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用一串烤串,占据了五一旅游市场的C位,有人调侃说,淄博上一次有这么多人,还是在春秋战国。的确,姜太公、齐桓公、管仲等人的遗迹至今仍等待着旅行者去探访,除了烧烤之外,淄博还有太多故事可说。
淄博,古称临淄,大约在公元前850年前后,齐国第七任国君齐献公迁都于此。从此后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临淄当了600余年的齐国都城。
在春秋初年,齐僖公希望将女儿文姜嫁给郑国的太子忽,太子忽不愿意当强大齐国的“赘婿”而被其摆布,就以“齐大非偶”为由表示自己配不上齐国公主,婉拒了这桩亲事,齐僖公转头便将女儿许配给了邻居鲁桓公。
可其实,这位文姜情史乱的很。她早就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后来即位的齐襄公乱伦,这段乱伦关系一直保持到她出嫁之后。
后来她老公鲁桓公知道了她的丑闻后,气到发飙,把文姜熊了一顿。四月初十日,齐襄公宴请鲁桓公,将其灌醉,让人活活地折断了鲁桓公的肋骨,杀死了自己的妹夫。有这样无道的君主,齐国政坛之糟糕可想而知。
当时,管仲出身微贱,但是胸中有锦绣,他辅佐齐襄公的儿子公子纠,而他的好朋友鲍叔牙则辅佐公子小白。不久后齐国内乱,在鲁国军队的帮助下,齐襄公的儿子公子小白率先回国争夺大位。管仲听说后自请先行,半路阻击小白,他一箭射出,小白应声倒地。管仲以为截杀成功便率兵回去,未曾想公子小白其实没有中箭,急中生智装死逃过一劫。就这样,公子小白进入临淄被拥立为君,这便是赫赫有名的齐桓公。即位之后的齐桓公采纳了鲍叔牙的谏言,不仅没有计较这一箭之仇,反而重用管仲,在他的辅佐之下九合诸侯,尊奉周天子而威慑夷狄,开创了春秋战国群雄争霸的先声。临淄有座管仲纪念馆,记录了其一匡天下的伟业。
战国时期齐国王室及贵族墓地散落在临淄区的郊外,至今可见的仍有六座大墓、百余座小墓,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先秦诸侯王陵古墓群,被誉为“东方金字塔”。
六座大墓,是齐国六位国君的墓地。其中,二王冢坐落于三山之间,封土历经两千年仍残存数十米,当地有“齐王埋在三山口,临淄永世不为京”的说法。1984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经过考证认为,这是齐侯田剡和齐桓公田午之墓。
不远处的四王冢依山而建,东西并列,一基四巅,是齐国威、宣、湣、襄四代君主之墓。齐威王在位36年,他以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战胜魏国,使得齐国雄踞天下。齐宣王时稷下学宫达到鼎盛,他给前来讲学的士人提供住宅,允许他们自由议论朝政,曾和孟子讨论仁政,留下了君子远庖厨、滥竽充数、缘木求鱼、安步当车、明察秋毫等典故。在文治之外,齐宣王还大举进攻燕国,几乎完全占领了蓟都。齐湣王时齐国势力达到巅峰,他自号“东帝”,甚至狂妄到要彻底兼并周朝土地而为天子,于是燕、秦、韩、赵、魏联军伐齐,湣王狼狈出逃被楚国将领杀死。他的儿子齐襄王被拥立为齐王,在田单的帮助下打败燕军返回临淄。可以说,欲问战国兴亡事,一半尽在齐王陵。
临淄还有一座中国古车博物馆,向世人展示了中国车乘的悠久历史和造车技术,各类车马复原让人目不暇接。
在其不远处就是齐景公墓地陪葬:东周殉马坑。殉马排列密度为平均每米2.8匹,由此推算整个坑内的殉马至少有600匹,而且全是6岁左右正值壮年的战马,几乎是一个小国全部的家当。这些战马被麻醉剂或钝器撞击头部杀死。马被分为两行,后马腿搭在前马身上,前后叠压,四足蜷曲,仿佛即将踏上战场,身上的马饰保存得十分完好。齐景公在位接近60年,在晏婴的辅佐之下颇有作为。据说他晚年特别喜爱马,王宫中有专门为他养马的人,他的爱马死了,养马的人甚至要陪葬。如此庞大的殉马坑既反映了齐景公的奢侈,也证明当年齐国有着极为强盛的国力。
