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赵构虽然是南宋开国皇帝,但他显然并非中兴雄主。当时,金人听说张邦昌竟然私下还政赵宋后,随即谋划再次南下,将刚刚立国的南宋扼杀于摇篮之中。危急之下,宋高宗不得不起用领导了第一次开封保卫战中的名相李纲,宋高宗称帝第二个月、建炎元年(1127)六月,李纲抵达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并向宋高宗献上了“议国是”等十条建国之策,他还推荐派宗泽为东京留守扼守开封以图反攻,并建议宋高宗在战、守之中积蓄国力酝酿反攻,以救回徽、钦二帝。但宋高宗虽有一身武艺,内心却与父兄一样畏金如虎,对于李纲建议宋高宗应该将首都回迁开封,宋高宗吓得要死,根本不敢,李纲于是妥协说那就迁往河南、荆襄之地经营反攻,以示不放弃中原之志,宋高宗还是不肯,在他看来,只有逃亡东南才能更加安全一点,而对于北伐,他更是毫无计划,更不要说迎回父兄徽、钦二帝来与之争权。对于宋高宗企图逃难东南的计划,李纲以战略家的眼光指出:“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能以复中原而有西北。盖天下精兵健马皆在西北,一旦委中原而弃之,岂惟金人将乘间以扰内地;盗贼亦将蜂起为乱,跨州连邑,陛下虽欲还阙,不可得矣,况欲治兵胜敌以归二圣哉?”在李纲看来,只有立足中原才能与金人真正对峙光复天下,否则一旦逃亡东南,则陕西和整个北方势必将为金人所据,宋人此后要再反攻,就无比艰难了,历史后来的发展映证了李纲的宏图远见,但只是想着苟且偷生的宋高宗,则对李纲越来越看不顺眼,他甚至对只知道溜须拍马的两位佞臣黄潜善、汪伯彦愤愤不平地说:“李纲这个家伙,竟然把朕当小孩子看待!”于是,在宋高宗的授意下,黄潜善、汪伯彦上奏弹劾李纲,随后宋高宗以李纲“狂诞刚愎”、“杜绝言路,独擅朝政”的罪名将其罢相,此时,距离李纲拜相仅仅七十五天,而李纲为宋高宗规划的开国恢复的战略在此后也几乎被完全抛弃,由此使得南宋在开国战略上就埋下了被动的隐患,在后来一百多年间一直被金国和蒙古人牵着鼻子走。就像在第一次开封保卫战中被罢免一样,李纲在危难之际再次被罢相,这再次震动了忧心国事的太学生群体,于是,在太学生陈东的再次带领下,太学生陈东、欧阳澈等人伏阙,请求宋高宗罢免黄潜善、汪伯彦,改为留任李纲,并“还汴、治兵、亲征、迎请二帝”。尽管南宋刚刚开国,正是用人之际,但是认为李纲以相权压皇权的宋高宗,眼里根本容不下名望日隆的李纲,为了打压相权、抬升皇权,为自己新建立的南宋政权立威,他甚至违反北宋开国时宋太祖赵匡胤立下的“不杀读书人和言事者”的祖训,下令杀害忧心国事的太学生陈东、欧阳澈二人。而在被罢相后,李纲被一路贬黜向南,最远甚至被贬到了海南岛上,后来他虽然曾经被提拔为潭州(今湖南长沙)知州、温州知州等官职,但每次都是任期不久又被罢免,最终在反复的任用和罢免之间,被耗尽余生。 李纲被罢相,也意味着主战派在新建立的南宋朝廷中,失去了话语权。
在罢免李纲这个“老顽固”后,畏于金人压力的宋高宗又向南逃到了扬州。
如此一来,最难熬的,就是宗泽。
此前,李纲在上任之后,就立马上奏请宋高宗提拔宗泽为开封府尹、东京留守,面对当时经历靖康之变后开封内外盗贼蜂起,人心惶惶,城中残破不堪,“冻馁死者十五、六”的局面,宗泽努力经营,招揽流民和各路民兵,到了建炎二年(1128年)春,留守东京开封的宗泽手下招抚聚拢的各地义军达百万之众,并且积蓄了半年军粮。
当时,京西、淮南、两河一带的“草头王”们在宗泽爱国精神的感召下,纷纷加入匡扶宋室的队伍。例如濮州义军的首领王善,自称手下有数十万之众,兵车万乘,本来不给宗泽好脸色看,还想出兵占领汴京。
宗泽听闻此事后,亲自前去劝降,他单骑入营与王善相见,请他加入抗金大军,说:“朝廷正当危难之时,如果有一两位如你这样的人,岂还会有敌患?今日就是立功的好时机,机不可失啊。”
看到年近七旬的宗泽仍在为国家四处奔走,王善感佩不已,二话不说,随后解甲归降。
还有盘踞在寿春的丁进,江湖人称“丁一箭”,他聚众数万人,听闻宗泽的威名,带兵前往京城近郊求见。
宗泽的部下都担心有诈,宗泽却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何况是人呢?”
