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7|回复: 0

[我爱我家] 云南女孩花光10年积蓄给父亲盖房:回报父亲,不在乎多少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8 0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云南女孩花光10年积蓄给父亲盖房:回报父亲,不在乎多少钱

 搜索下载一条 一条 2024-06-15 18:55 

父亲节来临,一条探访了三处

子女为父母建造的养老房,

跨代共居,亲近自然,充满幸福感。

IMG_2456.JPG

摄影:王策
做服装设计的云南女孩子瑜,
怀揣着创业10年的积蓄盖了一栋红砖房,
“我爸爸在地里干了一辈子活,

这栋房子是送给他最好的礼物。”

7.jpg

IMG_2458.JPG
近40岁的画家竹子,
回到被农田、竹林、橘树包围的村庄,
为父母建造新房,
还为自己保留了工作室,

满足随时回家陪伴父母的需求。

Image

IMG_2460.JPG
44岁的北京人任立杰,
在云南腾冲租下400㎡土地,
带着在北京生活大半辈子的父母来养老,
空气好、食材好、天气暖和,
家门不关,邻里间串门、送菜、聚会,无隔阂感。
IMG_2461.PNG

子瑜的家在云南安宁,从昆明市区到安宁,约莫半小时车程。在一众平平无奇的农村自建房之间,子瑜家的红砖房,在近45度的坡地上生长出来。

IMG_2462.GIF

沿着一段红砖砌成的阶梯,抵达大门,入口处直接分岔出两条路。

IMG_2463.JPG

子瑜父母房间

IMG_2464.JPG

子瑜夫妇房间,楼上是画室

摄影:王策
一条道,伸向半室外的连廊,径直通往子瑜父母家。楼上原计划留给子瑜的姐姐,她出嫁后闲置了一阵,现在是公公婆婆住。3层是个复式,子瑜夫妻住。

IMG_2465.GIF

会客厅挑高很高

另一条道,通往会客厅,是全家人聚在一起的地方。楼上还有4间客房,留给亲戚朋友。

这座房子的建筑设计,由定居昆明的建筑师杨雄担当。子瑜找到他的时候,他在开书店,差点因为接不到活要放弃建筑设计了。

他第一次到场地,画了一张有三角形庭院的草图给子瑜,两人一拍即合。“这就是一个从云南的土里长出来的房子,这个感觉就对了。”

IMG_2466.JPG

Image

房子和老树

上图摄影:陈灏

子瑜家的老房子,是在子瑜出生那年盖的,那时候它还是一株小树苗。在这儿盖新房子的时候,子瑜想保留这棵树,因为“它就像我爸爸一样,非常有生命力,好像有一种撑起了整个房子的感觉。”

在子瑜的记忆中,“盖一个房子送给爸爸的想法,很小就有了。”

“当我们家里有了第一台黑白电视的时候,我还记得从电视里看到的第一个画面,是一场时装秀。那时候我就想做模特,上T台,但发现自己的身体条件不适合,就萌生了成为服装设计师的想法。”

子瑜家里没有人从事艺术设计,有些亲戚还总泼冷水,说学完服装设计,无非就是改裤脚边,赞助一台缝纫机就是了。 
但爸爸特别支持子瑜学画、学服装设计。从我有记忆以来,从买新衣服,到新画笔,所有大大小小的愿望都是爸爸为我满足的。我这股不服输的劲头,也就没有卸下来过。”
Image
2016年,工作十年,刚刚积累了一小笔资金,第一件事,想到送爸爸一份礼物——盖一个房子。

子瑜把建筑师杨雄带到家里来看场地,“当天他就觉得,他可以来帮我设计。”第二天,杨雄就给了子瑜一张画了个三角形庭院的草图。“我一看,非常打动我。建筑和树依存的关系,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这个感觉就对了。”

