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0|回复: 0

[哲史艺丛] 蒙古人实用主义的人才政策:金莲川国际化智囊团给了忽必烈多大助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22 07: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蒙古人实用主义的人才政策:金莲川国际化智囊团给了忽必烈多大助力?

 猴格 国家人文历史 2023-12-12 23:53 


0.png

本 文 约 7200 字

阅 读 需 要 19 分 钟


中统五年(1264)七月二十八,因为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而陷入孤立无援的阿里不哥,狼狈地从中亚返回蒙古本土,向击败他的亲哥哥忽必烈低头认怂,前后持续五年的黄金家族内战落下帷幕。同时,结束大蒙古国两汗对峙的局面。摘掉“叛乱者”称号的忽必烈,意气风发地在八月十六改元至元,并大赦天下。


1.png

元代蒙古地图(局部)。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忽必烈能够成功巩固蒙古大汗的宝座,固然有他个人的“仁明英睿”,但他背后那个庞大的国际化智囊团对他的帮助,也是不容忽视的,甚至可以说,他们才是元朝建立的真正幕后导演,他们,就是金莲川“国际”幕府、即忽必烈的潜邸旧侣,如果没有他们的影响和启迪,很难说忽必烈能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蒙古帝国统治下的北方汉地


随着西夏和金的相继灭亡,北方汉地就沦陷在蒙古铁蹄之下。文明落后于中原的蒙古人伐夏侵金的最初动机,只是出于掠夺财富的欲望,并没有统治中土的计划。他们不过是把之前短期的掠夺子民与强征贡赋,转变成对汉地财源和兵源的长期榨取,说到底,蒙古前四汗时代对征服的新领地“皆非统治而是掠夺”。


蒙古有一句谚语:挤驼奶前必须爱抚骆驼。但遗憾的是,蒙古人并没有把对骆驼的仁慈,施予到被征服地区的子民头上。华北汉地的子民们,不但要承受蒙古汗廷颁发的各种剥削敕令,还要面对诸王贵族下发的勒索敕令,这是蒙古帝国自太宗以后出现的特殊政治形态——黄金家族成员都有发号施令的特权,可以随意下发札儿里黑(即敕令)


2.jpeg

元代玉骆驼。来源/观复博物馆


贵由汗(蒙古帝国第三任大汗)即位时就曾专门表扬过叔叔拖雷的遗孀和她的儿子们,因为他们母子从来没有滥发过敕令。蒙哥汗(元宪宗)即位后,也曾把“朝廷及诸王滥发牌印、诏旨、宣命,尽收之”,并规定诸王如不首先咨询朝中的总管,不得颁发和宣写任何关于财务的敕令,但实际上并没有令行禁止。


在这种情况下,承受层层盘剥的北方汉地,局面极为糟糕,时刻都要面对蒙古贵族的杀掠以及无限制的勒索,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都没有保障,生产力也被严重破坏,元好问的诗句“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就是当时哀鸿遍野的华北大地的真实写照。


将被征服地区视为蝼蚁的蒙古统治者却并不以此为意,甚至有大臣建议把汉地变成牧地,“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契丹人耶律楚材为了阻止这个荒谬的主张,不得不用汉地的经济价值来投其所好,委婉地劝阻当时的窝阔台汗(元太宗):“汉地的各种税赋每年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窝阔台听了果然提起兴趣,让耶律楚材经营汉地为他敛财,华北地区这才摆脱沦为牧场的厄运。


3.png

《三才图会》中的耶律楚材。来源/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编《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但蒙古贵族并不习惯,也不满足耶律楚材按部就班的经营方式,太宗六年(1234)七月,窝阔台任命失吉忽秃忽担任中州断事官,行治燕京。


失吉忽秃忽总领中原汉地诸道,标志着耶律楚材彻底失去主管汉地财赋的实权。太宗十一年(1239)十二月,窝阔台又把汉地财赋外包给回回商人,使艰难度日的汉地百姓彻底陷入地狱。


回回商人扑买中原银课的原额是2.2万锭,他最终以4.4万锭中标,多掏的钱势必要转嫁到汉地百姓头上,而窝阔台被回回人承诺的巨额利润吸引,根本不管他是否在用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手段聚敛。


