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6|回复: 0

[哲史艺丛] 不是被领导“气死”,就是被同僚“气死”,古人为什么这么容易被气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8 09: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是被领导“气死”,就是被同僚“气死”,古人为什么这么容易被气死?

 关禾 国家人文历史 2024-01-23 23:00 


1.png

本 文 约 490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分 钟


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忧、思、悲、恐、惊,生气是最为常见的情绪之一。甚至在很多文学作品和史书记录里,还不乏名人大家动不动被“气到吐血”的情节,或遇到挫折之后一蹶不振、郁郁而终。


历史上真有人被“气死”吗?这些看似憋屈的死法背后是否另有隐情呢?


是气量太小还是死得太憋屈?


虽然我们会对“因为生气而一口气没折腾上来魂归西天”的可能性抱有一丝怀疑,但历史上还真有人被气死,并且被写进到正史里,落了一个“愤懑而亡”的结局。


汉代由文皇帝亲自任命的宰辅重臣申屠嘉就是一个例子。


申屠嘉是何人?《史记·张丞相列传》记载,秦末时,申屠嘉就以一个能拉强弓硬弩的武士的身份,跟随刘邦四处征战,立下开国战功,后来经历了汉代高祖、惠帝、高后、文帝、景帝五朝,并在汉文帝在位时官至宰相。不过,这样一位老臣,却被年轻的新皇帝和他的“宠臣”给气倒了。


2.jpeg

汉陶彩绘武士俑。来源/连平县博物馆


公元前157年,文帝驾崩,景帝刘启即位。刘启在太子时期,就十分欣赏能言善辩的家令(太子家的总管)晁错。刘启一登基,立即任命身边这个“智囊”为“内史”,职责是“掌治京师”,级别为“秩二千石”。这相当于晁错一跃成为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变成和九卿平起平坐的“正部级干部”。晁错有了施展政治抱负的舞台,便不断向景帝提出各种建议,今天变法,明天改革,景帝也言听计从,权倾九卿的晁错当之无愧地成为当时全朝最炙手可热的权贵。


景帝二年(前155),晁错力主削藩,弄的朝野人心惶惶,首当其冲要削的,当然是前朝宰相申屠嘉的官帽,老派的五朝老臣和新派的青年权贵之间的梁子就这样结下了。一天,晁错觉得内史府的门朝东开不方便自己上下班出行,就在南边开了新门,但施工队却把太上皇庙的围墙给凿穿了。申屠嘉便打算拿这个事说事,递上一封弹劾折子,“奏请诛错”。没想到,晁错提前连夜进宫向景帝认错请罪,第二天上朝时,景帝在朝堂上公开帮晁错开脱,说晁错砸破的不是太上皇庙的围墙,而是一堵普通的墙,开新门也不是晁错自作主张,而是景帝示意的。这样一番明目张胆的偏袒解释,让申屠嘉的弹劾奏折轻飘飘地落了地,凿墙一事也一笔带过。申屠嘉下朝后对长史说:“我太后悔了,早知道就先斩了晁错再报告给皇帝,结果反被晁错这小子给耍了!”《史记》记载,申屠嘉“至舍,因呕血而死”。


3.jpeg

清人绘汉景帝像。来源/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编《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如果说申屠嘉亡于朝政之争,那么同一朝代的著名大将军周亚夫则是被自己领导“气死”的。


周亚夫是名将周勃的儿子,七国叛乱时,“上乃拜周亚夫为太尉”,平定了七国之乱,周亚夫成为安定天下的大功臣,也是抵御匈奴的名将,封侯拜相。拜相之初,景帝对他还颇为倚重,慢慢地,君臣在废立太子、给皇后的兄长封侯等政事上产生了分歧。


4.jpeg

清人绘周亚夫像。来源/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编《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一次,景帝在宫中设宴,请周亚夫吃饭,却故意在周亚夫面前放了一块没有切开的肉,也没有放筷子。大块肉,不备刀箸,怎能食?于是周亚夫吩咐内伺太监去皇帝的餐桌取筷子。景帝反问道:“此非不足君所乎?(哪儿没满足到你吗?)”周亚夫恼羞不已,脱帽谢罪后大步离席。景帝看着不欢而散的宴席说:“此鞅鞅者非少主臣也。(此人桀骜不驯,不是一个能安分伺候少年君主的臣子)”当时太子年少,景帝担心一旦自己故去,周亚夫不能好好地对待自己的继承人,早有除掉周亚夫之心。


