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3|回复: 3

南京中山陵园建园的前前后后/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2 09: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京中山陵。

中山陵至今是南京的第一名胜,整个紫金山已形成为浑然一体的山林人文景区。这座规模为45000余亩的特大陵园,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还是中外游人游览的胜地,令游览者叹为观止。

按最初的计划,中山陵园的面积只有2000亩左右。将中山先生的陵墓安置在紫金山的中茅山,虽然了却了他生前的遗愿,但把陵园局限于这么小的范围,显得不够开阔,就很难反映中山先生的宏伟抱负和伟大的革命精神。到最后确定为45872亩的规模,扩大了20多倍,其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圈地之争

1925年4月23日晚上,在上海孙中山先生故居,召开了(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的第二次会议。在会上,叶楚伧常务委员汇报了孙夫人宋庆龄与孙科及葬事筹备委员会代表实地调查墓址的经过,并转达了宋庆龄对选址的意见。决定墓地在紫金山中茅山的南坡,它占山地1平方公里,墓道马路及沿线纪念建筑用地约占2000余亩。其中除墓道南段民地数百亩外,其余都是公地。

在会上,对于把中山先生的墓建在紫金山山南的意见,叶楚伧表示同意,此外,他还提出纪念公园宜包括全山与后湖(玄武湖)。他的这个提议获得主任干事杨杏佛的支持,杨认为,圈地宜包括紫金山的全部。这次会议确定,派杨杏佛到南京与地方当局接洽圈地等事宜。此外还确定,墓地测量和制图等工作,由葬事筹备处延请江苏陆军测量局派人担任。

1926年初,国民党“二大”在当时国民政府的所在地广州召开。孙科在1月12日的会议上,报告了总理葬事筹备的经过。由于段祺瑞政府曾有国葬孙中山的明确指令,江苏地方当局不可能对征用紫金山的土地进行公开抵制,但当时的省长韩国钧却从地方局部利益考虑,表示圈地应把江苏省立第一造林场除外,而且要少圈民地。当时,时局急剧动荡,到了5月,随着张作霖奉军势力扩展到华东,就由郑谦接任省长。郑上任伊始,孙科就同他接洽过圈地之事。

有关圈拨墓地事宜,经商定,由内务部、江苏省长及筹备处协同处理。在计划的墓地范围内的公地,原分别属义农会和江苏省立第一造林场,当时这两个机构都表示自愿以被圈之地供建墓之用,义农会会长的态度显得更为积极。

7月12日,葬事筹备委员会举行了第六次会议。该委员会原来打算要将紫金山全部都建为总理纪念园林,以形成规模宏大的纪念森林。但考虑到如果范围过于庞大,阻力就会增大,恐怕难以实现,只得进一步缩小圈地的范围,不过仍有6500余亩之多。其中义农会的地约4000余亩;第一造林场的地约1000余亩;民地约1000余亩。筹委会还表示,在他们未施用该地以前,仍归原有机关享用,林木管理共同担负,以免影响原有的造林事业。会议正式提出了墓地范围的上述方案,并呈报内务部备案,并分别致函义农会与第一造林场。会上,还讨论了圈收义农会和省立第一造林场土地的条件。

对此,义农会迅速作出了回应,15日就复函葬事筹备处,表示土地“尽可划用”。

第一造林场的回应也不慢。在一周之后的7月19日,造林场于同一天,不仅回函葬事筹备处,还同时致函江苏实业厅,对葬事筹备处所确定的圈地范围提出异议。尽管出于对中山先生的景仰,造林场不可能反对在紫金山建筑中山陵墓,但在所圈的地内,有造林场所属的苗圃、林地与建筑物,这对造林场本身的切身利益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维护本身的利益提出异议,也情有可原。

就在省立第一造林场发出请求免于圈地的上述两封函发出的第二天,内务部就关于墓址确定、圈拨墓地有关事宜复函葬事筹备处,复函指出,孙中山先生墓地择定南京紫金山南坡,除山地外,平地约6500亩。现在寻址建墓工程进行在即,墓地范围亟应圈定,圈内公产拟请拨用,民地给价收买,经费由处担任,……咨行江苏省长迅于办理,……”此函发出后,有关圈地的协商谈判,终于开始迈出了第一步。

8月18日,葬事筹备委员会举行了第八次会议。会议决定,除就圈定范围由内务部及省长指定,作为墓地及陵园之用,并备案外,应将建墓、筑路及其他建筑需用之地亩,先行拨用,使葬事得以进行。而未用部分,俟将来有施用必要时,再向原机关商定拨用办法。第二天,葬事筹备委员会就将会议的上述决定,分别致函内务部与省长,并请求,“对待用部分,仍应就原定范围树立界石,存案备考,以为将来商拨未用部分之依据。”

