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2|回复: 0

[哲史艺丛] 孝文帝没想到,迁都洛阳这一壮举,竟然推倒了北魏国运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21 05: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孝文帝没想到,迁都洛阳这一壮举,竟然推倒了北魏国运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黑色君 国家人文历史 2024-02-20 03:50 


0.png

本 文 约 6700 字
阅 读 需 要 17 分 钟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推行汉化政策,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进步的角度看,可谓功在千秋的伟业。孝文帝迁都三十多年后,率兵进入洛阳城的南梁名将陈庆之曾经感慨: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言下之意便是,一直把北魏视为蛮族的我们,到了洛阳才知道这里的繁华和文明都完全不输于“江左风流”。

1.jpg

北魏孝文帝影视形象。来源/纪录片《中国》截图


陈庆之的这段话概括了孝文帝迁都后,北魏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的飞速进步,但说话者的身份却颇为诡异:陈庆之是率兵攻入洛阳的敌国军队领袖,是征服者和掠夺者。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1#wechat_redirect)" linktype="text" imgurl="" imgdata="null" tab="innerlink" data-linktype="2" style="outline: 0px; color: rgb(136, 136, 136); text-decoration-line: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webkit-user-drag: none; cursor: pointer; max-width: 100%; font-size: 15px;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陈庆之入洛阳始末可参见国历旧文《“梅长苏”原型最强战绩:率7000人北伐,击破7万大军攻占洛阳》北魏入主中原至此已有百年,南北朝之间的战事互有胜负,但北魏整体上处于攻势,南梁处于守势。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三十多年,南朝却首次攻破了北魏首都——后世看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从另一条线来看,终结北魏国运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也正是在迁都洛阳这一刻被推倒的。

2.jpg

北魏长陵及鲜卑族陵分布图。来源/《洛阳北魏景陵位置的确定和静陵位置的推测》《文物》1978 年第7期

地缘博弈视角之下的孝文帝迁都


早在三国时代,鲜卑索头部的酋长拓跋力微就已经在今日内蒙古南部建立政权。西晋初年时,这一政权成为漠南实力最强的游牧部族之一,西晋的并州刺史刘琨在对抗占据山西的匈奴刘渊政权时,拓跋力微之孙拓跋猗卢是他的主要盟友,他们曾合作多次大败刘渊的军队。勾注山以北的马邑、阴馆、楼烦、繁畤、崞五县难以守御,刘琨于是把当地人口南迁,随后把这五个郡的地盘赠送给了盟友拓跋猗卢。就这样,拓跋猗卢得到了代北数百里之地,还得到了西晋朝廷授予的代公、大单于称号,实力极大增强。但此时的拓跋部仍然处于部落政治时代,甚至酋长之位的继承,也仍然在父死子继与兄终弟及这两种方式间徘徊。落后的政治制度限制了这一阶段拓跋部的发展,他们的代政权在经历多次内乱之后,最终被巅峰时代的前秦政权轻易灭亡。

后来的拓跋珪利用前秦淝水之战失败后的内乱成功复国,他和随后几代君主循序渐进,一边削弱宗室与部落贵族的权力,一边完成对北方的统一。北魏王朝建立初期,拓跋珪选择定都在山西北边的平城(今大同),这里虽然比旧都要南一点,但其区位仍然是相当偏僻的。理论上,已经基本统一了北方的北魏王朝要想更好地进行统治,应该选择定都在河北的邺城周边,或是河洛平原一带的洛阳。甚至此时已经残破不堪的关中平原长安城,从地缘与合法性上作为首都也远胜平城。但北魏王朝却继续以代北为核心区域进行经略,这也许是吸取了不久前一些王朝的前车之鉴:依赖关中地区崛起的前秦在灭亡前燕统一北方后,把大量本族人口分散到关东各地戍守,随着淝水之战失败,氐族人口过少过于分散的恶果集中爆发,前秦政权在关中本土和关东新征服地区的统治几乎同时崩盘。

