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3|回复: 0

[哲史艺丛] 近代外国是怎么瓦解中国货币主权的?咱的钱不好,国人也有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31 07: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代外国是怎么瓦解中国货币主权的?咱的钱不好,国人也有问题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4-01-31 17:31 
1.jpeg


自鸦片战争之后到20 世纪初的短短几十年,外国银圆竟占据了中国货币市场的四成以上。为何外国的银圆在中国如此受欢迎?这是有现实考量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传统的银两太过落后。虽然同样是由白银铸造的,但中外两种货币的成色、重量都不同,而且种类繁多,互不通用。外国银圆具有成色好、规格统一、质量上乘等优点,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众争相使用,甚至出现洋钱不敷用度的情况,其价值远超过本身币值,中国的货币主权受到了致命的威胁。


一、 本土银两之困


自清代以来,官府铸造的制钱与银两已难以满足日常使用,更无法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得不选择一种更加方便规整的新币种,来解决交易需求,于是,外国银圆便顺势登上了历史舞台。特别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大批外国银圆涌入内地,并迅速成为通商口岸及周边各地的通用货币。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传统的制钱与银两太过落后,缺乏统一标准、各地互不通用等。


一般来说,一枚“初出银炉”的银锭,必须要由公估局派人进行查验,公估局一般由当地商会或钱庄委派专人组成,查验之后再标注银锭的重量和成色,只有有了这些“身份证明”,银锭才能上市流通。但问题在于,公估局只会鉴定一两以上的银两,一两以下的碎银并不会被纳入鉴定范围。另外交易时谁也不会细看,最多用秤衡量,这就给了奸商机会。用低成色银两冒充高成色,拿私铸银两代替官制银两等,都是常用的手段,无论商人还是百姓,都深受其苦。


2.jpeg


更不必说银两还分虚实。银锭和碎银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银两都算作实银;此外还有一种虚银两,如九八规银。这是为了弥补实银供应不足的问题,在上海出现的一种在实银的重量上加以升水(如果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贵则为升水,便宜的话则为贴水)﹐再打九八折得到的通用标准银。后来很多地方都仿造上海的模式,搞出自己的标准银。比如海关有海关银(或称“关平”),天津有行化银,汉口有洋例银……其他各地也都有类似的虚银。这些虚银标准五花八门,不光各省不同,一省之内往往都有几十种名目。它们的共同点就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纯粹只是一种计账单位,专门用于各地调剂金融和进行汇划调拨。


还有,复杂的换算也足以劝退一大批普通商人,因为普通商人光是分清换算单位就足够费劲了。如果有人要从上海到汉口去交易一批商品,他就要带着一堆重达 50 两的宝银溯长江而上,宝银上面刻有铸造者地址、店号、人员名称甚至银炉号码。历经重重艰险到达目的地之后,并没那么容易交易。首先要分清两地标准银换算的差别;然后再兑换成当地的银两,大额交易用银锭,小额交易用碎银;最后刨去交易成本,将货物沿长江运回。能完成这套流程的不一定是杰出的商人,但他算术一定很好。


3.jpeg


这只是理想情况,现实情况往往要比想象中的更为复杂。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商人可能遭遇兑换标准不同、银两成色不足、两地银两互不通用的问题,甚至当地官员的个人品行与职业操守也要考虑在内。这一切都构成了巨大的交易成本,无形中给实施商业活动增添了难以逾越的障碍。所以说晚清时代的商人,绝对是个高危职业,他们一方面必须有无比高超的耐心与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还要有极佳的运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幸运地在时代浪潮中脱颖而出。


二、外国银圆的优势


相对而言,外国银圆的优势就太多了。外国银圆一般都是机器批量生产出来的,又具有形制统一、价值稳定、便于核算等优点,在交易时不必逐一过秤称重及确定成色,大大简化了交易手续,节约了交易时间以及成本,因此它受到市场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由于银圆的规范性,检验起来也方便很多。一般银店收银之后会用笔在上面注明符号、写字画押,相当于防伪标签的作用,叫作软戳。


4.jpeg


不过这个办法并不保险,颜料稍加清洗就失去了效用,起不到防伪的作用。所以银店更喜欢用硬戳的办法,就是直接用钢印把记号打在银圆上,这样一看便知真伪。但这也有缺点,那就是如果转手太多,戳记太密,银圆可能就跟废银没什么两样了。