4.png

南宋僧道免丁银锭。来源/浙江省博物馆


即便贵由汗后来处死这位回回商人,但依旧任命牙老瓦赤复任中州断事官,使“中原数十百州之命脉系焉”。在中亚执政声誉颇好的牙老瓦赤因为不了解汉地情况,才略也无从施展,蒙古贵族们便乘机大肆搜刮,最终“民力益困”。


到蒙哥汗即位后,尽管他颁布一系列革除弊端的举措,但从他任命在汉地无所作为的牙老瓦赤继续掌控中原就可知,他所谓的革除、更新不过是一般的、临时性的治标,并没有针对性的治本措施,北方汉地不治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旧弊未去新弊复生,到处都是荒凉、萧索、残破的惨况。


面对汉地不治的困弊局面,北方的有识之士都是痛心疾首又无可奈何,就在大家“怨愤彻天,然终无如之何”“生民颙颙,莫不引领望明君之出”时,一个蒙古贵胄进入了绝望的北方士人的视线。


他,就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


5.jpeg

明人绘忽必烈像。来源/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编《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忽必烈的勃勃野心


虽然史料对忽必烈的年轻时代没有过多记载,但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具有远大志向的蒙古人。忽必烈出生在黄金家族的核心家庭,是拖雷和嫡妻唆鲁禾帖尼的第二个儿子。出身克烈王族的唆鲁禾帖尼是位优秀的蒙古女性,她在拖雷死后,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严格教育子女,统御部众,尤其善于广泛搜罗各类人才并优待他们,以此维护、巩固拖雷系的实力并伺机而动。被蒙古人称为“赛因额客”(好母亲)


6.jpeg

元代《番骑图》中蒙古贵族妇女像。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在唆鲁禾帖尼的潜心教导下,她的四个儿子“熟悉、遵循蒙古传统的惯例与法律”,“每个都是汗和具有智力的人物,而且就机智聪慧说胜过了所有别的王子”。


但从忽必烈四兄弟的事迹看,唯有他继承了母亲善于学习的基因,他对任何不了解的东西,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譬如被蒙古贵族忽略的汉文化。


正是因为忽必烈善于学习,才让他得以具备超越前辈的见识和才能,“思大有为于天下”。而他家族最重要的经济、人才都源自其母的汉地封邑真定,也让他意识到中原汉地的重要性。


这时就不能不提对忽必烈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个汉人,不是刘秉忠,而是经常被大众忽略的一个人——临济宗的海云大和尚。海云大宗师(1202-1257),俗姓宋,法名印简,字海云,是大蒙古国时期北方汉地佛教地位最尊崇者。


7.jpeg

元代鎏金铜佛像。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


身为景教徒的唆鲁禾帖尼对海云和尚非常尊重,受母亲的影响,忽必烈曾在1242年邀请海云禅师赴漠北帐下问佛法大意。在问答中,忽必烈直接就询问“佛法中有安天下之法否”?此时的汗位仍然把持在太宗系,28岁的忽必烈还只是旁系宗王,居然就操心起安天下的问题,足见年轻时的忽必烈就已经野心勃勃。


面对忽必烈的询问,海云禅师简明扼要地回复:“若论社稷安危,在生民之休戚,休戚安危皆在乎(仁)政”,他还把仁善、爱民归纳到佛法之中,增加忽必烈对佛教的信赖和好感,并给出可行的建议:“宜求天下大贤硕儒,问以古今治乱兴亡之事”。


8.jpeg

石雕海云印简禅师像。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海云南返时,把“论天下事如指诸掌”的徒孙僧子聪(即刘秉忠)留在忽必烈身边,此后一直追随忽必烈随行跋涉“逾三十年”,备受信任,忽必烈自己都说“得卿实契于朕心”,察必皇后也说刘秉忠“言则帝听”,整个元代能够和最高统治者沟通契合到如此程度的,恐怕只有刘秉忠一人。


