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3|回复: 0

[哲史艺丛] 听说你学考古?那……要不要加入“摸金校尉”群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3 0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听说你学考古?那……要不要加入“摸金校尉”群聊?

 王可欣 国家人文历史 2024-04-25 06:15 

10.jpg

本 文 约 4800字
阅 读 需 要 13 分 钟 

如果你正在荒山野岭考古,挖了好多天,终于!

11.jpg
场景模拟。来源/电视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截图

发现了一瓶矿泉水……

等会儿,这不是给你喝的,也不是考古队队员乱扔垃圾,这只能说明盗墓贼已经来过了。

那……你猜墓里还能留下啥?

亲,一起挖宝吗?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正在小心翼翼地挖掘一个殷商贵族的墓葬,突然,一具蜷缩的骨架映入眼帘,旁边还躺着个大石头。


12.jpg

“石头旁有一具蜷缩的骨架”场景模拟


你会联想到什么?

难道这位贵族大哥生前得罪了什么人,死后被人用石头“镇压”了?

还是说,这是殷商时期贵族的“潮流墓制”,在墓葬里放石头是一种特殊的荣耀?


原来,这位“石头大哥”并不是所谓的“贵族”,他只是古代一个倒霉透顶的盗墓贼。很久很久以前,这家伙从墓里盗得一堆宝贝,正兴冲冲地往盗洞口爬,打算出去大捞一笔。可谁知,上面的同伙竟是个见钱眼开的家伙,一石头砸下来直接把他给“送”回了墓室,自己独享了财宝。

13.jpg

古代盗墓贼盗宝场景模拟。来源/电视剧截图


就这样,千年之后,考古队打开古墓,才瞧见了这具“别致”的骷髅架子。真相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看来,盗墓这一行也是风险重重,不仅要防备古墓中的机关陷阱,还得时刻提防队友的“黑手”。不过话说回来,在盗墓这件事情上,最憋屈的可不是那些被同伙坑了的盗墓贼,而应该是躺在墓里的墓主:

“我都入土为安了,你们咋还惦记着我的钱袋子?

墓主心里苦,可惜说不出。

但无论墓主们如何不高兴,纵观历史上的各个朝代,盗墓之风似乎从未停息。而古代的那些盗墓贼要想在这一“竞争者”众多的行当里混得风生水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盗墓贼们所掌握的很多“绝技”,其实也是现代考古学一些方法的雏形。所以,在深入了解科学考古之前,不如先来看看,古代是怎么找墓的?

「 懂风水 

首先,你得是个“风水达人”。

在盗墓小说《鬼吹灯》里,胡八一每次深入古墓,都会手持罗盘,口中念念有词:

“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如有八重险,不出阴阳八卦形。”

14.jpg

《鬼吹灯》中胡八一使用的罗盘。来源/电视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截图


而这句口诀,其实出自唐代风水大师杨筠松的《撼龙经》。

说到这,不难发现,盗墓与风水学说之间的渊源可谓十分深厚。古代的大墓选址,无不是经过风水大师的精心勘测。(可参考国历君往期推送古人眼里的“风水宝地”是什么样?为了选到理想葬所古人能有多努力?古人深信,将祖先安葬在风水福地,能够福泽子孙,带来吉祥如意。因此,那些真正的风水宝地,往往就是大墓所在之地,陪葬品自然也是价值连城。于是盗墓贼们“精心钻研”风水学,他们观察地势、水流、山脉、星象,再结合阴阳五行、八卦方位等理论,基本就能推测出墓葬的大概位置。

15.jpg

乾陵(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全景,周围山川走势气势宏伟。来源/陕西省文物局


而找到墓葬后,接下来的工作就得靠各种工具帮忙了。毕竟,凭借风水学,可挖不动那硬邦邦的古墓啊!

「 会识土 

“一把洛阳铲,半部中国史。”

16.jpg

洛阳铲。来源/新华网


在众多盗墓工具中,有一种尤为出名,那就是“洛阳铲”。它如今已成为考古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

“洛阳铲”原是旧时洛阳盗墓者创制使用的,它也因此得名。据学者许自然在《中国黄土地区历代墓葬及考古基建钻探》一书中的分析,最初出现于洛阳地区的这种探察古代墓葬的工具,曾经有长条铣、瓦形铣、连箍铲等多种形制。现在我们所说的“洛阳铲”,铲头刃部呈月牙形,剖面作半筒状,打下后提起,可以带出深层泥土,持铲者便可以借此观泥痕、辨土色。——有经验的盗墓者,大概可以根据铲出的土来判断下方是否有古墓。这其中的诀窍,就在于辨别“生土”和“熟土”。“生土”是没有经过人工扰动过的自然土层;而相对应的“熟土”则是被人为活动翻动过的土层。凡大型墓葬的填土一般都经过夯打,原本的质地和结构都被改变了,这便是所谓的“熟土”了。