所以,复国之后的拓跋珪决定反其道而行之。

3.jpg
道武帝拓跋珪像。来源/故宫博物院《紫禁城2008.10》之《北魏故都》

在征服整个北方的过程中,拓跋珪及其后代进行了一系列强制人口迁徙,把被征服的各王朝的王族、官吏、豪族和能工巧匠都迁徙到了平城附近。这类强制迁徙仅在诸史书中的记载就多达十几次,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天兴元年那次,拓跋珪曾一次性“徙山东六州民吏及徒何、高丽杂夷三十六万,百工伎巧十万余口,以充京师。”总的来说,北魏向平城周边移民了略多于一百万的人口,这在公元四五世纪之交实在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了。通过这一系列的迁徙,北魏把最有可能领导占领区民众叛乱的重要人员都安置到了首都附近,以此巩固统治并发展经济。

这种暴力迁徙同时也意味着大量人口的非正常死亡。如拓跋焘灭赫连氏夏政权时迁徙了大量政权的统治阶级与工匠,史书记载这些人从夏首都统万城回到平城时,“从人在道多死,其能到者才十六七”。这里的“从人”既包括了北魏军队也包括了被强制迁徙者。而位于河西走廊的北凉等处被迁徙的居民通往平城的路程更为遥远,死亡率恐怕要更高。而且这些被迁徙来的居民在老了后还会被抛弃,史书记载北魏曾“诏长安及平凉民,徙在京师其孤老不能自存者,听还乡里”,失去劳动能力和利用价值的强制移民会被遣返老家。

4.jpg
北魏以平城为都城时开凿的云冈石窟第16-20窟全景旧貌。来源/《云冈石窟》第11卷,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54年。

平城地区的环境和生态承受能力有限,在当时的生产力下难以供养起平城周边的近百万人口,不足的部分就只能依靠外部输入。但平城周边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也不像长安那样可以依靠黄河漕运,所以其粮食供应无疑相当脆弱,一旦有变就很容易发生饥荒。随着北魏统治的逐步稳固,到孝文帝时代,他终于决定迁都到位于中原腹地的河南名城洛阳。此时的河南地区相当富庶,足以供养新首都洛阳迁入的脱产人口。随着洛阳成为新首都,北魏王朝的地缘格局很快发生了巨大变化。

加强的南方前线和被损害的北方边镇


孝文帝迁都不但给北魏王朝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文化与政治进步,也使改姓为元氏的拓跋氏皇族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另一方面,北魏定都河南洛阳,也意味着北魏与南朝真正意义上成为不死不休的对手。在北魏统一北方、南北朝对立的大半个世纪中,北魏虽然控制了河南,但这里更像是南北朝之间的缓冲区域。北魏统治中心在代北的平城周边,意味着河南是遥远的南方边疆,与南朝爆发战争时甚至可以主动后撤数百里,诱逼南朝的北伐军在北魏骑兵更容易发挥优势的平原区域作战。

5.jpg
公元497年平城和洛阳的位置。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但随着北魏迁都到河南,洛阳周边取代平城成为北魏统治的核心区域。在与南朝的对抗中,北魏不但不能放弃河南,还必须在淮河一线为自己的新首都开拓出一定的缓冲地带。对当时定都建康城(今南京)的萧齐王朝而言,自古“守江必守淮”,淮河流域丢失意味着北方边境将无险可守。既然北魏和南齐对江淮流域都志在必得,那就只能在战场上见真章了。

孝文帝迁都洛阳不久,就与南齐君主萧鸾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战争。魏军在西边荆州方向攻占了宛城、南阳、新野、汉中北部等地,双方都损失惨重,但整体仍然维持了均势。

