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7|回复: 0

[哲史艺丛] “武侠”只存在于小说里吗,古代就有且以这些形式存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7 08: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侠”只存在于小说里吗,古代就有且以这些形式存在

 曾府成 历史学堂君 2023-09-04 22:57 

作者:曾府成
编辑:莉莉丝

中华五千年文明,足以让任何一件事物沉淀为独特的文化,武侠亦是如此。

“侠”最早出现在何时,又是在何种历史背景下产生已无法考证。到春秋战国时期,侠已经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不仅冲击着旧有的思想体系,也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在《五蠹》中指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节点,是中国农业革命的关键时期。以周礼为代表的思想体系随着周朝的崩溃逐渐瓦解,如何管理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成为摆在各国君主面前最迫切的问题。国家该何去何从,上至君王贵族,下至平头百姓,纷纷给出自己的政治观点以期能左右国家的发展方向。

0.jpeg

法家认为应该完全摒弃周礼,以一种全新的思想体系和政理念为基础,建立一个以君主为核心的集权国家;纵横家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走列国,将各国君主玩弄于股掌之间;儒家积极游学开馆授徒,以期能恢复周礼……这些学术流派在发展中形成不同文化背景的团体,获得了君主的认同以及社会地位。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没有文化背景,仅有的财产也只够勉强度日。这些人空有一腔热血,也渴望实现凌云壮志,得到社会的认可。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和个人期望的碰撞之下,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职业——侠士。

侠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无产阶级,没有任何政治地位,只得依附于贵族,成为贵族豢养的死士,终生以死报答恩主为己任。《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豫让多次刺杀赵襄子未果,执着不悔,临死说出自己的心声:“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豫让的遗言给侠士这个职业增添了一分悲壮的色彩,纵观《刺客列传》中记载的人物,每个为了报答恩主,皆以一己之身,勇往直前,死而后已。无论成败与否,都完成了对恩主的报答,也实践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精神。

1.jpeg

武是实践狭义的手段,侠是使用武力的目的,武侠的产生,在某种层面表达了社会底层对于政治权利的渴望以及对上层阶级压迫的反抗。因此武侠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民间对抗官府的代言人,而武侠口中所说的江湖也成为民间渴望的精神家园。

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由于儒家主张“仁政”、“攻心”、“化性”,轻视“怪力乱神”,从根本上否定了游侠的存在。被统治阶级抛弃的侠士失去政治地位,逐渐走向民间,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阶层——游侠。

2.jpeg

战国时期的思想观念对游侠的影响依然存在,在传统侠士思想的影响下,游侠以修身立命,扶危济困为己任,战国时期“士为知己者死”的报恩逐渐演变为施恩,因此游侠在民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史记·游侠列传》中记载的郭解便是这样一位人物。郭解是西汉武帝时人,短小精悍,其貌不扬,是一位黑白通吃的游侠。他为人虽然凶狠残忍,但是在处理民间事物为了维护公义甚至不惜杀死自己的亲人,因此成为民间的道德典范和行为楷模,就连大将军霍青也为其充当说客。

3.jpeg

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学说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被武侠接受并发扬,成为武侠的行为准则,产生了一种文武兼备的“儒侠”。以德服人是儒侠行侠仗义的第一要务,个人理想是否远大是衡量儒侠的标准。

行侠仗义依然靠使用武力,但儒侠的诞生对行侠仗义之人的道德情操提出了高出常人的要求,在之后的历史中,武德成为习武行侠之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南北朝时期的祖狄,宋朝时期的陆游、文天祥皆是儒侠的代表人物。

4.jpeg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武兼备的朝代,东西方文化的冲击和融合造就了武侠的浪漫主义色彩。“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李白不仅是作诗数千首的诗圣,也是胸怀天下,剑术高超的侠客。

唐朝的侠客追求一种自我精神世界的超脱,对于世间的爱恨情仇看的淡然。在他们看来,世间的江湖已经消亡,江湖只存在于心中,想象之中。

在唐朝文人丰富的联想和手中的笔墨之下,诞生了《虬髯客传》、《聂隐娘》等脍炙人口的惊奇小说。小说塑造了红线、聂隐娘等一批女侠客,开创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学样式——武侠文学。

5.jpeg

宋朝市肆的发展让说书这种文化传播形式大行其道,章回体小说在宋朝有了较大发展。说书人隐于市,听众来自社会底层,因此故事情节曲折,快意恩仇的武侠小说成为宋朝说书人和听书人的首选。

《三侠五义》等一批老派武侠小说塑造了形象丰满的人物,离奇的故事情节满足了听众的猎奇之心。章回体武侠小说的产生对后世影响很大,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派武侠小说出现之前,中国的武侠小说一直沿用这一类小说的套路,影响近千年之久。

6.jpeg

1954年,梁羽生在《新晚报》上连载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该书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之作,描写清末义和团运动期间,江湖人物面对国难做出人生抉择,实践狭义的故事。新派武侠小说在写作手法上引用西方小说的逻辑推理方式,糅合了现代人的社会观和价值观,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一经面世,大受好评。

1957年连载于《香港商报》的金庸作品《射雕英雄传》则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巅峰之作。该书在华人世界引起巨大轰动,掀起一股武侠热。《射雕英雄传》主人公郭靖也在书中给出了“什么是侠”的终极答案。何为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大侠小侠,只看他所作所为,高下立判。

八十年代,电影《少林寺》上映,该片获得了空前成功,也重新点燃了中国人心中的武侠梦。

7.jpeg

新千年之后,武侠类文学作品逐渐式微,武侠小说读者日益萎缩,成为小众文学。曾经让武侠大放异彩的武侠类电影虽然常有作品上映,但都乏善可陈,仅有的几部佳作也如昙花一现,难现武侠电影当年的辉煌。

武侠对中国人而言,就像西欧的骑士,美国的超人。不仅仅是一个个跃然纸上的侠客,更是一种符号,一种挥之不去的英雄情结。它早已融入国人的血液当中,即使武侠不在,但侠义精神永存。

参考资料:《史记·游侠列传》《金庸作品》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5 01:07 PM , Processed in 0.03821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