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7|回复: 0

[知识] 没有这颗小东西,4200万福建人吃饭都不香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14 1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没有这颗小东西,4200万福建人吃饭都不香了!

 风物菌 地道风物 2023-11-12 05:30 

IMG_2991.JPG
IMG_2992.PNG

顶开花,下结子
大人小孩爱吃要死


你一定吃过花生吧?


醋泡的、水煮的、干炒的、臼碎的、裹着糖衣的、粘着盐粒的、又脆又酥越嚼越觉得满口油香的……这小小的豆科植物廉价易得却香气十足、油脂丰富,与任何食材搭配都可“左右逢源”,俨然已经成了一统各地味蕾的干果之王,可是全国人对花生的热爱与想象力加起来,恐怕也比不上——福建


IMG_2993.GIF
IMG_2994.GIF
花生形态多变,极为百搭。
图/网络

八闽大地上的人们对花生的感情难分高下,不过总的来说,越是往南边走,人们血管里的花生浓度就越高。清早起来,叫醒他们的是一碗甜甜的花生汤,香浓的花生浆与含有满满花生碎的牛奶也不甘落后,竞相与油条组成黄金CP;中午来一碗花生酱拌面,入夜的火锅烧烤各色宵夜大展身手,把“花生搭一切”的原则发挥到淋漓尽致;要是等到逢年过节,那活脱脱就是花生开会,香的脆的软的糯的甜的咸的点心、灶糖、小零食简直要让花生爱好者原地开始狂欢。


花生并非中国的本土作物,原产南美,借着明朝海上丝绸之路的风帆自东南沿海地区进入我国,福建正是与花生最早相遇的省份之一


Image
IMG_2996.GIF

福建的花生甜品让人眼花缭乱。

图/《风味人间4·谷物星球》


圆墩墩的白胖子,到了这里就落地生根。福建虽不是花生产量最高大省,却有龙岩连城花生、赖房花生、衙口花生、平潭花生等名优品种。舌尖上的福建从不缺少山海相会的富足与豪奢,可只有丰润、微甜、油汪汪的花生香,一日三餐、一年四季、片刻不离地构成了这片土地上最难忘怀的味道。




IMG_2997.PNG

一颗“土豆仁”,能有多少副面孔?



在闽南,花生被唤作“土豆”,可说是道出了它的本质:它可不就是长在土里的豆子吗?


花生的果实深埋在土里,所以自家种花生的孩子总有这样的记忆:估摸着离成熟还有一两个礼拜了,就到地里试着拔一两棵出来看看生长状态。将将熟的新花生,生着吃有种熟了吃就绝不会有的鲜甜,虽然硬硬的不大好咬,但那水嫩嫩、脆生生的口感却让人根本停不下来。加点盐略微水煮一下,饱满的种子更软嫩了,轻轻一咬,“噗呲”一下,满嘴都是甘甜的汁。


IMG_2998.JPG
最简单的加工方式最能吃出花生原本的鲜甜。
图/汇图网

龙岩盛产好花生,拿来“湿烤”是最合适不过的。刚收上来的新花生,水煮入味、文火慢烤,烤出来的花生,不像猛火炒制的那样带着火烧火燎的煳香味,却完美地收住了每一份蛋白质与油脂的风味,越嚼越有味道。


IMG_2999.JPG

湿烤不会让花生失去鲜甜,却更加酥脆。

摄影/益能云天


在福州,“白晒”花生更多些。花生煮一煮,直接在阳光下晒干,本是一种延长保存期限的小技巧,却也体现了本地人对花生风味的极致自信。干干脆脆的花生带着一点韧性,很有嚼头,更增加了香味的层次。


厦门的“鱼皮花生”就更有名了——有不少人坐厦航的飞机就惦记那一小包花生呢!有“鱼皮”之名,是因为花生外裹着一层厚厚的糖衣,最早的时候做糖衣要加入鱼皮胶。经过改良,鱼皮花生里已没有鱼皮,只有滑溜溜的糖衣包裹着酥香的花生仁,甜咸交织的味道极勾人的馋瘾。


IMG_3001.JPG

是的,这就是我坐厦航的原因。

图/图虫·创意


“花糖”也是一种包裹了糖衣的花生零食,只是糖衣更厚、更甜、几乎可以在嘴里含到化。把糖衣合着花生一起嚼碎,简单直率的甜和油脂丰富的香混在一起,是一种小孩子绝对抗拒不了的美味,哪怕家大人警告再多声“吃多了要上火”也会偷偷一把又一把地抓来吃。


自炸的“花生饼”更能体现福建人对花生的热爱——因为这种花生饼里,几乎没有饼。薄薄的一层面饼上有疏松的气孔,半包着大颗大颗的整粒花生仁,好像加点米粉只为方便一口吃进更多花生一样。