6.jpg

北魏与南朝的对峙。来源/纪录片《中国》截图


几年后,魏孝文帝和萧鸾相继病死。萧鸾死后的南朝在经历了一系列政治混乱后,由萧衍建立起了梁王朝。继承孝文帝皇位的北魏宣武帝利用南朝齐梁换代的机会,大规模招降纳叛,向南扩充了大片领土。尤其是南齐重臣裴叔业的投降,使得北魏一举控制了以寿阳城(由于不同王朝避讳不同,北魏占领时一度恢复旧称寿春,本文统一作寿阳)为核心的淮南地区,势力向南到达合肥一带。北魏控制下的寿阳、合肥一带,犹如一把利剑,悬在了新建立的萧梁王朝首都建康城头上。

梁武帝统治的前中期,北魏与南梁在淮南地区展开了一系列拉锯战。先是梁武帝的北伐失败,随后梁军在钟离战役中取得一次规模巨大的胜利,重挫了反击的魏军,使得北魏数年内无力在淮南继续深入。梁武帝费尽心力,还在淮河上修建拦河大坝浮山堰试图水攻,但始终没能收复寿阳城。双方在这一系列拉锯中都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定都建康的南朝政权而言,从东晋初年起北方边境就是他们投入绝大部分军事资源的地方。但北魏政权的局势却大为不同, 它在北方有着几乎与南朝同等级别的另一个重要对手。


柔然部落首领的祖先木骨闾原本只是拓跋鲜卑的属民。拓跋猗卢时代为了加强集权,大搞严刑峻法,木骨闾逃到漠北,在阴山以北安顿下来,并聚集了一些情况相近的部众,形成了“柔然”这个部落。柔然部落形成后,由于拓跋猗卢已死于内乱,他们又向拓跋氏的代国宣布臣服,作为代国附庸部落存在。因为这层关系,《魏书》中对柔然人充满了鄙视,不但将他们比喻成虫子蔑称为“蠕蠕”,还声称他们“先世源由,出于大魏”。

按照当时的气候,柔然人夏天一般在漠北游牧,但冬天时漠北的气候相当恶劣,漠南地区的环境则要温和许多,适合过冬,这也是柔然选择向代国称臣的重要原因。但后来代国被前秦灭亡,拓跋珪复国并改国号为魏之后,精力也放在了吞并北方各割据政权之上,这就让柔然获得了一段不受限制的发展时期。公元402年,柔然首领社仑称可汗,在今日蒙古土拉建立汗廷,与北魏分庭抗礼的柔然汗国政权正式诞生。新兴的柔然政权是北魏天然的敌人,他们与拓跋珪及其后继者之间发生了多次小规模战争,并与后秦、北燕共同对抗北魏。柔然还和赫连夏、北凉、高句丽等政权建立联系,来共同应对北魏这一强敌。每次北魏发动对这些国家的进攻,柔然就会从漠北南下漠南地区进行骚扰。

不过这一阶段的北魏与柔然主要还是在各自扩张,北魏逐渐灭亡北方各地割据政权的二十多年内,柔然人也基本统一了整个漠北地区,其领土“其西则焉耆之北,东则朝鲜故地之西”,“北则渡沙漠,穷瀚海,南则临大碛”。到公元42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决定深入漠北亲征柔然。这次北伐获得了极大成功,北魏军队的作战范围“东至瀚海,西接张掖水,北度燕然山,东西五千余里,南北三千里”,柔然被打得“国落四散,窜伏山谷,畜产布野,无人收视” “凡所俘虏及获畜产车庐,弥漫山泽,盖数百万”。北魏收编了约三十万部众,被柔然兼并的高车等部落也趁机独立,柔然陷入了中衰期。

7.jpg

影视剧中,拓跋焘决定深入漠北亲征柔然。来源/电视剧《北魏冯太后》截图

为了防御柔然的南下,北魏在阴山沿线的漠南地区修建了长达两千里的长城,并在沿线重要节点设立了诸多军镇。作为防御柔然的边境要塞,这些军镇控扼着北魏首都平城的北大门,自然会成为国防资源的重点倾斜对象。而其中最有名的,则是位于今日内蒙境内的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和位于今日河北北部的怀荒这六个军镇。(今河北沽源还有一个御夷镇,同样也是这道防线的一部分,后来改为州,所以时常被忽略)

