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5|回复: 0

[中华脊梁] 佛山为何会成为“武术之乡”,出了黄飞鸿、叶问、梁赞等众多宗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10 1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山为何会成为“武术之乡”,出了黄飞鸿、叶问、梁赞等众多宗师

 计白当黑 历史学堂君 2024-03-10 08:11 

作者:计白当黑
编辑:莉莉丝

“南拳北腿”是中国功夫的重要流派,而岭南是南拳的发展中心。南拳的兴盛离不开人才的培养。黄飞鸿、黄麒英、叶问、李小龙、梁赞等宗师,又和佛山有着密切的关系。泱泱华夏,唯独佛山武术独树一帜,声名远播,其中缘由,耐人寻味。

0.jpeg
上图_ 叶问(1893年10月1日—1972年12月1日),原名叶继问 ,曾用名叶溢

  • 偏居一隅  民风彪悍


岭南地处南疆边陲,东揽江浙,西挽云贵,北隔五岭,南阻大海。全境地形复杂,潮湿多雨,直至明朝仍被视为蛮烟瘴疠之地。由于开发较晚,当地毒蛇猛兽横行、自然条件不佳,岭南民间养成了好勇斗狠、敢于冒险、不屈不挠的精神特征。

历史上有4次大规模人口南迁的高潮。移民文化和岭南文化相互联系、彼此碰撞,造成社会治安恶化、宗族争斗频繁,迫使百姓习武自卫。而宋、明两朝亡国后,均以岭南作为反抗平台,忠烈节义的民族情怀深入民间,对岭南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受五岭和南海的阻隔,岭南地理位置相对封闭,历来是官宦贬谪、军人流放和逃避战乱的理想之地。一些身怀绝技的高手和军人流落岭南,有些人开馆授徒,赖以谋生。明朝军事家郑若曾在《江南经略》中记载:“南拳,似风似蔽似进似退,凡四路。”说明南拳至少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岭南特殊的人文、地理和风俗环境,为佛山武风盛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jpeg
1a.jpeg
上图_ 《江南经略》是明代军事著作之一

  • 经济繁荣  商贾云集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不过“乡之成聚,相传肇于汴宋”。北宋初年,朝廷在广州设置从事对外贸易的市舶司,并在佛山成立分支机构。明朝时,佛山“合西北二江之流,从外省来者皆问途于此。富贾殷商,货物辐辏”,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首。在 “天下四聚”中,佛山排名第二。

明清时期的佛山,“百货山积,凡稀缺之物,会城( 广州) 所未备者,无不取给于此。”充分说明了当地的经济实力之强。清乾隆年间,佛山“四万商贾萃于斯,实岭南一大都会”,城内有622条街巷,户口十余万家。1838年,佛山发展成门类齐全、工商繁盛的城镇,有手工行业 220多个,商业及服务业70 多个,从事3000种商品生产,店铺多达3000余家,18个省在此设立会馆,不少外国人选择在此开设商铺。

物阜民丰的佛山,各路武术人才纷纷来此谋生。成立时间最长、人数最多的鸿胜武馆创始人张炎,是江门新会人,咏春宗师梁赞是江门鹤山人,弟子陈顺华是顺德人,洪拳宗师黄麒英和黄飞鸿父子是南海西樵人。经济繁盛的佛山,为吸引武术人才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2.jpeg
上图_ 梁赞(1826—1901),广东鹤山古劳人,出生于佛山清正堂街家中,晚清著名武术家

  • 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


外来人口的增加,导致佛山乱象众生,治安压力陡增。据《佛山忠义乡志》记载:当时外来人员“游手求食之民,来往日以千数,诱拐赌博之案层出不穷”,“商贾猬集,则狙诈日生;佣作繁滋,则巧伪相竞”。另据《世济忠义记》记述:“佛山尤地广人众,力田者寡,游手之氓充斥道路。”