IMG_2469.JPG
子瑜父亲在拆房现场
真的到了要盖房子的时候,子瑜没有任何的经验,碰到了非常多辛酸的问题。

因为当时没有特别准确的测量,建造的过程当中才发现地基不稳,倾斜度太大,造价就变得特别高,建完地基,就几乎花光了整个预算,“整个人就懵了”。

IMG_2470.JPG
从村子里看房子的背面

摄影:王策

不仅仅是金钱,还要花时间、精力,因为是在村子里建房子,邻里沟通上总是会有一些摩擦,非常消耗。

2016年推倒老房子,2017年建了整整一年。在这之后,房子空置了5年,直到2022年,才来装修。这5年,子瑜的状态、我对房子的理解,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IMG_2471.JPG
IMG_2472.JPG
结构做完后,房子空置了近5年

摄影:陈灏

建筑师杨雄曾经跟子聊起一个词,叫“好在”,这是在云南独有的用来形容特别舒适、自在状态的词,称得上“最好的生活状态”。

子瑜觉得,这个房子带来的就是“舒适好在”。在这个房子的角角落落,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和自然的连接。

IMG_2473.JPG

子瑜的父亲已经75岁了,依然每天下地

IMG_2474.JPG

父亲休息的时候,最喜欢浇花、撸猫

“我们搬进来几个月了,我爸爸每天清晨穿过回廊,去到田野,他依然喜欢东看看西看看,总是微笑着。他特别喜欢花花草草,隔两三天,就拿水管打理一番。”

IMG_2475.JPG

家里的卧房,陈设都极简

子瑜也曾担心,这个房子是不是盖得太现代了?爸妈那个年纪的人会不会适应不了,但当他们搬进来以后,她发现他们很快速地就适应了。

IMG_2476.JPG
子瑜父亲的竹编灯

“房子里还有一些家具、装饰品,是我们一家人自己动手做的。我爸爸手艺活很好,我给他画图纸,他做了很多竹编灯。”

IMG_2477.JPG

客厅里的老木料,来自腾冲

摄影:王策
每个房间,都摆放着一根粗壮的老木料,来自云南腾冲,是子瑜公公婆婆拆老家房子的时候留下来的。每个房间,因此都有了“顶梁柱”。

造房子剩下来的木料,还有村里捡拾回来的废料,做成了木凳子、小桌子。

IMG_2478.JPG
住在红房子里的三个家庭

从右往左:子瑜父母,子瑜夫妇,公公婆婆

“这个房子一开始是盖给我的爸爸,后来我遇到了我先生,未来他也会成为爸爸。我的公公搬进来了,他也是我的爸爸。‘爸爸的房子’,已经完成了初心,如今也不再单指某一个人了,这个房子成为了他们的房子,也是我们一家人的房子。”

部分图片由子瑜、筑象建筑提供
IMG_2479.PNG

我叫竹子,是一个画家,也做雕塑,曾经北漂,现在生活在上海。

2020年,我大姐说:“你都快40的人了,车子、房子、妻子一个没有,我们把老家的房子重新建一个,让父母晚年住得舒服一点,你没钱我们来支持你。”这样,开始了这栋房子的建造。

IMG_2480.JPG

历经两年,这个造型奇特的房子终于完工 摄影:夏至

IMG_2481.JPG

不同于传统坡屋顶,新房子四角向上,中间呈下凹状态 摄影:夏至

整个设计过程大概三个月,当建筑师把“拎起四角的房子”的方案发过来,我看了没五分钟就决定——就这么干。我大姐提出了反对,她觉得造个普通房子就行,这个设计和村子有点“格格不入”。

但父亲支持我,他说:“既然造,就造一个不一样的新东西。”
IMG_2482.PNG

一楼居家空间,主客厅

是竹子一家人日常吃饭、宴请村民的地方  摄影:夏至

Image

二楼复式的画室和茶室

既是竹子的工作室,又是和父亲一起喝茶小憩的地方

IMG_2484.JPG

大小不一的窗洞让室内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 摄影:夏至

村民们没见过这么一个“奇怪”的房子,但它又是朴素、自然的,和乡村是很融合的。

一共330平,两层楼。内部结构其实很简单,一楼是居家空间,二楼是一个复式的画室、茶室,连接一个回廊。

回廊上开了很多大小不一的窗洞,采光和通风很好。我父亲说要做个玻璃封起来,我说不需要,下雨的时候你可以感受到风和雨进来,飘到一半又不会淋到,人与自然接触,还可以在这里看书、喝茶、聊天。
Image
IMG_2486.JPG
半开放的檐下空间成为小孩子、老人聚集的场所