丁进到后,宗泽亲自接见,像对待老部下一样与他亲切交谈。丁进十分感动,当即请宗泽前去视察他的部队。宗泽毫不怀疑,第二天就去慰问了丁进的军队。
从此,丁进所部归入宗泽麾下,成为保卫汴京的一支生力军。
除此外,还有外号“没角牛”的杨进、李贵、王大郎、王再兴等各自拥兵割据一方,宗泽都各自晓以大义,将他们一一招降。
当时,宗泽在开封四处招揽贤才,当时仅有二十多岁的岳飞,就是在此时加入了宗泽的抗金大军,并被宗泽提拔为统制,由此开始逐渐成长。
眼见经营开封已有基础,军马、粮草都已开始稳定,而探听到两河州县的金军兵力空虚后,宗泽前后向宋高宗上疏二十多次,他多次恳请赵构“早还华阙”、发兵北伐。
对于宋高宗可能忧虑大将掌兵的顾虑,宗泽在奏疏中披肝沥胆地说:“臣若有毫发误国大计,臣有一子五孙,甘被诛戮。”
尽管宗泽甚至愿意以全家子孙作为人质担保,希望说服宋高宗还都开封,或者支持他北伐恢复中原,但一路向南逃难的宋高宗始终没有表态,一直拖到建炎二年(1128)七月,年迈的宗泽始终没有盼来宋高宗的回复。
由于忧愤成疾,当时已经70虚岁的宗泽背生毒疮,更加一病不起。
当将领们前来问候时,他支撑着坐起来说:“我本来没病,只因二帝蒙尘,心生忧愤致病。希望诸位能够奋力歼敌,成就主上恢复中原的志向,那样我虽死而无恨。”
众将听罢,纷纷泪流不止,表示一定不会辜负宗泽的嘱托。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宗泽反复悲吟杜甫写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没有一句话谈及家事。
建炎二年七月十二日(1128年8月9日),临终之际的宗泽,在大呼三声“渡河!渡河!渡河!”后,最终悲愤离世。
宗泽去世后,他的儿子宗颖将宗泽遗表上呈宋高宗,表中最后几句写道:“属臣之子,记臣之言,力请銮舆,亟还京阙,大震雷霆之怒,出民水火之中。夙荷君恩,敢忘尸谏!”
也不知逃到东南的宋高宗,看到宗泽遗表后是作何感想,而朝野上下听闻宗泽病逝前线后,无论老少,都“相吊出涕”。
宗泽之死,距离北宋亡国仅有一年多时间,这位终生不得已的老英雄,也像是此后一个时代的隐喻,后来有人说,宋高宗时代,南宋“是有恢复之将,而无恢复之君”,当时,从宗泽到后来的韩世忠、岳飞、吴玠、吴璘,南宋初期名将辈出,但宋高宗却畏金如虎,不仅不敢出师北伐,甚至大肆打压韩世忠等名将,诛杀岳飞自毁长城;后来,等到了南宋第二个皇帝宋孝宗时期,尽管宋孝宗锐意进取、希望恢复中原,但是南宋却已人才凋零,“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将”,历史的辗转反复,令当时人和后人都为之扼腕叹息。
▲剧照:宗泽的悲剧,也是宋人的终极悲剧。图源:影视剧照宋高宗登基后不久,金人就于建炎元年(1127)八月再次南下扫荡,随后宋高宗从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逃扬州,金人为了扫荡北方的各路民军和抗金势力,此后一直到建炎三年(1129)正月,才进入淮南、逼临扬州。在靖康之变后,当时华北和中原的广大地区,实际上仍处在各路零散宋军和各路民军手中,金人只是占据要点,并没有全面深入统治北方,但由于宋高宗自弃中原,这就使得金人得以逐个扫荡,最终征服了整个北方,牢牢掌握了北方的土地税赋和人口兵源,从而奠定了此后宋金南北对峙的基本局面。在金兵即将兵临扬州之际,宋高宗又逃亡镇江,后又南下杭州。建炎三年(1129)二月,跟随宋高宗一路逃亡的禁军发生兵变,他们在将领苗傅和刘正彦带领下,强迫宋高宗禅位给当时仅有三虚岁的儿子赵旉,随后以清君侧的名义诛杀了临阵脱逃、抗金不力的将领王渊和备受宋高宗宠幸的宦官康履等人,史称苗刘兵变。尽管苗刘兵变只有一个多月,就被前来勤王的张浚、韩世忠等部平定,但这或许也成了宋高宗终身的心理阴影,从而为他后来收兵权,贬抑武将集团埋下了伏笔。宋高宗虽然复辟成功,但从苗刘兵变中看出普通官军普遍希望北伐中原、力主抗金的军心民意后,迫于压力的宋高宗不得已北上江宁(南京),假惺惺表示自己要抗战北上,还声称自己“每念中原,未尝终食敢忘。”结果建炎四年(1129)七月,金军以完颜宗弼(兀术)为统帅,分兵四路企图一举攻灭南宋,宋高宗再次逃之夭夭,甚至在大海上漂泊数月躲避金军,金军则在扫荡掳掠后北撤,途中被韩世忠所部困于黄天荡达四十八天,几乎被宋军全歼。