内感受不到任何改善成效。
他们看到去年英国政府耗资25亿英镑安排酒店收容庇护申请者,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公共财政紧张、地方城镇陷入“破产”潮、劳资纠纷加剧,以致医疗、交通、教育等基础公共服务出现缺口,罢工潮此起彼伏,本国公民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加上英国仍未摆脱经济疲软和生活成本高企,今年夏天失业率创下两年来新高,更容易激发本土民众对少数族裔和移民的仇恨。
如此背景下,右翼民粹主义的英国改革党成功把握住本土选民的心态,在7月初的英国议会下院选举中拿下14%的选票。该党将英格兰民族主义、基督教文化、对非白人群体的隐性歧视相结合,进一步在英国社会煽动仇恨、扩大其极右翼理念的市场。2023年,英国反移民活动比上年增长20%,反移民示威更是增长了18倍,创下历史新高。
◆英国奥尔德肖特的反移民示威者。
国家发展困难重重,多数民众感到大环境和个人前景黯淡,英国社会戾气也变得更重,恶性事件显著增长。2023年—2024年,伦敦持刀袭击案件超过1.5万起,比三年前增长50%。一旦涉案人员被发现具有少数族裔或穆斯林背景,就会成为制造仇恨、撕裂社会最有效的导火索。
◆2015年至2024年伦敦持刀袭击案件数量统计。图源:Statista
从这个意义上说,斯塔默和工党政府的确运气不佳。罕见的全国骚乱打消了工党重新执政的喜悦,对斯塔默要承担的领导重任给出了响亮的提醒——只是这提醒来得太过猛烈、破坏力太过惨重。(作者系国际政治专栏作家、中国翻译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