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7|回复: 0

[休闲时尚] 20年前的社交游戏翻红,不用随时在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3 07: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年前的社交游戏翻红,不用随时在线

牧羊 新周刊 2024-05-13 19:00 
IMG_5681.JPG

















在互联网深入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即时沟通已经足够方便,但寄送明信片的仪式感实在无可替代。明信片互换所承载的,是一份关于“等待”的价值。它超越了屏幕的边界,将一颗心轻轻贴近了另一颗心,哪怕只是短暂的停留。


作者 | 牧羊
编辑 | 尤蕾
  题图 | 《二十世纪少女》


曾几何时,每当人们踏上旅程,或是身处异乡,大都会精心挑选一张具有当地特色的明信片,附上几行问候的话语,投进邮筒,期待着遥远的回音。

然而单向度的明信片收发往往有来无回,多少显得有些无趣。而主推互换的Postcrossing,则可以将互换双方的期待值和惊喜感稳稳拿捏。

Postcrossing,即明信片互换,是一个发祥自图书漂流(bookcrossing)的网站,用户可以给随机分配的明信片地址相互寄送明信片。

IMG_5682.PNG
明信片互换的流程。(图/Postcrossing官网)

这种形式像极了古早的笔友之间的玩法,但早已适应了效率至上的都市年轻人的生活节奏,所以他们才会一次又一次地被这种充满仪式感的沟通方式打动。

毕竟书信或许过于庄重,而即时通讯又显得平平无奇。相比之下,在一张不大不小的明信片上,人们无需倾注过多的感情,却又能恰到好处地向陌生人表达自己的好奇与善意。

时至今日,Postcrossing已经发展出各种各样的玩法。但不论是通过网站预设惊喜,还是借助社交平台直接选定互换对象,一张明信片总能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紧密相连。

IMG_5683.PNG

生活一成不变,那来互换明信片吧!

来自西安的旅行达人谷雨从10年前开始互换明信片。作为不折不扣的旅行爱好者,谷雨每次说走就走的旅途中可以没有精致的游客照,却总会记得买上一批明信片寄给家人和朋友。

然而,相比充满确定性的寄送,将互换范围扩展到全世界各地的Postcrossing最能让明信片爱好者们心潮澎湃。

注册账号后,网站会给玩家匹配一个来自世界各地几十万用户中的随机地址,凭借对方主页的寥寥数语,玩家便可在心中勾勒出一个与自己隔空对话的奇妙灵魂。

对方可能期待精美的画面,或是偏爱特殊的卡片形状,也可能想要知晓陌生人的生活状态,了解同住地球的同伴此时此刻的心情。

但正因为无法预测对方的喜好,选择明信片的过程才充满趣味。毕竟自己可能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选择的明信片可能让收到的人足够惊喜,也可能令双方的交情止步于此。

IMG_5684.JPG
谷雨收藏的来自四川成都的熊猫形明信片。(图/受访者供图)

书店里十多元一盒的明信片廉价且缺乏特色,处于Postcrossing鄙视链的最底端;自己手绘制作的明信片看起来充满心意,却未必广受欢迎。相比之下,地域特色鲜明的风光片画面质感有保障,还能给外国友人介绍当地特色,基本不会出错。

至于卡片背面的文字内容,玩家们大多没有特定要求。认真抄写陌生的地址、解释自己的卡片选择只是基本操作,对对方充满好奇的玩家们会仔细描写自己此时此刻的情绪,甚至在小小的明信片上极尽发挥——或是绘画、涂鸦,或是摘抄自己喜爱的诗句,只为向远方的陌生人充分展示自己的善意。

IMG_5685.PNG
谷雨会在每张明信片的落款处画上自己的小头像。(图/受访者供图)

最后,贴上一张邮票,亲自到邮筒或邮局寄出,再经历4天到半年不等的等待,直到对方将收到的明信片编号登记到网页上,这场充满不确定性的“约定”才终于宣告圆满结束。

碍于国际邮路的不稳定性,谷雨和来自日本、加拿大、美国、德国的小伙伴互换过20余次明信片,双方实际收到的却仅有11次,但这并不能影响明信片互换这场“游戏”在她心里的地位。