IMG_3002.GIF
Image
老婆饼里没有老婆,花生饼里也不是非要有饼。
图/诚诚妈美食记

想吃花生甜点,选择就更多了。花生炒香,浇上滚烫的糖浆,就成了“花生嘎”。一粒粒的花生被糖浆粘在一起,有点黏牙,质地又坚硬,吃起来颇锻炼咬肌,拿来搭配茶水倒是再好不过。花生糕则更加细腻柔软,轻轻一咬能留下牙印,抿一抿,满口甜香。还有麻糍粿,也就是汤圆一样的糯米圆子,在花生碎、豆粉、芝麻和糖里滚过一圈才入口,让甜软黏糯与坚果香气完美融合。


IMG_3004.JPG
润饼是一种薄薄的面饼,可以包着麻糍和花生吃。
摄影/饱饱乱步


各种小吃里花生出场率一样很高。无论是满煎糕香甜的夹心,还是润饼里厚厚的“土豆敷”,又或者是炸扣菜头粿那颗粒感十足的馅料——福建人吃起点心,简直就是变着花样地找借口消灭花生。


上面说的都是“吃”花生,福建人“喝”起花生来更有一套。


泉州人的一天,十有八九要从一碗花生汤开始。泉州人管花生汤叫“土豆仁汤”,“仁”在闽南话里的发音又近似于“奶”,所以不少朋友就闹了误会,还以为这一碗又浓又白的甜汤真是加了牛奶炖煮出来的。其实就好像奶白色的鱼汤不必加牛奶一样,花生里丰富的蛋白质与油脂在大火激发下足以变成香浓的汤汁。做花生汤,最有难度的是既要滚出奶汤,花生仁的形状还要保持完整,吃进嘴里又一抿即化,极考验对火候的掌控。花生汤里加足了糖,再打个蛋进去就是元气满满的一餐,别用勺子,用油条连蘸带舀,吃到肚子里暖和又满足。


IMG_3005.JPG

能量十足却不油腻的花生汤是早餐最佳选择。

摄影/林文峥


早餐摊子上,花生浆也是油条的好CP,它类似豆浆,却更香、更浓、更有油脂的厚重感。还有花生牛奶,虽然在外省也能买到,但只有本地生产的才会加入满满的花生碎,喝下去能量十足。




IMG_3006.PNG

一碗花生酱,能拌进去整个宇宙!



花生酱在福建的地位,可能是连老陈醋在山西或芝麻酱在北京的地位都无法比拟的,因为它真的是字面意义上的无!处!不!在!


拌面,是一项考验手眼口默契的活动,在沙县尤其流行。浓稠的花生酱微微澥开,面条倒入碗中的一瞬间趁热开拌,点香醋、加酱油,一分一秒不能耽搁,否则酱料与面就会黏糊糊地腻在一起。一碗分寸正好的面,吸溜吸溜入口,是一餐的高光时刻。


IMG_3007.JPG
每个福建人都有拌面的绝活。
摄影/饱饱乱步

花生酱还可以拌扁食(馄饨)、蘸蒸饺、蘸小笼包,端午节蘸烧肉蛋黄粽子也都算是基本操作。不过还是请广东朋友保持情绪稳定,因为——漳州的肠粉也可以加花生酱,再调入一些沙茶酱与蚝油,更显得口感厚重,滋味浓郁。


在福建之外,麻辣烫爱好者一般可以分为两派:四川派喜麻喜辣,碗中有厚厚的红油汤汁;东北派口味温柔,代之以奶汤与芝麻酱。到福建,都不用争了,麻辣烫要拌花生酱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IMG_3008.JPG

扁食当然是拌花生酱才好吃啊!
摄影/林文峥

烧烤,夜市之中的永恒王者,与花生酱更是缠绵到难舍难分。鸡腿、五花肉、金针菇,这些食材在别处也不难吃到,但妙处就在烤得滋滋冒油时刷上一层厚厚的酱料,让微咸微辣微甜的风味在高温里绽开。


想了解本地风味,米血糕不可不尝。浸透了猪血的糯米糕,比血豆腐扎实、比糯米团香嫩,在炭火下烤得微微发白变色,一勺花生酱浇下,少洒些孜然,是夏夜啤酒的最佳伴侣。还有那Q弹的烤白粿,刷过酱后还要稍洒些糖,甜咸交织的味道最有闽地特色;嚼劲十足的“拳头母”,是肉筋、肉碎与香菇香葱一起打成的丸子,伴着花生酱,更添一些坚果香。


IMG_3009.JPG
黄瓜片、鸡翅、白粿、米血,都是地道的闽南烧烤味道。
摄影/拉拉Carolyn

啾啾螺,是泉州宵夜的必选项。这是一种很小的螺,烹饪起来挺费神:搓洗、换水、一个个剪尾巴,煮一锅要料理个大半天。可泉州人对它爱得深沉,把吃螺时发出的“啾啾”声给它做了爱称。把水煮好的螺放进搪瓷的缸子里,加上酱料摇匀,花生酱的品质与摇螺的手艺共同构成了店家的风味诀窍,每一位老师傅都有独一无二的风格,让你吃完一家还想再尝下一家。