随后,在葬事筹备委员会、江苏实业厅和内务部三方之间,就“树立界石”的问题开展了公函频繁的穿梭旅行,你来我往,不亦乐呼。实际上,争论的焦点还是圈地范围的大小。

正值着手进行圈地之时,省长郑谦突然以范围太大,恐引起地方人士反对为由,要求对内务部备案指定的范围,再予以缩小。郑谦是南京人,在省长任内,为家乡做了不少好事,如拓宽马路、维护修整玄武湖等。但遗憾的是,他在中山陵建设上过多考虑地方的局部利益。

几经公文交涉,协商的结果是,圈地分两步进行,“以经内务部备案之界,为未来造林地点,定六千余亩,其地分为三种;一为官荒,完全属于国有,不须补价;二为公地,属于地方政府或团体所有,如江苏省立第一造林场,及义农会等皆是,亦不须补价……三为民地,须补价收买……”

葬事筹备委员会从建陵的大局出发,8月27日致函江苏实业厅,为了避免多生枝节,在树立界石方面作出让步,同意“从缓”树立界石;要求“所用官荒约800亩、民地约1200亩,请办理圈拨。”

8月31日,内务部致函葬事筹备委员会,同意葬事筹备委员会的上述意见。江苏实业厅也明确同意官荒约800亩及民地约1200亩“先行划出,以重国葬。”多时的圈地之争终于尘埃落定。

正当葬事筹备处与地方行政当局的商洽有了一些眉目,民间却又谣言四起。社会上流传官方要强占民地、强拆民房的消息,弄得人心惶惶。一些不法之徒散布谣言,企图阻止中山陵墓的修建。紫金山属地的江宁县知事,于9月1日发布公告,劝告民众勿听信谣传。此外,江宁县政府随后又于11月,发布了两份有关圈购官荒山地及民地的布告,终于安定了人心。

地方当局的有力措施,使陵园建设步入具有实质性进展的阶段。以上已说过,考虑到诸多方面的因素,葬事筹备处原定墓地6000亩的计划,最后缩小到以2000亩立案,其中包括1200亩民地。这些民地陆续由葬事筹备处出资购买。

在1926年7月27日举行的葬事筹备委员会第41次会议上,在陵园内设立中山植物园的计划虽然已获得通过,并推选常务委员叶楚伧到广州去接洽。但是在很长一段的时间内,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仅仅决定了植物园的筹备员为常务委员林焕廷、陈嵘及杨杏佛三人。

中山陵园从开始筹备到最后形成宏大的规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傅焕光先生功不可没。

长期酝酿终成定局

1927年夏,陵墓的建设克服了种种困难,开始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于是,陵园的整体规划就开始成为突出的问题。继两年前叶楚伧委员有关陵园应包括紫金山全山的提议,葬事筹备委员会的主任干事夏光宇又旧事重提,再次提议要扩大中山陵墓园的范围。为此,他还与孙科委员一起提议,组织陵园计划委员会,延聘专家负责规划陵园的建设,使之成为全国自然公园之模范。

9月,他们的这个提议获得通过。孙科还提出了委员会的人选。其中有葬事委员林焕廷、李石曾及杨杏佛;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有张继、蔡元培及林森还有专家及家属代表。此外,还确定了林森为主管陵园工程建设计划的常务委员。林森担负此重任,众望所归。林森不仅与孙中山先生关系密切,而且从1919年起,他开始担任筹建著名的黄花岗烈士墓园的主持人。他不仅亲自筹款、选择墓地,还亲自参与工程的设计和监理。从墓园的总体设计,到其中大大小小的附属建筑设施和庭园布置,他都事必躬亲,煞费苦心,融入了他独到的设计理念和构思。黄花岗烈士墓园建成后,曾受到孙中山先生的赞赏。

1927年底,葬事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叶楚伧提议,将江苏省立第一造林场之紫金山林区,改由葬事筹备委员会管理。再次为中山陵园宏大规模的形成鸣锣开道。

在此,有必要回顾一下义农会与江苏省立第一造林场的历史。

辛亥革命后,金陵大学教授、英国人裴义理为了扩大他兴办的义农会,以救济更多流入南京的灾民。他专程拜访了孙中山先生,孙先生给予支持,并批准拨4000亩官地,供义农会垦荒造林之用。于是在紫金山建立了义农会的林场。

1916年,著名农学家过探先等人筹备建立江苏省立第一造林场,在四方城勘定场址。1917年2月,宋廷模出任场长。1924年后,徐友清、王丕显先后继任。随后由于军阀混战,乱民乘机盗伐,使造林事业一度停顿。

