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 婺女洲悬浮金阁的水幕倾泻,曾给无数人贡献了一场“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浪漫。沉沉夜色里灿烂热闹的板凳龙和鱼灯也让“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文化底蕴成为不只存在于诗词中的现实。
其实,江西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大省,崇文风气从“江右书院甲天下”可见一斑。庐山脚下的白鹿洞书院学规成为后世书院准绳;上饶的鹅湖书院首开学术自由辩论之风;吉安的白鹭洲书院绵延800年,至今朗朗读书声不断。1988年,季啸风先生率领全国百余名学者对全国古代书院进行普查,发现古代书院7300余所,其中江西就有990所,约占全国的1/7,居全国各省之首。
“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北宋满朝文武江西占一半,明初每五位进士中就有一名是江西人。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我们耳熟能详的朱熹、陶渊明、文天祥、晏殊、杨万里、汤显祖、宋应星等,至近现代的历史学家陈寅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也都是江西人。八一起义的枪声在南昌打响,燎原的“星星之火”从井冈山点燃,两万五千里征程从瑞金出发。江西,是红色故土。
江西人仗义热血,吃苦耐劳,用心灵手巧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九江的炒米粑,称得上是“粑中翡翠”,讲究的是薄如纸、白如雪、光如瓷、透如镜,从外面就可以看到里面的菜馅颜色,团团圆圆的雪白中隐约现出青翠,赏心悦目又清香怡人。
会昌米粉晶莹洁白,粗细均匀,20根就能吊起一个48公斤的成年人,堪称天下一绝。煮后不糊汤、不断条、不破裂,口感爽滑柔韧,富有弹性。江西其实一直是一个被低估的“嗦粉”大省,南昌拌粉听过吧,若是再提九江炒粉、景德镇冷粉、新余腌粉、抚州泡粉、鹰潭牛肉粉、赣州三鲜粉、上饶鳜鱼煮粉……是不是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江西老表的饮食习惯里,米是举足轻重的食材,辣也是占据C位的滋味。如果说惹怒一个江西人,只需要一句“江西?就是那个南昌省会啊。”那么取悦一个江西人,则只需要——“江西,比川渝湘贵都能吃辣。”(温馨提示:说这话时请确认周围没有川渝湘贵的朋友们。)
江西人把辣椒当蔬菜吃,几种辣椒放在一起炒都是常规操作,辣椒炒肉来了都得入乡随俗成为“辣椒炒辣椒”,家里炒完菜的锅,煮出来的粥都是辣口的。而江西的这种辣又不同于川渝,没有麻,只是最极致的辣,一口下去的冒汗效果比蒸桑拿可管用多了,能为抵御湿冷的“一身正气”添最结实的砖,加最厚实的瓦。
风靡中国台湾的三杯鸡,其实起源于江西赣州,传说是为了祭奠文天祥而制作。烹制时不放汤水,仅用一杯米酒、一杯猪油、一杯酱油,故而得名。鸡肉最好选用江西宁都的三黄鸡,成菜后,肉香味浓,甜中带咸,咸中带鲜,不吃三碗米饭都对不起自己的五脏庙。 而省会南昌的一个标志性美食便是瓦罐汤。丰富的食材放入瓦罐,七个小时不同温度的“九沸九变,则成至味”,鲜香浓醇,温暖身心。
赣州,是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客家人在这里落地生根,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擂茶,既是赣南客家人的饮食习惯,也是唐代以前茶羹煮饮习俗的“活化石”。赣南客家擂茶的制作技艺很是独特,以鲜茶叶、糯米、芝麻、黄豆、花生、盐及各类青草药为基本原料,有些还会加入生姜、陈皮、薄荷,用擂杵沿钵内壁频频舂捣,顺沟纹走向旋转磨成茶泥,再用滚烫的开水一冲,倒入少许高山茶油,搅拌稍许,清爽可口的擂茶就制成了。
擂茶里既有茶叶的甘味,也有芝麻、花生、豆子的清香,又有生姜的辣味,一碗下肚,满口生津,疲劳顿消。坐落在赣南的关西围屋群中至今仍有阵阵舂捣声和擂茶清香,而这些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的围屋、门前张吻施爪肃穆端庄的石狮,也在静静地见证着、诉说着客家先民勇敢坚韧的发展史。
江西的执着不屈与人间烟火,从不因互联网上的默默无闻而黯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