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32年,蒙古大军兵分三路南下攻金,西路军主帅拖雷 ,在河南禹州三峰山全歼金军主力15万人,之后与中路军窝阔台部胜利会师。农历3月22日,蒙军合围攻打金国首都汴京。
蒙古自成吉思汗崛起以来,屡次南犯。金军与蒙古军交锋,几乎是屡战屡败,被迫将都城由中都南迁到了汴京,以求苟安。但这次,南下扫荡,志在灭金的蒙古铁骑,又将汴京城围得水泄不通,大金国又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金哀宗做出最后的垂死挣扎,“末帝亲出宫,巡四方劳军,故士皆死战”他将城外军民将士家属、南渡逃亡的难民、周边州县的军民全部集结至城内,集中全部的力量做最后一搏。
上图_ 蒙古骑射
守城战进行得十分惨烈,蒙古对汴京发动轮番猛攻,金军用“震天雷”、“飞火枪”等火器反击,甚至将“故宫及芳华、玉溪所拆大木”来修补城墙工事。“至是十六昼夜,内外死者以百万计。”金人抗拒持久,蒙古”师多死伤”、“不能前”,短时期内无法攻下,于是,四月初八日,以“天热避暑”为名,撤围而去。
蒙古退兵了,金人欢呼雀跃,全城上下一片欢腾,江山社稷终于保住了!可是金人没高兴多久,灾祸就降临了,“汴京大疫,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汴京城有十二个个城门,每天抬出门尸体就有千余具。疫情持续了近三个月,汴京城宛如人间地狱,“白骨相望,虻蝇扑面。”
上图_ 金朝骑兵
此时的金朝政府已经自身难保,无法阻止强有力的防疫措施,能做的不过是“令诸生监宋军士饮食,视医药”。瘟疫的蔓延,让劳动力大量损失,随即又爆发了“人相食”的饥荒,士兵们甚至杀死军官逃出“死城”。
金政权在饿殍遍地,人粮殆尽的情况下,不得不逃出汴京逃往蔡州,1233年3月,蒙军攻克汴京,1234年1月,蒙宋联军攻克蔡州,金朝灭亡。“汴京大瘟疫”可以说成了压死金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这次压垮金国的大瘟疫,究竟是什么病导致的呢?
上图_ 蒙古灭金
探讨要研究这场瘟疫,最重要的材料就是当时记录,据载这病“民中燥热之气者,多发热,痰结咳嗽,”而城中的医生大都判断这次疾病是中医上的伤寒,开出南星、半夏作为药方。可是他们开出的药方,不但治不好病,病人吃下药后反而“以益燥热,遂至咳血、肾涎逆涌,三,咯吐不已,肌肉干枯而死。”中医里的伤寒和西医由细菌感染的消化道疾病伤寒不同,指的是所谓“外感热病”,即发热引起的急性病,多半为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医生们应对多痰咳嗽的病症,开出了去湿化痰的南星半夏,可是却越治越坏。上图_ 《内外伤辨惑论》,三卷,元·李东垣撰于公元1247年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创始人。李杲在他的著作《内外伤辨惑论》里详细地论述了这次瘟疫,他认为,汴梁瘟疫不是什么“伤寒”,而是“饮食不节,及劳役所伤”的群体性内伤病。在围城的时候,“朝饥暮饱,起居不时,寒温失所”,而解围以后,有东西吃了,人们就“饱食太过”,从而得了病。这病症状类似伤寒,实非伤寒,庸医用药失误,把人治死了。金末大诗人元好问,当时也困守在汴京城中,他对李杲的说法深以为然,把这次瘟疫称为“壬辰药祸”,就是误诊给药错误带来的祸患。上图_ 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生于1180年,卒于1251年解放以后,有不少专家重新检视这次瘟疫,他们结合现代西医理论,对李杲的内伤说提出了质疑:饮食不节,导致的身体损伤,怎么可能在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内造成上百万人的死亡呢?瘟疫的元凶一定是某一种烈性的传染病,很可能就是鼠疫。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导致的烈性传染病,由老鼠通过跳蚤传染给人类,传染性极强,致死率极高,3-5天即可致人死亡。13、14世纪让欧洲人死了大半的黑死病就是鼠疫。欧洲的黑死病,是由蒙古军队带来的,而汴京大瘟疫也和蒙古人密切相关,蒙古草原上的土拨鼠就是鼠疫杆菌的自然宿主。