在获悉建立中山陵的消息后,裴义理于1925年12月27日致义农会函,提出在人们瞻墓的同时,还要让紫金山上的林地为他们提供休闲的场所。这正与葬事筹备委员会的意见不谋而合。在函中,他说:“若能延长由太平门至义农会之马路,沿山路通至孙(中山)墓,以接明陵几及朝阳光门,则交通既便,瞻墓者并得顺道至义农会参观。同时,义农会森林更加整理成为模范林场,影响林业前途,……南京人民多一休息场所,与人民康健及社会进步均有密切的关系。”

1926年秋,义农会被收归实业厅,改为由第一造林场代为管理。

1927年7月傅焕光被任命为江苏省立第一造林场场长。他早年在菲律宾留学,专攻林科。回国后曾在江苏省立第一农校任校长等职。1925年,他曾到绥远实业厅任职。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傅焕光才回到南京。

7月16日,第一造林场正式接收义农会林区,进行整顿、清理。于是,紫金山之南北统归第一造林场管理。

义农会与第一造林场历年的苦心经营,为规模宏大的中山陵园的形成及随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7年4月,葬事筹备委员会由上海迁到南京。在当年9月18日举行的葬事筹备委员会的第50次会议上,孙科提议林森为计划委员会委员之一。葬事筹备委员会分工进行调整,推定林森取代宋子文为主持工程的常委。于是,林森从此开始全心致力于修建中山陵的工程中去了。

1928年1月,林森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当月7日,葬事筹备委员会的第55次会议,在上海武定路林森的家中召开,并由他主持。在第55次会议上,夏光宇主任干事作了“勘定陵园界址情形”的报告,而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常委叶楚伧前几年扩大陵园范围的提议获得通过。随即函请江苏省政府将第一造林场紫金山林区归国有,也就是决定将紫金山全部及第一造林场原址一起辟为中山陵园。

此后,葬事筹委会又在2月7日致函国民政府,引述江苏省政府委员会第26次会议的议决:“江苏省立第一造林场之紫金山林区,由(省)建设厅移转于总理葬事筹备委员会管理,归为国有。”并指出:“……紫金山全部约有山地70000亩,在山北者约40000亩,所种树木去春为暴民砍伐殆尽;在山南者约30000亩,有树木处不过10000余亩。”还提出计划:“今拟于五年内全部造成风景林,又拟于明孝陵前建设植物园,搜集中外植物分类种植,进行科学研究。”

后来,总理葬事筹备委员会与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正是(大体上)按照上述计划,来实施中山陵园的园林建设的。

中山陵园成立

1928年春,在葬事筹委会致函国民政府后不久,省政府和国民政府相继批准将全部紫金山划入中山陵园。江苏省政府会议确定通过建设厅准备将第一造林场移交。

1928年3月,第一造林场之紫金山林区移交葬事筹备委员会。中山陵园(亦称为总理陵园)正式成立,中山陵园这个名称开始流传于世。

在我国,中山陵率先把森林、园艺、造园相结合,综合进行园林建设。中山陵园林建设的这一指导理念和实践,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园林科学的开端;中山陵园林组建置的设立,被认为是这一开端的一个标志,而载入我国园林科学的史册。

葬事筹备委员会与计划委员会中,常务委员林森、叶楚伧等人,多次明确提议,应该把紫金山南部全部(面积为三万亩)都纳入中山陵园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论证和考察,葬事筹备委员会采纳了这个建议。1928年8月,葬事筹备委员会成立陵园购地处,分两期收购了紫金山南部的民有土地。第一期收购了10600余亩,第二期又收购了包括苜蓿园等11个村在内的田地近8700亩。两期共收购近2万亩。1930年又收购近2800亩,加上1931-37年期间收购近9300亩,总共收购近31400亩(由于要收购的土地面积太多,直到抗战,尚有不少土地有待征收)。几乎将钟山南部之民有土地全部划入陵园范围。从而形成了一个陵墓与硕大园林有机相结合、规模为45000余亩的特大陵园,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这样就为紫金山的生态建设,以及中山陵园后来逐步形成为国内外著名的风景名胜,乃至闻名的国际景观,奠定了基础。经过八十年的建设,整个紫金山已形成为中外游人向往的山林人文景区,中山陵成为今日南京的一张名片。

中山陵园初创时,以造林育苗为主,园艺方面尚属附属性质。后来在1929年6月奉安时,中外各方赠送纪念花木6000多株。以此为基础,再加上与国内外园林界广泛征集、交换品种,使陵园名花珍卉蔚然大观,前来欣赏的中外人士络绎不绝。

发表于 2009-6-12 09: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in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3 1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回南京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3 12: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南京淫还是南京毕业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6 02:27 AM , Processed in 0.03392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