也是竹子教孩子们画画的地方

村里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在外地打工,对于留在村里的老人和小孩来说,很需要有个能聚集交流的地方。

在村子里,如果大门紧闭,人家是不好直接来敲门进你家的,但这样一个半开放空间,不进入室内,老人们到屋檐下来聊天也没问题。小朋友觉得这像迷宫一样,经常跑到回廊里面玩游戏。

Image

竹子亲手做的椅子、画架

室内软装,家具贵的买不起,便宜的看不上,就自己做。我花了两个月、两万块材料费,把所有家具做出来了。

柜子、灯、床细到要用多少个螺丝全算出来了。为了接待朋友方便,家具从功能性上也进行了考量,比如主客厅的沙发躺倒就是一张床。

有些家具是“捡”来的边角料做成的,在这里放个红木或者欧式家具都是不合适的,就是这种朴素、自然的气质是对的。

为了和屋顶的反曲面的弧线呼应,每一个家具中我也加入了弧线的设计,空间从外到内都变得更加呼应、有趣。
IMG_2488.JPG


房子的建造过程,村民们“土法造枪”

建造房子对于村子里来说是个新鲜事儿,也不是件易事。 

建筑师肯定是按照一个很完美的标准来设计,但实际上现在乡下连年轻人都没有了,更别说是很好的工匠了,所以都是“土法造枪”,父亲亲自监督整个制造。

对于只做过平屋顶和坡屋顶的师傅们来说,也是很有挑战的。从来没造过这么一个东西,浇筑时没有混凝土浇灌车,只能靠人工用手推车把水泥给推上去。

屋顶浇筑当天,全村人都来帮忙,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建造了这栋房子。
Image
村民一起庆祝新一年的到来

Image

村里日常的祭祀后,村民会聚在一起吃当地的素粉

完工后,我在画室摆了八桌酒席请村民一起过来,特别热闹。当年乡里的校长直到今天说起这段,都觉得对我另眼相看,“当时调皮捣蛋的一个小孩,现在做了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日常的乡村其实是孤独的。需要通过婚丧嫁娶或者一些祭祀活动,把亲情、友情串联起来,这也是乡村文化独特的所在。

IMG_2491.JPG

Image

我给这栋房子取名为“反曲小筑”,并写了一副对联,“反观常物穷思变,筑就乡村新容颜”。寓意是用一种新的角度来看待日常事务。“穷思变”就是要思考、改变、迎新。

近年老家村子逐渐衰落,需要一些新的、先锋的东西进来。

近到亲戚,远到十里八乡的叔伯、朋友会来这里参观,提出好多问题。“你们这个木门是什么木头做的?水磨石地面做得挺好的,你找哪里工匠做的?花了多少钱?”
Image

这栋“反常的、格格不入的”房子,也是我想用艺术激活老家乡村的一次实验,为乡村置入一些可以遐想的空间。房子可以这么造,可以这么玩。就像往水里面投下一个小石子,现在泛起了涟漪。

建筑设计及部分图片提供:跳房子建筑工作室

IMG_2494.PNG


2019年年底,我父亲在北京意外被车撞到了腿,当时79岁的他,在养伤期间无法行走。
当时一想,反正没法动,就去一个大环境好一些的地方养着,就来了腾冲。

Image

Image

Image

任家所在的大庄村
我们在腾冲的新家位于和顺镇北侧山麓的缓坡上,与和顺古镇隔着一大片稻田相望。

租的宅基地,面积400㎡,地块是有点狭长的长方形,还有1.5米左右的高差。

IMG_2498.JPG

Image

任家入口,进门左转,
在竖长条窗处经过一个90度的转弯,才进入前院。
看似寻常的白色外墙里混入了稻壳

建筑面积600-700㎡,白墙黑瓦,两层楼高,和古镇的传统风貌保持一致,但是我们也在一些细节上,做出设计感。外墙的白漆里,加了一些稻谷壳,也呼应门口正对着大片稻田。

