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9|回复: 0

[哲史艺丛] 唐朝用一个半世纪都无法根除藩镇割据,为何宋朝却轻松削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1 10: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朝用一个半世纪都无法根除藩镇割据,为何宋朝却轻松削藩

军事帅哥 历史学堂君 2024-06-11 21:00 

作者:军事帅哥
编辑:莉莉丝

唐朝、宋朝,这两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站在今天的角度看,唐朝创造了一个开放强大的中华历史,而宋朝则开创了政治宽松、文化兴盛的中华历史。

然而研究唐朝和宋朝的历史会发现——同样面对藩镇割据的顽疾,唐朝政府用了一个半世纪的时间根除藩镇,但最后与藩镇一起灭亡。而脱胎于后周政权的宋朝,仅用赵匡胤一代皇帝的努力就轻松消灭藩镇,唐宋对付藩镇割据为何表现得如此大相径庭呢?

30.jpg
上图_ 唐朝宿卫部队的府兵形象

  • 府兵制的瓦解和藩镇的诞生


说到藩镇,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唐高祖到唐玄宗时期的唐朝军事制度——府兵制

经过西魏、北周到隋朝的不断改革,府兵制成为了盛唐时期的核心军事制度之一。贞观时期,李世民对府兵制再次进行改革,将军府改为折冲府。全国设置634个折冲府。

唐朝府兵的主要目的在于守卫京城和驻守边疆,前者调动长安附近的折冲府,后者来自于全国其他地方的折冲府。征兵对象依然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农民,一旦打仗,将领用皇帝的敕书和兵部的兵符调兵,统帅部队的人由临时任命的将领担任。这支由府兵组成的队伍帮助李世民和李治开辟了大唐的广阔疆土。

31.jpg
上图_ 唐朝用于征发府兵的凭证——鱼符

然而,随着唐朝经济的发展和土地兼并现象的日趋严重,维持唐朝农业经济发展的均田制在唐玄宗时期已经逐渐消亡。而在均田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军事制度府兵制也在唐玄宗时期逐渐走入历史舞台。

为了维持日常的国防,保卫边疆安全,唐玄宗只能采用募兵制的办法,建立相对独立的国家正规军。在募兵制的基础上,唐玄宗开始设置大量的军镇,这些军镇就是我们所说的节度使。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玄宗已经设立了9个节度使。这里面著名的节度使就有安西节度使、河西节度使、河东节度使。随着越来越多的军镇实现节度使和采访使的权力合二为一,越来越多的军镇就变成了既有独立兵权,又有独立司法权和财政权的藩镇。在这些藩镇中就以安禄山所辖的三个节度使最为出名。

32.jpg
上图_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的爆发让唐朝的藩镇快速成长起来。当时的唐朝政府采取了以毒攻毒的办法。为了尽快打败叛军,唐朝政府一边从西北等地集中国家正规军与叛军对抗,另一方面设置新的藩镇和节度使与中央政府一起打击叛军。而新的藩镇可通过安史之乱的实战锻炼,提高藩镇私人军队的战斗力。再加上唐朝将很多安史降将也封为新的节度使,等到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皇帝和官员们就非常吃惊的发现——唐朝的广大国土已经被藩镇逐渐切割了。

藩镇的节度使成了称霸一方的土皇帝。高兴时候,藩镇就顺从中央。不高兴的时候,藩镇就立马和中央翻脸。危害大唐一个半世纪的藩镇割据由此而来。

33.jpg
上图_ 唐朝各藩镇形势图

  • 唐朝与藩镇一个半世纪的拉锯战


从唐代宗开始,大唐的藩镇割据就像恶性肿瘤一样快速发起。但唐代宗对藩镇割据似乎无可奈何!公元779年,志在中兴的唐德宗李适登基继位。刚开始,李适采取措施收归藩镇兵权,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李适很快被胜利冲昏头脑了。在奉天靖难和泾源兵变发生后,李适被迫下罪己诏承认过失,随后又对藩镇姑息养奸。唐朝政府的全国控制力进一步削弱,全国各个藩镇的独立性进一步增强。

到了唐德宗执政后期,随着李适重用宦官掌握禁军,大唐皇帝的皇权逐渐旁落,中央政府一度对藩镇无可奈何。

34.jpg
上图_ 李纯(778年―820年),即唐宪宗

公元805年,志在平定藩镇的唐宪宗登基继位。唐宪宗志在复兴大唐,他先后平定了西川、淮西和淄青节度使的叛军,使得其他藩镇在形式上服从中央政府。

然而,唐宪宗仅仅是在表面上压制了藩镇,藩镇割据的存在的根本原因始终没有被消除。在中晚唐时期,如果碰到唐宪宗、唐武宗、唐宣宗这样,能将皇权集中起来,限制宦官励精图治的帝王,藩镇还会在表面上服从中央。但如果碰到像唐穆宗、唐敬宗、唐僖宗、唐懿宗这样拿国家发展当儿戏,皇权又被宦官彻底架空的帝王,藩镇可就不听中央的话了。