不久,景帝就找到了除掉周亚夫的借口。周亚夫的儿子想预先给父亲筹备后事,就偷偷找人买了五百副甲盾修筑坟墓,但周家偷买违禁物品的事情被告发,周亚夫也被扣上谋反的罪名。在狱中,周亚夫辩白,负责审讯的廷尉却说:“君纵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就算你不想在地上造反,到了地下也要造反)”周亚夫被气得宣布绝食,入狱五天后就呕血而死。


5.jpeg

彩绘持盾步兵俑。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史记》记载周亚夫是绝食后吐血而亡的,但唐人笔记《独异志》却说是景帝吩咐了廷尉和狱卒,把周亚夫活活饿死的。不过笔记的可信度有待考量。


由此可见,古人不是被领导“气死”,就是被同僚“气死”,当官之路实属不易!《新唐书》也记载了一个“忧愤卒”的大臣,他就是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的薛万均。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唐太宗李世民游览芙蓉园,命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负责警卫保安工作,但当天宫苑内的闲杂人员清理得不彻底,薛万均被贬入狱。他在狱中耿耿于怀,愤愤之情难以消解,竟然最后气死在了狱中。连唐太宗听说了薛万均气死的消息都感到很意外,下令将其陪葬于昭陵(皇家陵墓),以示恩宠。甚至在后来一次赏赐群臣的宴会上,唐太宗还不小心把薛万均的弟弟薛万彻喊成了已逝的“万均”,他若有所失后怆然曰:“万均朕勋旧,忽口其名,岂死者有知,冀此赐乎?”唐太宗虽没有故意处死薛万均,但薛万均被唐太宗气死却是史实。


宋高宗苟且偷安,任由奸相秦桧一句“莫须有之罪”迫害抗战派将领岳飞的故事,令不少中国人气愤过。历史上流传,和岳飞齐名“中兴四将”的韩世忠,就是被“莫须有”三字气死的。


6.png

电影《满江红》中的秦桧,雷佳音饰演。来源/电影《满江红》预告片截图


当秦桧制造冤狱,杀害岳飞时,满朝文武不敢言,只有韩世忠不顾个人安危,当面诘责秦桧,迫使秦桧无可奈何地说出岳飞是“莫须有”的罪名。韩世忠气愤地说:“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此时宋高宗为减少“和议”的阻力,已解除了韩世忠的兵权,让其回家养老。韩世忠经过多方面打击,最终忧愤而死,卒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时年六十三岁。


三国演义:“气到吐血”的重灾区


要论把人“气死”的情节,《三国演义》一定是将其发挥到极致的文学作品了。我们熟知的“三气周瑜”正出自于这里,在小说里,文武双全的名将周瑜被诸葛亮打败,赔了夫人又折兵,留下一句“既生瑜,何生亮”后活活被气死。


7.jpeg
影视剧中周瑜的葬礼。来源/电视剧《三国演义》截图

事实上,罗贯中对于周瑜被气死这个结局做了许多铺垫。周瑜在赤壁之战期间,对出身于隆中陇亩的“诸葛匹夫”既瞧不起又嫉妒,六度想害死自己的盟友,已反映出其器量狭小、忌才妒能的性格。周瑜与诸葛亮的谋略相争,结果却是一败再败,接连“破防”,使得周瑜这一角色在“多智近乎妖”的诸葛亮面前更显得意气用事、冲动易怒。

诚然,这些性格弱点,与正史《三国志》中“性度恢廓”的周瑜相去甚远,但由于《三国演义》深入人心,但凡提起三国故事谈到周瑜几乎都会马上想到其心胸狭窄、忌才妒能的品质。赤壁之战后,周瑜领兵和曹仁争夺荆州,结果诸葛亮趁虚而入,先占据了南郡和襄阳,积劳成疾的周瑜气绝而死。由于前期的性格描写,周瑜被“气死”的悲剧结局也只能归咎于其自身气量太小。

近几年网络鬼畜视频的流行,带火了三国故事里的另一个角色,也就是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

8.png

近几年网络鬼畜视频的流行,带火了三国故事里的王朗。来源/哔哩哔哩截图


小说中,诸葛亮是怎么用舌战杀死对手的呢?他先称赞王朗是“汉朝大老元臣”,实际上是在讽刺王朗身为汉室臣子却不“匡君辅国,安汉兴刘”,反而“助逆贼,同谋篡位”,并说王朗是“苟图衣食”的谄谀之臣。要知道,王朗之所以能进入魏军统帅曹真麾下做军师,是顶着76岁的高龄毛遂自荐,“举孝廉入仕”的,被诸葛亮这么一讽刺,王朗反倒成为追逐功名利禄的利欲薰心之人了。在出兵之前,王朗曾夸下海口,自诩“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但最后诸葛亮一句“皓首匹夫!苍髯老贼”,却把王朗气得从马背上摔落而死。


