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3|回复: 0

[知识] 隐藏的王者:大白菜是真的很“菜”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3 09: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隐藏的王者:大白菜是真的很“菜”吗?

 云明 国家人文历史 2023-11-28 22:01 

0.png

本 文 约 490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分 钟


提起白菜,可能很多人联想到了风靡网络的小“菜狗”。


1.png

网络上有关“菜狗”表情包的视频。来源/哔哩哔哩截图


白菜很“菜”的印象,再一次被加固……


但同时,关于白菜,也有这样的名篇流传下来:


白菘类羔豚,冒土出蹯掌。


一代文豪苏东坡眼中味道不输羊羔、乳猪、熊掌的“白菘”,竟也是我们熟知的“白菜”?


2.jpeg

齐白石绘《白菜蜻蜓》。来源/中国美术馆官网


可别小瞧了饭桌上这颗大白菜,俗话说“百菜不如白菜”,“白菜可做百样菜”。细品白菜的滋味,除少许清甜,似乎再没有其它味道,却成了中国人饭桌上的“当家蔬菜”,无论是挑起“主菜”大梁,还是担任“配菜”的角色,它总能满足“难调”的众口,南北通吃,老少咸宜,上得国宴,进得家常,连齐白石都曾为白菜题词:“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菜中之王,何也?”


“百菜之王的前世今生”


大白菜原产中国,考古学家在陕西省半坡遗址中发现的陶罐里,就装着已经炭化的白菜菜籽,说明我国在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可能已经种植白菜。


3.png

陕西省半坡遗址出土装有菜籽的陶罐。现藏于西安半坡博物馆


白菜一词出现较晚,早期只有代表十字花科蔬菜的“葑”和“菘”两字。 葑菜可以说是大白菜的祖先。西周时代的《诗经·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大意是说采收“葑菜”和萝卜时,不要因为根不好就把可食用的叶子也一同丢掉,说明葑菜是根叶兼食的蔬菜。到了汉代,葑菜又分化成南方的菘菜和北方的芜菁。“菘”,则是大白菜和油白菜在古代的总称。值得一提的是,考古学家周世荣先生通过研究马王堆汉墓记载随葬物品清单的《遣册》,认为辛追老太太的随葬“五谷五种”中,便有白菜籽。


4.png

马王堆汉墓出土竹简。来源/湖南省博物馆


魏晋隋唐时期,菘菜进一步分化。梁陶弘景记载:“菘有数种,犹是一类,止论其美与不美,菜中最常食。”而到了唐代苏敬等著《新修本草》已经记载:“菘有三种,有牛肚菘,菘叶最大厚、味甘;紫菘叶薄细,味小苦;白菘似蔓菁”。其中,牛肚菘逐渐发展成为我们熟知的大白菜。但此时菘菜主要集中在南方,《唐本草》中说,“菘菜不生北土”。到了宋代,已经是“菘南北皆有之,与蔓菁相类”,南宋成书的《嘉定赤城志》中有云:“大曰白菜,小曰菘菜。”白菜逐渐从菘菜中分流。


5.png

南宋许迪绘《野蔬草虫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虽然北方已经能够种植白菜,但是规模不大。在缺少油水的古代,凭借似油脂一样的滑嫩口感,葵菜在北方称王称霸。直到元明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小冰河期”,产量高、耐寒冷、好储存的白菜才在北方扩张,最终打败葵菜成为北方“菜王”,明朝中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古者,葵为五菜之主,今不复食之。”


6.png

葵菜。来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截图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还记载:“菘性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之白菜,其色青白。”但此时的白菜仍多为散叶。


7.jpeg

《本草纲目》书影。来源/苏生文撰《夜雨朱门·图说明代》,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真正意义上的结球大白菜,要在明朝中叶才正式培育出来。大白菜由散叶大白菜向结球大白菜进化,有学者认为是因为白菜北迁,为适应气候,叶子给花锥保暖而抱团;也有人认为是定向选育的结果,成因仍有争论。到了清朝,大白菜不仅成为京城居民冬季食用的主菜,甚至出现了京师花心白菜、安肃竖心白菜和胶州白菜等“名菜”“贡菜”。道光皇帝写有《晚菘诗》:


“采摘逢秋末,充盘本窖藏。根曾润雨露,叶久任冰霜。举箸甘盈齿,加餐液润肠。谁与知此味,清趣惬周郎。”


8.png

清代青玉白菜花插。来源/故宫博物院


此时白菜不仅占领国人餐桌,还在海外扎下根系。刘宜生曾在《中国大白菜》中梳理大白菜的传播与发展。朝鲜在17、18世纪开始引种大白菜,大白菜也是朝鲜人民最喜爱的辣白菜的主要原料。日本人初见大白菜,是在1875年明治8年的东京博览会上的清政府的展台上,当时日本人尝试引种大白菜,但以失败告终,直至20世纪初才采种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南亚各国都相继引入大白菜试种,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相继试种成功,栽培出优质白菜。美国与欧洲则分别在二战前后引种成功。如今,大白菜在向外输出的英文名中常见“Chinese”“Peking”“Shanghai”等前缀,显然已经成为中国蔬菜的重要代表。


