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1|回复: 1

[我爱我家] 上海跨国夫妻亲手改造230m²的家,进门就解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7 07: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跨国夫妻亲手改造230m²的家,进门就解压

 搜索下载一条 一条 2024-06-16 18:56 


85后设计师孙凯伦和先生、艺术家RJ

婚后一直租住在市区的小房子里,

工作占据了两人生活的重心。

直到3年前,

孙凯伦决定辞职自己创业、生孩子,

并同时为家人打造“第一个家”。

孙凯伦为自己打造的“第一个家”,色彩明艳

她爆改了一间20世纪末的230m²顶层复式,

选用黄、红、橘等大胆鲜艳的色彩,

大量引入自然光与之碰撞;

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却又能随时相互交流……
IMG_2628.JPG

孙凯伦与丈夫RJ Tripodi、女儿孙莉森

在创业、生娃、造房的三重压力下,

夫妻俩反而学会了“慢下来”。

“不会像以前,急着要达成一个结果,

真正在这个过程中去享受它,

慢慢地,时间的魔法就会发生。

这个家,也是我们态度的某种呈现。”

5月末,一条拜访了孙凯伦和RJ的家。

自述:孙凯伦

编辑:朱玉茹
IMG_2629.JPG
IMG_2630.GIF

孙凯伦与丈夫RJ在家中

我和先生RJ是在美国耶鲁大学读建筑的时候认识的。他刚来中国的时候一句中文都不会说,现在11年过去,我们在家基本都用中文交流,一起看历史古装剧也完全没问题。
我们2018年结婚,前3、4年都是租住在市区的一个小房子里,非常忙碌地在工作的状态。我先后在如恩设计研究室、矶崎新工作室,RJ也是一直全职在做建筑设计的工作,同时做自己的艺术创作。

直到3年前,我慢慢觉得,其实可以花更多的时间来关注自己、关注家庭。辞职出来建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开始计划生宝宝,也是在那个时间,我决定为家人打造我们的“第一个家”,开启一种全新的生活。

IMG_2631.JPG

始建于20世纪末的小区外立面不乏陈旧,屋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这个房子位于上海西郊,230m²,在一个20世纪末的联排别墅的3楼、4楼区域,独特的尖顶结构存在着很多设计、改造的可能性。
IMG_2632.JPG

IMG_2633.JPG

改造后的门厅,串联起家中的各个空间
门厅的天花做了切割,顶上的天花吊顶也拿掉,有了一个非常有仪式感的挑空空间,上面做了采光井引入天光。

走进来,会看到一根比较奇怪的红色钢柱,是这个房子自带的。我就以它为切入点,用红色的语言作为一个线索,所有的流线、楼梯、窗框都是红色金属。

IMG_2634.GIF

主卧的窗与通往衣帽间的连桥

一路引上去,中庭的部分有连桥,从主卧通向衣帽间。每一次步行的过程中,都能看到整个入口门厅的状态,主卧也开了一扇窗看向门厅。

IMG_2635.JPG

阁楼的楼梯沿墙用RJ的艺术作品作为壁画引入,进入到纯白的雕塑工作室

同样的红色线索也出现在二楼的书房。对RJ来说,艺术是他的一个精神圣地,我就利用尖顶结构,加了一个阁楼。下面是我居家办公的地方,上面是他的雕塑工作室。从雕塑工作室的玻璃窗看出去,视线又回到门厅。通过结构的改造,把所有这些功能空间都串联起来。
这个房子很特殊的一点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空间,但同时又基本都是开放的。你从任何一个点都可以听到人的声音,关注到彼此,相互交流,把一家人的关系拉得更近一点。

色彩与光线的碰撞是这个房子的另一个特点,引用了一些我非常喜欢的建筑师路易斯·巴拉甘的自宅的设计元素。我希望用颜色带给家人一种温暖的力量,非常有活力的每一天的感觉。

IMG_2636.JPG

大门是RJ为凯伦设计的雕塑作品

门厅用了黄色、橙色、橘色的暖色系组合,不同季节、时段都有非常丰富的光的效果。特别是早上,光斜斜地打在粗糙肌理的墙上,有一种室外感、度假感。晚上下班回家的时候,光线最黄最暖的就是我家。

大门是RJ根据我们结婚周年纪念日那一天的光线反射设计的。上面的纹理、角度,那一天的时候,光线照到上面就会反射进我的眼睛里,门的两面对应上午和下午的两个时段。
IMG_2638.GIF
客厅与餐区相连,完全开放