明末清初,佛山隶属南海县。当地实行官吏负责征粮纳税、豪绅富商管理地方的堡、乡建制。面对日趋严峻的治安状况,维护稳定势在必行,豪绅组织团练勤练武术,强化管理,而富豪地主同样需要武师看家护院,提高戒备。明朝中叶,朝廷允许各地征募乡勇。三方因素影响下,佛山耍枪弄棒蔚然成风。

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黄萧养公然反明,义军人数多达十万之众。义军围攻佛山时,遭到乡勇的顽强抵抗,义军力战败走。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佛山乡勇满满的战斗力。现实的需要,强化了佛山民间对武术的关注和重视。

3.jpeg
上图_ 《广东新语》由清屈大均撰

  • 强身健体  防身自保


佛山武术的进步离不开手工业的兴盛。手工业是佛山的支柱产业之一。明朝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叙述:“佛山俗善鼓铸,其为镬。”当地“炒铁之炉数十,铸铁之炉百余”,所产铁锅畅销海内外,“雍正七、八、九年,夷船出口,每船所买铁锅,少者至一百连,二三百连不等,多者至五百连,并有至一千连者。”

铸冶业的昌盛,仰仗的是数量庞大的从业人员。这些人靠辛苦劳动维生,强壮的身体是他们生存的必要保障。行业内部劳资纠纷频发,从业人员饱受不同阶层欺压。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炒铸七行工匠纠众狂噪。”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耳锅匠并锯柴工与诸炉户閧争。”另外,在行业和武馆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人们加入武馆练拳习武,既能强身自卫,又能寻找靠山,还可以凝聚情感,一举三得,事半功倍。全民习武的风行,带动了专业武师队伍的建设。在武馆的较量中,武师博采众长,精进技艺。梁赞通过与各派高手切磋,终成一代拳王。个人强烈的习武意愿,有力地提高了佛山武术的数量和质量。

4.jpeg
上图_ 黄飞鸿(1856年7月9日-1925年4月),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号飞鸿,幼名飞熊

5.jpeg
上图_ 佛山黄飞鸿纪念馆

  • 武医并立  社会风气


佛山武术发达,还有其它因素。佛山从事手工业的人员众多,工伤事故在所难免,各派武馆林立,伤筋动骨亦是常事,这为跌打医术提供了空间。有意思的是佛山的武馆常以跌打为主业,以授徒为副业。黄飞鸿熟识武、医二道,开办“宝芝林”跌打医馆,从事跌打之余,方才传徒授武。梁赞也以经营跌打药材“赞生堂”为生,得其衣钵者凤毛麟角。武医兼备是佛山武术文化的独特气质,增加了武馆在民间的亲和力。

每年秋收以后,佛山民间有举办“秋色赛会”的习俗。秋色赛会俗称“出秋色”或“出秋景”,是以巡游和竞赛方式进行的活动。各行各业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手工艺品,同时,还有舞狮、舞龙、麒麟舞等竞赛性质的民俗表演。

6.jpeg
上图_ 民国时期佛山公正路

秋色赛会上,舞龙是必不可少的,有“无龙不成秋色”的说法。舞龙者要有过硬的南派功夫。舞龙技术的高低实际上由南派武术的强弱决定。此外,现场有粤剧演出,佛山“本地班者,原本以鏖战多者为最”。武打粤剧的流行,激发了民众的尚武精神。武术深入到佛山的方方面面,无形中对佛山人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今,海外将中华武术称为“Kongfu”,正是广东话“功夫”的译音,可见岭南武术传播之广,其中佛山贡献良多。“武术之乡”的美誉,名符其实。


参考资料:
【1】《清代佛山南派武术兴盛的文化探究》 李吉远
【2】《南拳文化探究》 李吉元、牛爱军
【3】《“佛山功夫”为何如此兴盛?看完此文全都懂了!》 郝伟
【4】《清世宗宪皇帝实录》 官修史书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3 08:37 AM , Processed in 0.06118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