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6|回复: 0

[知识] 中国最北产茶大省:左手小烧烤,右手老干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24 03: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最北产茶大省:左手小烧烤,右手老干烘!

 寻茶菌 地道寻茶记 2023-05-23 21:30

IMG_1889.JPG


“火炉小饼加蘸料,烧烤灵魂三件套。”


在干饭人眼里,这个春天的互联网,没有什么比淄博烧烤更出圈的了。


充满巧思的双层小炭炉往桌上那么一摆,肉串在炉上被烤得滋滋冒油,油滴与火苗碰撞发出窸窣微弱的爆破声,却在热闹喧嚣中,跟诱人的香气一起,吸引人迫不及待。


巴掌大的小饼烙至起泡,外脆里韧,对折两次折成小扇,蘸上蘸料,再展开夹入水灵灵的小葱和热乎乎的肉串,一撸一卷,卷出人间烟火味,最抚俗世凡人心。


IMG_1890.JPG

让人垂涎欲滴的淄博烧烤
摄影/叫宋宋呀


“五一”假期,无数“旅游特种兵”争分夺秒山水跋涉,让人戏称“上次淄博这么热闹的时候,还是齐国”也不是没有道理。


而淄博,乃至整个山东,用慷慨和周到,让忐忑归位,让期待加倍。


“好客山东”的金字招牌,写在从不缺斤短两的称上,写在山东人热情洋溢的笑脸上,写在邀你回家吃饭那一桌令人叹为观止的鲁菜席面上,更写在那一壶滋味不俗的山东茶里。


IMG_1891.JPG
IMG_1892.JPG
大明湖畔,世界最大的茶拼图
图/视觉中国




IMG_1893.PNG
再美味的九转大肠
也要一杯山东茶解腻


“齐带山海,膏壤千里。”位于黄渤海之滨的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丰饶富庶之地。

黄河带着上游富含有机质营养的泥沙冲击出坦荡肥沃的三角洲,并在这里奔腾入海。逶迤蜿蜒的众多支流和鲁中南山丘区与鲁西南平原之间的鲁西湖带一起,构成了山东域内极为发达的水系

海洋调节温度与湿度,气候温和,农业生产可谓是占尽“天时地利”。再加上长而优质的海岸线,寒暖流交汇,大陆架区域海水浅,孕育“鱼盐之利”,水产资源异常丰富。春秋时期齐国能有“桓景之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


IMG_1894.JPG

迤逦海岸线上的崂山茶园
摄影/宋林继


蟹鳖鱼虾、野味山珍、新鲜果蔬、五谷杂粮、飞禽走兽,不说“取之不尽”,那也是数不胜数。既然有的吃,那总不能暴殄天物辜负了这份“老天爷赏饭吃”的得天独厚不是?

山东人的巧思巧手在这些物华天宝上无限施展。


IMG_1895.JPG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山东花馍捏不出的
图/视觉中国


谁能想到,春秋时期齐地之人就提倡“雕卵然后瀹( yuè)之”,煮个鸡蛋都要雕刻装饰一番才下水呢。

他们将种种食材排列组合,也擅于将一种食材折腾出无数花样,“蒸、煮、烤、酿、煎、炒、熬、烹、炸、腊、盐、豉、醋、酱、酒、蜜、椒”,“一菜一味,百菜不重”可是半点儿都不夸张。


IMG_1896.JPG

煎炒烹炸,炉火纯青
图/视觉中国


两千五百多年的发展精进,直至今天仍在不断创新,没有人能说清灿若繁星的鲁菜具体有多少种。

你一定听说过,甚至是多多少少尝过,或正宗或不正宗的糖醋鲤鱼、爆炒腰花、四喜丸子、油焖大虾、黄焖鸡

这些鲁菜里的经典名品,已然化身成为大江南北耳熟能详的家常菜,而“起锅烧油,葱姜蒜爆香”这一鲁菜烹饪技法,更是在家家户户的厨房中炒出生活的热闹温馨与欢声笑语。


IMG_1897.JPG
表面微微焦脆的九转大肠
图/视觉中国


更何况,鲁菜是北方菜的底色,更是八大菜系之首,也是其中唯一的自发型菜系,其他菜系或多或少都受到其影响。

发源于孔孟之乡,得儒家文化“中庸之道”熏陶,鲁菜崇尚敦厚纯朴均衡大气的“五味调和”,主打的就是一个“咸”与“鲜”