就在海云给出建议的同年,云中名士赵璧即被闻其名的忽必烈召入王府,“呼秀才而不名”“命后(察必)亲制衣赐之”,宠遇无与伦比。


忽必烈喜欢听刘秉忠、赵璧讲述“前代帝王事迹”,对汉地的历史文化很是向往,“闻唐文皇为秦王时,广延文学四方之士,讲论治道,终始太平,喜而慕焉”。


9.png

清人摹绘李世民像。来源/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编《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如果说海云禅师的建议让忽必烈意识到汉地人才的重要性,那他对唐太宗招揽人才之行为的羡慕,就是他集结幕府、网罗士人的主要原因,他“尽收亡金诸儒学士及一时豪杰知经术者而顾问焉”正是受唐太宗招十八学士的启发。


身为旁系宗王不好好去抱合罕的大腿谋求好处,却去学那些亡国之俗,能有什么用?忽必烈在聆听金朝状元王鹗对他讲解的“孝经、书、易及齐家治国之道,古今事物之变”时,就对此疑问做出回答:“我虽未能即行汝言,安知异日不能行之耶!”


10.png

《孝经》,敦煌写本,现藏法国国家图书馆,善本书号为Pelliot Chinois 3382。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


这句话把他的野心彻底暴露出来,也充分表明他征聘文学之士的目的所在,毕竟,不管处于什么时代,善于准备且有远大志向的人,距离成功都不会太远。


随着汉地精英陆续被忽必烈延聘,在这些“四方文学之士”的影响下,热爱学习的忽必烈,在定宗二年(1247)征召张德辉时,都能提出“孔子没已久,今其性安在”“辽金真的是因为释、儒而灭亡吗?”以及“农家亦劳,何衣食之不赡”等问题,可见他对汉地制度文化以及民生已经相当了解。


11.jpeg

清人摹绘孔子像。来源/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编《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对比其他绝不放下征服者的身段的蒙古贵族,忽必烈这位不那么以蒙古为本位、对汉地文化充满学习热情和态度的贵胄王子,自然让当时饱受兵祸之灾的士大夫们当救命稻草一样抓住、对他寄予很高的期望。大家以唐太宗那样的明君来引导他,殚精竭虑、群策群力,助他登上汗位。


金莲川:国际人才汇聚之所


忽必烈因为心怀野望,思大有为于天下,所以积极招揽四方人才,不分民族、不管地域、不拘一格,这些人才在他身边形成一个强大的幕僚集团,即声名赫赫的金莲川幕府。


12.png

忽必烈将自己的治所安排在金莲川(后于此建城,即大元朝的上都),并组建了号称“金莲川幕府”的谋臣集团。上图为元朝上都地图。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志向远大的忽必烈当然不是在金莲川开府时才广招人才,而是早在会见印简海云禅师之后就开始了,但在他有意识招聘士人之前,其实还有个经常被忽略的初期阶段,忽必烈也曾像其他蒙古贵族一样,按“有用”的标准,招揽过工匠、术士、宗教等技艺型人才。


简而言之,金莲川国际幕府是由三个阶段构成,即初期(123x-1242)、二期(1242-1251)、三期(1251-1260)


初期阶段即忽必烈成年后的某年,到会见海云禅师之前,招揽的人以技艺型人才为主,以及分配给忽必烈的宿卫人员。


第二阶段(1242-1251)是从忽必烈会见海云,到蒙哥夺取汗位。这阶段是拖雷系夺取汗权之前,忽必烈开始有意识地招纳各界名流——以汉人士大夫为主,为未来积蓄力量。


第三阶段(1251-1260)是从蒙哥夺取汗位,到忽必烈自立为汗。这阶段是拖雷系夺权胜利时期,忽必烈的政治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开始更大规模地招揽人才,大有把天下名流网罗干净之势,势力之盛让蒙哥汗都感到威胁。


13.jpeg

影视剧中的蒙哥。来源/电视剧《忽必烈传奇》截图


莲川幕府中的诸多成员,按其特征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没有备注民族的,均系汉人)