作为抵御漠北柔然汗国势力南侵的第一线,以六镇为代表的北方边军的待遇一直能得到北魏平城朝廷的优先保障。但随着北魏朝廷南迁洛阳,朝廷的军事和经济资源都开始优先供给河南地区的军队。另一方面,柔然在遭到北魏多次打击后,对北魏的威胁逐渐降低,尤其是公元487年高车部从柔然汗国中分裂出来,成为与柔然分庭抗礼的政权。北魏在柔然和高车之间大玩外交平衡游戏,北方边境逐渐安定下来。于是,留在北方边境六镇的基层戍边将士反而逐渐远离战事,从而缺少晋升机会和获得奖赏的渠道。同样是拓跋鲜卑部落贵族后代,这些将士现在的待遇比起南下洛阳的鲜卑同僚来可谓天壤之别,不满情绪自然会逐步增长。

另一方面,北魏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有意提拔关东地区的名门世家,钦定居首的汉人四姓望族为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同北魏的“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大勋贵姓氏并列。他还提拔了一批没有家世背景的寒门鲜卑官员。通过这种方式,孝文帝培植出一批忠于皇权和皇帝的新贵族,巩固了自己的皇权。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曾经是拱卫京畿(平城)的六镇军户,逐渐落到了鄙视链最底端,饱受歧视不说,粮食等物资的供应还时常被各级将领克扣。到这个时候,北境戍军便如同一个巨大的火药桶,只剩下点燃这一切的火星了。

六镇之乱与北魏国运的终结


公元523年,怀荒镇镇民怀疑镇将于景克扣军粮,于是发起兵变将他杀死,揭开了六镇之乱的序幕。(出土的于景墓志中写他并未被杀,而是自然病死,但这里不排除墓志美化墓主的可能,仅在此提出供参考。)第二年春天,沃野镇的破六韩拔陵杀镇将起兵,他公开称王建元,正式与北魏朝廷分庭抗礼。整个北魏北方边境的军民要么起兵响应破六韩拔陵,要么像贺拔允、贺拔岳、贺拔胜三兄弟一般,打着勤王反对起义的旗号自行组建武装,纷纷脱离了北魏王朝的控制。六镇完全失控后,起义很快蔓延到了关中地区。而以秀容川军阀尔朱荣为代表的地方豪强,则趁机招兵买马、扩充实力,等待时机逐鹿天下。

8.jpg
贺拔岳被授任关西大行台后,政治力量分布示意图来源/纪录片《中国》

无奈之下,北魏不得不向叛逃者出身的昔日死敌柔然低头,邀请柔然可汗从北方夹击六镇义军。在北魏中央军和柔然军队的夹击之下,六镇起义军的局面逐渐转向不利,北魏元琛又开始招抚、分化各路义军,最终镇压了这次起义。被俘的六镇兵民则被北魏分别安置在河北各地,但当时的河北正好发生了一系列旱灾和洪灾,粮食减产,根本无力吸收这么巨大的临时新增人口。这些六镇军户的到来,加剧了当地的社会动荡,最终导致河北也陷入了大乱。


杜洛周、鲜于修礼率先相继崛起,控制了河北大片区域。义军内部也在进行博弈与火并,最后葛荣打败了杜洛周等人,成为河北义军唯一领袖,拥有包括二三十万军户在内的强大兵力,对外号称百万之众,并多次击败前来剿灭他的军队,斩杀元琛等担任北魏军主帅的皇族。葛荣几乎控制了大半河北地区,开始围攻重镇邺城。与此同时,今日山东省境内也被失意官僚邢杲领导的起义所席卷。关中地区负责剿灭民变的北魏军主帅萧宝夤是南齐流亡皇室,在与关中义军苦战失利后,干脆在长安周边就地割据,复辟起了南齐政权,并在被北魏军击败后投靠了他曾经负责围剿的义军。关中地区就在这一片混乱中完全脱离了北魏政权的控制。