Image
当地盛产火山石,也多以此为建筑材料
老爷子日常遛弯最多,老人又最怕摔,所以开始设计的时候,就要求建筑材料一定要防滑。

腾冲当地盛产的火山石,实际上就很好地起到了防滑的作用,火山石本身的孔洞很多,不存水,雨天,水直接渗下去了,非常好。从我们家门口往村里主路走,有一小段路,我特地找了防滑的大块石材,一路铺过去,他怎么遛弯我都不担心了。

Image

IMG_2502.JPG
双坡屋顶下的木结构
两层楼,6栋,全木结构,没用一颗钉子。
造房过程挺神奇的,我也是第一次见到。找的当地的施工师傅,一开始连着3个月都没动静,我还在心里犯嘀咕。
直到有一天,工头突然给我发消息说,明天要搭架子了,你看一眼。然后我就在北京这边,远程看着如今整个家的结构,在一天之内搭完了。原来他们之前的3个月,都在根据房子的尺寸,把各种木头、构件准备好。

如今二层的房间里,能看到明显的梁柱结构,一个坡屋顶下面,就是城里商品房中不会有的穿斗抬梁。

IMG_2503.JPG

IMG_2504.JPG

以父母为主的后院一楼、二楼,西侧和北侧被树林环抱

为了确保他们的生活和私密,就顺着地势的形态和高差,设计了前后高低两个院子,共有6栋小楼围合而成。

后院高一些,是以我父母生活为主的院落,共有3间房,厨房位于一楼西侧,院中有一处浅浅的水池,养了金鱼,下雨的时候,滴落在水中,水中红色的鱼影沉浮翻飞,特别美。

IMG_2505.JPG

从入口处房间看前院,正对着比较高的楼栋,是前后院的分界,一楼为客餐厅,二楼为客房
Image
Image
前院与入口处的客房,视线正好可以越过邻居家的屋顶,芭蕉、凌霄、竹枝从屋瓦中探出

前院整体低一些,以客房为主,共有8间,我们自己家人、朋友来了,都住前院。

IMG_2508.JPG

Image

“可以统领整个院落”的客餐厅
两个院子的相接处,横着一栋较大的楼,一楼是客厅和餐厅,两边设计通透,连通前院和后院,算是我父母日常的起居室,客人们也可以来这吃饭、坐一坐。

我们家老爷子最喜欢待在客厅,他说往那里一坐,就能统领整个院落。

IMG_2510.JPG
通过2个不同的大“台地“+小阶梯,分解高差,也形成一个四岔路口
IMG_2511.JPG
视野最好的茶亭

前院入口处二楼,是一个茶台,几乎整层都是,这是我们家视野和风景最好的地方,往前可以远眺古镇和稻田,往回看是院子和客餐厅,西侧则是一片树林。

我最喜欢的是这里,天气好的时候,在这里喝茶、聊天、看书,可以待上一整天。我父母坐在客厅就能看到我,但是我们又隔着点距离,不大能看透和听透,但远远知道对方在,彼此都有一种安心的感觉。
IMG_2512.JPG
客房内部,靠窗尽量安排了茶榻
朋友们来了,想自己待着就回房,屋里都有可以喝茶的榻榻米小台子,躺着都没问题。

需要做饭、吃饭,就去中间的楼栋,走几步就到了。大家要一起集合去哪里,院子喊一嗓子就行,整个布局紧凑、高效。

IMG_2513.JPG
Image

家门口的草莓地
我们家的养老选择,虽然乍听住方面的投入不少。但是我觉得需要整体来看,算账的话,这里生活成本很低,一月的开销,差不多相当于在城里的1/5或者2/5。
在村里养老,跟在城里养老,差别挺大的,环境的质量不说,最大的差异还是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在城市里,即便你对面十多年的邻居,大家始终是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始终疏离,有隔阂感。

但是村里不一样,我们在这里都是不关门的,早上起来就把门打开,有事没事,闲着了,直接来家里看看聊聊,非常自在、随意。

建筑及室内设计、部分图片提供:北京亼建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1 08:40 PM , Processed in 0.03968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