但总的来说,外国银圆相较中国的银两还是有着巨大优势,比如最早打入中国市场的西班牙银圆,有很多是在西班牙的殖民地墨西哥铸造的。有一种正面是西班牙国徽及皇冠,背面为东、西两半球及双柱图案;另一种是铸有各个国王头像的银圆。中国人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前者称为“双柱”,后者称作“佛头”,两者则统称为“本洋”。后来,流行于中国的墨西哥银圆由于上面刻有鹰徽,也被称作墨西哥鹰洋。


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雕刻精美,颇受中国人欢迎。在当时很多人看来,相较于外表坑坑洼洼、杂质又多的中国银两,这种外国银圆不仅好用,还能当作工艺品收藏,就像如今各国发行的纪念币一样,具有保值的作用。


5.jpeg
6.jpeg


三、潜藏的危机


这种局面也潜藏着危机。因为在市场太受欢迎,需求量远远高于供给量,以至于洋钱不敷用度,其价值远超过本身币值,有些商人会借此换取中国的纹银以获利,当时的有识之士已经预感到这种现象将会导致极大危害。外国铸造的银币多少都有“兑水”,当时市场上银两一般以合库平银七钱二分为足银货币,而外国银币很多成色只有九成,甚至不足九成,拿到中国来使用照样畅通无阻。而且由于其制作精美,使用方便,市价还会高于七钱二分。这样一来,老百姓不知不觉中就被外国银圆掏空了口袋,无形中造成中国经济利益的巨大损耗。


就这样,外国商人利用这个漏洞以银圆在中国收购白银,拿到国外再铸成银币,然后流入中国。试想,用一枚重七钱二分、成色不足九成的外国银圆和重一两、成色为九成多的纹银进行交换,显然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偏偏当时的民众还乐此不疲,积极拿自己手上的银两兑换银圆,足可见传统的银两多不受欢迎。


7.png


当时的中国可没有什么管理市场的政府机构,外国商人如此循环套利,反复赚取差价,攫取了中国大量的经济利益。若按度支部的统计数据,仅外国银圆一项,清代中国就有1.7亿两白银的利益外流。


西方商人就是利用这种不平等的贸易方式赚取了大量白银,而中国方面却对此茫然无知,甚至还在推波助澜。洋人以外国银圆购买中国产品,这在当时清朝的海关政策中被视为中国货物的出口,并非外国银币的进口,所以海关只收出口税,而不收外国银圆的进口税。这实际上是为洋钱的进入大开国门。但当时的人们并未意识到,其实外国银圆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过度的倾销会对国内货币市场造成相当大的破坏。


看到银圆有这样大的利润空间,列强自然眼红不已。那时,西班牙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已近200年,墨西哥也刚被美国占领大片土地,不得不彻底放弃美洲霸主的梦想,凭什么他们还能拥有如此坚挺的货币?英国人首先站出来批评清政府的愚蠢,声称让如此巨额的外国银圆进入中国,甚至占据国家货币的关键地位是万万不可的,这会造成巨大的隐患。随后,英国却在香港建立了自己的铸币厂铸造银圆,声称“有着标准的成色和重量,将成为事实上完美和可靠的货币,很快被市场接受,并将取代本洋和鹰洋”。


8.jpeg


后来,日本和美国也相继盯上银圆铸造这块蛋糕,争先恐后地插手。日本人在同治十年(1871年)铸造了自己的银圆,因币面上印有飞龙图案,所以被称为“日本龙洋”。刚开始,这种银圆竞争仅限流行于中国的本洋和鹰洋,很难抢到市场份额。但日本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那就是距离近、投放快。随着中日贸易关系的日益密切,日本政府要求到华的日本商人和军警都要自觉地使用龙洋,用量越多越好,最好全部留给中国人。这种办法果真有效,与日方做生意的中国人多少都接受了这种新的银圆,不仅在日资企业集中的商埠港口,甚至在朝鲜、安南、暹罗等地,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9.jpeg

1871年日本铸造的银圆


文史君说


外国银圆在中国市场的自由流通,对于中国货币主权安全无疑是致命的威胁。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不可能容许这样的局面存在,所以如何打好这场特殊的经济战,成为了摆在清朝统治者面前的棘手问题。自此之后,中国开始走上自铸银圆的道路。客观而言,各国银圆的涌入虽然扰乱了中国的货币市场,但它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货币体系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为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与成熟提供了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黄寿成:《外国银圆在中国的流通》,《中国典籍与文化》1994年第4期。


张国辉:《晚清财政与咸丰朝通货膨胀》,引自《近代史研究》1999 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昕冉自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4 09:04 AM , Processed in 0.03192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