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31|回复: 0

[知识] “灶王爷”小年日记:我从南走到北,甜得张不开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2 0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灶王爷”小年日记:我从南走到北,甜得张不开嘴

 番茄汁 国家人文历史 2024-02-02 05:41 


1.png

本 文 约 3800 字
阅 读 需 要 10 分 钟


今天是阴历腊月二十三,北方迎来了“小年”;明天的阴历腊月二十四,南方人民也将迎来他们的“小年”。虽然时间相差一天,但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小年祭灶可是春节前的必经仪式。


“祭灶”,也叫“送灶”,我们要送主管人间伙食的神——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所以,无论北方还是南方,各家各户都会给灶王爷准备不少好吃的。


那么,不同地方的灶王爷,都可能会吃到什么美食呢?


2.jpeg

腊月二十三祀灶日。署名/98年的远峰蓝,来源/图虫创意


灶君职能


“灶王爷”的正式称呼,分别有灶君、东厨司命、司命菩萨等。灶君的出现,与古人对火的崇拜有关。《淮南子·氾论训》说:“炎帝作火,死而为灶。”孔颖达注疏《礼记·礼器》说:

“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

灶君负责监察各家各户这一年的善恶功过。灶君身边有两个下属,他们一个拿着“善罐”,一个拿“恶罐”,分别记录着百姓一家人所做的好事和坏事。到了年底,灶君将这些好、坏事汇总上报,上天据此对做好事的人家赐恩降福,对做坏事的人家则略施惩戒。

灶君不光是监察官,还是一家大小的保护神,和门神、井神、厕神、中霤神(室之中央)合称“五祀”,一起负责保护家人安全,防止闲神野鬼上门骚扰。由于灶君与人们的祸福密切相连,所以从古代开始,老百姓就开始祭祀灶君。

祭灶的由来


最早关于祭灶的文字记载,见于《论语》《礼记》。

《论语·八佾》有五孙贾问“媚灶之事”。《礼记·月令》载:“孟夏之月……其祀灶,祭先肺。由此可知,最早祭灶是在初夏。对此,汉代学者郑玄的解释是:“夏阳气盛热于外,祀之于灶,从热类也。”这也符合早期人们对灶君与火联系在一起的实情。


汉代,祭灶改在腊月进行,并一直延续至今。改动的原因,在《后汉书·阴识传》中有详细记载。书中说,汉宣帝时,阴子方腊日晨炊,见灶神现形,便把家中唯一的黄犬杀了祭灶神;自此之后,阴家日渐发迹,有田七百余顷,家族繁昌。人们受此感染,都在腊日,也就是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以黄犬祭灶神。


到了宋代,祭灶更加隆重。诗人范成大专门写过一首《祭灶词》: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3.jpeg

腊月二十三祭灶神年俗插画。署名/拾贰Li,来源/图虫创意


除了“男不拜日,女不送灶”,祭灶还有不少禁忌。比如《敬灶全书·灶上避忌》就规定——


不得用灶火烧香;不得击灶;不得将刀、斧置于灶上;不得在灶前讲怪话、发牢骚、哭泣、呼唤、唱歌……不得将污脏物送入灶内燃烧”等。


祭灶时还是可以念些祷词,常见的如——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青天。
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
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这些约定俗称的习惯,也从侧面反映了祭灶这一民间习俗在人们心目当中的地位。一般认为,灶君会在除夕夜回来。所以,除夕晚上,家家户户要点燃香烛,摆上供品,把灶神像贴在灶神龛里,两边贴上对联。有的写——

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有的写——

油盐深似海,米面积如山。

有的地方,人们在除夕吃午饭、下饺子时会说——

有饭您先吃,有事您先知。

贴对联时也有讲究,要歪一点,说的是——


灶老爷往里倒,一年的馒头吃不了。


“灶王爷”能吃到什么


既然是带“祭”字,各色各样的美食自然是少不了的。

概括来说,古代比当代隆重,南方比北方丰富。

4.jpeg
山西晋南 花馍制作。署名/吕行,来源/图虫创意

“灶王爷”无论走到哪里,吃到的无非是美酒加甜食。不同地方的“灶王爷”,他们的口福也是不一样的。

想让“灶王爷”说点好听的,美酒少不了。这个想法,宋代人就有了。南宋时期,百姓给“灶王爷”不仅摆上鱼和肉,还有美酒。北宋《东京梦华录》中曾记载,在汴京,人们会用酒糟涂抹灶门,这个仪式叫“醉司命”,意图十分明显。到了明代,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也说:“留都人家,以腊月二十四也祀社,果酒,自士大夫至庶人家皆然。”

接下来是重头戏——美食。如果“灶王爷”从北向南走一遭,几乎都离不开一个“糖”字。百姓给“灶王爷”糖吃,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灶君吃了甜甜的糖,说话自然甜蜜,“上天言好事”;二是吃了黏黏的灶糖,可以粘住灶君的嘴,让他说不出话——什么都说不出口,自然也就说不出坏话了。

北方的“糖”,有糖瓜、关东糖、酥糖等。糖瓜是个圆滚滚的奶白色糖球,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中心是空的,外壳上有一条条的纹路,由奶白色、红色和绿色相间组成,像是没长熟的小南瓜,吃起来酸中带甜。