IMG_3010.JPG
泉州炒钉螺也同样把花生酱当成调料标配。
摄影/饱饱乱步

福建还有一味灵魂酱料,同样离不开花生的参与,那就是沙茶酱


沙茶酱的原型本是东南亚的沙爹酱(sate),是以花生碎调和香茅、姜黄、南姜以及种种鱼鲜制品,形成一道辛辣硬朗、个性十足的风味。传入福建,本地人的舌头更温柔,便将其稍稍改良,褪去一些刺激性的味道,却让花生的底味更显缠绵。


这种风味根深蒂固地刻进了福建人的基因里,无论打火锅还是吃炸串,一点点沙茶酱都能让享受程度瞬间翻倍。沙茶的影响还经闽南蔓延到粤东,在沙茶酱的加持下,连福建人都更好吃了


IMG_3011.JPG
一碗平凡的面,在沙茶加持下魅力十足。
图/图虫·创意

最让本地人难以抗拒的是一碗沙茶面。细而筋道的面条,豪爽加入的鲍鱼、大虾、肉片,一勺沙茶酱倒入高汤,汤底瞬间便得红亮,大海的鲜与细微的辛辣荡漾开来。别忘了再加进去一些花生酱,趁热搅匀,大口吸入,体验全身毛孔张开、额头微微见汗的爽快。




IMG_3012.PNG

吃点花生,才有好事“花”生



白白胖胖的花生,在许多地方都是吉祥的象征,在福建,更是与“财丁两旺”的美好愿望联系在一起。所以无论是家有喜事还是逢年过节,或者就是日常拜拜,花生从来不会缺席。


龙岩人的生活里,花生别有一种喜庆的色彩。小夫妻订婚,男方送过嫁妆,女方必回赠花生,将花生分给街坊四邻,也就是把婚事广而告之的意思。新婚之夜闹新房,主人家会搬出几箩筐的好花生分给宾客,图个“早生贵子”的吉利。到了春节,家家户户更是必会准备花生。当地有俗语:“两手一拜,红柑一介;屁股一拱,花生一捧。”拜年时给不给红包倒不重要,没有红柑和花生是万万不行的。


IMG_3013.JPG
有花生和柑橘才叫过年啊!
图/汇图网

平日里已经非常丰富的花生甜品,节日来临时更让人眼花缭乱。


冬至,全家一起搓“米时”。白花花的大米和糯米舂好、搓圆,又在花生碎和豆粉里滚一圈,香甜的滋味里是对“团圆”的期盼。正月二十九,喝“拗九粥”,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的聚会里也少不了煮得软软烂烂的花生的参与。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的粽子中秋博饼争的彩头,馅料里更离不开酥酥的花生碎。


IMG_3014.JPG
晋江的端午肉粽绝对离不开花生。
摄影/饱饱乱步

腊月里,五花八门的灶糖干脆就是花生的专属秀场。


最适合用来把灶王爷的嘴粘住的莫过于“贡糖”。贡,原本该写作“摃”,闽南话里敲击捶打的意思(所以你知道“贡丸”是什么意思了吧?),贡糖便是用花生、麦芽糖、白糖捶打出来的,酥脆却嚼着很有韧性,在灶糖里可站C位。各种花生糖果不甘落后,红生仁、白生仁、咸生仁……结构与花糖相仿,表皮的味道却更加丰富。还有炒米糕,爆香的糯米花伴着花生仁一起挂上糖霜切成块,质地轻盈却有丰沛的谷物香味,每一口都是香甜的幸福感。


IMG_3015.JPG
花生糖不仅祭灶时吃,平时吃什么都可以揉碎了洒一些。
图/图虫·创意

红团,是莆田人过年时的一件大事。红团的馅儿可甜可咸,甜馅可以是绿豆、红豆,加些红糖,或是地瓜干磨细,无论那种配方,加些花生都不会出错;咸馅主要是糯米,花生、香菇、肉丝增加咸香的层次。在泉州,类似的食物是红龟粿,花生芝麻的馅料更是大受欢迎。以红曲染成的糯米皮,印上吉祥的图案,一锅蒸出来是一整年的红红火火。


IMG_3016.JPG
红团与龟粿。
图/视觉中国

落花生,落花生,无论在哪片土地都能落地生根,就像爱拼才会赢的福建人,四处漂泊闯荡,走到哪就能扎根在哪,于深厚的土壤里结出沉甸甸的果实。如今初冬的寒风乍起,又到了花生带领的炒货大军占领街巷的时候,向着年关每走近一步,空气里的花生浓度就会提高几分。四海为家的游子,是否也从无处不在的花生香里忆起了家的牵绊与温暖?



文 | 猫骑士

图片编辑 | YIRAN、猫骑士

头图 | 饱饱乱步

封图 | 图虫·创意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IMG_3017.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1 05:13 PM , Processed in 0.10902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