侧墙的窗户全部改为整幅玻璃的大钢窗,下午的时候客厅的光照是很足的,投射出家里植物摇曳的影子。

整个客厅都是开放式的布局,厨房做了一个白色的开孔设置岛台,是目前家里活动最密集的地方。

IMG_2639.JPG

主卧,阳台上放着RJ的雕塑作品

IMG_2640.JPG

女儿房(左)和主卧(右)的卫生间色彩

到了楼上,女儿莉森的房间是蓝绿色调的,比较活泼、明亮。我们的房间门则是黄色的,卫生间是墨绿色调的,更神秘、浪漫一点。

相比明艳的用色,家具的选择比较沉稳,用一些我们收藏的艺术品做点缀。基本都是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很多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朋友。
IMG_2641.JPG
一进门就能看见小画“Here she comes”

IMG_2642.JPG

楼梯间摇身一变成为展示影像艺术的“画廊”

进门处放着宝宝出生两个月前我一眼相中的一张画,叫“Here she comes(她来了)”。当时我们还不知道宝宝的性别,没想到生下来真的是女儿。

客厅,主要围绕着艺术家张文智的柚木屏风展开,他用水墨的形式表现了中国东北地区的一段历史。楼梯间的墙也利用起来,展示一些影像艺术作品……
IMG_2643.JPG
IMG_2644.GIF
客厅中RJ的雕塑作品

家里最多的还是RJ的雕塑作品,有一些funky在里面,我觉得也是我们生活中某种性格的表达。

他是先写了一个程序,可以读出来不同的形,然后用手去组装。每个鳞片都需要折起来,用铆钉一个个装订。把现代的电脑技术,和原始的手作相结合,呈现出一种非常有意思的冲突感和对话。

IMG_2645.JPG


创业的同时迎接宝宝的出生,确实是一下子发生了很多事情,这个房子设计、装修的过程我觉得也是在慢慢帮我准备、调整心态。

小莉森出生之后,我原本是想工作上稍微停一段时间,没想到意外有很多项目、好的机会找过来。RJ的艺术创作也陆续参加了不少展览,我们俩的脚步其实反而都在加速。

这个时候,必须靠一个家庭的集体智慧、共同分担,才能实现我们都可以去兼顾事业和家庭。如果把所有的压力都给到女性的身上,确实是非常非常艰难的。

以前工作的时候,我觉得没有什么事是不能自己克服的,是比较迎难而上的性格。但是生娃之后,我觉得这个真的是比我之前做过最难的工作还要难,它有很多身体上你没有办法克服的问题会发生。

所以我特别感激我和RJ之间的这种团队合作。像每周二周四我会在家办公,周末我们都把时间空出来,一家三口创造一些有意思的活动去做。

RJ以前经常晚上熬夜创作,第二天一早直接去上班,整个人就很疲惫、状态也不好。现在他就调整成早起去做更多自己的事情,保持一个最好的状态跟宝宝在一起。
IMG_2648.JPG

IMG_2649.JPG

学会给家留白,让时间慢慢进来

房子设计的时候,他就提了一个需求——想要稍微空一点。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会跟着我们一起成长的家,我们不用一下子就把它完全填满,应该给我们自己一点时间,慢慢知道要放什么东西。

我们俩对孩子的成长也是类似的态度。她现在是14个月,其他14个月的孩子已经可以走路,也可以蹦出来几个字。但我觉得我们没有这个要求,就看她的节奏,她准备好的时候就自然而然会来了。
IMG_2650.GIF

我觉得也是发现了某种平衡,慢慢地学会让时间进来。不会像以前一样,急于看到一个成果,自己限定自己一定要在某个时间内达到什么状态,而是把它作为更长远的事情去经营,真正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它。慢慢地,时间的魔法就会发生。

图片摄影:蔡云普

 楼主| 发表于 2024-6-19 08: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跨國夫妻親手改造230m²的家,進門就解壓

85後設計師孫凱倫和先生、藝術家RJ婚後一直租住在市區的小房子裡。直到3年前,孫凱倫決定辭職自己創業、生孩子,同時為家人打造「第一個家」。她爆改了一間20世紀末的230m²頂層複式,選用黃、紅、橘等大膽鮮豔的色彩。 5月末,一條拜訪了孫凱倫和RJ的家。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1 08:37 PM , Processed in 0.03775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