据说在清朝嘉庆年间,临淄东北挖出一方古碑,上面写着:孔子闻韶处。后来古碑湮没无闻,但是这个地方仍然保留下来,至今仍在。公元前517年,35岁的孔子来到临淄,拜访了齐国多位高官显贵,但是唯独没有拜访以能言善辩著称的晏子。因为孔子认为,晏子辅佐了三位君主,可见其不讲臣下的忠诚之道。晏子听说后反驳道,自己是用一心忠于齐国,而不是一味顺从君主。孔子听说后向晏婴道歉。后来,孔子在齐景公的邀请下欣赏了齐国的宫廷乐舞《韶》,孔子听得如痴如醉,认为这音乐的内涵和自己的政治主张完美契合,乐舞结束三个月后他还沉浸其中,就连吃肉也不觉得肉香了。临淄见证了两位圣贤的交流,更留下了“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佳话。
由于齐国的霸业和山海渔盐之利,临淄堪称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城市。据说,当年的临淄居民众多,街道上行人摩肩接踵,挥汗如雨,一直到汉代临淄都是山东东部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齐国故城包括大城和小城两部分,大城里住着官员、平民和商人,小城则是国君的宫殿。唐朝时上面建了齐桓公和管仲的庙,又被叫作桓公台。城内道路纵横,现已探明主要干道10条,绝大部分道路都与城门相通。更重要的是,临淄城的排水系统的布局堪称上古城池典范,依据南高北低的自然地势,设计了三大排水系统、四处排水道口。
齐桓公田午时期,在临淄的“稷门”附近,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所官立私办的学术机构:稷下学宫。在这里一度云集了包括荀子在内的大批知识分子,儒家、法家、农家等各派学者在此讲学,百家争鸣的局面从临淄开始。2022年,稷下学宫的遗址才被确定,仍然有大量历史遗存等待着进一步发掘。
2004年亚洲杯开幕式上,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正式宣布,蹴鞠运动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临淄。今天的临淄有一座足球博物馆,详细展示了中国和世界的足球运动历史。
临淄曾长期是手工业的中心,冠带衣履天下,一直到西汉,远在长安的宫廷的衣服还是在临淄制作。六朝时期,南方的青瓷技艺先进,许多文物留存至今,而在北方,淄博的工匠完成了“由陶向瓷”的突破,这里也就成了淮河以北唯一的青瓷产地。唐宋时期淄博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淄博陶远销海外,一直到建国后这里都是陶瓷和琉璃生产的中心之一,游人可以在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看到精致的器皿,感受北方景德镇的繁荣。
姜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也是103个姓氏的源头。淄博还有姜太公祠,纪念这位帮助文王、武王翦商立国的齐国始祖。在中韩建交之后,山东代表团曾经访问韩国,时任韩国总统卢泰愚在接见他们时突然说:“太凑巧了,我祖籍是山东,先祖是太公姜子牙,我们算是老乡呀。”并且曾在2000年亲自到淄博姜太公祠祭祖寻根,还向长清县卢庄村的每户村民赠送了一个韩国产的电饭锅。
除此之外,淄博也是范仲淹为了避开继父虐待读书的地方,还是蒲松龄的故乡,许多小众的古迹在乡间沉睡,等待历史爱好者轻启门扉。
淄博的爆红,让大家的目光突然锁定在这个曾经以工商业闻名的城市。来到淄博就不想走,不仅仅是因为一串烤串,还有那厚重或者小众的文化遗迹。临淄何其幸,成为强大齐国的都城,并且保持六百年不易都城,在这里孕育了盛极一时的齐国文化,蹴鞠、陶瓷、马车等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的文化都在淄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吕晓昱:《淄博地区古代瓷窑址综合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年。
冯读玉、孙天胜:《淄博齐文化名人旅游开发初探》,《管子学刊》2015年第2期。
毕绪龙:《用齐文化塑造城市灵魂——淄博文化产业发展刍议》,《管子学刊》2012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史海寻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