汴京大瘟疫,可能就是欧洲黑死病的序曲。从症状上看,汴京大疫的患者“发热”、“嗽血”、”呕吐“,而肺鼠疫的临床症状里就有“高烧寒战、胸痛,咳痰、痰为粘液火血性泡沫状态”,于之颇为相似。在蒙军撤围之后,汴京解严,民众走出城外,接触到了蒙古战马留下的跳蚤,或者敌军病死士兵的尸体,从而把鼠疫杆菌带到了城内,引起了恐怖的鼠疫大流行。但是鼠疫说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鼠疫按症状有分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症鼠疫。其中腺鼠疫有明显的淋巴结肿大现象,而肺鼠疫不一定有。但如果是上百万人的鼠疫流行,其中必定存在大量的淋巴结肿大的病人。可是在“汴京大疫”中,却没有类似症状的描述。肺鼠疫的病人,因为呼吸困难身体缺氧,皮肤还会发黑。可是这一明显的症状也不见于记载。另外鼠疫病人一般发病后,很难活过5天,可是汴京的患者则是”旬日必死”,能撑上个10天左右。这也不相同。首先,发病率高,短期内在一地聚集性感染,符合传染性肝炎的特征。1988年,上海甲肝大爆发,就在2个月内,造成30万人感染。其次是发病时间在蒙古撤军之后,城内粮食跟上了,饿坏的军民开始放开大吃,符合肝炎通过食物传播特点。另外,据一些病人“结胸发黄”,类似肝炎黄疸的特征,“发热”、“呕吐”也是肝炎的症状。但是肝炎说也有问题,记载里,病人多痰、咳嗽、呼吸衰竭,这一病征和肝炎不太切合。病人复杂的症状,应该是一种急性的全身性疾病。有学者认为是钩端螺旋体病。上图_ 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简称钩体钩端螺旋体是宜中螺旋形的细菌,菌体一端或两端弯曲如钩。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头痛,呼吸系统上出现咽痛、充血,消化系统上呕吐、腹泻、恶心。发病到中后期会出现肺出血、心肌炎、肾炎、呼吸衰竭、黄疸等现象。和汴京大疫的病症描述十分切合。但是,判断肝炎和钩端螺旋体病的依据里,都有一条,就是“黄疸”,根据的是“胸结而黄”。有学者对此表示质疑,因为古书上说的“内结而黄”,是在病人服用了巴豆等药物之后的表现,是用药失误的副作用,并非是自然病程的反应。故而不能以发黄,来推断此病为肝炎或钩端螺旋体病。还有专家认为,病因为”真性伤寒”(typhoid fever),此出伤寒和前文的中医伤寒不同,说的就是西医的由细菌引起的伤寒。伤寒多发病于春夏之际,时间点和汴京大瘟疫对的上。伤寒死亡率极高,传染性极强,也和汴京大瘟疫相同。伤寒的临床表现有乏力、畏寒、发烧、咽痛咳嗽,符合“燥热、痰结、恪守、咯血、气虚”的特点。伤寒会造成腹痛、腹泻,和李杲的描述的”胃气亏欠”类似。但是伤寒病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部分患者面部会出现红色的斑疹,称之为“玫瑰伤寒疹。”汴京大疫感染了上百万人,应该有不少人脸上长了玫瑰疹,而这种明显的病征却没有在古籍中被提及。这便是伤寒说的存疑之处。除此以外,对于汴京大瘟疫,还有流感说、流行性肠胃病说等说法,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和历史记录完全切合。毕竟医学临床确诊,需要面对实际病人,做出多方面科学的综合判断才行。现代医学专家,又不可能穿越到过去给古人看病,只能依据书籍推断,故而对汴京大瘟疫的说法莫衷一是了。尽管现代的我们找不到800年前大瘟疫的元凶,但是汴京大疫的造成百万人死亡的诱因我们还是知道的。金哀宗汇集了数百万人集中到汴京,造成城市人口的超级聚集,战争时期,饮食无节、精神焦虑紧张、尸横遍野、加上政局动荡,行将就木的金政府拿不有效的防控手段,使得一场大灾祸在所难免。
【3】《也论汴京大瘟疫的诱因与性质》王星光、郑延午历史研究2019.2.25 【4】《甘温除热法管见》崔文成中医杂志1994.8.15 【5】《中国古代主要传染病辨异》马伯英自然科学史研究1991.3 【5】《关于东垣外伤类似伤寒的我见》牟允方中医杂志1962.11 【6】《1232年汴京大疫探析》李中琳符奎医学与哲学2008.6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