①正统儒学:赵璧、王鹗、窦默、赵复、姚枢、许衡


②所学驳杂以术数著称:刘秉忠、张文谦、李德辉、刘秉恕等。


③宗教:禅宗海云,及其大弟子可庵朗(可庵智朗)、普安至温和尚、太一教教主萧辅道(即萧公弼)、萨迦派教主八思巴等。


④原属世侯幕僚:张德辉、郝经、商挺、徐世隆、宋子贞、李昶等。


⑤技艺型:孟速思(别失八里)、张惠,精通蒙语;札马剌丁(又译马鲁丁,西域波斯人),科学家;也黑迭儿(阿拉伯),建筑学家;爱薛(西域弗林人,今叙利亚),精通西域诸部语言,工星历、医药;许国祯,医术精湛;贾昔剌,善烹饪。


⑥汗廷官员及宿卫:大世侯董俊之子董文用、董文炳、董文忠;京兆总管贺贲的儿子贺仁杰;以及叶仙鼐(畏吾人)、高良弼、赵炳、姚天福等,均以仕宦或子弟的身份,被招揽或分配给忽必烈充当宿卫。转运司副使马亨,武将张禧及其子张弘纲,则是仕途不顺被幕府人员举荐门下。还有耶律楚材的儿子耶律铸,受失烈门的牵连差点被杀,是忽必烈助他脱罪,因此被耶律铸视为“再生之恩”。


⑦近侍以及帮闲:阿合马(回回人),以察必皇后的陪嫁身份进入藩府;阿里海牙(畏吾人),最初就是一个聪辨有胆略的小混混,有武力值,被忽必烈招揽;阔阔(蒙古蔑儿乞部人),善骑射,武力值高,被忽必烈选为近侍;其他诸如廉希宪(畏吾人)昔班(畏吾人)、明里帖木儿等,均以降人子孙被分配或再分配,才进入忽必烈潜邸。


除了征聘四方人才,忽必烈还频繁结交、拉拢贵族官僚,比如他曾先后举荐杨惟中出任河南经略使、京兆宣抚使以及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抚使;举荐大世侯史天泽出任河南安抚使。还有太师国王木华黎家族的乃燕、博尔术的弟弟脱兀脱(阿儿剌部人)等蒙古亲贵,都臣服于忽必烈。


忽必烈甚至成功拉拢到宪宗朝廷的燕京断事官赛典赤·赡思丁(回回人),赛典赤当着大汗的命官,却利用职务之便,暗中把属于朝廷的财赋提供给忽必烈。忽必烈后来还洋洋得意的向亲信大臣不忽木爆料:“彼事宪宗,常阴资朕财用”。不忽木批评他:“今有以内府财物私结亲王,陛下以为若何?”惊得忽必烈赶紧挥手:“卿止,朕失言”。


14.jpeg

中统元宝交钞。来源/中国钱币博物馆


从上述简单罗列可以看出,忽必烈的潜邸旧臣之民族、来源堪称多种多样,正是由于幕府成员的民族众多,才让金莲川幕府成为史上罕见的多元化、国际化幕府。


忽必烈的世界帝国梦


金莲川幕府如果按民族划分,主要分为汉族、西域色目、蒙古三大集团,以汉族精英士人为主。因为他们同处幕府,同僚之间多有交往,非汉族成员不免会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和影响,生出倾慕、仿效之心。


忽必烈主动命潜邸中非汉族侍臣学习儒学,像王鹗进入藩邸后,阔阔、廉希宪等人就师从王鹗;忽必烈还让姚枢、张德辉、窦默、王恂等,先后教授真金太子。


汉族的某些精英士大夫为了发挥所学,也为了汉地的生民得以残喘、经济得以延续,不得不屈己降志,接受忽必烈的征聘,像郝经几次拒绝征召,但最终还是为忽必烈的诚意所感动而出山,献上立国规模二十余条。


忽必烈也的确礼贤下士,对德高望重的大儒非常尊重,丝毫没有征服者的颐指气使,譬如赐窦默貂尾裘帽,又赐适宜老人佩戴的玉带钩,“且太子见之,与见朕无异,庶几知所儆畏”。忽必烈对士大夫的各种尊敬礼遇,确实起到了效果,这也是四方英才纷纷来归的一大吸引力。


15.jpeg

明人绘元太宗像。图中元太宗头戴貂尾裘帽。来源/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编《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在谋取权力之前,忽必烈只能一边招揽人才一边潜心学习,蒙哥汗上位后,忽必烈被任命统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终于等到改善汉地不治的机会,他采纳刘秉忠等人的建议,选用能臣,先后在邢州、河南、京兆三地恢复汉法,“选人以居职,颁俸以养廉,去污滥以清政,劝农桑以富民”,在短期内就迅速改变这三地的面貌,号称大治,“诸路之民,望陛下之治,已如赤子之求母”。


