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3|回复: 0

[哲史艺丛] 一个不简单的女人:募兵打仗夺地盘,后以军礼下葬的唐朝传奇公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5 09: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不简单的女人:募兵打仗夺地盘,后以军礼下葬的唐朝传奇公主

 陈昊 国家人文历史 2024-02-04 22:43 


1.png

本 文 约 480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分 钟

隋末唐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相关史书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给我们深刻印象。隋唐时代,不只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等男性人物,当时社会文化开放多元,女性也在政治舞台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诞生了如武则天、太平公主、上官婉儿、杨贵妃等著名女子。除这些活跃在宫廷的女子,还有一位活跃在军事领域的巾帼豪杰——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平阳昭公主。她与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四兄弟皆为李渊原配窦氏(即太穆皇后)所生,在唐朝开国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以军礼下葬的女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传奇人生。

不爱红装爱武装


公元604年,晋王杨广登基成为隋朝第二任皇帝,即隋炀帝。即位后,开运河,营东都,征高丽,虽影响深远,却残酷剥削了百姓,最终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隋王朝日薄西山。大业十三年(617),时为太原留守、晋阳宫监的表兄李渊,在建成、世民、元吉诸子协助下,起兵反隋,破长安,尊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正式开启了李氏家族夺取天下的远征。

2.jpeg
唐高祖李渊画像。来源/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编《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为了积聚足够实力,李渊父子在谋划起兵前,便广发密信,招揽亲旧部属,消息很快便传到长安柴绍(平阳公主之夫)府中。柴绍,字嗣昌,晋州临汾人,父祖皆周、隋两朝高官。他自幼便“趫捷有勇力,任侠闻于关中”,以左千牛备身(禁卫武官)护卫隋朝元德太子杨昭。少年成名的他被李渊看中,将第三女即后来的平阳昭公主嫁给了他。接到密信后,柴绍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虽说炀帝远在江都,但长安毕竟是隋朝旧都,一举一动皆被朝廷监视在眼。如何在不惊动朝廷的前提下,奔往李渊处,成了困扰他的难题。他对夫人平阳公主说:

“尊公将扫清多难,绍欲迎接义旗,同去则不可,独行恐罹后患,为计若何?”

意即若夫妻二人一同前往,势必被朝廷察觉,不要说二人性命恐怕不保,怕是李渊的秘密起兵也会胎死腹中,若只柴绍一人前往,起兵之后,公主必然凶多吉少,生死难料。危急之下,平阳公主展现出她勇略智谋的一面,安慰柴绍“君宜速去,我一妇人,临时易可藏隐,当别自为计矣”,柴绍遂秘密前往太原。公主并未告知柴绍自己有何良谋,只说情急之际,一介妇女容易脱身。其实,公主此时考虑的并不是逃走,而是如何对抗朝廷的捉拿。思来想去,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招兵买马,起兵反隋。

她回到鄠县私家田庄,散尽家财,招募山林中数百名亡命之徒,响应李渊起兵。彼时天下大乱,民间不乏意图“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的草莽英雄,他们拥兵一方,互相攻伐。司竹园一带,有一名为何潘仁的豪杰,自称总管,独霸一方。他本是长安城内一个胡商,因财货被隋军抢走,控诉无门,遂啸聚山林,拉起武装。平阳公主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说以利害,何潘仁心悦诚服,遂投归公主麾下,帮她们攻下鄠县城。马三宝也不辱使命,又接连说得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割据势力,带本部数千兵马转投平阳公主麾下。

公主手下义军实力大增,更加引起隋朝朝廷的恐慌,他们多次派兵征讨公主,皆被马三宝、何潘仁等将击败。公主所部先后夺取盩厔、武功、始平等要地,名动天下,其兵力也发展至七万有余。

公主势力能快速发展,不单是因为连战连捷所造成的震撼,更在于公主善于经营、管理队伍,史载,公主所部每到一处,即“申明法令,禁兵士无得侵掠”,因而深得民心拥护,投奔者络绎不绝。后来,李渊部队东渡黄河,派柴绍领数百精骑直驱华阴,迎接公主。公主遂率领万余精兵同李世民军会合于渭北。公主与柴绍各开幕府,协助李世民略定长安。时人尊称公主为“李娘子”,其部下被称为“娘子军”。