金军逃回北方后,又扶持投降金人的原北宋济南知府刘豫建立伪齐政权对抗南宋,此后,金人又将进攻重点,转向仍在宋军控制之中的陕西等西北地区,但在吴玠、吴璘兄弟坚守下,从1130至1134年,宋军先后在和尚原之战、饶风关之战、仙人关之战中多次大败金兵,既保住了汉中和四川,牢牢控制住了长江上游地区,又在西北战线为东部战线和南宋朝廷的喘息生存,赢得了至为关键的时间与空间,此后,金兵逐渐停滞于江淮以北,宋人则驻守江淮以南,宋金对峙的局面逐渐形成。就在靖康之变后宋金反复争战的背景里,担心宋军会北上抢夺徽、钦二帝的金人,则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一再北迁,到了1128年八月,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二人又被从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迁徙到了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抵达上京后,金太宗先是强行将宋徽宗、宋钦宗身边的多位妃嫔霸为己有,然后又举行献俘仪式,命令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脱去袍服,其他人则无论男女全部脱去上衣、身披羊裘、腰系毡条,模仿中原皇帝曾经举行过的献俘仪式,祭拜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宗庙,然后,宋徽宗、宋钦宗两人又被命令跪拜金太宗,不久,宋徽宗被封为昏德公,宋钦宗则被封为昏德侯。但金人并不放心,上京献俘仪式后不久,1128年十月,宋徽宗父子以及诸王、驸马、内侍等1800多人又被继续北迁到了韩州(今辽宁昌图县北),在这里,金人给了他们45顷农田,让宋徽宗等人自己种地养活自己。在韩州住了一年多,就在宋徽宗父子以为将要在此安老,开始搭建草棚准备长期定居时,1130年某一天,金人突然到来,宋徽宗赵佶匆忙从草房屋顶爬了下来,还援引《韩非子》向来使赔笑说:“尧舜茅茨不剪。” 为自己亲自干粗活的窘况进行文饰。没想到,来使却带来一个噩耗,说金人要将他从韩州,迁徙到更为偏远的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从1127年被俘虏北迁,颠沛流离三年多的宋徽宗原本以为可以安定下来,没想到却要继续北上,在这如丧家之犬的迁徙旅途中,他写下了《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而这首词,也被后来的晚清词人朱孝臧编选为《宋词三百首》的开篇第一词: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从辽宁北上黑龙江的颠簸中,只有沿途开放的杏花陪伴着他,但他早已看花是泪。最终,从1127年被俘虏北上,在年年向南望穿秋水的等待中,1135年,宋徽宗最终病死于五国城。传说宋徽宗死后,金人将他的尸体架在一个石坑上焚烧,烧到一半时,金人又用水灭火,然后将尸体扔进坑中,原因据说是这样可以让坑里的水变成灯油。见此惨景,悲伤至极的宋钦宗也要跳入坑中,但被人死死拉住。宋徽宗的死讯一直到两年后的1137年,才传到了临安城,听闻消息后,宋高宗据说几天吃不下饭。但就宋高宗来说,他对主战派激烈呼吁的“光复故土、迎回二圣”的呼声,早已意兴阑珊。
▲文会图。宋徽宗梦想的盛世,最终只是昙花一现。图源:网络 就在宋高宗逐渐在临安驻定下来、开始逍遥快活时,名相李纲,则逐渐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到了晚年,他在被贬居鄂州期间,曾经写了一首《病牛》诗: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尽管他抗金之志至死不渝,但宋高宗并不允许他这样的主战派有出头之日,到了绍兴十年(1140年),李纲最终在福州病逝,享年五十八岁。
就在李纲病逝这一年(1140)五月,金军再次南下、试图攻灭南宋,但在宋将刘錡、岳飞、邵隆、王德等人奋战下,宋军先后击败金军主力,其中刘錡、张俊、杨沂中更是在顺昌之战和柘皋之战中大破金军主力,岳飞则率军在郾城之战、颍昌之战中相继大破完颜宗弼(兀术)主力,并且进军至距离东京(开封)仅有四十五里远的朱仙镇,一时金人震动,甚至准备撤离开封,北方恢复形势一片大好。
前线战士抗金取得辉煌战绩,但宋高宗和权相秦桧却忧虑不已,担心自己议和委屈求全的无耻偏安心思,会被将士们的抗金功绩所冲毁。