色艳味重的菜品,必然决定了要有清淡解腻的滋味做搭配才妙。

于是,一杯茗香鲜爽的清茶,就在山东人的饮食习惯里顺其自然地占据了重要位置。


IMG_1898.JPG

清茶一杯,爽口解腻
图/视觉中国



IMG_1899.PNG

山东人爱茶,从西周开始


说起山东人与茶的故事,那历史可就相当悠久了。你爱茶可能是从上周开始,而山东人爱茶则是从西周开始

唐代陆羽《茶经》中写:“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皆饮焉。


IMG_1900.JPG

陆羽像
摄影/吴学文


鲁周公(对,就是那个传说中会解梦的周公)辅佐武王伐纣后,编制《周礼》时要求专设“掌荼”一职(“荼”即古“茶”字),负责征收“荼”之物,以作为国家祭祀之礼中必不可少的祭品。

而晏婴,这位因《晏子使楚》的聪颖机智而被人津津乐道的齐国名相,还因为用茶来凑活每日吃食,成为了山东古早级著名茶人“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糙米饭配上三五样禽鸟禽蛋,再加点茶菜就算是一餐,这大概也是中国茶道中“以茶养廉”精神的源头。


IMG_1901.JPG

茶叶做菜流传至今
摄影/吴学文


不过,鲁周公与齐相晏婴好茶都是古籍记载,尚不能作为齐鲁大地春秋及以前就开始食茶饮茶的证据。

而近些年山东济宁邾国故城遗址西岗墓地出土的原始瓷碗中煮(泡)过的茶叶残渣,以实物确认了战国早期偏早阶段山东就已经在饮茶的事实,也将我国及世界茶文化起源提早了至少300年

一只冲泡着茶叶的透气性较差的古老瓷碗,随葬时意外倒扣在北方酸性不强的黄土之中,隔绝了空气,让茶叶残渣得以保留,又在考古人员的细心挖掘下,于中国茶申遗前夕得以重见天日,提供重要的实证材料。谁说这不是一种浪漫、幸运和冥冥之中呢?


IMG_1902.GIF

山东济宁邾国故城遗址西岗墓地
原始瓷碗中的茶叶残渣重见天日
图/网络


而山东人的爱茶好茶到了唐代,已是“累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的程度了,“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透过这些字句,仿佛能穿越千年一窥山东作为“南茶北卖”重要枢纽的热闹繁华。

有此前提,创制于明代皖西霍山的黄大茶“远销山东一带”,其叶肥梗壮,色泽油润,汤色橙黄清澈,滋味浓厚醇和,具有高爽的老火香,于是也被山东人赋予了更接地气的名字——“老干烘”,夏天用来败火解渴最是过瘾。


IMG_1903.JPG

滋味浓厚醇和的老干烘
图/视觉中国

时至今日,山东老茶客的家里,或多或少都会有那么一包虽不名贵却承载着岁月沧桑的老干烘。那股厚重复古的焦香,也总萦绕在街头巷尾公园里闲聊下棋的人们周围,静静倾听那些曾经的豪情万丈。

除此之外,清香鲜醇的西湖龙井、回味绵长的碧螺春、清爽甘醇的恩施玉露、嫩香持久的安吉白茶等绿茶,香气高长的滇红工夫、桂圆汤味的正山小种等红茶,香幽而奇、岩韵明显的大红袍等乌龙茶,也都是如今山东爱茶人杯中常客。

IMG_1904.JPG

好客山东,以茶会友
图/视觉中国


不过要说普及度更高的,那还得是茉莉花茶

“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可不是浪得虚名,浓郁鲜灵的香气大概在每个山东人的儿时记忆里都有一席之地。

或许是冲泡简单的特点恰好与山东人豪迈直爽的性格对了胃口,也或许是醇厚甘美的滋味与咸鲜口的鲁菜搭配着很是爽口解腻,抑或是只因为茉莉花茶……实在是香。或酽或淡,给人不一样的口感,却是一样的舒坦。


IMG_1905.JPG

人间第一香”的茉莉花茶
图/视觉中国


而若是你身在济南,那就更有口福了。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泉城”济南,有着“清、活、轻、甘、冽”的宜茶好水,爱喝茶几乎是自然条件赋予的与生俱来。

南部山脉大量的地下水沿着石灰岩地层潜流,到济南后被北郊组织紧密的岩浆岩阻挡,越积越多。最终,拦蓄在这里的大量地下水凭着强大压力从这些石灰岩孔隙裂缝涌出地面,清泠白浪翻滚,如同银花玉蕊。


IMG_1906.JPG

“天下第一泉”趵突泉
摄影/吴学文


朝乾隆皇帝亲封的“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景区里,除了来“观澜”的游客,就是提着塑料桶来接泉的济南人。

先喝一口,让甘冽鲜甜一扫炎炎夏日的燥热烦闷;再提回家,煮沸烧开,冲入肚大高深的壶,稍闷片刻等茶香漫散,便是济南人不可或缺的乘凉好品。熟识的老伙计端着大茶缸见了面,还要延续古时济南文人的“斗茶”之风,比比谁的茶更好喝呢。