IMG_5686.JPG
谷雨曾收到的来自加拿大的明信片。(图/受访者供图)

寄送时间周期误差的确很大,但只要不抱着“一定会有反馈”的期待,那么收到回复时的满足感就会更高。“有没有寄到不重要,对方收到后感受到我的心意最重要,我们最看重的就是那一份不期而遇的惊喜。”谷雨说。

IMG_5687.PNG

来自陌生人的治愈

和世界沟通,对于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来说早已不是什么难事,但当来自世界陌生一隅的笔触带着另一个时区的温度和记忆被送到手上,这份具体的满足感仍能将Postcrosser深深吸引。

谷雨偶尔也会收到带有Instagram或者Facebook账号的明信片,但她一般都不会搜索添加。她始终认为,书信能够带给人的满足感是网络即时通讯达不到的,这种延迟的快乐带来的情感浓度似乎更高。

IMG_5688.JPG
(图/《一封明信片》)

“明信片上的‘朋友’就留在明信片上比较好。”一旦掺杂了线上沟通的随意性,反而会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生疏。

近年来,Postcrossing还发展出了很多新的形式。国际邮路不确定性太大,国内玩家们便摸索出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互惠互换;玩腻了点对点的寄送,也可以尝试postcrosser之间在一定区域内传递 “漂流瓶”的玩法。

但无论玩法怎样改变,来自陌生人毫无保留的善意,仍是明信片互换经历中最值得珍视的“灵魂”。

从初中开始玩明信片互换的Ariel在9年前就收到过一张匿名的明信片。那时,她偶然在自己的主页上表示最近的生活并不顺利,就意外地收到了一张珍贵的手作明信片。卡片上不仅有精美的火漆印章,还写着希望她的生活重新开始等鼓励的话语。

IMG_5689.JPG
匿名明信片上有精美的橡皮章印和火漆印章。(图/受访者供图)

明信片的落款并未表明身份,至今Ariel也并不清楚这位陌生的朋友的任何信息,但正因如此,Ariel才更加印象深刻。“Ta不仅不求回报,甚至没有想过收到我的感谢。”

两个萍水相逢的人,凭借一张小小的卡片,进行了一次短暂而唯一的“见面”。笔头的相处不奢求回复或反馈,也没有需要深入交流的情感负担,隔着不确定的邮寄“时差”,反而让双方得以毫无顾忌地相互倾诉自己的生活切面,为对方献上最真诚的祝愿。

IMG_5690.JPG
Ariel会存起每一张收到的明信片,每一张卡片背后都是一段故事。(图/受访者供图)

更多的时候,明信片互换的魅力也不仅局限在一方纸片,玩家们甚至可以透过纸张,发展出比互联网上更亲近的关系。

Ariel曾经在国内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和一位来自四川的postcrosser互换明信片,对方的网络主页提及自己小姨制作的麻辣兔头,Ariel便在明信片上对此表示了好奇。对方收到明信片的当天,便热心地决定给她寄两斤特产尝尝鲜。

素未谋面的互换人,会毫不犹豫地为Ariel寄出家乡味道,这正是Postcrossing的魅力所在——网络上的交流往往只是点到为止,毕竟屏幕上的任何信息都是轻飘飘的几个字,只有把自己当下的心境真实地落到纸上,玩家们才能切实地感受到交流的重量。

IMG_5691.JPG
(图/《情书》)

在互联网深入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即时沟通已经足够方便,但寄送明信片的仪式感实在无可替代。明信片互换所承载的,是一份关于“等待”的价值。它超越了屏幕的边界,将一颗心轻轻贴近了另一颗心,哪怕只是短暂的停留。

或许正如Postcrossing的网站宗旨所说,明信片互换的意义不在收集(collecting),而在联结(connecting)。它让我们在收集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陌生人之间最纯粹的美好与善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30 01:02 PM , Processed in 0.03806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