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6|回复: 0

[哲史艺丛] 王阳明有个状元爹,却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读书做官,那什么最重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31 09: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阳明有个状元爹,却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读书做官,那什么最重要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3-08-31 18:31 
1.jpeg

王阳明像


他是明朝一代大儒,主张“良知”即是“天理”,提倡“知行合一”。他开创了“心学”流派,其思想不仅影响到中国,还传播到日本,并推动日本近代的明治维新。孙中山、毛泽东等革命领袖也从他的思想中吸取智慧和力量。


另一方面,他还是明代中期赫赫有名的军神,为国家铲除叛乱,消弭匪患。他先后削平江西、广西一带的盗匪势力和叛军,并在平定宁王之乱中立下大功。


他一生为国操劳,最终病逝。在去世后,得以受到从祀孔庙的待遇。后来的人们将他与孔子、孟子、朱熹尊称为儒家四圣。


他,就是明朝圣哲王阳明。


2.jpeg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


一、少年高见


王阳明出生于诗书之家,父亲是明代成化年间的状元,曾任南京吏部尚书。出生后,其祖父根据《论语》中“仁不能守之”一句,给他起名“守仁”。


王阳明的启蒙教育并不算很早,到了12岁时,才去就读私塾。不过,王阳明读书虽然较晚,但他天资颖悟,记忆力极强,可以过目不忘。不仅如此,王阳明心怀大志,小小年纪便在很多事情上有不凡的见解。他小时候与很多孩童一样,也比较贪玩。有一次,他那状元父亲批评他不用功读书,没想到他反问父亲:“读书有何用?”一时间,父亲竟然语塞。


过了一会儿,父亲有些难为情地说,读书就是为当官,求功名。少年王阳明听后笑着说到,那么就算是中了状元也没了不起的。父亲大怒,却也无可奈何。


一次,在私塾里,王阳明与老师讨论天底下何事最要紧。老师想了想说,将来考取功名是最要紧的事,王阳明不以为然。老师反问他,王阳明不慌不忙地说:“读书是为了做圣贤,这才是天下最要紧的事。”


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心志,注定了他的一生不会平凡。


3.png

明代私塾


二、能文能武


其实王阳明小时候对读书兴趣不大,他是当地有名的孩子头,经常指挥小伙伴们玩打仗的游戏。到了十几岁时,他便学习骑马射箭,还喜欢读兵书战策之类的书籍。他在15岁时就敢离家远走,去北方考察边关情形。


当时,明廷与北方游牧民族关系紧张。王阳明重点考察的是居庸关、紫荆关和倒马关的地形地势和攻守态势。回去后,他将自己的所见和主张写了下来,准备呈交给朝廷。但在他父亲看来,这就是不务正业。经过父亲的一顿猛批输出,王阳明暂时收敛了一些,开始认真读书学习,但是对于军事书籍,他一直很喜欢,骑马射箭之术也没有落下。


4.png

王阳明骑马射箭影视图


明朝时期,但凡想走功名的读书人,朱熹的书是必读的,不仅读,还必须要接受他的思想。朱熹主张理学,也就是研究儒家经典的义理。为了很好地研究义理,朱熹推崇“格物致知”,也就是根据外部“事”、“物”来研究、推断符合儒家的义理。


少年王阳明也想明白这些儒家义理,他已经学习过“格物致知”之学,朱熹的所有著作他也都读了个遍。可是,通过“格物”得到的那个理,他始终有些疑问。于是,他约好友一齐来到竹林,想通过探究竹子明白“天理”。


结果,没过两天,好友就先打了退堂鼓。王阳明继续坚持,一连七天过去,他也没弄明白什么是“天理”,反而由于过于劳累大病一场。


从此,朱熹学说的权威性在他心中大打折扣。


5.png

阳明格竹


三、龙场悟道


王阳明参加科举考试,顺利考中秀才、举人,但是后面的进士却考了三次。科举失利后,父亲怕他想不通,要去开导他,没想到他说,他并不以此为耻,但是以不登第就懊恼为耻。


不过,第三次参加会试,王阳明终于拿到赐二甲进士及第,他的科举梦最终还是实现了。然而,进入官场后,他的仕途是真心不顺。他因仗义执言,得罪了权宦刘瑾。虽然死里逃生,但被远远地贬到贵州龙场担任驿站中的小官。