“凌冬不凋,四时常见”


宋代陆佃的《埤雅》中说:


“菘性凌冬不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其字会意,而本草以为耐霜雪也。”


大白菜生长迅速、生育期短,南方可露地越冬,有松之品行。


北方则一般夏末秋初播种,秋末冬初收获。之后陆续上市,成为家家户户的囤菜,吃到第二年春天。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成百上千斤的白菜便化解了北方人对于过冬刻入骨髓的焦虑。大雪封门的日子,地窖里的几百斤白菜是一家人最坚实的依靠。汪曾祺在《胡同文化》中说,“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要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9.jpeg

菜市场上“堆积成山”的白菜。摄影/永年,来源/图虫创意


成百上千斤的大白菜如何储存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冷了会冻,热了会烂,不同地区,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白菜,储存方式也不尽相同。常用的储藏方法有窖藏、堆藏和埋藏。但不论何种储存方式,都需要将新买的大白菜摘取黄叶、烂叶,并在太阳下晾晒,除去多余的水分。初冬晾晒白菜也成为北方街巷一道风景。


河南、陕西及江苏等地区气候温和,常采用堆藏的方式。或是田间地头,或是家里院子,在背阴处将白菜像砌墙一样层层堆叠,天冷时还要给白菜盖上草苫或苇席,以防止受冻。堆叠的白菜还需要每周倒菜一次(将下层菜翻到上层,并剔除烂叶),以防止腐坏。


10.jpeg

堆藏白菜。来源/央视新闻截图


长期储存则多用窖藏,白菜入窖处理及倒菜时间与堆藏类似,地窖大多坐北朝南,东西延长,有助于空气流通。掘地作窖,上面覆窖顶,将白菜贮藏在窖里。建造白菜窖要选地势高而地下水位低的地点,以防窖内积水。土质要深厚坚实,以便挖窖和避免窖壁崩塌。


北京、山东、河南等地还会用埋藏法储存大白菜。沿南北方向挖一条长沟,将挖出的土在四周做成土埂,沟底铺1层稻草或菜叶,将晾晒过的大白菜紧密地挤码在沟内,菜上覆盖一些稻草或菜叶后,再盖土防冻。


“浓厚清鲜两相宜”


最是寻常见风味,清甜爽脆的大白菜可以融入各地菜系,东西南北中,川鲁粤淮扬,煎炒烹炸涮、凉拌、腌制、干制、作馅,是各种方式,各种风味,均衡发展的“全能型选手”,“白菜可做百样菜”可真的不是夸张!


11.jpeg

凉拌白菜。来源/pixabay


熬煮是各地烹饪大白菜最常见的做法之一。凛冬将至,陪伴北方人对抗寒冷的,除了暖气,还有无数餐桌上热气咕嘟的白菜,白菜铺满砂锅底,再垫上豆腐、烧肉、粉条,撒些调味的花椒、大料、姜片和切段的大葱,浇汁慢炖,满屋弥漫的香气,标志着冬天开始了。


12.jpeg

炖白菜。来源/pixabay


在炖白菜的食材搭配上,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东北特色乱炖,万物皆可炖;土豆、白菜、宽粉条这“铁三角”加上羊肉或猪肉就成了内蒙古、山西和陕西的大烩菜;山东人拿出一口深锅,将锅底铺上白菜,放入猪蹄、大棒骨、五花肉,加上海带、面筋、炸豆腐片、笋干、土豆、杏鲍菇,小火慢炖,白菜出汁,肉以酥烂,便是“酥锅”;在天津,一道海鲶鱼干炖白菜更是让人鲜掉眉毛……


13.jpeg

中国东北特色美食猪肉粉条炖白菜。摄影/陈锋尘,来源/图虫创意


14.jpeg

豆腐炖白菜。摄影/盘旋,来源/图虫创意


猛火快炒的烹饪方式简单,却千变万化,无论是肉类,菌菇还是豆干,都能和白菜拼出不一样的美味。


仅靠着糖与醋的味道交织,叶与梗的口感交叠,白菜自己也能炒出“传世名菜”——醋溜白菜,民俗学家邓云乡先生回忆做法:“把白菜帮子用刀片成骨牌块,用花生油起锅,大火,菜下锅后在热油中翻身一煸,再用加盐、糖、醋的团粉汁一淋,翻个身便出锅,咸中带有甜酸,又香,又脆,又烫嘴。”川菜中的“鱼香白菜”也是下饭王者,稍嫩一点的菜帮,配上经典的鱼香汁,大火翻炒,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15.jpeg