另一个有着“四世三公”家庭背景的一方霸主袁绍,也是被气死的。曹操曾经点评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虽然袁绍出身优越,手中兵精将足,但官渡一战中,袁绍被老对手曹操以少胜多,损兵折将,大败而归,陷入了忧郁之中。仓亭之战战败后,袁绍更是在老家冀州“翻身大叫一声,又吐血斗余而死”。


袁绍的弟弟袁术被气死的直接原因则更戏剧化。《三国志·吴书》记载,袁术在北上青州的路上遭刘备、朱灵军截住去路,只好退军江亭。当时正值六月盛暑,两军夹击之下军中只剩麦屑三十斛,袁术想喝蜜浆解渴,却寻不到蜜浆。于是感慨道:“袁术至于此乎!”随后伏在床边吐血死了。


9.jpeg
影视剧中的袁绍(左)和袁术(右)。来源/电视剧《三国》截图

如果说三国故事里有“嫉妒死”的、被“骂死”的、“馋死”的,那么曹魏大将于禁则属于是被“羞辱死”的。

于禁跟庞德率军和关羽交战,关羽水淹七军,击败曹军,生擒了庞德和于禁,庞德不屈而死,于禁跪地投降,活着回到了魏国。于禁本来是只听从曹操调遣的,但他在魏文帝曹丕面前,曾经立下再多战功如今也不过是一个败军之将而已。曹丕先是给了于禁一个有名无实的“安远将军”的头衔,后来又派于禁出使东吴,行前到安葬曹操的高陵拜别。于禁进入陵屋中,却看到墙上画着樊城之战中关羽耀武扬威,庞德不屈、于禁投降的壁画,顿时感到悲愤莫名、气血攻心,不久就发病而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对这段历史有所评价:

于禁将数万众,败不能死,生降于敌,既而复归;文帝废之可也,杀之可也,乃画陵屋以辱之,斯为不君矣!

可见后人对于于禁的死,多归结于曹丕“不君”的做派。


病由心生:心情真能决定健康吗?


看了这些古人被“气死”的历史和文学故事,我们虽不能断定是情绪直接导致了死亡,毕竟古代医疗技术不如现在发达,古人对三高、脑梗、心脏病的防治也不如现在严谨,但心情一定是促发死亡的重要导火索。诸葛亮所以能够“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是由于当时王朗已入古稀之年,很可能患有心脑血管类疾病,加上恶语刺激,一怒之下,导致“卒中死亡”。


10-ezgif.com-optimize.gif
诸葛亮骂王朗名场面。来源/94版《三国演义》截图

有时候,史书或文学传记将古人写成“忧愤而亡”,或许也是一种春秋笔法(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例如历史上宋徽宗之死一直围绕着许多谜团,靖康二年(公元1127)二月,北宋王朝的灭亡,宋徽宗、钦宗废为庶人,被金人掳走北上,史称“北狩”,但实际上是囚禁。北狩期间,宋徽宗受尽精神折磨,写下了许多悔恨哀怨的诗句,最终被囚禁九年之后死于五国城。宋徽宗究竟为何而死如今已无处探究,但亡国之恨和被俘之辱带来的心境转变,想来应该是影响他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11.jpeg

赵佶枇杷山鸟图页。来源/故宫博物院


俗话说“病由心生”,情绪恶化会波及身体健康,这在生物学和医学上是有科学依据的。


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但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了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必然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而致病,甚至造成死亡。


在人大脑中,还存在着杏仁核和下丘脑这两个掌管情绪的重要脑部组织。杏仁核产生、识别和调节情绪,下丘脑则在识别到情绪后激发身体反应,例如呼吸加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扩张。情绪能直接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长期气血郁结,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结节肿块,所以“气大伤身”这句话,并不是危言耸听。


12.jpeg

西汉人体经脉漆木模型。来源/绵阳市博物馆


国历君祝愿你:烦事不生气,心宽不惹气,怨言不怄气,受挫不泄气,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易中天历史之错》,《国学》,2008年。

李德生封侯拜相却最终饿死的将军》,《文史天地》,2010年。

周乾溁周亚夫之死是自杀,还是被杀》,《史学集刊》,1994年。

顾志文居伟忠抗金名将韩世忠》,《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

孔智恒<三国演义>中周瑜形象的悲剧性》,《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

李沛廉<三国志><三国演义>中王朗形象之比较》,《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3年。

魏伯河三国名将于禁生平及弗克其终》,《泰山学院学报》,2020年。

梁兆松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6年。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a.png
END
作者 | 关禾
编辑 | 胡心雅 任婕(实习)
校对 | 火炬 李栋 张斌 苗祎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8 12:55 AM , Processed in 0.0466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