「 能打洞 

盗墓的重头戏,莫过于打洞这一环节。在现代考古中,有无盗洞也是判断墓葬是否已被“光临”的重要依据。

挖盗洞可是一门技术活。首先,得小心翼翼地处理挖出的土,以免被人察觉;其次,洞口的大小也得恰到好处,太大容易暴露行踪,太小……就进不去了。

常见的盗洞形式有竖井式和斜井式。竖井式盗洞直接从墓穴正上方垂直而下,如同打井一般,然后通过这个井口将陪葬品一一盗走。不过,这种方式的麻烦之处在于需要团队合作,稍有不慎就可能暴露行踪。而斜井式盗洞则相对简单,几乎不需要太多配合,且隐蔽性极好。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盗洞距离较长,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和体力。

17.jpg
“摸金校尉”胡八一使用寻龙诀。来源/电视剧《鬼吹灯之黄皮子坟》截图

说了这么多,尽管听起来似乎有点“厉害”,盗墓也因此在各类小说、影视作品中常被描绘成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行为,但实际上,真实的“摸金校尉”,也许现在正在踩缝纫机呢……

毕竟,现实中的盗墓活动绝非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光鲜,其背后的非法性和对文化遗产的破坏是不容忽视的。

科学挖宝,了解一下?

说完了古代挖墓的盗墓行为,现代挖墓的考古学与之相比有何不同?

提到考古,大家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的形象?

在小小的探方(考古人员发掘作业的工作单元,一般为5米X5米的正方形)里头,挖呀挖呀挖……在巨大的土坑里头,刷啊刷啊刷……

18.jpg
考古工具。来源/作者摄,已获授权

「 考古学的建立 

1819年,被任命为丹麦国家博物馆首任馆长的汤姆森(C.J.Thomsen, 1788-1865)在对博物馆杂乱无章的藏品编排顺序时,依据工具和武器材料的不同,划分了石器、青铜器和铁器三个时代,并按此标准将馆藏古物分为三组进行陈列。

19.jpg
细石器,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一种新的石器加工工艺。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汤姆森发现,有的墓葬只有石器;有的墓葬除了含有石器,还有少量青铜器,但没有铁器;而有的墓葬里有铁器,也有青铜器。——已知,铁器是最晚出现的,因为它曾与罗马时代和中世纪的钱币共出;石器最早,青铜次之。在确认依次承继的石器、青铜器、铁器三个时代的顺序之后,就能分析出与它们共出的其它遗存的相对年代了。由此,1836年,汤姆森发表了《北方考古指南》,三期论(从年代学方法入手,根据石、青铜和铁技术发展的情况确立了三个连续的历史阶段,并将古物按照这一序列进行早晚的分类)作为史前考古研究的一种年代学方法被正式确立。

而将墓葬从用于博物馆藏品分类转向考古研究,始自汤姆森的学生沃尔塞(J,Warsaae,1821-1885)。沃尔塞运用三期论方法分辨葬俗与古墓的类型,首次确立了史前古墓的年代序列。他认识到发掘的基本目的应该是获取历史文化信息,因此格外强调“地层”和“出土遗物的”位置关系。

等等,地层?地层是一些颜色、质地、包含物等不同的土的堆积。

20.jpg
地层。图中是有不同土质土色的地层叠压现象。来源/pixabay

而考古学中常用到的地层学就是建立在地层“叠压”原理之上:一般来说,(如果没有被扰动过)根据一层叠一层的原理,位置在上的地层一定晚于在下面的地层。比如属于清代的地层,正常来讲一定会在汉代地层之上。那么,如何判断该地层属于清代还是汉代呢?那就主要看包含物(土层中包含的遗迹遗物)了,比如在该地层中发现了一件乾隆时期的青花瓷碎片,那么这层大概率就不是汉代的了(除非掌握穿越之术)

搞清楚时间关系之后,就能按照先上后下的顺序,一层一层地依次发掘。一般来说,考古人员会先把表土层最上层土层,一般为农田跟耕作层。表土层中包含物十分杂乱,导致很多重要信息丧失,因此学术价值不大)挖掉,在文化层(人为活动形成的土层。土层中包含人工遗迹和遗物)进行发掘、研究。逐层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发掘到没有被人类扰动过的生土层为止。