关于平阳公主收服何潘仁等人,尚有一段小插曲。《旧唐书·高祖纪》称:

太宗率刘弘基、长孙顺德等前后数万人,自渭北徇三辅,所至皆下。高祖从父弟神通起兵鄠县,柴氏妇举兵于司竹,至是并与太宗会。郿县贼帅丘师利、李仲文,盩厔贼帅何潘仁等,合众数万来降。

所谓“柴氏妇”,自然是平阳公主。在《高祖纪》中,何潘仁来降的对象是李渊,而非平阳公主。诚然,李渊身为李氏军团最高统帅,降于平阳即是降于李渊,并无区别。可是《旧唐书·太宗纪》又称“太宗自趣司竹,贼帅李仲文、何潘仁、向善志等皆来会,顿于阿城,获兵十三万”,收服何潘仁者又成了太宗李世民。其间原因,不难想见:“本纪”是用来记述中国古代帝王的一种史学体裁,《高祖纪》《太宗纪》弱化平阳公主,显然是为了突出李渊、李世民父子的武略谋断。

在李渊夺取天下过程中,平阳公主立下颇多军功,李渊也对她另眼相待,屡屡赏赐,待遇远在其他女儿之上。其封号“平阳”也颇有深意,前文提到的柴绍是临汾人,平阳正是临汾古称。开皇年间,因平阳与“平杨”谐音,隋文帝嫌恶平阳之称,遂改为临汾。高祖以“平阳”赐公主,背后似乎有褒扬其“平杨”有功,讥笑杨隋无道之意。

3.jpeg

山西省临汾市航拍图。署名/行者,来源/图虫创意


武德六年(623),平阳公主猝然去世,谥号“昭”。史书并未记载公主因何而死,故引起后人种种猜测。有人推测当时唐军正和刘黑闼、徐圆朗等敌对势力交战,加之公主领军征战,有可能不幸死于战争,否则高祖不会坚持以军礼安葬。也有人推测公主是哀痛李世民兄弟相争,因此焦躁不安,郁结而死。明代小说《大唐秦王词话》就虚构了有关情节,说公主向高祖奏明李建成、李元吉意欲谋害李世民,高祖不听,公主遂“一口不平之气,染病在宫”,不日而死。

战死说援引军礼安葬,其理由并不充分,此举也可能与公主一生戎马有关,并不一定只有战死才会如此。为李氏家族战死沙场,无疑是件荣耀的事情,没有必要加以讳饰,反应大书特书。而气死说则完全没有史料支撑,只是后人依据历史事件做的一种想象。平阳公主的死,也许并未牵扯到那么多因素,只是单纯英年早逝而已。

我们唯一知道的是,高祖李渊对公主的死十分痛心,他不仅白发人送黑发人,失去了最疼爱的女儿,也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巾帼女将,而彼时刘黑闼、辅公祏、梁师都等强敌尚且环伺。葬礼之前,李渊特命“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太常寺官员则认为按照礼法旧制,女子葬礼不应有“鼓吹”的待遇。高祖却说:

“鼓吹,军乐也。往者公主于司竹举兵以应义旗,亲执金鼓,有克定之勋。周之文母,列于十乱,公主功参佐命,非常妇人之所匹也。何得无鼓吹?”

由此可知,高祖坚持特加鼓吹,以旌表公主军功。公主的谥号也被定为“昭”字,按照《谥法》,“昭”乃“明德有功”之意,恰符合公主一生的作为。

4.jpeg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来源/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编《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公主过世后,其夫柴绍继续辅佐李氏父子四处征战,封霍国公。李世民即位后,他又屡破突厥,平定梁师都,改封谯国公,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夫妇二人育有两子,兄名柴哲威,弟名柴令武。其中弟弟柴令武迎娶太宗第七女巴陵公主,成为驸马,交好魏王李泰,累官至太仆少卿、卫州刺史,封襄阳郡公。高宗永徽四年(653),因参与房遗爱谋反,夫妻二人皆被赐死。哥哥柴哲威则袭封谯国公,曾任右屯营将军、安西都护,后因柴令武谋反之事受到牵连,被贬官岭南,死于交州都督任上。