到了黄巢起义之后,唐朝的各个藩镇纷纷起来侵吞胜利果实,皇帝更是成为了藩镇手中争夺权力的玩物。这一点可以从唐昭宗李晔身上找到答案。到了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大大小小的节度使纷纷独立建国,中国历史进入大分裂大动荡的五代十国时期。

35.jpg
上图_ 黄巢起义示意图

结合中晚唐的历史,中晚唐用一个半世纪的时间无法平定藩镇割据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皇权旁落。

中晚唐时期,除了唐宪宗、唐武宗和唐宣宗等少数几个皇帝外,其他皇帝的权力都被宦官紧紧把持,地方藩镇也基本上不听中央政府的话。即便皇帝本人有消除藩镇的想法,地方藩镇也会从各个方面横加阻挠。比如,节度使李师道就派人暗杀了主张削藩的宰相武元衡。

第二,皇帝在位时间都不长,使得削藩的工作一会进行,一会儿中断。

削藩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皇帝有较长的在位时间。唐宪宗在位15年,仅仅让全国的藩镇形式上统一起来。唐武宗在位仅6年,仅仅平定了昭义镇的叛乱。

随着唐宪宗和唐武宗的去世,新登基的帝王又对藩镇无可奈何。唐宪宗的继任者唐穆宗喜欢娱乐,对削藩没有兴趣。唐武宗的在位者唐宣宗在削藩方面并不比自己的侄子积极。只因为唐宣宗把握住朝政大权,并在对外战争中接连取胜,藩镇才不敢在唐宣宗时期发动针对中央政府的叛乱。

第三,中晚唐中后期的皇帝都在皇宫里长大,他们无法对藩镇割据的本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也使得他们无法像宋朝那样轻松平定藩镇割据的潜在原因。

36.jpg
上图_ 陈桥兵变 赵匡胤

  • 赵匡胤的努力,藩镇成为历史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之后。中国进入大动荡大分裂的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国家政权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老百姓连最起码的吃饭生存都成问题。这样的动荡局面持续了50多年。到了公元960年,赵匡胤兵不血刃的发动政变,建立宋朝。

赵匡胤建国后,昭义节度使李筠和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发动叛乱,宋军在赵匡胤的带领下一举平定叛乱。随后,赵匡胤在赵普的帮助下对北宋的军政展开了一系列维护中央集权的改革。

对于藩镇,赵匡胤采取了“收其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的策略,并采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将这些将领送到各地当节度使。

随后,赵匡胤又逐渐削弱节度使的实权,使得节度使失去了实权。禁军将领一分为三,全都对皇帝负责。中央设置枢密院,将调兵权和统兵权逐步分离。在赵匡胤的一系列改革之下,军队的最高权力归皇帝所有,失去了地方兵权的节度使,即便想叛乱也没有实力叛乱了。

37.jpg
上图_ 赵匡胤(927年-976年)

唐朝用了一个半世纪无法平定的藩镇割据,却在赵匡胤登基后短短的16年里轻松平定了。赵匡胤能轻松平定藩镇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皇权高度集中。

这是中晚唐时期的皇帝所比不了的一点。就拿中晚唐时期的三大中兴之主——唐宪宗、唐武宗和唐宣宗而言,唐宪宗仅仅是削弱了宦官权力,没有彻底收回皇权。到了执政后期,唐宪宗又用宦官去掌握军队。皇权再次旁落。唐武宗驱逐宦官,收回皇权,但在位时间太短。唐宣宗仅仅用宦官和文官搞平衡术,部分权力还是在宦官手里。

而宋太祖赵匡胤采取很多办法将皇权彻底收回自己手中,并将皇权的绝对权威从自己手里传给赵光义,并从赵光义手里一直传下去。这一点在中晚唐时期是没法做到的。

38.jpg
上图_ 赵光义(939年-997年),即宋太宗

第二,赵匡胤采用了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多种办法逐渐挤压藩镇的权力。

赵匡胤本身就是职业军人出身的皇帝,又做过节度使,对于如何消除藩镇割据的影响,赵匡胤必然比中晚唐的皇帝要清楚很多。和赵匡胤采用多种办法挤压藩镇权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晚唐的皇帝只用军事手段打击藩镇,此举只能让藩镇表面屈服,但无法根除藩镇割据的土壤。而赵匡胤的策略就彻底根除了藩镇割据的土壤。

参考资料:《宋史》《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11 04:23 PM , Processed in 0.0358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