在这个基础上,忽必烈本人奉命南征大理,圆满完成任务。各方面优异的成绩让忽必烈的实力大增,声望也获得很大的提高,他就让刘秉忠在金莲川营建开平府,作为经营中原的根据地。


16.jpeg

忽必烈南征大理地图。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截图


忽必烈用汉法治理汉地,自然侵犯到习惯随意勒索汉地的蒙古、色目贵族的利益。很快就有人向蒙哥汗告发忽必烈及幕府人员,罪名就是忽必烈谋得中土人心、王府人擅权为奸利事。对胞弟势力大增感到不适的蒙哥汗,迅速以“脚病”为由解除弟弟的兵权,又派亲信前往忽必烈的封地钩考钱粮,借机铲除他的势力。


钩考事件对忽必烈的打击很大,兵权被夺,部下死于酷刑二十多人,以往所置诸司皆废,让他陷入艰难的困境之中。这时,又是幕府精英们的应付得当才避免忽必烈被挤出核心政治圈,暂时蛰伏起来等待时机。


机会很快就等到,在忽必烈重新获取兵权不久,南征的蒙哥突然驾崩。忽必烈没有立即北返,郝经迅速上《班师议》,催促忽必烈“速当退师,归定大事”。


17.jpeg

蒙哥南征——钓鱼城之战地图。来源/纪录片《钓鱼台》截图


正是这些来自不同民族、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幕府成员,从不同角度,给予忽必烈更加全面的谋略建议,爆发出强大凝聚力和执行力,才推动忽必烈登上蒙古大汗的宝座。


如日本学者杉山正明的设想:忽必烈可能准备凭借汉地立足后,来获得蒙古共同体的承认,然后用回回商人充当血液,把以草原为骨的军事,和以中原汉地为肉的经济,密切地连为一体,“融合草原军事力、中华经济力以及穆斯林商业力”建立起连贯欧亚的世界帝国。但遗憾的是,忽必烈和他的智囊团们都没有获得最终的成功。忽必烈清楚的明白,他即位于开平的行为就是在破坏蒙古惯例,也是以汉地重心主义压倒蒙古本位主义的表现,是绝对不会被蒙古世界认可的。这固然有他本人的抉择,但更多还是其智囊团中的汉人精英推动促成的,被迫以汉地为中心建立的元朝,就是这样脱胎而出的结果。


18.png

忽必烈即位于开平,上图为元代开平地图。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另一方面,不愿意让游牧制度在中原生根的汉人精英士大夫也很明白,因为“万世国俗”的束缚和“累朝勋贵”的阻挠,促使忽必烈政府全盘汉化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他们并不敢奢望蒙元统治者能悉数接受汉化,他们所求的不过是糅合蒙古旧制和中国治道,建立一个与辽金相似的“征服王朝”。可最终还是弄成四不像。


因为忽必烈不是理想主义者,而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他希望获得汉地精英的支持时,就表现得很喜欢儒生。他把蒙古游牧帝国改造成以农业为主的汉人式的朝代,也不过是为形势所迫,希望获得汉地人民的支持。


但他的身份和地位——蒙古人的大汗——决定了他不可能单一地去迁就汉人士大夫,他不能,也不敢背弃蒙古旧俗。更不愿意让汉人觉得汉文明比他的民族文明更高明,更不会超越蒙古人或自身的利益为一个世界帝国谋划运转的根基。


他的世界帝国,终究是一场梦。


参考文献:

萧启庆《忽必烈“潜邸旧侣”考》

陈得芝《忽必烈与蒙哥的一场斗争——试论阿蓝答儿钩考的前因后果》

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姚景安点校.

苏天爵《元文类》张金铣点校.

杉山正明《忽必烈的挑战》周俊宇译.

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何高济译.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a.png
END
作者 | 猴格
编辑 | 胡心雅 任婕(实习)
校对 | 张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4 02:08 PM , Processed in 0.04670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