娘子关的传说


在山西阳泉市平定县东北方的绵山山麓,坐落着万里长城第九关——娘子关。此关乃连接晋、冀两省的咽喉,守关可保三晋大地无虞,出关可驰骋华北,逐鹿中原,古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初期,国共两党曾在此地与日寇浴血搏杀,粉碎了日寇一个月拿下山西的企图。

5.jpeg

山西娘子关长城风景区。署名/老探664,来源/图虫创意


隋开皇年间,此地设苇泽县,关口亦称苇泽关。传说,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镇守于此,为纪念公主,后人便称此关为娘子关,沿用至今。关上的宿将楼、点将台、避暑亭,据说原本都是平阳公主所建。

半山腰有一处名为“石盆玉影”的景点。一块巨大光滑的青石板上,有一个形似脸盆的大凹坑。此凹坑内无泉眼,却常年有水,清澈见底,即便烈日暴晒、连年大旱,亦不曾干涸。传说,平阳公主守关之时,常在此处以泉为镜,濯洗面颊。

6.jpeg
平阳公主雕塑。来源/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三季 第四十五集 “娘子关镇——忠勇代代传” 截图

后来,明人王世贞曾有一诗,名曰《娘子关偶成》,即是歌颂平阳公主镇守娘子关的功劳。
“夫人城北走降氐,娘子关前高义旗。
今日关头成独笑,可无巾帼赠男儿。”

那么,娘子关真的得名于平阳公主及其麾下娘子军吗?实际上,唐宋时期史书中并没有平阳公主镇守苇泽关的记载。所谓娘子军,只不过因为统帅平阳公主是女性,才被称为娘子军,其组成仍然是男丁,并非妇女。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祖禹,曾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娘子关是因旁有妒女祠方才得名,与娘子军没有关系。《魏书·地形志》称苇泽关附近有妒女泉,泉旁有妒女祠。唐人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解释了妒女的来历,传说此女每见衣着光鲜、花容月貌的女子,便心生嫉妒,作兴雷雨,因之被称为“妒女”,当地人遂建祠祭祀,祈求平安。也有说法认为妒女是春秋时代晋国名臣介子推的妹妹,不过并无史料依据。可见,娘子关的“娘子”恐怕并非巾帼豪杰平阳公主。

据杨志玖先生研究,娘子关与娘子军是很晚才被联系在一起的。宋元明时期的地理志书,如《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大明一统志》,均无相关记载。直到清乾隆时期修纂《大清一统志》时,“娘子关”条下才出现了“相传唐平阳公主驻兵于此,故名”的解释。“相传”二字,透露出二者联系多半是后人建构,并非历史真实。而娘子关与娘子军之间的种种故事,也许只是了后人的美好想象而已。

7.jpeg
武则天画像。来源/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编《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在中国古代,女子长期居于从属地位,所谓“妇人内夫家,虽天姬之贵,史官犹外而不详”,以致其悲欢离合往往被历史湮没。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女性崭露头角的时代。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贤后,还诞生了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以及“沉敏多权略”的太平公主,更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不过,她们的故事似乎大多围绕宫闱展开,深宫中的权力斗争,又往往使她们成为牺牲品。惟有平阳昭公主,征战一生,以军功留名。

宋人胡寅在《读史管见》中曾讥讽高祖以军礼葬公主,说“凡为国家典礼、政事法度而不稽诸古,则缪妄多矣”,认为女子用男子礼的做法,会激起她们“被衮冕、执圭玉”等不安分的野心。不过到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今天,我们更愿意用“不爱红装爱武装”来高度评价公主征战沙场的一生,而将宋明理学家这种迂腐论调付之一哂。

参考资料:

(后晋)刘昫:《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宋)欧阳修,(宋)宋祁:《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宋)胡寅:《读史管见》,长沙:岳麓书社,2011年。
朱伊文:《平阳公主和娘子关的传说》,太原: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年。
杨志玖:《娘子关与娘子军》,《历史教学》1983第3期。
陈为人:《娘子关扑朔话女权》,《社会科学论坛》2013年第2期。
樊晓静:《唐平阳公主事迹考辨》,《文教资料》2017年第6期。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a.png
END
作者 | 陈昊
编辑 | 胡心雅 郝芮(实习)
校对 | 李栋 张斌 古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4 10:13 PM , Processed in 0.0424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