在南方边境,梁武帝萧衍也终于抓住了这次机会。他派亲信陈庆之统帅梁军,利用北魏内乱无暇南顾的机会,相继收复了合肥、淮南等重镇,将淮河流域的国境线从淮南推进到了淮北,威胁北魏的京畿重地。另一方面,名义上仍然忠于北魏的秀荣川豪强尔朱荣接连获得了并州刺史元天穆、怀朔镇豪强高欢等人的支持,成为一股越来越强大的政治力量。

9.jpg

梁武帝萧衍的影视形象。来源/纪录片《中国》截图

而就在国内局势已经乱成一团时,北魏朝廷却仍然忙着宫斗。胡太后与亲生子孝明帝元诩之间的矛盾日益剧烈,元诩决定召唤此时羽翼丰满的军阀尔朱荣入京,胁迫太后交权。胡太后不惜先发制人将元诩毒死,但在尔朱荣到来后最终被杀。随后尔朱荣发起“河阴之变”,将包括大批皇族与士族在内的两千多名王公大臣全部屠杀,拥立自己的政治盟友元子攸为帝,从而控制了北魏朝廷。

尔朱荣上台后很快平定了天下乱局:他先在滏口战役中大破河北最强大的军阀葛荣,将其生擒后送到洛阳斩首。随后尔朱荣的政治盟友与部下们分多路行动,他的头号政治盟友元天穆平定了山东的邢杲,尔朱天光部平定了关中的萧宝夤,部将侯渊平定了韩楼领导的葛荣余部起义。除此之外,尔朱荣还击败了拥立另一位亲王元颢为帝、趁虚攻占北魏首都洛阳的南梁陈庆之部。但此时的北魏政权看似得到复兴,本质上却更像是尔朱荣建立的新王朝,不堪沦为傀儡的北魏皇帝元子攸在留下了“宁为高贵乡公(曹髦)死,不为常道乡公(曹奂)生”的名言后,最终与尔朱荣同归于尽。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1#wechat_redirect)" linktype="text" imgurl="" imgdata="null" tab="innerlink" data-linktype="2" style="outline: 0px; color: rgb(136, 136, 136); text-decoration-line: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webkit-user-drag: none; cursor: pointer; max-width: 100%; font-size: 15px;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关于尔朱荣与元子攸的恩怨情仇可参见《他手拿“董卓+曹操”剧本,结果被挟持的天子反杀了》)

随着尔朱荣和元子攸相继死于非命,北魏事实上已经灭亡了。最后一位试图重振朝纲的君主元修在被高欢逼迫流亡后,最终被宇文泰毒死,随后就只剩下一系列傀儡皇帝,在名义上又为北魏延长了大约一代人的国祚。在一系列博弈和重组后,实力派宇文泰和高欢将北魏王朝撕裂成东西两部分(东魏和西魏),并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激烈角逐。最终,西边的北魏(西魏)建立北周并取得了胜利,在这期间的发展中形成的关陇集团,后来更是相继诞生了隋、唐这两个大一统王朝。

10.jpg

隋文帝杨坚的影视形象。581年杨坚受禅登基称帝,改国号隋,北周亡。来源/纪录片《中国》截图

总的来说,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孝文帝迁都洛阳改变了北魏国内国际的地缘政治格局,使得北魏与南朝对淮河流域的争夺战迅速升级,两国都不得不全力以赴为都城维持更多的缓冲区。恰逢北方边境的柔然人相对安定,北魏政府便将更多资源都倾斜到了南方,北方边境驻军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断崖式下跌。最终,这种差别化待遇导致了大规模的叛乱,叛乱又导致北魏基层统治秩序的崩塌和淮河流域的丢失。北魏中央政权进行了一系列恢复秩序的努力,但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最终使得元魏皇族无力回天。等到尔朱荣、高欢、宇文泰重建秩序,这一新秩序本质上已经是属于他们自己,而不再是元魏政权的了。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a.png
END
作者 | 黑色君
编辑 | 胡心雅 郝芮(实习)
校对 | 李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4 03:13 AM , Processed in 0.0328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