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9|回复: 0

[哲史艺丛] 秦始皇知道郑国的诡计后,为何还让他继续修渠,而不杀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22 06: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始皇知道郑国的诡计后,为何还让他继续修渠,而不杀之

 甪里先生 历史学堂君 2023-04-22 08:03 Posted on 广东


作者:甪里先生

编辑:莉莉丝


说起秦国之所以能统一东方六国,我们都认为是商鞅变法奠定的基础,的确是这样。然而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因素其实还是经济,而在农业社会,粮食的收成又最为重要。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何每次都是无功而返,还不是远道奔袭,粮草不济的缘故。

而战国时的秦国呢,坐拥成都平原和关中平原两大粮仓,可谓是沃野千里、天府之国。而这些良田之所以能丰收,无疑是因为水利工程建设的好。说到秦国的水利工程,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都江堰工程。都江堰工程是在秦昭王时期,大约前256年前后,由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共同修筑的。也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的水利工程。正是都江堰的修筑,使得蜀地真正成为“天府之国”。也正是都江堰的灌溉,为后来的秦灭六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草保障。

50.jpeg
都江堰工程布置图_图

然而,我们在记住都江堰的同时,也往往忽视了另一项水利工程的存在。而这项水利工程本来是韩国的一个阴谋,企图借此拖垮秦国,以阻挡其东进的脚步。然而,秦始皇知道这个阴谋后,不仅没有杀郑国,反而还鼓励他继续修渠。在修完以后,还以他的名字来命名。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到了战国时期,在秦楚燕韩赵魏秦这七国中,国土最大的是楚国,军事最强的是秦国,而经济最富的是齐国。与这三个国家相比,韩赵魏自从把晋国瓜分以后,单方面的实力是比较弱的。而在三晋之中,韩国无疑是实力最弱的。但偏偏凑巧的是,自己和虎狼之国的秦国接壤。秦国要想东进,必然要取道于韩。因此,韩国自然就成为了秦国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韩国深知自己即将遭受灭顶之灾,但就这么坐以待毙吗?自然不能,蝼蚁尚且偷生,求生的本能使得韩王不能坐以待毙。那该怎么办呢?自经长平一战后,秦国打得东方六国毫无招架之力,此时的秦国早已是一家独大!面对如此局势,韩王无法,只能想出一个笨拙的办法,那就是“疲秦”。所谓的“疲秦”就是派遣间谍郑国入秦,借口修渠为由,拖垮秦国的实力,使之无暇东顾,自己也就可以暂时幸免于难。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拙劣的办法,但即便是再好的办法此时也是回天无力,已无法扭转覆亡的命运!

51.jpeg
郑国,战国时期韩国卓越的水利专家_图

公元前246年,郑国入秦。其向秦王建议在泾水和洛水之间,穿凿一条渠。郑国声称此举是为了秦国更好的发展农业,为进攻东方六国提供源源不断的粮食保障。此时秦国的国君正好是嬴政,且刚刚即位。年富力强的嬴政正准备大干一场,于是便同意了郑国的建议。

而后,秦王任命郑国主持这一工程。“郑国渠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泾河从陕西北部的群山中冲出,流至礼泉县便进入关中平原。平原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地形西北高,东南低。郑国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地形,在礼泉县东北的谷口开始修干渠,使干渠沿北面山脚向东伸展,很自然地把干渠分布在灌溉区最高地带,不仅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积,而且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统,可灌田四万余顷”。(引用“郑国渠”百科资料)

但是,纸里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就在修渠的过程中,秦王发现了郑国的阴谋,于是怫然大怒,要杀了他。谁料郑国却解释道:“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听完这番解释后,嬴政便没有处置郑国,而是让其继续修渠。这是为什么呢?从主观动机上来讲,郑国此举完全是为了韩国着想,是要“疲秦”的;但从客观效果上来讲,确实是对秦国有利。

52.jpeg
郑国渠_图

秦王嬴政不是不明白这一点,他之所以没有处置郑国,主要有两点原因:一则是秦国此时已经是一超多强,东方六国早已不是其对手,单凭这小小的伎俩根本不足以抵挡秦国东进的步伐;二则是秦国虽然兵力强盛,但架不住连年累月的穷兵黩武,况且打仗拼的是经济实力,没有源源不断的粮草作为补给,即便是秦军再英勇也无济于事。此渠修成以后,定能让关中粮食丰收,成为继蜀地之后的又一大粮仓,何乐而不为呢?况且这个郑国是个不可多得的水利人才,杀了他不如为我所用。

事实证明了嬴政果然是一位英明的君主。渠成以后,关中地区的粮食取得了大丰收。根据《汉书》记载,“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名曰郑国渠。”一钟即为四石六斗,而当时黄河中游地区的亩产量则仅有一石半。如此,从亩产量来算,就是其他地方的三倍有余。

正是因为这条郑国渠使得一向干旱少雨的关中地区有了充足的灌溉水源。郑国渠修成后,大大改变了关中的农业生产面貌,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就是用含泥沙量较大的泾水来灌溉农田,以增加土质肥力。此举改造了盐碱地4万余顷(相当于现在280万亩),这可谓是功莫大焉!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保障,秦王才能在十年之内接连发起对六国的战争,最终统一了天下。

53.jpeg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_图

最后,秦王不仅没有杀郑国,反而还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这条渠。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因为此时的天下格局发生了变化。因为嬴政要的是一统天下,而非灭掉六国。因为在他的眼里,此时有了一个更大的格局,那就是天下,而他则是这天下之主。要想拥有天下,最重要的不是武力征服,而是征服人心。对于此时的嬴政来说,根本就没有所谓的韩国、赵国之说,只有所谓的秦国,秦国即天下,天下即秦国。从这点来说,郑国也即是大秦的子民。况且郑国帮助秦国修好了渠,确实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那就是他有功。将渠命名为郑国渠正是为了彰显这一点!

其实,郑国渠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其本身,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以后,历代王朝都继续在这里完善水利设施。如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等。此外,在1929年时,陕西发生了大旱,三年颗粒无收。整个关中地区,路有饿殍、哀鸿遍野。面对此种情状,李仪祉先生临危受命,毅然肩负起在郑国渠遗址上修泾惠渠的千秋重任。渠成之后,关中的旱情得以纾解!

参考资料:《汉书》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9 04:19 AM , Processed in 0.1173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