鱼香白菜。来源/节目《暖暖的味道》截图


白菜口感爽脆,味道清甜,做个开胃凉菜最为利口。菜心切丝,加上糖醋盐白糖,淋上几滴香油,“凉拌菜心”直接上桌;新鲜白菜嫩叶撕成小片,拌上芝麻酱、醋、蜂蜜和白糖调配的料汁,麻酱的醇香加上白菜的脆爽,一道令人垂涎欲滴的乾隆白菜就做好了。


除了能唇齿留香,白菜也能做到直击灵魂。每一个尝试过老北京芥末墩的人都不会忘记这道令人“七窍全通”“热泪盈眶”“大彻大悟”的凉菜。芥末墩,北京“凉菜之首”,把白菜烫半熟,切开卷成小菜墩,抹足足的芥末糊,再撒些糖盐,浇上白醋,待芥末将白菜腌至半透明就可以吃了。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过一道解酒菜做法就类似芥末墩,“冬菜心风干微腌,加糖、醋、芥末,带卤入罐中,微加秋油亦可。席间醉饱之余,食之醒脾解酒”。不知道清代的袁枚是否也在错位时空感受过这道直击天灵盖的小菜。


16.png

芥末墩。来源/李宁主编《30天特效减肥食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年版


说完做法简单但口味浓重的芥末墩,就不能不提川菜中的清流“开水白菜”,外表朴素,却透露着“低调的奢华”,淡淡的“清汤”背后是老母鸡、老母鸭、火腿、排骨加上精心数小时的熬制,再用猪瘦肉茸、鸡肉茸吸附去杂质,加上少许鸡油浇入嫩白菜心上,清鲜淡雅,汤味浓厚,却清香爽口,不油不腻。


17.jpeg

开水白菜。摄影/可乐,来源/ 图虫创意


白菜的百般做法中,不能少了“馅儿货”,猪肉、羊肉、牛肉、豆芽菜木耳……做成的包子、饺子、馅饼、火烧……搭配起来似乎无穷无尽。上海地区还会将大白菜和肉丝,搭配少许香菇丝和笋丝煸炒,包入春卷皮做馅料,炸至金黄,做成带来新年气氛的“本帮春卷”。


18.jpeg

春卷。来源/pixabay


而腌制的白菜更是好似获得重生。东北酸菜早已风靡全国,炒酸菜、炖酸菜、酸菜饺子、酸菜面,酸香解腻;延边地区的辣白菜也是一枝独秀,生吃辣白菜、炒辣白菜、大豆腐炖辣白菜,拌饭熬汤,香辣酸爽;大雪将至,江浙人也开始洗刷菜坛,腌制白菜,一层盐,一层菜,用脚踩实,压上重物,腌一个月,烧豆腐、烧黄鱼、煲汤,提味增香。


19.jpeg

酸菜炖大骨。摄影/pengs,来源/图虫创意


20.jpeg

延边辣白菜。摄影/马迪,来源/图虫创意

“最是寻常”


白菜历史悠久、传播深远、种植简单、食用广泛,但能够成为“菜中之王”,是因为白菜始终紧贴百姓的生活。白菜的谐音为“百才”“百财”,寄托着民众最为朴素真切的愿望;“萝卜白菜”指代老百姓的普通日子;“白菜价”借白菜指代物超所值;“白菜自由”更是关乎民众生活大事,反应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白菜,是“寻常”的代名词,包含着我们对生活真切且温暖的期待。


21.jpeg

清代封锡爵竹雕白菜笔筒。来源/故宫博物院


秋末晚菘,蔬味最胜。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挫折的陆游在六十多岁的时候写下诗句:


“那将须臾景,更受忧患攻?愿言早来归,相就煮晚菘。”


也许“寻常”的白菜确实很“菜”,但“菜”一点又有什么不好呢?人生何兮,寻寻觅觅,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爱上自己的“寻常”,日日在心安处,与亲人朋友一起享受平凡的生活。有句老话说,“平平淡淡才是真”,或许,这也是有点“菜”的白菜能成为菜中之王的秘诀吧!


参考文献:

李家文著. 中国的白菜[M].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4.12.

刘宜生主编. 中国大白菜[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08.

阿蒙著. 时蔬小话[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4.04.

骆仲敏编著. 生活文化拾趣[M].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05.

史军著. 中国食物 蔬菜史话[M].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2.03.

徐文玲,何启伟,王翠花,牟晋华.大白菜起源与演化研究的进展[J].中国果菜,2009,(第9期).

王宇.大白菜的趣历史[J].新天地,2018,(第1期).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a.png
END
作者 | 云明
编辑 | 胡心雅 任婕(实习)
校对 | 火炬 李栋 张斌 古月 苗祎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3 11:30 PM , Processed in 0.03346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