5.jpeg
麦芽糖瓜。署名/用户_5d5937b2,来源/图虫创意

明代刘侗在《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里说:


(十二月)廿四日以糖剂饼、黍糕、枣栗、胡桃、炒豆,祀灶君。

清朝时,北方祭灶方式大致与明代相同。时人记载: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皂(灶),古用黄羊,近闻内廷尚用之,民间不见用也。民间祭皂(灶),惟用南糖、关东糖、糖饼及清水、草豆而已。(清水和草豆给灶王爷的马吃)

关东糖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长条棍状,硬梆梆的,吃时只能用刀劈开,切口如大理石一样细腻致密,入口甜中带酸,口感与糖瓜相似。

6.png
关东灶糖。来源/纪录片《舌尖上的东北》截图

往南走到江东,“灶王爷”吃到的甜品会丰富一些。在苏州,他会见到很多团子、年糕、汤圆、饴糖元宝之类的。清代《真州竹枝词引》中记录了江苏人祭灶的情形——

祀灶日煮糯米饭,曰“灶饭”,糖九层如塔式,曰“灶糖”;糕亦如之,曰“灶糕”;又有灶馒、灶果,摆列灶台,主人率子弟拜祀……

上海则用“元宝糖”,形状与粽子相近,也叫“粽子糖”,此外还有茨菇、柿饼、赤豆糯米饭、青菜、糯米小圆子、清茶等。

7.jpeg
年糕条。署名/刘丽,来源/图虫创意

继续向南走,杭州人民准备了“糖豆粥”,喝起来清甜可口,比关东糖容易入口。

再往南,岭南和东南沿海人民准备的甜食又有不同。近代张立中在《福州风物精华》说:

福州廿三日备荤的菜肴,廿四日备糖饼素果……廿三日叫“祭荤灶”,廿四日叫“祭菜灶”,祭菜灶糖果种类繁多,鲜果中有福桔、甘蔗、荸荠,干果中有瓜子、落花生、桂圆、胡桃、黑枣、红枣、栗子、柿丸、糖莲子、番薯干以及糖、饼等不下十余种。

广东海丰祭灶用的是一种叫“菜粿”的食品,具体做法是用粳米粉做皮,用肉丁、虾米、芹菜做馅,包成长约寸半,形如半月。潮汕一带则给“灶王爷”准备南糖,用饴糖或砂糖掺花生、芝麻等制成。

8.jpeg
灶糖。署名/陈锋尘,来源/图虫创意

这样一趟走下来,我们会发现,北方的糖就是单纯的“糖”,而南方的糖则会逐渐加入其他食材,吃着吃着,感觉不知不觉已经吃了一道菜。

酒菜都备上了,该上主食了。与南方糯米、米粉风格不同,北方的主食更讲求筋道。所以,如果北方的“灶王爷”从东向西走,他吃到的主食又会发生变化。

在山东鲁西北地区,人们会准备“枣山馍”给灶君吃。枣山馍是个巨大的锥形面点,由许多卷上红枣的云纹图案状馍馍组成,最上面还要放一个大石榴。

9.jpeg
枣山馍。署名/签约供稿人,来源/图虫创意

往西走到陕西,“灶王爷”有可能吃到的主食是米饼。作家陈忠实回忆:“家家都烙制一种五香味的小圆饼子,给灶神爷带上,用作漫漫的上天之路作干粮。”

说得这么热闹,“灶王爷”真的会因为吃得不开心而说坏话、吃得好而多美言吗?实际上,“灶王爷”作为神仙,一是吃不了那么多东西,二是他并不在意人们供的是什么。民间曾流传过宋朝宰相吕蒙正的一段励志故事。吕蒙正年轻时家贫,腊月二十三这天,他没钱买祭品,只能用煮肉的柴火当香,在灶神前拜祷说——

一炷清香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

“灶王爷”被他的虔诚打动,向上天禀报了这户人家的情况,最后,吕蒙正成为了北宋的宰相。

10.jpeg
四川成都川菜博物馆灶王祠。署名/行天涯_007,来源/图虫创意

如今,人们或许对灶神的敬畏和依赖感在减弱,但小年“祭灶”的习俗为过年增加的仪式感,寄托了“言好事、保平安”的愿望。这份悠久而连贯的民俗传承至今,仿佛形成了人们的肌肉记忆:送完灶神,意味着家人即将团聚,春节即将到来。
 
参考资料:
刘守华:《论土地爷和灶王的民间传说》,《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1年第2期;
王军:《灶神及祭灶古今考》,《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第18卷第1期;
殷登国:《十二月廿三送灶神——灶神起源于祭灶风俗》,《紫禁城》2011年1月;
李海流:《乡村祭灶年味浓》,《文史博览》2015年第2期;
醳倾:《有口福的“灶王爷”》,《食品与健康》2020年第1期;
郝铁川:《灶王爷、土地爷、城隍爷:中国民间神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11.png
END
作者 | 番茄汁
编辑 | 胡心雅 郝芮(实习)
校对 | 火炬 张斌 古月 苗祎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7 12:53 AM , Processed in 0.07172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