那时的贵州,属于蛮荒贫瘠之地,尚未开化,各个民族杂居在一起,经常闹出各种事端和纠纷。王阳明除了在驿站任职外,还负责教导当地民众。由于他正直、公平而又清廉,在当地拥有很高的威望,深得百姓的敬重和爱戴。


百姓的拥戴给了王阳明不少欣慰,也让他能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儒家哲学方面的问题。在那段时间内,王阳明一直在思考“理”到底在哪里。一天夜里,他感觉自己忽然想明白了这个困扰内心已久的疑问。


6.png

龙场悟道


原来,“理”并不需要通过外边的“事”、“物”来寻找,求助自己的内心就可以,心即是理。王阳明的这次神奇经历,又被称为“龙场悟道”,是我国哲学史上一次很重要的事件,也是中国儒家思想一次新的发展。


接下来,王阳明开始著书立说,全面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儒家流派“心学”从此正式诞生。其核心观点是,“理”不在外,而在心中。良知就是圣人之道,人人都有这种良知,因此人人都能成圣。


既然“天理”在人心,那么人们又该如何去实践“天理”呢?王阳明又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念,也就是提倡人不仅要有道德责任感,还应该用行为去实践,仅仅有道德良知而不愿行动,不是真正的“知”。


7.png


“知行合一”的思想不仅在我国明清两朝影响巨大,还对日本明治维新间接地起到了推动作用。明治维新中的几位重要人物,都是王阳明的信徒,如山县有朋、福泽谕吉、伊藤博文等人。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思想也影响了中国近现代革命。孙中山、毛泽东都对“知行合一”进行了吸收和发展。


8.png

影视剧中的孙中山


四、征战四方


王阳明已成为一代儒学宗师。与此同时,他的军事生涯也逐渐走向辉煌。


1516年8月,江西中南部爆发匪乱,一时间明军丢盔弃甲,节节败退。兵部尚书王琼深知王阳明的军事才能,便推荐他担任赣州、漳州等地巡抚。


王阳明就任后,发现当地官府中竟然藏有不少强匪的暗探。于是,王阳明先抓住一个探子,逼他如实交代出其他暗探,然后王阳明释放了他们,让他们去侦探盗匪的情报,他因此很快就掌握了敌人的情况。


最终,王阳明调集大军,出其不意,一举歼灭在当地为害几十年之久的匪患,百姓交口称赞。此后,为了永弥祸患,王阳明在当地大力推行教化,使得那里的民风和社会秩序大大好转。


9.jpeg

明军


1519年6月,宁王朱宸濠率兵反叛明廷。王阳明采用疑兵之计,放出风声来要攻打宁王老巢南昌,迫使朱宸濠不敢轻举妄动。发现中计后,朱宸濠发兵攻打南京。这时王阳明则率军直捣南昌,朱宸濠回救。两支军队在鄱阳湖相遇,宁王朱宸濠惨败被俘。宁王之乱仅35天就被平叛,王阳明居功至伟。


8年后,广西一带发生民变,嘉靖皇帝命王阳明剿灭当地叛乱。王阳明的到来,让参与叛乱的人感到害怕,于是降的降,逃的逃。很快,王阳明用计彻底剿灭了此次叛乱。


然而,这次胜利成了王阳明一生最后的辉煌。不久,他就因肺病不得不回家乡休养。1529年初,王阳明走完了其不平凡的一生。在弥留之际,有人问他还有什么遗言时,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10.jpeg


文史君说


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儒家四圣。王阳明思想核心在于“心即理”、“知行合一”,这既是对朱熹学说的纠正,也是儒家思想的一次自身的发展。他的主张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今后对我国的发展还会起到积极作用,尤其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


对于这样伟大的哲学家,单单用文字难以评价他的一生。我想,就用他临终之言,作为他一生的写照: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参考文献


胡水君.儒家学脉中的王阳明[J].学术界,2021(03)。


刘艳.从良知学看王阳明的圣人观[J].唐都学刊,2022,38(04)。


尉学斌.论王阳明“格物”说的演变及其困境[J].中华文化论坛,2022(06)。


吴婧伊、史少卿.王阳明的圣人观与致良知学说[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02)。


华建新.朱熹理学对王阳明前期思想进路的影响[J].教育文化论坛,2022(03)。


(作者:浩然文史·石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2 06:22 AM , Processed in 0.03500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