21.jpg
考古现场中的地层,标出来的这层是不是很明层不同?来源/作者摄,已获授权

相比而言,盗墓可没有这么复杂,那些家伙只需要打个洞就可以了。

 大家都是宝 

文物的珍贵在于承载了过去的记忆与文明。


据《晋书・束皙传》记载:


“太康二年,汲郡人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嫠王冢,得竹书数十车。”


盗墓的土夫子恐怕做梦也想不到,他随手点燃用以照明的那些竹简上有着非常珍贵的历史记录。


后来,当地村民看到被盗掘的古墓和散落一地的竹片,就报告了官府。朝廷得知此事后,派大学士荀勖、傅瓒等人对墓中所得竹简整理校订。尽管这时大部分简牍已经残缺不全,但经过他们的精心努力,这些竹简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最终,这些珍贵的简牍被编纂成《汲冢书》,即后世广为人知的《竹书纪年》。史学界把《汲冢书》与汉武帝时从孔子旧宅发现的古文《尚书》《论语》等、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敦煌发现的藏经洞,共同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四大发现。


22.jpg
史籍《竹书纪年》。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你瞧,盗墓贼以为的破烂儿,竟然还有这么高的历史价值。


考古和盗墓的另一重区别,体现在发掘的过程上。上面提到的“逐层”只是其中一部分,真实的考古发掘流程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


首先是需要确定考古遗址及遗迹的位置。定位以后,要采用各种地质和物理方法了解遗迹的地下分布情况,并且进行记录,绘制地图和遗迹分布图。勘探完毕,考古工作者首先通过发掘来获取材料。为了保证文物的本来面目,以供后续科学研究之用,发掘时必须如上文所述,逐层逐件进行,之后还要经历记录、绘图、拍照、编号、登记等步骤。


如果发现随葬品因腐烂而留下空洞,考古人员会采用灌注石膏的方式,精准地固定和保存这些遗迹的形态,随后小心翼翼地清理出石膏模型,以便后续研究分析。而面对氧化严重的文物,考古人员往往只能用细小的刷子甚至棉签一点点发掘。


23.jpg
考古人员对文物的保护——考古工地,请勿进入。来源/作者摄,已获授权


再让我们看看盗墓贼是怎么对待这些“宝贝”的。


小心翼翼?逐层清理?那不存在。对于盗墓贼来说,简单粗暴才是王道。


他们只需顺着一个盗洞一直挖,直到挖到墓室,把金银财宝顺走。


至于文物保护和清理?


盗墓贼:“谢邀,我们没有这个意识。”


盗墓的,你发得了卫星吗?

我们来思考一下:已知一间墓室里有二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甲烷这类有毒气体,如果一定要发掘,有什么不让自己不受伤的好方法?

噔噔噔,考古机器人闪亮登场!

2002年,考古机器人“金字塔漫游者”走进埃及胡夫金字塔探秘。“金字塔漫游者”像坦克一样有双面履带,就算不小心摔倒了,也能调整姿势继续前进。

24.jpg
埃及胡夫金字塔。来源/pixabay

当然,如果资金到位,也许盗墓贼也能拥有机器人。

但是……他们发得了卫星吗?

卫星可以借助人眼不可见的光,捕捉地下景观,帮助考古学家寻找消失的河流、城市、道路,并绘制出精确的图纸。由于人为留下的地下遗存往往与周围没有经过人工扰动的土壤环境存在着土质、水分、地表温度等一系列差异,因此,在人眼不可见的辐射中,地下遗存会表现出不同征象。通过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考古学家便可以凭借图像色彩、形状、时空分布等差异,确认考古遗存的几何形态及空间分布范围。

在高新科技面前,摸金校尉们也得甘拜下风。

25.jpg
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考古人员用高光谱成像扫描仪对文物进行光谱拍摄,以识别文物的材料和属性。来源/新华网

科学与人文的交融,使考古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物质与精神的重要桥梁。


参考文献:

[1]盗墓现象的历史文化考察[N].王子今.《光明日报》, 2000

[2]考古学研究入门[M].陈淳.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
[3]中国考古通论[M].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中国黄土地区历代墓葬及考古基建钻探[M].许自然.地质出版社,1988
[5]中国盗墓史[M].王子今.九州出版社, 2011
[6]中元节献礼:盗墓 VS 考古.中国国家地理, 2017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a.jpg
END
作者 | 王可欣
编辑 | 胡心雅 郑美玲(实习)
校对 | 火炬 古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6 12:52 PM , Processed in 0.03740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