IMG_1907.JPG

济南人接泉
摄影/吴学文



IMG_1908.PNG

山东人把茶种到了北纬36°以北



如此爱茶却不能自给自足,几千年来,山东人就靠着舟车劳顿风尘仆仆的南茶这么“苦苦”支撑着,总赶不上那最最新鲜的头一茬不说,还时常“供不应求”,只能“一包茶掰开两半喝”。


上世纪五十年代,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国家仍每年从南方调拨4万担(一担100斤)茶叶到山东,来满足山东人的喝茶需求。


IMG_1909.JPG
寒冷干燥的北方一开始并不适合种茶
图/视觉中国

就这还不够!


供需矛盾太突出,山东又确实需要属于自己的经济作物,于是,五十年代末,来自安徽、浙江的茶苗、茶籽千里迢迢跋山涉水远赴山东,开始了“南茶北引”的神奇之旅。


之所以“神奇”,还得从陆羽的《茶经》说起。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烟雨氤氲、气候温暖的南方,为耐荫、喜温、喜湿、喜酸性土壤的茶树提供了适宜的环境。这片小小的叶子,经历亿万年的物竞天择,在南方生存下来,又在南方被古老的中国人发现、利用和栽培。


IMG_1911.JPG

茶树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
摄影/吴学文

而寒冷干燥的北方,在古籍里少有产茶记载,倒是有宋代王妃和崂山道士江南移茶的传说,却也是以失败告终。


不过老天并没有薄待这片爱茶的土地上执著不懈的人们。


三面临海的地理位置,山丘众多、水质优良的自然环境,有酸性土壤,又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理论上讲,是适宜种植茶树的。


“高山云雾出好茶”的泰山茶园
图/视觉中国


但真正试种,又遇到具体的问题——


毕竟山东再怎么温暖湿润,也是与其他内陆北方省份相比,如何也达不到南方的温湿度。抗冻害、抗干旱就成为了茶树生长要过的大难关。


除了选址上尽量挑背风向阳、雨量充沛的酸性山地,茶农和科研人员还发挥聪明才智,打荫棚、设风障、施越冬,帮助娇弱的小茶苗安全过冬。


IMG_1912.JPG

温暖的大棚助力茶苗越冬
图/视觉中国


青岛、临沂的茶树相继试种成功,给“南茶北引”工程提供了大量宝贵经验,上世纪70年代后,山东的茶树种植规模已经越来越大,并于1978年,被全国茶叶区划会议正式列入江北茶区,也打破了“北纬30度以北地区不能种茶”的定论。


六十余年过去,茶树已经稳稳扎根齐鲁大地,形成了东南沿海、鲁中南、胶东半岛三个优势茶产区。山东全省茶产业种植面积超过60万亩,年产量近3万吨。


IMG_1913.JPG

制图/刘耘硕


独特的高纬度生长环境和相较南方茶来说更长的越冬期,让山东茶在四季交替变换中积累了丰富优良的内含物质,形成了“叶片厚、耐冲泡、滋味浓、内质好、香气高”的品质特点,就如齐鲁大地的人一样,质朴热烈,豪爽豪情,恨不得把所有的好东西都放进这一片小小的茶叶里。


板栗香的“中国绿茶新贵”日照绿、豌豆香的“江北第一名茶”崂山绿,已经是山东爱茶之人提起来都要换上骄傲语气的存在——


我们省内的老茶客都爱那一口!

IMG_1914.JPG

鲜嫩的茶青可以制成甘醇的日照绿

图/视觉中国


它们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价格却平易近人,与大盘大碗分量实在的山东菜一脉相承,把“大气”、“好客”贯彻到底。


而山东的春茶也较南方更晚,谷雨时节才姗姗来迟,不与明前南茶争鲜,也像是为了给追赶春茶的茶客们一个不仓促的完整春天。


IMG_1915.JPG

层峦叠翠的崂山茶园

图/视觉中国


沂蒙绿茶、诸城绿茶、烟台绿茶、长清茶、泰山茶……越来越多在山东高山云雾中孕育的茶,出现在本地人的茶杯里,也走出山东,将家乡巍峨郁郁的山色和雄奇变幻的云海融进浅浅的茶汤之中,热情地献给各地好茶之人。


游过了山东,尝过了鲁菜,感受了淄博烧烤的人间烟火,不如来杯山东茶抚慰身心?


山东好茶众多,哪一款都能让你尽兴。



 | 秋风风
 | 天 秋风风
 | 吴学文
稿 | 
 | 东子 九阳
地图 | 刘耘硕
 | 视觉中国
 | 视觉中国



IMG_1916.PNG

IMG_191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7 03:18 AM , Processed in 0.0486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