另一方面,鉴于宋朝是以赵匡胤作为武将发动政变所开,因此有宋一代,对于自从唐朝安史之乱后的武人专政局面一直非常忌讳,在整个宋代,崇文抑武都是基本国策。而宋高宗自从南渡经历苗刘兵变后,更是对武将心怀深刻猜忌。
当时,在靖康之变后,宋朝的北方主力军几乎被金兵打垮,在此情况下,迅速成长起来的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吴玠、吴璘等人迅速带出了自己的亲军,甚至还被民间冠以“岳家军”、“张家军”、“刘家军”等名号,面对军队私有化的可能性,以崇文抑武作为国策的宋高宗,在相继平定南方乱匪和击退北方金兵后,也开始筹划着剥夺各位统兵大将的兵权。
于是,为了苟且偷生和满足个人专权私域,宋高宗和权相秦桧在北方抗金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主动停战,并与金国主动媾和,而金国主政的完颜宗弼(兀术)提出的议和附带条件之一,就是必须杀死他的死敌、南宋名将岳飞,然后“和议乃成”。
为了屈从金人,宋高宗决定自毁长城,以十二道金牌下令岳飞从前线班师回朝,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金双方议和达成,宋向金称臣,耻辱性自称“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此后宋还向金每年进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并将淮河和大散关以北的土地永久割让给予金国。
而作为议和的附带条件,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岳飞被宋高宗和秦桧下令杀害于临安(杭州)大理寺内。▲岳飞之死,隐喻的是南宋的终极命运。图源:影视剧照
在宋高宗自毁长城后,金人则放回了宋高宗的生母韦太后,韦太后临行前,宋钦宗赵桓仰面躺在地上、拦住韦太后的车驾痛哭流涕,宋钦宗哭着说:
“幸语丞相归我,处我一郡足矣!”
宋钦宗意思是说,希望韦太后能让秦桧出面跟宋高宗说,让他们来营救自己,他南归后不想争夺帝位,只能找一个郡县养老即可。
而在一部野史记载中,宋钦宗则是对即将南归的韦太后说:
“寄语九哥(宋高宗在兄弟中排行第九),吾南归但为太乙宫主足矣。他无望于九哥也。”
意思是说希望韦太后告诉宋高宗,他南归后做一个道观观主即可,其他的已无意争夺。
但宋高宗并没有意愿接回这位曾经的兄长,因为在宋高宗赵构看来,仍然活着的宋钦宗如果南归,就是一个烫手山芋,与其如此,还不如让兄长宋钦宗就在金人手里死掉好了。
韦太后则当面向宋钦宗发了毒誓说:
“我先南归,如果我们不来迎接你,就让上天罚我瞎掉双眼。”
韦太后没想到的是,宋高宗真的不愿意迎回自己的这位老哥宋钦宗,后来,韦太后双目果然逐渐失明。
宋钦宗则在父亲宋徽宗死后,又坚持活了21年,他后来被金人从五国城南迁到了燕京(北京),并于1156年在燕京病逝。
关于宋钦宗的死因,还有一种传说是他临死前,被金主完颜亮强迫打马球,结果因为年老体衰从马上摔下,最终被金人故意乱马践踏、蹂躏致死。
宋钦宗死后五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试图消灭南宋,结果在采石之战中先是被宋军击败,后来又死于金人内乱。
而厌倦了战乱和恐惧的宋高宗,则在金人退兵后,于1162年主动禅位给了养子赵昚(宋孝宗),此后,宋高宗一直活到了1187年,享年81岁(1107-1187)。
这不由得让人感慨,英雄豪杰总是英年早逝,苟且偷生者却经常享乐长命。
至此,经历靖康之变的一代人逐渐烟消云散,但历史留给宋朝和中华文明的创伤并未终结,从北宋亡国时就延宕下来的隐患,还将在此后像梦魇一样相伴南宋始终,最终在1279年,在崖山,彻底终结大宋帝国。全文完。感谢阅读,如果喜欢,记得随手点赞、点在看以示鼓励呀~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游彪:《靖康之变:北宋衰亡记》,湖南人民出版社,2018[美]伊沛霞:《宋徽宗》,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任崇岳:《风流天子宋徽宗传》,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张泰湘、刘文生:《徽、钦二帝在五国城的囚禁生活——“靖康之难”系列研究之二》,《学习与探索》,2002年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